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夫聊發少年狂,坐著公交去平潭玩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福州西門出發,登上公交車,一路風景如畫。車輛緩緩駛過鼓樓、臺江、倉山,跨過蜿蜒的烏龍江,抵達閩侯尚干。越過祭酒嶺后,眼前便是福清的地界。經過一路的顛簸,我終于順利到達福清汽車站(龍江公交站)。然而,開往東瀚的912路公交車剛剛離去,下一班車要一個多小時后才到。我心里不禁有些發慌,暗暗咽了一下口水。摩的司機和私家車司機不斷上前攬客,但我都沒有理會。正想著該如何打發這一個多小時,車就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個時光匆忙、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我們總是匆匆行走,忽略了沿途的許多風景。這次行走的第一站,我選擇了三山鎮。我當場查了一下網絡,這里似乎沒有什么古民居、名人紀念館之類的景點。但我心里有個念頭,想去福清核電廠看看。我對核電廠一直情有獨鐘,曾經去福鼎看核電廠,結果導航把我帶到了核電廠家屬區。我向門衛打聽,他們說反應堆離這兒還有幾十公里,位于偏僻的荒野海邊,于是只能悻悻而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三山鎮,街道繁華熱鬧,剛出爐的福清餅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這里和其他鄉鎮似乎沒什么區別,但我的目的地是核電廠。核電廠離這里還有11公里,交通也不方便,去還是不去?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意識到就必須要做,否則,時間會讓我們知道,很多事情一旦錯過,就是終身遺憾。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打車來到前薛村——核電廠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門口的保安對進廠車輛的檢查并不嚴格。我想,只要能搭上進廠的車,進入廠區也許并非不可能,但進入核心區域顯然是不行的。廠區外圍也沒什么特別之處,只是顯得有些冷清。我記得在臺灣新北市的野柳地質公園,那里以女王頭巖聞名于世。然而,不經意間,我遇到了臺灣電力公司的核電廠。離廠還很遠的地方,就豎立著堅固的指示牌,上面寫著若遇核泄漏該如何應急保護以及逃生路線,當時就覺得他們的防范工作做得很細致,那一份溫暖一直讓我惦記著。而在前薛村的核電廠周圍,我卻沒有看到任何警示牌,廠門口的大屏幕上播放的都是關于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奇怪的是,我今天收到了海警局的短信(見圖),這里面究竟有幾個意思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廠區圍墻外停放著不下兩千輛電動自行車和小轎車。難道這里需要這么多工人嗎?我曾去過馬祖的火力發電廠,高高的煙囪并沒有冒白煙,偌大的廠區也見不到穿工裝制服的工人。好不容易找到廠方工作人員,我問他今天是不是廠休,他笑了笑說:“這是正常上班呢。”</p> <p class="ql-block">老夫聊發少年狂,坐著公交平潭玩③</p><p class="ql-block">我乘坐公交,前往平潭,途經高山古鎮。午后二時,陽光慵懶地灑在古鎮的青石板上,我終于抵達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過去乃至今日,我時常在福廈路上望見,那些汽車擋風玻璃前寫著“從高山到某某地”的字樣,宛如歲月的注腳。高山鎮,是周邊幾鎮的交通要沖經濟文化的中心。沙埔、東瀚等地,也曾是從這里延伸出去的枝丫。如今,它依舊繁華喧囂,街市如織,煙火氣在每一寸土地上蔓延。</p><p class="ql-block">行至購物街區的路口,我邂逅了幾位婦人,她們兜售著外幣,嘴里不停詢問:“要換點什么?”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回了80年代,只是少了些當年的小心翼翼。這與香港不同,在香港,外幣兌換是小賣部的日常,而在這里,顯得鬼鬼祟祟。</p><p class="ql-block">高山鎮無顯赫名人,福州小有名氣的根雕家林學善。他以雕刻達摩像聞名,人稱“達摩善”,他是高以,其作品蘊含著禪意,讓人在朽木中窺見生命活力。鄉賢黃鴻棋老先生告訴我,林學善還是篆刻家周哲文的快婿。</p><p class="ql-block">古鎮的盡頭,一條蜿蜒的小河靜靜流淌,河水在冬日里依舊清澈如鏡。河畔的柳樹尚未抽芽,但那枝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少女的長發,柔美而靈動。河上橫跨著一座石拱橋,歲月的風霜將橋身打磨得光滑如玉,橋下偶爾有幾只白鴨悠閑地游過,泛起層層漣漪,宛如時光的漣漪,蕩漾在歲月的長河。</p><p class="ql-block">沿著大路拐進去,便是曹厝村。這里走出了高山鎮最知名的人物——“玻璃大王”曹德旺。村里老人指著一座二層小屋,語氣中帶著自豪:“這就是曹德旺的祖居。”這座房子遠比周圍的房屋矮小,卻在歲月的洗禮中顯得格外質樸。它是按老屋樣式新改造的,雖不高大,但圍墻圈起來后,院內竟也別有洞天。再向北走二百米,便是曹氏祠堂。這里,是曹德旺精神的源頭,也是他心靈的歸宿。</p><p class="ql-block">曹德旺自傳《心有菩提》,他不寫失敗,只寫成功。然而,人生之路,豈能盡是坦途?若我們只從成功者的傳記中汲取知識,那么對人生的理解一定有缺陷。</p><p class="ql-block">高山古鎮告訴我,重要的不在于抵達,而在于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老夫聊發少年狂,坐公交去平潭玩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平潭,福清境內的東瀚鎮是最后一站,亦是通往彼岸的重要節點。這里遠不及高山鎮那般繁華,連賓館都難覓蹤跡,顯得有些郁郁寡歡。然而,東瀚鎮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底蘊,宛如一顆隱匿于東海之濱的明珠,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榮光。</p><p class="ql-block">我向一位老者林孝欽問路,未曾想他竟是林氏宗祠的頭領。他熱情地為我帶路,一路上如數家珍般介紹:東瀚鎮走出過許多杰出人物,比如著名的旅日僑領林同春(與福一中資深物理教師同名同姓喲),他曾與王毅外長互寄拜年明信片,去世后更是極盡哀榮,崔天凱、福州市政府等都發來唁電,讓人不禁對這位海外僑領的影響力感到驚嘆。更令我驚訝與振奮的是,該村出了“兄弟三院士”——林同炎、林同驊、林同驥,他們在工程力學、航空力學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為家鄉贏得了無上榮耀。誰是真的英雄?小小東瀚村的人給我最多感動。</p><p class="ql-block">林老伯還告訴我,村里的林氏家族是九牧林之下九龍派的后裔,曾出過父子進士,甚至還有探花的榮耀,這些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宗祠內供奉著歷代祖先的牌位,雕梁畫棟間盡顯歷史的厚重,仿佛在訴說著家族的榮耀與傳承。</p><p class="ql-block">東瀚鎮的美食也是一大亮點,尤其是當地的特色小吃——番薯丸。這種用番薯泥包裹著瘦肉、包菜、紫菜等餡料的小吃,可蒸、可煮、可炸,風味獨特,是東瀚人舌尖上的鄉愁。如今,番薯丸的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福州市級非遺。我原計劃去東瀚的萬安古城,向一位賣番薯丸的女老板打聽,卻被她笑著否決了:“就一座古塔有什么好看的”。她的話讓我啞然失笑,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質樸與純真有了更深的感悟。然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p><p class="ql-block">東瀚鎮雖小,卻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宛如一幅古樸的畫卷,讓人不禁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敬意與眷戀。</p><p class="ql-block">站在東瀚鎮的海岸邊,遙望對岸的平潭島,海風輕拂,海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仿佛在訴說著兩岸的淵源與深情。</p> <p class="ql-block">乙巳春二月,余閑游至福清海口,登瑞巖山。山有元代彌勒造像,為東南之最。明嘉靖間,戚繼光曾屯兵于此。憑高俯瞰,海上諸山盡收眼底,真乃天下奇觀。觀石刻諸作,因賦此詩以記歲月。</p><p class="ql-block">巉巖孤峙海門春,</p><p class="ql-block">石佛摩云瞰四鄰。</p><p class="ql-block">欲問戚公屯戍處,</p><p class="ql-block">松風猶帶鼓聲頻。</p> <p class="ql-block">踏上福清海口這片土地,尋至僑領林紹良故居。踏入其間,時光仿佛回溯,每一寸磚石都似在低語,訴說先生波瀾壯闊的往昔。這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先生奮斗與眷戀的見證。他從這里出發,在世界舞臺綻放光彩,卻始終心系故土。于故居游走,內心被深深觸動,對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也對鄉愁與家國情懷,有了更深領悟。</p> <p class="ql-block">于福清海口古橋村口駐足,身旁古橋靜臥,似在訴說往昔。它作為福建四大古橋的一員,見證無數人來人往,橋下東逝水悠悠,不舍晝夜。不遠處,念氏故居靜靜矗立,青磚灰瓦,滿是歲月斑駁。在念氏老屋見有落款為縣教育局長念某數年前撰寫的碑文,現在已官跮省會教育局的副職了。長古橋連通古今,故居承載家族記憶,在這東逝水流淌間,它們宛如時光的守望者,凝住往昔,讓我在這一瞬,深深沉醉于歲月與歷史交織的魅力中。</p> <p class="ql-block">在義序將軍廟中,供奉著越國公張世杰,這位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將,曾擁立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屁孩在福州建立流亡政權。令人費解的是,這位本該在刀光劍影中運籌帷幄的軍事統帥,竟在景炎元年(1276)為福清江陰島撰寫碑文。當元軍鐵蹄正蹂踐東南半壁時,這位柱國重臣為何會在福州失守前的危急時刻,為僻處海隅的小村落留下墨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懸案,恰是解讀義序將軍廟文化密碼的關鍵。</p><p class="ql-block"> 帶著這份疑惑,我于春和景明的時節踏上江陰島,咸腥海風裹挾著機器轟明撲面而來,我來到了南曹村芝山自然村。原來,江陰有個叫李素娥的,是王審知建立的閩國宰輔翁承贊玄孫翁仲潛之妻、丞相李維倫之女。</p><p class="ql-block">有傳志云: 仲潛病篤,訣李云:“汝茂年,為吾誤,雖有遺腹,無可恃,可善事后人。”</p><p class="ql-block">李引刀斷其指,曰:“烈女不更二夫,妾斷此指,自白其心。”</p><p class="ql-block">仲潛沒,遂以指投棺中,日:使良人地下無惑也。”</p><p class="ql-block">后生男,以眉目肖潛,故名如椿。”(古人稱父為“椿”,稱母為“萱”)。自少醇謹佩服母訓,痛父早逝。葬于銀坑山之陽,廬基三年哀慕常如袒括。一日有玉燕來翔,忽生芝草數莖,叩之有金玉之聲相應,故改銀坑山為金芝山。</p><p class="ql-block">我每每摳這種文字,自得其樂,又有助于提升文字水平。</p> <p class="ql-block">幼主說李素娥這個事跡好,是世人楷模。于是叫少保張世杰擬旨,表彰李素娥立孝義貞節,于是就有了“江陰金芝圣旨碑”。有道是“君子立身,孝字為本”。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大孝則是忠于主子。當時,南宋將要滅亡,需要喚起民眾效忠端宗情緒,所以要樹立榜樣,弘揚愛國的孝道精神。這就是大臣張世杰不去關心抗元復宋大業,反倒為一個節婦樹碑立傳,我從這座圣旨碑中讀到的內在邏輯。</p><p class="ql-block">李素娥去世后,與其夫翁仲潛合葬在江陰芝山村和西山村交界處的小山包上,墳墓尚存。我在村民翁先生引領下,來到墓地。墓碑刻有“清嘉慶丙辰年,玉嶼翁氏始祖、太子正字仲潛公暨妣欽賜旌表孝義貞節李氏素娥夫人墓”等字樣。</p> <p class="ql-block">從江陰返程時,我特意繞道上逕鎮。這座因宋代古橋得名的千年古鎮,至今留存著四個值得駐足的文化坐標:始建于宋紹興年間的上逕橋,橋面石梁上"蜀人黃預造"的題刻仍清晰可辨,據說戚繼光曾在橋邊伏擊倭寇。官廳建筑群的燕尾脊在夕陽下泛著幽光,這里曾是明代布政使游震得的宅邸;林氏祠堂內的"九牧流芳"匾額,訴說著林氏分支的遷徙史;而那座六邊形實心石塔,塔身雖已傾斜,卻依然保持著元代密檐式建筑的風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毗鄰的梧崗村則展現著另一番圖景。作為閩中游擊隊活動據點,村口的紅色文化廣場上,褪色的標語與新建的生態公園形成時空對話。漫步在青石板巷道,可見古驛道遺址與現代民宿比鄰而居,百年番石榴樹與光伏板在坡地上交織成趣,這座省級"美麗鄉村"正用獨特的方式詮釋著傳統與現代的共生。至直,福清一共24個街道和鄉鎮已經走過的盤點如下:玉屏、龍山、龍江、音西、宏路、石竹、陽下、海口、龍田、江鏡、高山、三山、東瀚、漁溪、上逕、江陰、東張、鏡洋、一都。共19個</p><p class="ql-block">余下5個尚未涉足的鄉鎮,如同散落在福清版圖上的神秘棋子:城頭、南嶺、沙埔、港頭和新厝。寫在這做為一小目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永济市|
专栏|
开封市|
建瓯市|
沂南县|
西平县|
凤凰县|
澜沧|
龙南县|
边坝县|
富宁县|
阿巴嘎旗|
灵璧县|
资源县|
嘉兴市|
东兰县|
仁布县|
通河县|
淮阳县|
大理市|
鄯善县|
巴里|
鸡泽县|
祁门县|
娄底市|
华容县|
易门县|
固原市|
会宁县|
无锡市|
辽阳市|
屯门区|
白沙|
道真|
竹北市|
札达县|
湘潭市|
柳州市|
清远市|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