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五月九日,鄭成功部在平陽沿海登陸,攻瑞安,并從海道進逼溫州府城。其間曾進攻過一次磐石衛,在交鋒之中損失了數百人外加一艘大船,兩艘小船。十月鄭成功自舟山回師溫州,兵船千余艘蔽塞甌江。十月廿九日登岸圍磐石城,十一月初七日攻破磐石城,殺清守將熊應鳳,大軍入駐城內,并分兵至樂清、蒲歧等地屯扎休整。十一月十七日攻取樂清城,以磐石為總指揮部駐地,在大門、小門備戰七個多月。十二月,鄭成功自到鈔關取糧。鈔關是明清稅關的一種,因最初用鈔(紙幣)交稅,故名鈔關(鴉片戰爭后稱海關)。 </p><p class="ql-block"> 鄭軍援剿右鎮姚國泰、后沖鎮黃昭、右沖鎮萬祿等人負責阻擊自溫州而來的清廷援軍。但實際上,從臺州而來的援軍早就進了城。當然,像磐石衛這種小城,原來的守軍肯定不過幾百人,即使是有援軍進了城,那也不會對整個戰局起到什么作用。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按清方史料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應龍方請兵于外,適臺州游擊王有進來援,合主客兵得二千三百。”</span>磐石衛守將熊應龍加上來援的臺州游擊王有進,兩個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2300人。這樣貧弱的兵力,直接出城肯定是不行,只有固守待援;王有進守北門、東門,熊應龍守西門、南門。清軍的抵抗十分頑強,守將熊應龍甚至親自開炮,一炮就擊斃了四名鄭軍騎兵。十一月四號,鄭軍趁著半夜偷襲東門,熊應龍領千總尹士奉、把總蔣元等人,將鄭軍打退,打死打傷鄭軍300多人,并且繳獲了火箭、噴筒、云梯等物。第二天的午夜,鄭軍猛攻王有進駐守的東門和北門,王有進抵擋不住,熊應龍令數百人前來增援,又將鄭軍打退。十一月六日,鄭軍發大炮擊城,西北城墻發生坍塌,熊應龍指揮軍民修復城墻,鄭軍趁機來攻,但結果依舊以失敗告終。十一月七日,鄭軍又發大炮轟擊西北城墻,最終沖進城內,熊應龍以及幼子二人都被擒殺,其已經成年的長子天琦、次子天琳逃走,熊應龍妻陳氏、妾繆氏均死于城中。清紹興協左營把總劉國泰、右營把總郭應邦、山西營把總李時育等人,都在城內的混戰中被擊斃。而按照明方史料《先王實錄》的記載,明軍正式開始攻城的事件是十一月初五,十一月初七將城攻破,鄭軍“擒殺無數。先有逾城逃走被獲者,有在城殺未盡、搜獲者,藩令逐一解出,分別處理;逾城者聽其回歸或充兵,隨其使;其在城搜獲者,著斬左手發回,以其與我對敵者。”可見,此城的2300名守軍基本上算是全軍覆沒了。在結束城內的戰斗之后,鄭成功下令將所擄掠的婦女全部釋放,同時又擔心部下不遵守軍令,拒絕釋放擄掠的婦女,于是下令嚴查。“時攻破衛城,頗有擄掠婦女。藩以為虜所據,傳令釋放,恐有未遵者,令搜出究罪”。這一查還真查到了違法亂紀之徒,后提督萬禮副將胡雄的部下幾名伙兵藏匿了一名婦女,于是這幾人都被處死,婦女被釋放,胡雄驚懼不已,最后居然自縊而死。鄭成功又欲殺另一直接責任人何佑,眾將力保之,鄭成功這才作罷。但既然有擄掠的婦女,那就證明鄭軍在攻入城池之后,不僅四處追殺捕捉逃散的清軍,而且還對城鎮內的居民進行了搶掠,但這種搶掠行為應該很快就被制止了。不久,鄭軍又攻克樂清縣城。</p><p class="ql-block"> 按照清方報告,鄭成功主力進駐磐石衛城之后,部分船只和軍隊開始“窺伺”杭州、嘉興、寧波、紹興、臺州各地,這些人旋即遭到了各地清軍的堵擊。當然,這些船只的任務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籌集糧食,比如第二年(1659)三月份田雄塘報,清軍于3月26日在溫嶺一帶襲擊了鄭軍船只,“正遇逆賊在岸裝米下船,潮退船擱,賊見官兵,隨號召賊眾分頭來敵。卑職督令官兵魏三錫帶張成功從右前進,卑職親率官兵從左前進,兩岸夾攻,奮勇沖殺,箭矢、鳥槍、火炮打殺逆賊三百余名,當陣活擒二十七名,腰刀一百二十五把,長槍一百五十三桿,大旗八桿。余賊畏勢披靡奔肛,官兵兩岸掩殺,賊眾爬船不及,淹死不計。仍急令兵脫衣,乘勢殺入泥涂,用弓箭、鳥槍射打賊船。賊站船不及,先將匯中銃炮翻入水中,即帶盔甲赴水沉死。官兵分擁上匯,見滿船皆是糧米”,清軍隨即摧毀鄭船,岸上堆積的糧食也全部被清軍焚毀,但是仍然有部分船只逃走。</p><p class="ql-block"> 而按照先王實錄的記載:“二月二十日,藩駕到磐石衛,行催各提督、統領、總鎮速辦船只,催完餉務,限三月內齊到磐石衛聽令。”鄭成功在這一年的2月20號下令,到各地督辦糧草的大船小船在三月份必須撤回磐石衛,3月25號,大部分的鄭軍都如期而至,所以清方報告在這幾場襲擊鄭軍軍船之戰的戰果,應該只是一部分滯留于各地的鄭軍,當然也有可能是一部分不聽令的鄭軍,在這年的五月鄭成功說“各小船屢不聽令,先行搶奪”,并且警告再不聽令就要處決船只的負責任人,可見,這種不聽令,遠離大隊,四處搶掠之人在鄭成功軍中也有很多,四月中旬,鄭軍艦隊離開磐石衛,繼續北上,南明歷史上最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即將開始。</p><p class="ql-block"> 順治十六年(1659)二月,鄭成功返回磐石調各提鎮至磐石聽令, 傳達北上軍事策略,四月初鄭軍悉數退出磐石城,開往定海,計鄭軍駐磐石首尾達五個月。清軍重返磐石,為杜絕江邊人民和鄭軍來往聯絡,清廷采取嚴苛的遷移政策,迫令沿江民戶一律內遷三十里,以沙岙嶺頭為界限,如抗拒即殺頭,百姓無奈,只得恐慌逃命,忍看自家的房屋被燒或被拆,高大的磐石城墻也被毀。到康熙八年,清廷下令展復,準許外遷之民返回原籍。</p> <p class="ql-block"> 《道光樂清縣志·寇警》書影</p><p class="ql-block"> 鄭成功在樂清,只有道光十四年(1834)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樂清縣志》上有記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順治)十五年冬十一月七日,海寇鄭成功,陷盤石衛城,守備熊應風死之,副將張勇遁。</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海寇千馀艘泊盤石江口,登崖圍衛。十一月初七,城陷,守將熊應鳳死之,兵民死傷甚眾。初,寇有檄付鄉民送縣取餉,時副將張勇在西城樓上得書,匿之。初八早起,率兵從左原沿山逃去,闔邑傍徨。已刻,群賊偵知,遂到縣沿家搜劫,捉人挑至船上,力不及者半斃道旁或溺水中死。迨晚,縱火焚屋,其光燭天,賊渠始知,遣偽總鎮林來安民,拘縱火兵將數人梟之。復遣偽爵萬一訓屯扎蒲岐,征糧練兵,東鄉人亦畏懼不寧。</p><p class="ql-block"> 次年春,癘疫大作,尸相枕藉。至四月,寇始揚帆往鎮江。可憐城邑盡為焦土矣。”</p><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鄭成功在樂清的時間不長,首尾不過半年,主要目的是為第三次北伐做準備,奠定基礎。其中充分展現了鄭成功敢拼敢搏、治軍嚴格的開創精神,和體恤人民的仁愛之心,如對部將胡雄、何佑等人的嚴厲處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麻栗坡县|
台东市|
汉源县|
云霄县|
湟中县|
从化市|
富源县|
宁晋县|
共和县|
大邑县|
蓝田县|
洞口县|
泰来县|
武平县|
西华县|
建平县|
信丰县|
洛隆县|
四平市|
新田县|
宁强县|
太和县|
蒙城县|
隆德县|
通海县|
即墨市|
阳高县|
二手房|
湘西|
肥城市|
玉山县|
东乌|
稻城县|
聊城市|
姜堰市|
图们市|
葫芦岛市|
阳东县|
高密市|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