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解讀:《陸軍七十三師抗戰五年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銘》

尋常百姓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讀:《陸軍第七十三師抗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年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銘》</span></p><p class="ql-block"> 王永順 2012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在鄉寧縣馬壁峪中的八寶宮(現屬云丘山景區)附近,有一處著名的抗戰遺存,它就是1942年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師抗日陣亡將士而建的一通紀念碑。該碑坐北朝南,三米多高,由碑座、碑體、碑帽三層組成。碑體為方方正正的石柱,碑帽呈棱錐體狀,像一把犀利的寶劍直插蒼穹。</p><p class="ql-block"> 碑帽第一層正面書“民族靈魂”四字,落款為“閻錫山”(時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北面書“國魂種子”四字,落款為“趙戴文”(時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第二戰區政治部主任);東面書“浩氣凌云”四字,落款為“楊愛源”(時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集團軍總司令);西面書“鐵軍之魂”四字,落款為“王靖國”(時任第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p><p class="ql-block"> 碑體的正面,頂天立地鐫刻著“陸軍第七十三師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十六個扁隸體大字,落款為正楷書“陸軍中將師長高倬之敬題”(高倬之,天鎮縣逯家灣人,山西陸軍學兵團第1期畢業,長期在晉軍任職。1941年3月任73師師長,1943年任第34軍軍長,1949年在太原被俘。1952年12月被槍決)。碑體的東、西兩面鐫刻著2300余名陣亡將士的姓名及職務。碑體的背面鐫刻著《陸軍第七十三師抗戰五年陣亡將士碑銘》。</p><p class="ql-block"> 此碑銘為繁體,且無標點,再加上年代久遠,部分字跡已模糊不清,故我在網上所看到的各種版本駁雜不一,皆有差錯,如:將“非伊”錯為“非一”,將“不饜”錯為“不厭”,將“既蕆”錯為“既藏”,將“爰述”錯為“奚述”,將“朂”錯為“勵”,將“鹵”錯為“虜”等。斷句、標點也都有錯誤。為了盡量恢復其原本,易于讀者理解,現根據閻玉寧兄提供的照片,重新予以辨析勘誤,斷句標點,并嘗試著逐節予以注釋,解讀。由于本人山西抗戰史知識有限,再加第一手資料缺乏,難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望專家及廣大讀者指正。 </p><p class="ql-block"> 原文: </p><p class="ql-block"> 陸軍第七十三師抗戰五年陣亡將士碑銘</p><p class="ql-block"> 日寇覬覦中華,非伊朝夕,席甲午戰勝之余威,傾六十年積漸之蓄勢,蠶食不饜,妄冀鯨吞。迄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于是有蘆溝橋事變。烽煙彌漫,城市為墟,血肉橫飛,生靈涂炭,恣肆燒殺淫掠之狂暴,舉世公認為慘絕人寰。為伸正義之權威,以竟革命之大業,我神圣抗戰于焉以興。</p><p class="ql-block"> 是時,本師駐防繁峙,征繕既蕆。遂于是年九月,奉令進發廣靈接敵,力挫強鋒,直峪、平型,誘殲幾盡,賈我余勇于忻口,阻彼長驅于太原。二十七年春,肉搏大武,尸橫遍野,奇襲離石,攘臂登城。四月反攻綏遠,間道北上,分兵挺進,不旬日,相繼收復清水河、和林格爾兩城。是役鹵獲獨多,而損失甚微。二十八年,移師晉省西北,輾轉游擊于偏關、河曲、五寨、神池、利民、八角、三岔一帶,始終與敵周旋達一年之久。二十九年,呂梁剿叛,余痛在心,三堠卻敵,生受慰勞。今夏新、稷征糧,深入敵陣,幸任務賴以完成,而犧牲官兵數逾二百計。自興師轉戰晉綏,越時五載,其間,大小戰役殊難罄述,消耗敵兵無慮數倍,我將士陣亡者都二千三百余人。凡此壯烈犧牲,無不可歌可泣,欲使英靈慰藉,而朂來茲,有待紀績勒碑,垂型永久。爰述梗概,列舉芳名,而為之銘曰:</p><p class="ql-block"> 正氣浩然,涵容宇宙,</p><p class="ql-block"> 華胄神明,秉彝獨厚。 </p><p class="ql-block"> 取義成仁, 罔恤生死, </p><p class="ql-block"> 抑強扶弱, 非關利己。 </p><p class="ql-block"> 歷史傳統, 文化熏浴, </p><p class="ql-block"> 皇皇大邦, 寧甘荼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師直為壯,理憑力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乃張圣戰, 辟易強鄰,</span></p><p class="ql-block"> 懿歟壯士,形逝神存。 </p><p class="ql-block"> 其忠貞不泯,與黃華崗之烈,四行倉庫之壯,華靈廟之勇,蔚為中華之國魂。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陸軍第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中校秘書趙東藩 撰文</p><p class="ql-block"> 第二戰區理論宣導第十八團主任李福 書丹 </p><p class="ql-block">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十月二十日 勒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讀:</span></p><p class="ql-block">【標題】 陸軍第七十三師《抗戰五年陣亡將士碑銘》</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第七十三師:1931年1月,晉綏軍始有73師,隸屬35軍,軍長傅作義兼任師長,駐守綏遠。1936年改隸第33軍(軍長孫楚),劉奉濱任師長。1937年9月參加抗戰,太原會戰結束后,回歸35軍建制。1939年2月傅作義脫離晉軍,73師歸第7集團軍直轄。1940年3月,以73師為基礎組建23軍,劉奉濱任軍長兼任師長。1941年3月梁春溥任軍長,高倬之任師長。1943年,73師改隸34軍,同年12月高倬之任軍長,席安仁任師長。1948年晉中戰役中,該師主力被殲。② 、碑銘:為了確立持久的記載而刻的碑文和銘文。有韻的碑文叫銘。</p> <p class="ql-block"> 七十三師首任師長傅作義</p> <p class="ql-block"> 時任師長高卓之</p> <p class="ql-block">【原文】 日寇覬覦<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中華,非伊朝夕<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席甲午④戰勝之余威,傾 ⑤六十年 ⑥積漸 ⑦之蓄勢 ⑧,蠶食⑨不饜⑩,妄11冀12鯨吞13。 </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覬覦:希望得到不該得到的東西。 ②、非伊朝夕:即成語“匪伊朝夕”,“匪”為“非”的假借字。匪:不是;伊:文言助詞。不止一日的意思(例:我有志,匪伊朝夕——《聊齋志異·嬰寧》)。③、席: 憑借,倚仗 。④ 、甲午:指中日甲午戰爭。它于1894年(甲午年)7月25日爆發,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以清政府失敗告終。 ⑤、傾:竭盡。 ⑥、六十年:指日本從明治維新到大舉侵華的大致時間。明治維新是始于1868年的明治天皇新政府,所進行的近代化政治改革。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⑦、積漸:.逐漸形成 。⑧、蓄勢: 蓄:積聚;勢:勢力,泛指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⑨、蠶食:比喻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步侵占;⑩、饜:滿足。11、妄:非分的。12、冀:希望 。13、鯨吞:像鯨魚一樣地吞食,喻侵吞土地。</p><p class="ql-block">【原文】 迄<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于是有蘆溝橋事變<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烽煙<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彌漫④,城市為墟⑤,血肉橫飛⑥,生靈涂炭⑦,恣肆 ⑧燒殺淫掠之狂暴,舉世⑨公認為慘絕人寰⑩。</p><p class="ql-block">【注釋】①、迄:到,至。②、蘆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京蘆溝橋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挑起事端,悍然炮轟宛平城,進攻中國軍隊,中國守軍予以還擊。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③、烽煙: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遍設烽火臺。每遇敵情,白天燃煙,夜間點火。④、彌漫:形容煙塵布滿,到處都是。⑤、墟:荒廢的地方。 ⑥、血肉橫飛:形容死傷者血肉四濺的慘狀。⑦、生靈涂炭:生靈:百姓;涂:泥沼;炭: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⑧、恣肆:恣:放縱;肆:無顧忌。指放縱無顧忌。 ⑨、舉世:全世界。⑩、慘絕人寰:絕:到了盡頭;人寰:世界,人世 。人世間再沒有比這更慘痛的事。 </p><p class="ql-block">【原文】 為伸<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正義<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之權威,以竟<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革命之大業,我神圣抗戰于焉④以興⑤。</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伸:展,伸張。②、正義:公正,正當的道理。③、竟:終了,完成。④、于焉:于是。⑤、興: 起。</p><p class="ql-block">【原文】 是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本師駐防繁峙<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征繕<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既蕆④。</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是時:是:這。這時。②、繁峙:繁峙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北靠恒山,南依五臺山,中部是狹長的滹沱河谷地,往東便是軍事要塞平型關。③、征繕:征:賦,征收賦稅;繕:治,整頓武備。④、既蕆:、既:已經;蕆(chǎn):完成,解決。已經完成。</p><p class="ql-block">【原文】 遂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是年九月,奉令進發廣靈<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接敵<span style="font-size:18px;">④</span>,力挫強鋒④,直峪⑤、平型⑥,誘殲幾盡⑦,賈我余勇 ⑧于忻口⑨,阻彼長驅⑩于太原。</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遂于:遂:于是。于:在。于是在。 ②、廣靈:廣靈縣,現屬大同市。東與河北省蔚縣相鄰,北與河北陽原縣相望,西南同靈丘縣接壤 ,為山西的東北門戶。③、接敵:接:靠近并發生交往或沖突。與日軍接戰。④、力挫強鋒:力挫:奮力挫敗;強:有力; 鋒:隊伍的前列 。奮力擊敗敵人窮兇極惡的前鋒。⑤、直峪:位于廣靈縣城南十余里,地處交通要沖,蔚代公路由此通過。⑥、平型:即平型關,地處靈丘縣西南,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是平型關戰役的主戰場之一。⑦、誘殲幾盡:誘:引;殲:消滅;幾:將近; 盡:完。將敵人幾乎誘殲殆盡。⑧、賈我余勇: 賈(gǔ):賣;余勇:剩下來的勇氣和力量。意思是“使用發揮我們剩余的勇氣和力量”(成語 余勇可賈:“我還有余力可賣,誰要就可以來買”)。⑨、忻口:位于忻州市北25公里處,是晉北通向太原的咽喉要地,是著名的忻口戰役的主戰場。⑩、阻彼長驅:阻:攔擋;彼:他,對方;長驅:長途向前驅馳。阻擊敵人長途驅馳。</p> <p class="ql-block"> 平型關</p> <p class="ql-block"> 七十三師負責平型關正面防御</p> <p class="ql-block">【說明】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寇迅速占領北平、天津。不久便沿平綏路西進,直指晉綏, 9月7日天鎮戰役打響,13日大同失陷。而另一路主力第五師團(板垣師團)則從懷來撲蔚縣,指向平型關,意圖抄雁門關后路。12日,日軍第9旅團及山炮聯隊,在蔚縣暖泉鎮重創高桂滋17軍,接著便突破山西邊境,向廣靈正東的第33軍73師洗馬莊陣地進犯,平型關戰役的序幕就此拉開。面對飛機、坦克掩護下的瘋狂進攻,393團、423團,424團英勇還擊。營長張見勇奮不顧身沖出戰壕與敵拼殺,陣地失而復得4次,張營長和一名連長陣亡。424團團長呂超然親率預備隊反擊,亦不幸壯烈犧牲。同日,由原陽南下的敵21 旅團及野炮聯隊,也向廣靈西北的73師火燒嶺陣地發起攻擊。而敵41聯隊則向伊家店迂回,企圖切斷73師后路。13日,廣靈縣城失陷。14日,敵人向松樹林陣地發起猛攻。劉奉濱師長親率4個步兵連組成的奮勇隊,掄著大刀片沖向敵人,縱橫砍殺,4名連長中3名陣亡,劉師長受傷4次,包扎4次,仍堅持不下火線。最后因傷勢過重,才指定197旅旅長王思田代理師長指揮。閻錫山鑒于73師傷亡過半,遂令獨立第3旅等部沿路阻擊,掩護該師向平型關轉移。在平型關戰役中,我方共投入11個軍,十多萬兵力,73師所剩的官兵已經極少,但仍擔負了平型關的正面防御,堅守馬跑泉經平型關至東跑池南側一線重要陣地。從22日至29日,官兵們浴血抵抗,僅393團就有一營營長董繼舒等數百官兵陣亡,但日軍始終未越雷池一步。戰后,73師余部僅編為第393、394兩個團。緊接著又開赴忻口,參加了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況最烈的忻口戰役。再后來,又參加了太原保衛戰,是為數不多的守城部隊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文】 二十七年春,肉搏大武①,尸橫遍野,奇襲離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攘臂<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登城。 四月反攻綏遠④,間道⑤北上,分兵挺進,不旬日⑥,相繼收復清水河⑦、和林格爾 ⑧兩城。是役鹵獲⑨獨⑩多,而損失甚微11。</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大武:大武鎮,位于方山縣南端,南距呂梁市區16公里,是離石、臨縣、方山三縣的交通要沖。 ②、離石:離石縣,現呂梁市離石區。③、攘臂:攘:捋。捋起衣袖,伸出胳膊,表示激奮的樣子。④、綏遠:綏遠省,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區。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1928年改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1954年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⑤、間道:偏僻的小路。⑥、旬日:十天。 ⑦、清水河:清水河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南端,南與山西省偏關縣接壤。⑧、和林格爾:和林格爾縣。屬內蒙古自治區,北靠呼和浩特市郊區,南接清水河縣。⑨、鹵獲:鹵:古同“擄”,抓獲。⑩、獨:特,特別。11、甚微:甚:很,非常。很小。</p> <p class="ql-block"> 反攻綏遠</p> <p class="ql-block">【說明】 肉搏大武:日軍攻占太原后,繼續南侵。1938年初,35軍奉命向太原挺進,將部分南下日軍引向汾陽、離石、大武等地,然后發起進攻。3月5日傍晚至6日下午,全殲盤踞大武鎮的日軍512人,俘虜少尉1人,士兵7人,繳獲山炮2門,槍支300余只,軍馬數十匹,物資一批。</p><p class="ql-block"> 奇襲離石:3月15日夜,422團襲擊離石,登上城頭,并向位于縣中學的敵司令部發起進攻,排長杜景才、張才,班長王運發、劉森、何東海等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 反攻綏遠:3月下旬,為了策應徐州會戰,牽制華北日軍南下,閻錫山發起“綏南戰役”,以傅作義35軍為主,反攻綏遠。73師由臨縣三交鎮出發,到達河曲后,以197旅(旅長王思田 ,393團團長高倬之,第394團團長王贊臣)留駐保德、河曲、偏關,建立后方根據地。以211旅(旅長孫蘭峰,421團團長劉景新,422團團長王雷震)為前鋒,先行攻占清水河、和林格爾兩城。并配合101師( 師長董其武,旅長閻應禧、姚驪祥)血戰喇嘛蓋,阻援旗下營,殲敵察圪洞,一路攻至歸綏城南一間房地區。由于受到日軍26師團及大同、集寧方向援敵的瘋狂夾擊,我軍被迫撤退。經多場慘烈的阻擊戰,終于在5月下旬安全撤回偏關、河曲一帶。此役,我軍雖未能攻下歸綏,但牽制了日軍步、騎兩個多師團的兵力,既從戰略上策應了臺兒莊戰役,又鼓舞了民心士氣,對全國抗戰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文】 二十八年,移師<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晉省西北,輾轉<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游擊于偏關、河曲、五寨、神池③、利民、八角、三岔④一帶,始終與敵周旋達一年之久</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移師:移動軍隊。②、輾轉:轉移,經過許多地方。③、偏關、河曲、五寨、神池:偏關縣、河曲縣、五寨縣、神池縣,均位于忻州市西北部。④、利民、八角、三岔:利民:利民堡,位于朔州市西南,內長城重要關隘;八角:八角堡,位于神池縣西北六十里,為據險扼塞之地;三岔:三岔堡,位于五寨縣北六十里,當三路要沖。此三地從東北向西南排成一線,間隔均為60里左右。</p><p class="ql-block">【原文】二十九年,呂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剿叛,余痛<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在心,三堠<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卻④敵,生受⑤慰勞。</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呂梁:呂梁山,縱貫山西西部。②、余痛:大痛之后未全部消失的痛楚。③、三堠:三堠村。位于吉縣城南20余里處,地勢高峻險要,為軍事咽喉要地。日寇三次經由鄉寧進攻吉縣,此地均為主要戰場。④、卻:退。 ⑤、生受:享受。</p><p class="ql-block">【說明】 呂梁剿叛:指晉西事變中,73師奉令向決死二縱隊的進攻。“晉西事變”,又稱“十二月事變”,是發生于1939年冬的一場國共摩擦事件 。1936年10月,閻錫山以特殊形式建立了統一戰線,邀請薄一波等共產黨員主持犧盟會工作,并同意組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等新軍,隸屬于晉綏軍。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亦歸第二戰區所轄。到1939年夏,新軍已發展到50個團;山西七個行政區中有五個由犧盟會掌握;105個縣中已經有70個縣長為共產黨員。在秋林會議上,舊軍與新軍的矛盾凸顯,摩擦加劇。12月1日,閻錫山命令決死二縱隊向靈石、霍縣段同蒲鐵路實行破擊,同時命令舊軍為預備隊,二縱隊政委韓鈞回電拒絕執行。于是閻錫山通電宣布韓鈞“叛變”,發兵向隰縣、孝義一帶攻擊。決死隊則成立“擁閻抗日討逆總指揮部”開始反擊。事變中,舊軍雖橫掃晉西南,但在晉西北卻遭慘敗,而晉東南則被中央軍乘機占據。</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27日,中共中央致電閻錫山,提出愿意調解,4月初達成和平協議。事變過后,閻錫山的地盤損失了四分之三,只能居于晉西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文】 今夏新、稷<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征糧,深入敵陣,幸<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任務賴<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以完成,而犧牲官兵數逾④二百計。</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新、稷:新絳縣、稷山縣。兩縣皆處于盛產糧棉的汾河谷地,均北靠鄉寧縣南部山區。、②幸:慶幸。③、賴:幸而,幸虧。④、逾:超過。</p> <p class="ql-block"> 晉家峪戰役殉國烈士紀念碑</p><p class="ql-block"> (現存:稷山縣馬家溝村)</p><p class="ql-block"> 注:為1942年初在晉家峪前沿陣地殉國的73師217團烈士而立。</p> <p class="ql-block">【說明】新、稷征糧: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第二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晉西南地區,僅剩吉縣、鄉寧等六七個連片的完整縣,皆為貧瘠山區,根本無力供給數量龐大的軍政人員。以鄉寧為例,外來的軍隊、機關、學校、工廠的人員及家屬,約5萬余人,超過了全縣原有入口。為此,深入日軍占領的平川縣征糧、運糧、護糧,就成了各部隊的艱巨任務之一。如:1941年汾城縣征糧任務為2萬余石,1942年為5萬石,實際完成3.5萬石,1941年稷山縣共征糧812500公斤。每到夏收秋收時節,圍繞著糧食總會發生一場場惡戰。現舉幾例:1940年6月起,34軍各部陸續由馬匹峪出發,偷渡汾河,在汾南各縣開展政權,征糧護糧。1941年,僅一次就將400多萬斤糧食運回鄉寧。1942年6月初,兩萬日偽軍分七路圍攻該軍,軍長王乾元負傷。18日,代軍長暫編第45師師長王鳳山(追贈中將)在萬泉縣西張甕村壯烈殉國(葬厝于鄉寧縣黃花峪西坡村);1942年6月,73師為了護糧與日軍在稷山縣劉家莊堡(距離馬匹峪口約十里)血戰三天;1943年4月7日,34軍暫編44師2團2營營長王兆元率兩個連,從新絳縣汾南馬莊護送7萬斤小麥進山。8日凌晨,在黃花峪口遭遇600余日軍的圍堵,僅第6連就有排長李虎山等48人犧牲;1944年夏,19軍軍長史澤波親率暫編37師,控制住了敵人的據點,填平了“遮斷壕”,將山下汾城的八萬石糧食,搶運回鄉寧歇馬店,并擊退了妄圖奪回糧食的日軍。 </p><p class="ql-block">【原文】 自興師<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轉戰晉綏,越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五載,其間,大小戰役殊<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難罄述④,消耗敵兵無慮⑤數倍,我將士陣亡者都⑥二千三百余人。</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興師:興兵;起兵。②、越時:度過,超出。③、殊:.特別,很。④、罄述:罄:.本義為器中空,引申為盡。盡述。 ⑤、無慮:不計慮,指大約,大概。⑥、都:總。</p><p class="ql-block">【原文】 凡此壯烈犧牲,無不可歌可泣,欲使英靈慰藉,而朂<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來茲<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有待紀績勒<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碑</span>,垂型永久。爰述梗概⑤,列舉芳名⑥,而為之銘曰:</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朂(xù):古同“勖”,“ 勖,勉也——《說文》”。②、來茲:今后。③、勒:雕刻。④、垂型:垂:傳留后世;型:楷模。意為“可以傳世的榜樣”。 ⑤、爰述梗概: 爰:于是;述:陳說,記敘;梗概:故事的主干。意為“于是記述其主要事跡”。⑥、芳名:敬辭,本意是稱年輕女子的名字,這里指烈士的英名。</p><p class="ql-block">【原文】 正氣浩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涵容<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宇宙,華胄神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秉彝獨厚 ④。</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正氣浩然:正氣:光明正大的風氣;浩然:正大豪邁的樣子。形容精神剛正宏大。②、涵容:包容,包涵。③、華胄神明 :胄:后裔;.神明:明智如神。 意為“中華民族無比神圣”。④、秉彝獨厚:秉:執持,引申為掌握;彝:常理,法理;獨厚:.特別優厚。意為“秉持著最正當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原文】 取義成仁<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 ,罔恤生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抑強扶弱<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 ,非關利己④ 。 </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取義成仁:舍生取義,殺身成仁。②、罔恤生死:罔:不;恤:顧及。不顧生死。③、抑強扶弱:抑:壓制。抑制強暴,扶助弱小。④、非關利己:非關:不是因為。不是因為僅有利于個人 。</p><p class="ql-block">【原文】 歷史傳統,文化熏浴,皇皇<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大邦<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寧<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甘</span>④荼毒⑤。</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 、皇皇:大,美盛,顯明之意。②、大邦:大國。③、寧: 豈能,難道。④、甘:自愿。 ⑤、荼毒:荼,一種苦菜,毒,螫人之蟲 ,比喻毒害,殘害 。</p><p class="ql-block">【原文】 師直為壯<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理憑力伸<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乃張圣戰<span style="font-size:18px;">③</span>,辟易強鄰 ④ 。</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師直為壯:師:軍隊;直:理由正當。 意思是“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雄壯有力”。②、理憑力伸:憑:仗恃。道理要憑著力量而伸張(閻錫山曾為胡宗南題字,上聯:“力憑理壯,理憑力伸,培力講理,為國之務”,下聯:“民賴軍保,軍賴民助,和民治軍,抗戰之基”)。③、乃張圣戰:乃:于是;張:展開。于是展開神圣的抗戰。④、辟易強鄰: 辟易:驚慌地退去,引申為消失;鄰:鄰國。意思是“趕走軍力強盛的日寇”。</p><p class="ql-block">【原文】 懿歟壯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①</span>,形逝神存<span style="font-size:18px;">②</span>。其(忠貞不泯④,與黃華崗⑤之烈,四行倉庫之壯,華靈廟⑦之勇,蔚為 ⑧中華之國魂⑨。</p><p class="ql-block">【注釋】 ①、懿歟壯士: 懿:美好;歟:語氣助詞。意思是“優秀的壯士啊”。②、形逝神存 :形:實體。意思是“你們雖然犧牲了,但精神永存”。③、其:他們。④、忠貞不泯:忠:忠誠;貞:有操守;泯:滅。 意思是“忠誠、操守,永不泯滅”。⑤、黃花崗,原名紅花崗,位于廣州市白云山南麓。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結果失敗。因七十二烈士的遺骸,被收殮安葬于此,故改紅花崗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以喻節烈。⑥、四行倉庫:位于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筑。1937年淞滬會戰中,第三戰區72軍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實際只有414人),在此“孤島”(三面被日軍占領,隔河為英、美租界)堅守4天4夜,掩護大部隊撤退。聲震中外,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⑦、華靈廟:原名滑嶺廟,位于山西省鄉寧縣前山沿,居高臨下,扼守著由新絳、汾城進山的運糧通道。1942年,日軍襲擊滑嶺廟陣地,危急關頭,守軍第19軍(劉紹棠)暫編第37師(史澤波)第3團(齊國勛)第3營(梁家盛)第8連連長彭永祥等24名壯士,身綁手榴彈,沖入敵群,“活炸彈拉火”“與敵俱盡”。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為此,閻錫山改滑嶺廟為華靈廟,并親自撰寫碑文,建立“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⑧、蔚為:蔚:薈萃,聚集。都為,皆是的意思。⑨、國魂:國家的靈魂。指一國國民特有的高貴的精神。(完)</p><p class="ql-block"> 2012年9月 于上海桃浦春光家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七十三師抗戰五年陣亡將士紀念碑現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平定县| 霍林郭勒市| 沙田区| 沈丘县| 巨野县| 同德县| 黑河市| 库尔勒市| 和平县| 江城| 庐江县| 岑溪市| 西盟| 沁源县| 江陵县| 福贡县| 治县。| 旺苍县| 灵台县| 黔南| 吕梁市| 平潭县| 大冶市| 枣庄市| 淅川县| 孝感市| 漳浦县| 濉溪县| 南召县| 大石桥市| 西峡县| 石城县| 洮南市| 南昌县| 左云县| 林芝县| 米易县| 丹江口市| 安吉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