<h3> 知道魯冰花是緣于臺灣歌手甄妮唱的那首兒歌,但真正看到這種花卻在新西蘭,當那遍野的花海向著你綻放時,心里充滿著感動。</h3> <h3>那天是在普卡措湖邊上,遠處是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水,近處一大片盛開的魯冰花五顏六色地歡迎著你,在一陣陣濃郁的花香中,她們各自呈現著嬌美的容顏,我的心也燦爛了起來。</h3> <h3> 魯冰花是一個音譯名字,它的大名叫羽扇豆。羽扇豆因為根系有固肥的作用,在中國臺灣的茶園廣泛種植,可為茶樹提供充足的氮肥。落紅終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被當地人親切的稱為母親花,意喻著母愛,是有道理的。<br></h3> <h3> 說母親花就要提到母親節,母親節最早起源于希臘。在希臘神話中,諸神有一位共同的母親叫希布莉(Cybele),故稱眾神之母。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致敬,并一直沿延到古羅馬時代。
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不過我們現在所慶祝的母親節真正的起源在美國。
1907年,費城的賈維斯女士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教會,在她母親的忌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在當天,人們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致敬,母親尚健在者,佩帶紅色康乃馨;若母親已過世,則佩帶白色,以表示內心的懷思。
特別是從1914年5月,美國總統威爾森簽署通過國會決議,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定為「母親節」之后,其他各國人民很快就認同了這一節日,形成了敬愛母親的風尚,康乃馨也成為大家心目中象徵母親的花。<br></h3> <h3> 在中國,也有母親花,而且歷史更為久遠,那就是萱草花。詩經曾記載:北堂暗幽,可以種萱。在古代北堂意為母親,古人遠行之前會在北堂種上萱草,希望減少母親對孩子的思念、減少煩憂。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萱草就被人們栽種來送給母親。</h3> 歷朝歷代,萱草也一直代表母親花。唐朝大詩人孟郊曾作詩《游子行》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里也寫道:"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div><h3> 民間還有陳勝受困時,曾受老婦萱草活命的故事,類似清帝之紅嘴綠鸚哥事,就不多說了。</h3><h3>
</h3></div> <h3> 臺灣之所以把魯冰花稱為母親花,背后還有一個悲愴的故事,通過電影把他表現了出來,那就是《魯冰花》,這部影片是臺灣高仕影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出品的兒童題材電影,影片改編自鐘肇政于196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有著繪畫天賦的鄉村少年,不被周圍環境理解,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h3><h3> 該片獲得第2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佳電影插曲獎,而魯冰花則是影片的插曲。</h3><h3> “…</h3><h3>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h3><h3>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h3><h3>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br>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啊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花 魯冰花
…”</h3><h3> 歌曲委婉,悲傷,由臺灣歌手甄妮一九九一年在大陸首唱,瞬間傳遍了大陸。</h3> <h3> 置身于魯冰花叢中,花香沐浴著我,在溫暖的陽光下,魯冰花盛開的熱烈和奔放,那簇擁的花蕾尤如一葉葉地小船兒,我相信都盛滿了美好,盛滿了幸福…</h3><h3> 無論康乃馨,還是萱草,魯冰花,每一枝母親花都蘊涵美好的祝愿,世界這么大,母親只有一個,還有沒有代表母愛的花,我不知道。但你有一顆感恩的心,即使沒有花,母親也會滿足的,因為感恩是世界上最美的花!</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安多县|
若羌县|
台州市|
长沙县|
徐州市|
淄博市|
孙吴县|
孟州市|
英吉沙县|
舞钢市|
呈贡县|
抚顺市|
全椒县|
太保市|
姜堰市|
新乡市|
日照市|
衡南县|
甘洛县|
黔西县|
洱源县|
西安市|
崇州市|
绿春县|
长顺县|
镇安县|
重庆市|
甘肃省|
连州市|
南城县|
乐安县|
陵水|
吐鲁番市|
杂多县|
西畴县|
松潘县|
通许县|
齐齐哈尔市|
嘉峪关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