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母親節。每當這個節日,我的心情沉靜而沉重。</p><p class="ql-block"> 對于母親,我只有懷念的心情,感恩的心情,還有幾分遺憾和歉疚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這是80年代父母親在老家村前河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這是80年代母親大約58歲左右時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多次夢見母親,夢見母親的音容笑貌,夢見母親病痛愁容,夢見時空變幻中的母親在辛苦忙碌……,醒來后,再難入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感覺自己可能是老了,離去見母親的時間不遠了,心里倒覺得幾分安然。</p> <p class="ql-block">母親年輕時很少照相,基本上沒有留下來80年代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母親67歲時,在北京旅游期間的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90年代母親大約68歲左右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母親68歲左右時,在長垣縣(市)家中門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母親60歲左右在河北邯鄲(小女兒工作的地方)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母親出生在父親工作的集鎮上。外公家做煙酒小生意,日子過得殷實。母親兄妹四個,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年輕時熱情活潑,愛說愛笑,在街鎮上算是乖巧可愛的鄰家女孩,街鄰親友們都親切地喊她“張二姐”,算是愛稱和昵稱。</p> <p class="ql-block"> 在我幼年記憶里,母親總是穿戴整潔,家里家外,手巧能干,是做事干凈利落的女人。能嫁給在縣里上班、吃商品糧的國家正式職工的我父親,自然是十分頒配,門當戶對。</p> <p class="ql-block"> 母親小時候沒上過學,聽她講,20歲嫁到我家后,想參加村里的夜校識字班學習,受到老封建思想的爺爺堅決反對,無奈,只有生活中留心,積累文化知識,跟上了四五年私塾的我父親學習識字,后來竟然能讀書信,還被推選為村里的婦女主任。</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因為人民公社“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農業欠收,農村經濟從“共產主義大鍋飯”開始,一兩年之間經濟跌落谷底,母親及時從“大伙食堂”管理人員中退出,在家里盤起石磨坊,我們放學后或者是晚上,幫助媽媽推磨,為村里食堂磨面,每每從中弄一點麩皮面尾,補充全家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大妹妹生于1957年,趕上“大躍進”浮夸風,糧食嚴重歉收,加上征“過頭糧”,農村生產和生活不保,按勞動力年齡劃分,每人每天從“食堂”領得半個至一兩個粗糧窩窩頭,人們處于半饑餓狀態。因為營養不良,妹妹兩歲多,還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大人們哄逗她:“人家問你多大了,你就說十八了(成年人勞動力),能多領窩窩頭”。從此,不管誰問妹妹年齡多大了?她都回答“十八了!”,伙房的街坊鄰居們就多給她一些吃的,大家給她起了個綽號:“十八勞力”。至今,這個笑話仍喚起多年以前的辛酸往事。</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媽媽總是家里地里,忙前忙后,冬天雪沾頭,夏天汗濕衣,忙完了地里農活,急急忙忙趕快回家幫奶奶做飯,操持全家近十口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記得母親在鎮上批發一點日用品,跟隨村里的妯娌姐妹們出遠門做小生意。聽母親講,深夜擠上火車,站著一天一夜,到安徽蚌埠一帶,走村串戶推銷,經常借宿農家草棚,歷盡艱難辛苦,為了補貼父親一個人的微薄收入,為了我和姐妹們上學。</p> <p class="ql-block">60-80年代,父親與叔叔都在鄉鎮(公社)農機廠上班,家里的農活主要靠媽媽和嬸嬸,尚未分家的一大家人,我們兄弟姐妹6個加上叔叔的4個孩子,基本上由母親帶大,兩家兄弟姐妹共十個,從小到大,母親為了我們的吃穿冷暖,操心操勞,也得到了兄弟姐妹們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在我記憶里,父母親雖然也有過爭吵,多數情況下,總是母親讓著父親,順從父親,做飯菜也總是照顧父親的口味,而她自己卻是“吃啥都中”,總是遷就家人的喜好。母親在我們心目中,是慈愛善良,敬老撫幼,委曲求全,終生辛勞的母儀美德。</p><p class="ql-block"> 母親一生勤勞儉樸,做事多,說話少,待人真誠而溫和,在街坊鄰居中向來好口碑,哪家有掰不開的事情解不開的結,都愿意找我母親敘道敘道,以求得和解。在我們這個家族里,受到長輩們的好評,晚輩們的敬重。奶奶在世時,每逢說起母親,都是說“張二姐,能干!好媳婦!”</p><p class="ql-block"> 我參加工作去西藏,當時爺爺奶奶和家族親友們都不同意,因為家族“四門兒”(爺爺四個弟兄)里,我是長孫,又是當時唯一的男孩兒。母親不表態,聽從父親的,但我能感覺到母親的留戀不舍。后來聽父親說,我走后,母親長期失眠,兒行千里母擔憂,常常問父親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把我寫給他們的信,一封封收好壓在她的床席邊。我每次回來休假,因低原反應,早上睡不醒,母親早起燒好開水,搟壓一把生芝麻,打兩個鮮雞蛋,為我和父親沖上兩大碗雞蛋茶,她自己卻從舍不得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家親戚多,從我記事起,家里來了親戚或者是親朋好友,母親總是一大早就忙著準備吃的。按照老家習俗,我和父親陪客吃飯,母親和奶奶等,從不上桌吃飯,在廚房里忙完了,湊合著吃些剩飯剩菜,我看不過眼,有時單獨夾些菜留給母親和奶奶,母親大多是又給我們端回來添加。</p><p class="ql-block"> 父親退休后,我在縣城為父母買了兩間房子,因地處老城中心,樓下是菜市場,凌晨四五點,菜農進市批發,拖拉機三輪車和著嘈雜聲,母親難以適應,每夜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卻從來不說,從不報怨,母親怕為難我。我要返回西藏時,給母親留下幾百塊錢,給她打牌的零用錢,母親再三推辭不要,說“留給你爸吧!我有零花錢,用不著那么多錢”。從來沒有跟我說過缺錢的事。</p><p class="ql-block"> 住進縣城后,母親再不用為農活勞累,有了休閑時間,與樓房大院里的鄰居們一起打牌打麻將,兒女們不時留給她一些零錢供她空閑娛樂,母親總是心滿意足,笑納兒女心意,待逢年過節,孫女外甥來看望時,為晚輩準備豐富的午餐和零食,很少給自己買東西。</p><p class="ql-block"> 母親很會做飯,即便是生活艱難缺糧少油的日子里,她也能為一家人做出可口的飯菜。母親的炸素丸子和幾道農家小炒,至今讓我們懷念“媽媽的味道”。父親和我們子女們有時夸母親心靈手巧,“巧婦能為無米之飲”,母親總是羞澀地開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全在于母親用心安排,花好每一分錢,經營好一家人的飯菜飲食,母親的賢惠德行,給我們子女們終身影響和受益。受母親的影響,我們兄弟姐妹們各自都是家里的“掌勺”,都能做到經濟合理好味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搬到縣城后,母親擺脫了繁重的農村勞動,過上了安定的休閑生活。但是沒能過上幾年好日子,于2002年患病,診療是肺癌晚期,病情發展快,不到半年,轉移到腦部腫瘤,出現了語言障礙,不能清楚表達,一家人沒有了主意,幸好我在休假,帶母親去幾個醫院檢查,核實病癥無疑,咨詢醫生手術治療或者是保守治療,經過比較,基于母親身體素質尚好,商得她的同意,做了珈瑪刀照射手術,接母親回家的途中,她已經是半昏迷狀態。</p><p class="ql-block"> 從此,由父親照顧母親生活,母親不能語言表達,只能點頭或搖頭表示。接著的放射和化療,使她脫發、嘔吐,不進飲食,身心痛苦之狀慘不忍睹,疼痛難忍的時候,母親緊鎖眉頭強忍著,卻從不喊叫或大聲呻吟,爬在床上蒙著被褥,承受著巨大痛苦卻不肯麻煩家人。為了方便治療,我們把母親遷徙到農村老家平房,父親和四個女兒輪流陪護,我返回西藏上班,四處咨詢尋找藥物和治療方法。</p><p class="ql-block"> 母親終于當年嚴冬臘月間,在病痛中離我們而去,更增添了全家人的無限悲痛。</p><p class="ql-block"> 母親在世,支撐著全家平靜而安定的日子,讓我們無憂無慮,子女們各自平安,心無掛礙;母親去世,家里塌了半邊天,從此,父親和我們兄弟姐妹們的心情狀態,好像都失去了生活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父親失去了生活依靠,寂寞孤單中加快了衰老。全家人都感受到了母親的慈善,母親的份量,母親的重要,母親的偉大!</p><p class="ql-block"> 母親的去世,讓我經常反思:</p><p class="ql-block"> 或許是母親一生過度操勞,為了他人而過于忍耐,她從不責怪別人,凡事都從自己做好,無意完美而追求完美;</p><p class="ql-block"> 或許當時不該為她做手術,保守治療可減輕痛苦,延長生命,讓她有尊嚴而體面地離世;</p><p class="ql-block"> 或許作為長子,又是父母的經濟和精神支柱的我,早就應該多擔當一些家庭責任和父母的生活困惑,讓父母親多過幾年安樂幸福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每當想起這些,讓我自責和內疚。</p><p class="ql-block"> 父親去世后,與母親合墓安葬,我為父母立碑紀念親撰碑文:父恩重如山,母愛深似海,碑額橫批:永遠懷念。以聊多年以來的內心遺憾與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真正體會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和深意。</p><p class="ql-block"> 凝望母親的遺像,我多么想給她洗洗腳,捶捶背…(淚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2年母親節,修改于2025年母親節并配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從全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影集</span>和父母的照片中選取的一部分照片,均為翻拍,個別做了修圖,謹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這是96年左右,父母親搬遷到長垣后,在住宅頂部大陽臺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親在與兒女通電話。</p> <p class="ql-block">母親與外甥女。</p> <p class="ql-block">1997年,在北京短期工作的弟弟接父母親去北京旅游。</p> <p class="ql-block">弟弟世波陪伴父母在北京旅游參觀。</p> <p class="ql-block">陪父母參觀 北京頤和園。</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在北京旅游參觀期間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在北京旅游參觀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在北京旅游參觀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北京參觀了北海、景山公園、西山公園八大處和頤和園等著名景點。</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北京大前門(箭樓)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門廣場上,與國慶節大花籃合個影,父母親喜悅無比,笑如鮮花。</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門城樓下與毛主席像合個影,是老一輩人的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北京旅游參觀,正值我們建國48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舉國歡慶之時,無比喜悅。</p> <p class="ql-block">時逢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不久,享受到“接近黨代表”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門廣場合個影,父母親十分開心,心如藍天白云、心花怒放,這是父母親一生最高興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站在人民大會堂高高臺階上,以天安門廣場中國博物館為背景,父母親心生自豪。</p> <p class="ql-block">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合個影,父母親像人民代表一樣,十分自豪和驕傲。</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毛主席紀念堂前合影照片,也表達了他們對開國領袖的心懷崇敬。</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門廣場上大花壇前合個影,也是父母親和我們子女的心愿,弟弟世波陪伴,自然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故宮博物院前合影,想必他們也參觀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與厚重。</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與6個子女及大兒媳在老家門前文巖渠河邊的全家福照片,也是全家人最幸福的時刻,最滿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小兒子楊世波于跨世紀之年,與丹麥姑娘琳娜喜結良緣,在古都開封舉辦了結婚慶典,父母親心悅歡喜,也了卻了他們一大心愿。</p> <p class="ql-block">世波、琳娜喜結良緣,雙方父母親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父母與親家母、子女、兩個外孫女,以及好鄰居陳西元毛愛芳夫婦在長垣家里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與兒子世君、世波,小女世貞及外孫時云峰、馬珂偉在長垣家中陽臺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與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以及外甥、外甥女在長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與6個子女在長垣家里歡渡春節時的合家歡照片,也是全家人難得的幸福時光。</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于2000年前后與四個女兒在長垣家中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拍的照片的,人都顯得高尚英俊,父母親在我們心中,是真正的英雄,永遠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父恩如山,母愛似海,終身感恩,永遠懷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庄河市|
平阳县|
新绛县|
阜阳市|
新沂市|
喀喇沁旗|
泸定县|
确山县|
汾西县|
荥阳市|
饶河县|
巴中市|
合作市|
阿尔山市|
芜湖县|
富顺县|
宾川县|
山西省|
喀喇沁旗|
新河县|
汪清县|
克东县|
福清市|
谷城县|
原阳县|
旌德县|
尉氏县|
阜平县|
扎鲁特旗|
镇原县|
富源县|
高青县|
绥棱县|
龙门县|
萍乡市|
宽甸|
绵竹市|
大名县|
钟山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