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4日—28日 天津</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從盤錦站乘坐G1284次列車前往天津。這是我自1987年11月、2013年10月、2023年10月之后,第四次到天津旅游。</p><p class="ql-block"> 天津,<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span>不僅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者,也是一座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魅力之城。無論是古老的街區、獨特的建筑,還是現代的高樓大廈,天津都以其獨特的風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隨處可見的歐式小洋樓、名勝古跡及各式各樣的橋梁,不僅<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看、</span>好玩、還很好拍照……</p> <p class="ql-block">G1284次列車始入盤錦站</p> <p class="ql-block"> 天津海河兩岸的建筑風格多樣,既有歷史悠久的古建筑,也有現代地標性建筑,展現了天津作為“萬國建筑博物館”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歷史文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 1.利順德大飯店?,位于和平區解放北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863年,具有典型的英國古典建筑風格。外觀莊重典雅,內部裝飾精美,保留了許多歷史遺跡和文物。它見證了最早的《中國丹麥條約》《中國荷蘭條約》等重要外交條約的簽訂,曾接待過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一世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張學良、溥儀、梅蘭芳等眾多中外歷史名人。?此外,利順德飯店內還設有中國第一家酒店博物館,館內收藏了近3000件展品,展示了飯店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天津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7年,利順德大飯店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利順德大飯店?老樓</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河岸邊的利順德大飯店?新樓</p> <p class="ql-block">利順德大飯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利順德博物館內景</p> <p class="ql-block"> 2.望海樓教堂(舊稱圣母得勝堂),位于河北區,斜對獅子林橋。它地處海河三岔口東岸,是天津歷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望海樓教堂始建于1869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尖頂、飛扶壁等元素為特點。教堂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青磚墻體,木屋架,輕屋蓋。?教堂正面有三座塔樓,呈“山”字形布局,中間的塔樓最高,達22米,兩側塔樓稍低,整體造型如同筆架。</p> <p class="ql-block">望海樓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望海樓教堂簡介</p> <p class="ql-block">成為“國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 3.西開教堂,舊時也稱法國教堂,始建于1913年8月。建筑風格主要是羅曼式,內部裝飾華麗,充滿宗教神秘氣息。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正廳從正門兩側到底部祭臺有兩排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疊式復合方柱廊支撐大小半圓券頂,八角形穹窿頂和側窗采用彩色玻璃鑲嵌。內墻彩繪壁畫,色彩厚重,描繪宗教故事,四周還陳列著精美的教徒銅像。整個空間莊嚴肅穆,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灑下斑斕光影,營造出濃重的宗教氛圍。</p> <p class="ql-block">塔樓顯示拜占庭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內部裝飾華麗,</span>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穹窿頂</p> <p class="ql-block">大小半圓券頂</p> <p class="ql-block">壁畫和銅像</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鑲嵌</p> <p class="ql-block"> 4.大悲禪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河北區,</span>是天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清朝順治年間,幾經修葺擴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內建筑古樸典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目前,大悲禪院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也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大悲院里,能看到天津的標志性建筑“天津之眼”。</p> <p class="ql-block">大悲禪院是天津歷史風貌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悲禪院山門殿</p> <p class="ql-block">大悲禪院建筑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大悲禪院能看到“天津之眼”</p> <p class="ql-block"> 5. 天津鼓樓始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當時天津設衛筑城,鼓樓位于城中心十字街處。現在的鼓樓外觀采用磚城木樓形式,須彌基座,重檐歇山頂,飛檐斗拱。瓦面為灰色簡瓦,綠琉璃券邊,漢白玉欄桿,脊上裝飾有飛檐走獸。四面拱門上方鐫刻“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p> <p class="ql-block">二?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 天津海河兩岸的名人故居和歷史遺存眾多,體現了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1.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就在海河西岸不足幾十米,前門朝東,后門朝海河。 </p><p class="ql-block"> 故居是李叔同早年的居所,建筑風格獨特,內部陳列了大量與李叔同相關的文物和資料。?</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中國近代文學藝術先驅、一代佛學宗師。他擅書法、精篆刻、工詩詞、達音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傳播西方美術、音樂、話劇藝術的先行者,是多種藝術的集大成者和美育教育的實踐者。</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一生傳奇,生于天津,留學日本,最后成為弘一法師。</p><p class="ql-block"> 前半生,他出身富貴,天賦異稟。15歲就寫下“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這樣的句子。又精通音律美術,一個人幾乎撐起民國藝術的半邊天,連藝術家豐子愷和潘天壽都是他的學生。一首《送別》更是傳唱至今,令歌手樸樹感動到落淚。魯迅先生都以得到他的一副字而感到無比驕傲。林語堂更是直言,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p><p class="ql-block"> 后半生,他選擇皈依佛門,普度眾生。1918年7月13日,落發出家成為弘一法師,苦心鉆研佛法,光陰24載,弘一法師將失傳700多年的南山律宗發揚光大,終成律宗十一世祖。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師自知大限將近,他顫顫巍巍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后圓寂。</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師醍醐灌頂的一句話,點醒了眾多人:不要害怕失去,你所失去的,本來就不屬于你。也不要害怕傷害,能傷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數。繁華三千,看淡即是浮云。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p><p class="ql-block"> 梁實秋曾說:“弘一法師的智慧一字千金,他的話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慢慢領悟”。</p> <p class="ql-block">趙樸初老先生題字</p> <p class="ql-block">海河之子</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自畫像</p> <p class="ql-block">年少時的李叔同</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老師們</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學生們</p> <p class="ql-block">備受敬仰的一代宗師</p> <p class="ql-block">大師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后圓寂</p> <p class="ql-block"> 2.<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啟超故居與紀念館</span>位于河北區?,建于1914年,1915年梁啟超全家遷入此樓長期居住。故居包括舊居和“飲冰室”書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和享譽中外的學術大師。他學貫中西、知識淵博、黽勉勤奮,筆耕不輟,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堪稱一代學術大師。</p><p class="ql-block"> “飲冰室”書齋,建于1924年,是梁啟超晚年著書立說的地方。流傳后世的《飲冰室合集》,反映出清末時期為救國奔走的志士們焦灼而力求自致冷靜的心態。“飲冰”一詞見于《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梁啟超自謂“內熱”,以飲冰自解。</p><p class="ql-block"> 梁啟超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堪稱典范,他既尊重子女對生活、專業的選擇,又注意引導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因材施教。梁啟超九個子女均學有所成,且品德高尚。其中有3個是院士,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p> <p class="ql-block">“飲冰室”書齋與梁啟超塑像</p> <p class="ql-block">“飲冰室”書齋大門</p> <p class="ql-block">在此著就了卷帙浩繁的《飲冰室合集》</p> <p class="ql-block">梁啟超重要文章、著作目錄</p> <p class="ql-block">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節選</p> <p class="ql-block">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p> <p class="ql-block"> 3.曹禺故居紀念館位于天津市河北區,處于海河左岸,是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筑。曹禺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故居內陳列了許多與曹禺相關的照片和手稿。</p><p class="ql-block"> 曹禺,話劇《雷雨》《日出》和《原野》的作者,享譽中外的戲劇大師和戲劇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曹禺故居分為前后兩樓,均為意式建筑風格。旁邊是曹禺劇院。</p> <p class="ql-block">在曹禺故居紀念館前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曹禺塑像</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歐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與曹禺有關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曹禺清華大學畢業照</p> <p class="ql-block">曹禺為南開題辭</p> <p class="ql-block">曹禺劇院大門</p> <p class="ql-block"> 4.慶王府?位于和平區,是五大道歷史風貌建筑區內的著名景點,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曾是清末貴族慶親王~愛新覺羅·載振的舊居。?</p><p class="ql-block"> 原主人?是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1925年,載振買下了這座建筑,攜全家離開京城,定居天津,這座建筑便得名“慶王府”。?慶王府是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筑,整體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其門窗玻璃上的比利時工藝與中國傳統花鳥圖案的結合,展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之美。?樓內還復原了慶親王載振書房臥室、溥銓書房臥室等生活場景供游客參觀。載振在天津慶王府度過了23年的寓公生活,直至1947年冬在此病故。慶王府是天津五大道上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城外唯一一座具有清代皇族色彩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寬敞豪華的慶王府會客廳</p> <p class="ql-block">從比利時定制的掐絲玻璃?,山水畫由小德張親手繪制,刻有“壬戌仲秋伴琴主人”字樣,展現了中國山水意境。</p> <p class="ql-block">慶王府家學室,“垂眉罩”陰沉金絲楠木雕,采用雙面鏤雕工藝鏡像設計。</p> <p class="ql-block">慶王府中庭屋頂垂落的兩盞葡萄造型鐵藝吊燈是從德國進口的,至今保存完好且可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花園布局中西合璧,園中有一棵從北美引進的黃金樹,秋天會結出金黃色的豆莢,寓意吉祥富貴。</p> <p class="ql-block">三?特色街區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意式風情區</p><p class="ql-block"> 來到充滿異國情調的意式風情區,發現自己好像置身于歐洲大陸。作為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意大利風格建筑群之一,天津意式風情區內的每一棟房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這里曾是許多外國租界所在地,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歐式建筑 ,包括馬可波羅廣場、但丁廣場、威尼斯廣場等。</p> <p class="ql-block">馬可波羅廣場?的“和平女神”雕塑,體現了意大利的文化和藝術特色</p> <p class="ql-block">但丁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但丁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廣場?的“飛獅許愿池”</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斕的墻壁</p> <p class="ql-block">異域風情的露天咖啡館</p> <p class="ql-block">中意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旅行家~馬可波羅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樓一品,充滿藝術氣息</p> <p class="ql-block">歐式小洋樓</p> <p class="ql-block">(二)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 1.五大道是以重慶、大理、常德、睦南及馬場命名的五條大街,也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洋樓群,分列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格迥異的獨棟建筑,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古典主義式、羅馬式,千姿百態……</p><p class="ql-block"> 環顧四周樹木林立、環境清幽。曾顯赫一時、主宰更迭的政要、名流、買辦、商界翹楚、軍界顯貴大多居住于此,一磚一瓦都沁潤著那些鮮為人知的老故事。如今五大道的建筑或為住家,或為公司,或荒廢,大多閉門謝客,淡出歷史舞臺,收斂光芒,低調自處。</p><p class="ql-block"> 當我游完五大道,感觸最深的是:五大道的故事,它從來不是一首輕飄飄的“萬國風情詩”,它更像是一本被反復撕開又縫合的城市日記,頁腳還沾著海河的潮氣,字縫兒里滲出那個時代歷史的血與淚。這個地方,它曾是殖民權利投射的一個棱鏡,它也映照著咱們近代中國最撕裂的圖景。在租界內,歐式別墅很奢華,燈火通明;而城外老城廂是煤油昏黃,形成鮮明的對比。同一座城市被切割成兩個世界的荒誕景象。</p><p class="ql-block"> 如今走在五大道上,我覺得它更像一塊包漿的老木。當我看到外賣小哥的電瓶車驚飛了領事館花園那群鴿子,你會發現,當歷史不再是少數人的私藏,而是所有人的日常。當游客按下快門的時候,他們拍的也許不僅僅是天津的過去,更是我們一個民族如何將屈辱的“他者空間”淬煉成自信的“我們自己的故事”。真正的城市尊嚴,它不在于抹去傷疤,而在于讓每一道傷痕都長出屬于人民的玫瑰。</p> <p class="ql-block"> 達文士樓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五大道上現存最早的建筑。它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整體風格典雅、獨特。</p> <p class="ql-block">疙瘩樓~融合了中西風格的古瓷城堡</p> <p class="ql-block">別墅式住宅</p> <p class="ql-block">西方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花園式住宅</p> <p class="ql-block">裝飾精美的洋樓,增添了藝術氣息和浪漫情調</p> <p class="ql-block">古今建筑同框</p> <p class="ql-block"> 2.民園廣場,位于五大道的中心。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廣場的建筑融合了歐陸風情與中式韻味,弧形拱頂、長長的柱廊,盡顯歐式典雅。改造后的民園廣場保留了400米標準跑道,中心綠地與建筑相得益彰。這里不僅有天津體育博物館、和平區非遺展覽館等文化場館,還有各具特色的異國美食餐廳。</p> <p class="ql-block">中心綠地與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長長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弧形拱頂</p> <p class="ql-block"> 3.瓷房子,這座始建于20世紀初的法式小洋樓,在匠人的巧思下,化身為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瓷器博物館。陽光透過彩色琉璃窗灑落,與滿墻的古瓷片交相輝映,折射出斑斕的光芒。拾級而上,每一步都踩在歷史的回響里。青花瓷的淡雅、唐三彩的絢麗、鈞窯的變幻,數以億計的瓷片在這里獲得了新生。它們不再是支離破碎的殘片,而是化身為龍飛鳳舞的圖騰,演繹著中華文明的璀璨與永恒。</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個關于破碎與重生的寓言。它告訴人們,即使是最微小的碎片,也能在匠人的巧手下重獲新生,綻放出超越時空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的絢麗</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的淡雅</p> <p class="ql-block">鈞窯的變幻</p> <p class="ql-block">(三)古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位于南開區,以天后宮為中心,街上有許多傳統的中式建筑,充滿了濃郁的民俗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 1.天后宮,是一座穿越元明清三朝的古老宮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的歷史可追溯至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樂元年(1403年)隨漕運興盛而重建。歷經多次修繕仍保持著宋元建筑風骨,飛檐斗拱間沉淀的不只是信仰,更是一部用磚木寫就的漕運文明詩篇。</p><p class="ql-block"> 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向海河。進門是一座牌坊,匾額書寫“海門慈筏”。一重殿匾額書寫“三津福主”。沿中軸線自東向西有戲樓、幡桿、山門、牌樓、前殿、大殿、藏經閣、啟圣祠。兩側配以鐘樓、鼓樓、關帝殿、財神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戲樓坐東朝西,與宮觀正殿相對,保留著元代以來正對大殿建造戲樓的祠祀建筑特有形式。</p><p class="ql-block"> 山門外,古文化街游人如織。這座古樸的宮觀,還保留著古代天津的漕運記憶。</p> <p class="ql-block">天后宮山門</p> <p class="ql-block">媽祖(天后圣母)漢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天后宮保持著宋元建筑風骨</p> <p class="ql-block">天后宮戲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泥人張”是天津泥質彩塑的代表,發端于晚清,因早期只在張氏家族內部傳承 故稱“泥人張”。</p><p class="ql-block"> 每一個泥人都栩栩如生,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人物的表情、神態,甚至衣服的褶皺都刻畫得細致入微,讓人不得不感嘆匠人的精湛技藝。</p><p class="ql-block"> 泥人張的彩塑不僅是藝術品,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天津非遺~“泥人張”</p> <p class="ql-block">泥人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四?現代地標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天津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擁有眾多現代地標建筑,這些地標不僅展現了天津的歷史文化底蘊,也體現了現代建筑的創新與魅力。</p> <p class="ql-block"> 1.坐落在海河岸邊的天津站,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融合了歐式古典與現代風格,外觀莊重典雅,線條流暢。 </p><p class="ql-block"> 天津站始建于1888年,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之一。如今的天津站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鐵路客運站。</p> <p class="ql-block"> 2.世紀鐘,一座凝固的時間雕塑。是天津市為迎接21世紀而建造的大型城雕建筑。</p> <p class="ql-block"> 3.天津之眼?,天津新地標之一,位于紅橋區永樂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它既是交通要道,更是天津的“眼睛”,俯瞰著整座城市的煙火與繁華。</p> <p class="ql-block"> 4.天津環球金融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津塔寫字樓?)</span>,位于和平區,是天津海河岸邊最高的建筑,樓高336.9米,地上75層,地下4層,其鋼結構體系處于世界領先水平。</p> <p class="ql-block"> 5.津灣廣場是天津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廣場的建筑融合了西方古典與現代風格,巴洛克、羅曼等風格交織,紅瓦屋頂與玻璃幕墻交相輝映。白天,廣場上鐘樓、雕塑和噴泉相映成趣;夜晚,華燈初上,燈光與海河波光相映成趣,浪漫至極。</p> <p class="ql-block"> 6.天津廣播電視塔建成于1991年10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總高度為415.2米,</span>是天津早期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不僅是一座廣播電視發射塔,還集旅游觀光、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 7.周大福金融中心???,位于天津濱海新區,樓高530米,地上103層,地下4層,是北方第一高樓。其建筑設計現代、造型獨特,成為天津濱海新區的新地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镇赉县|
阿合奇县|
颍上县|
靖远县|
舟山市|
金溪县|
巫溪县|
南昌县|
古浪县|
闵行区|
商丘市|
葫芦岛市|
大洼县|
杭州市|
林西县|
垣曲县|
马公市|
香格里拉县|
锡林浩特市|
芦山县|
罗江县|
新野县|
金坛市|
黄陵县|
思南县|
汨罗市|
莱州市|
台北市|
余庆县|
台安县|
苏尼特右旗|
龙门县|
泽普县|
舟曲县|
资阳市|
安仁县|
辉南县|
特克斯县|
西平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