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難說清,長久以來,我為何對浙江紹興一直心馳神往。似乎世上總有某個角落,會讓人產生莫名的向往。后來又驚訝地發現,從古至今,影響了中國文化史的許多重量級人物,均出自于紹興,正所謂地杰人靈、群星璀璨。人生苦短,這樣的一個神奇之地,總應該去看看才好。</p><p class="ql-block"> 浙江紹興市與杭州相鄰,是一座多水多橋而又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富庶之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會稽山陰”或“越州”,目前為國內二線城市。</p><p class="ql-block"> 這塊土地孕育出的名人大家數量之多,實在令人驚嘆,并且個個都是棟梁之材。不妨看看這份紹興名人榜吧:大禹,勾踐,范蠡,西施,王充,王羲之,嵇康,謝靈運,賀知章,陸游,王冕,徐渭,王陽明,魯迅,秋瑾,蔡元培,周恩來,竺可楨,錢三強,馬寅初,周作人,范文瀾,謝晉,陳建功,董希文,袁雪芬,六小齡童。------真的是如雷貫耳、熠熠生輝,<span style="font-size:18px;">試問,天下又有那個地方堪與相比?</span></p><p class="ql-block"> 地因人顯,人以地傳,人們一提起紹興,自然會聯想起當地的一些地理文化標識,比如:鑒湖,蘭亭,沈園,紹興師爺,水鄉社戲,紹劇,烏篷船,氈帽,黃酒(紹興老酒)等。</p><p class="ql-block"> 有人把紹興傳統文化特色,歸結為“三缸文化”,即“酒缸”(盛產黃酒),“醬缸”(出產優質醬油、醬菜),“染缸”(紡織業發達)。關于黃酒,其種類有:狀元紅,女兒紅,花雕酒,加飯酒,善釀酒等(以甜度和口感來區分)。紹興街頭的黃酒商鋪多如牛毛,相關的廣告鋪天蓋地。</p><p class="ql-block"> 關于這次紹興之旅,我于今年的4月27日早晨出發,5月1日下午返回,費時五天。其中在紹興游覽了三天,在杭州西溪濕地游覽了半天。按游蹤所及,我先后游覽了如下景點------倉橋直街,沈園,魯迅故里(包括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魯迅祖居、土谷祠等),八字橋,書圣故里,東湖,蘭亭景區,安昌古鎮,柯橋古鎮,柯巖風景區;最后回程經過杭州時,又去游覽了“西溪濕地公園”。</p><p class="ql-block"> 以上諸多景點大多不收門票,只有沈園、東湖、蘭亭、柯巖、西溪要買門票,我享受半價門票,年滿70周歲的老者才能全免。</p><p class="ql-block"> 踏上紹興的土地,滿懷新奇與沉醉。穿梭在悠長的古巷,青石板路訴說著歲月滄桑,粉墻黛瓦間盡顯江南的溫婉柔情;坐上烏篷船,搖曳在悠悠小河中,吹著拂面清風,好似時光都慢了下來;走進魯迅筆下的世界,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魯鎮與社戲舞臺……觸摸文學記憶,仿佛在與先生跨時空對話??諝庵袕浡狞S酒香,醇厚而誘人,淺嘗一口,暖意便在心底蔓延。紹興,不僅有迷人的水鄉景致,更有深厚文化底蘊,還有樸實親切的待客之道,每一處都能觸動心靈,讓人放下戒備之心,讓人不舍離去。紹興,就像一部韻味無窮的史書,讓人沉醉于江南水鄉的千年風情之中。</p><p class="ql-block"> (江南一葦圖文/20250511)</p> <p class="ql-block"> 我是4月27日下午抵達紹興的,晚飯之后,我習慣性地去散步,趁機去看看街頭市容。城市面貌感覺不錯,既有傳統的地方民居建筑,也有現代氣派的高樓大廈。</p><p class="ql-block"> 比如眼前這個飯店,就體現了鮮明的傳統風格,讓人眼睛一亮。</p> <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經過一條沿河小街(東咸歡河沿),與這個古老的建筑不期而遇,仔細一看,名為“恒濟當”,原來是少年魯迅經常光顧之所。</p><p class="ql-block"> 墻上銘牌上分明寫著------“少年魯迅因家道中落,曾經常來此典當衣服、首飾?!保蓞⒁姟秴群啊纷孕颉#?lt;/p> <p class="ql-block"> 隨著地圖導航的指引,我終于找到了“倉橋直街”------一處紹興歷史文化街區。倉橋直街本不在攻略之內,但當天晚上不方便去其它景點,夜逛古街正好合適。</p><p class="ql-block"> 紹興是著名的水鄉,城內小河縱橫交錯,形如蛛網,石橋隨處可見,民居往往喜歡臨河而建。圖為倉橋直街的河道夜景。</p> <p class="ql-block"> 倉橋直街入夜之后,人多熱鬧,店鋪密集。種類繁多,這里的生意人心態平和、誠實不欺,所售之物普遍價格低廉。</p><p class="ql-block"> 全街長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組成,石板鋪路,粉墻黛瓦,石橋流水。</p> <p class="ql-block"> 魯迅是土生土長的紹興人,他的文學作品人人知曉、深入人心,筆下的人物更是經典傳神,故商家們喜歡加以利用、巧妙包裝。</p><p class="ql-block"> 比如這家“孔乙己酒店”,門口便立著一位當代“孔乙己”,形神兼備,以假亂真,比孔乙己還要“孔乙己”。這種活廣告招徠生意效果絕佳,里面果然座無虛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首先趕到了“魯迅故里”景區,一打聽,才知道里面所有的祖屋故居、展館都是8點半鐘才開門迎客,而此時還不到8點。我最怕閑等無聊,想先去別處,于是在景區入口處先拍下這張照片------紹興旅游的標志性圖景。</p><p class="ql-block"> 而正在這時,有位好心人告訴我,附近的“沈園”是8點鐘開門,提前了半小時。我馬上改變主意:先去參觀“沈園”。這樣可以節約半小時,反正沈園也在上午的游覽計劃之內,孰先孰后,關系不大。</p> <p class="ql-block"> 沈園的進門處,空間位置逼仄,顯得不夠氣派。從入口牌坊來看,其全稱叫“沈氏園”,而“沈園”是民間的簡稱。坊額三字為郭沫若所書。</p><p class="ql-block"> 沈園,是宋代建成的著名私家園林,園主本姓沈,現占地57畝(當初70多畝)。歷經800多年的風風雨雨,沈園至今保存完好,并且一直受到游人的青睞。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得益于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情緣------他與前妻唐琬那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尤其是他題寫于園壁上的《釵頭鳳》一詞(中國古代愛情詩的千古絕唱),對世人影響很大。</p> <p class="ql-block"> 沈園是宋式園林,古樸典雅,園內保留了多處宋代遺跡,故有一種古舊蒼桑之感;當然也不乏江南園林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 園林內兩處局部景觀。</p><p class="ql-block"> 在左圖這座舊亭旁邊的石碑上,還專門刻有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草體),以及唐琬的和詞(楷體),兩碑并列。碑前留影者多為夫妻或小情侶。</p> <p class="ql-block"> 沈園內分為三個區域,上面這張圖,便攝自其中的南苑的“陸游紀念館”,為陸游的石雕像。</p><p class="ql-block"> 陸游對唐琬一直深深眷戀,后來專門為此寫過幾首懷舊詩詞,這里僅選其中一首,詩題就叫《沈園》:</p><p class="ql-block">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沈園出來,再去游覽“魯迅故里”,這里門票全免,人特別多。從北京來的中學生研學團體尤其多,成群結隊,統一服裝。</p><p class="ql-block"> 我首先進入“魯迅祖屋”參觀,這里院多房多,廳堂大而氣派,一看就知道是官宦大戶人家。如圖,上圖為一處院落,下圖為大廳堂。</p> <p class="ql-block"> 緊接著,去參觀著名的私塾“三味書屋”------童年魯迅讀書的場所,老師叫壽鏡吾。</p><p class="ql-block"> 左圖即課堂情景,上方牌匾仍是當年原物;右圖是魯迅的小書桌,是復制品(原件在紀念館陳列)。</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是“紹興魯迅紀念館”,全面展示魯迅的生平事跡,資料翔實,實物豐富。全館以主人的經典名言、手稿真跡貫穿始終。</p><p class="ql-block"> 研學的學子們心不在焉,玩手機吃東西,沒幾個人認真聽講解。</p> <p class="ql-block"> 左圖,魯迅和他的日本恩師藤野嚴九郎先生。右圖,魯迅的書桌原件,用科做工相當好。</p> <p class="ql-block"> 這便是魯迅的嫡親長孫周令飛先生,即周海嬰長子,今年已73歲。(周令飛的夫人是臺灣女子張純華,兩人于1982年結婚后即定居臺北,直到1999年,他們全家才返回大陸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 從容貌氣質來看,他與祖父更加相似。</p> <p class="ql-block"> 在紹興,黃酒的店鋪和展館無處不在,遍布城內各處。圖為景區內的一家。</p><p class="ql-block"> 不知從何時起,商家又推陳出新,開發出了“黃酒奶茶”和“黃酒咖啡”等新型飲料,以適應年輕人的口味。我曾品嘗過,口感不錯。</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處是“魯迅故居”,這才是魯迅的出生和成長之地,但規模和質量,顯然要比另一處的“祖宅”遜色一些。圖為故居的小廳堂“德壽堂”。</p><p class="ql-block"> 來此參觀的人顯然更多,里面過道狹窄,擁擠不堪。</p> <p class="ql-block"> 這便是人們熟知的“百草園”,在屋后的大園子里,占地有2000平米。在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是初中必學的課文,所以幾乎是無人不曉。</p><p class="ql-block"> 其實,它就是個大菜園子,種了許多蔬菜,還有花草樹木。這里曾是童年魯迅的樂園,作者的描繪中充滿了迷人的童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事后才想起,參觀時,我忘了去尋找那“光滑的石井欄”。</span></p> <p class="ql-block"> 景區內的小河與烏篷船,這是紹興城的典型特征之一。烏篷船靠雙腳劃動,所以又叫“腳劃船”。</p><p class="ql-block"> 紹興城是建在水網之中的,河道密布,四通八達,自然離不開船。百姓們大都枕河而居,出必乘船,烏篷船便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出了“魯迅故里”,我又專門去看了附近不遠處的這座“土谷祠”(土地廟),就在咸歡河南側。凡讀過《阿Q正傳》的人,肯定不會陌生,因為這是阿Q等流浪漢的棲身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去時,已經超過了上午11時,大門上寫著11點后閉門。這樣,我僅在大門外拍下此照然后離開。里面不大,二進院落。</p> <p class="ql-block"> 步行了1.2公里,我來到了“八字橋”,一座極富特色、結構復雜的南宋古橋,至今仍保存完好,正常通行。該橋位于紹興越城區蕺山街道附近。圖為八字橋的一側橋頭情景。</p><p class="ql-block"> 這里不僅可以看橋,還可以逛逛兩岸沿街,體味江南人家的市井煙火氣息。我在這里吃了一小碗“木蓮豆腐”。</p> <p class="ql-block"> 我從未見過結構如此復雜的古石橋,竟有四向落坡,橋中有橋。十分罕見,開了眼界。但一般的旅游攻略不會納入此景。</p><p class="ql-block"> 八字橋的結構如此特殊,其實源于此處的地形復雜:三河于此交匯,呈三河三街的格局。設計者打破常規,通過四向落坡的方案,使橋梁與周邊的水道、街道完美融合,解決了不同方向的交通連接問題,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們因地制宜的高超智慧。</p><p class="ql-block"> 從這個角度來看橋,確實像個“八”字形。</p> <p class="ql-block"> 紹興城的旅游景點文化,重點突出兩個大人物:一書圣,一文豪。即晉代王羲之和現代魯迅。</p><p class="ql-block"> 中午時分,我去參觀“書圣故里”,這里堪稱紹興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但今天游來比較失望。為什么呢?實不湊巧,因為最重要的“王羲之紀念館”(內含故居),正在搞內部維修,因而閉館。無獨有偶,不遠處的“蔡元培故居”,也是同樣原因閉門謝客。</p><p class="ql-block"> 圖為“墨池”景觀,是王羲之當年濯硯洗筆之處,池水烏黑。請細看墻上的那兩個字。</p> <p class="ql-block"> 又一書圣遺跡,名“右軍題扇橋”,因王羲之當年為賣扇老嫗題扇而得名,表現了王羲之的善心義舉。</p> <p class="ql-block"> 兩圖說明:左圖是游人紛紛在題扇橋打卡拍照;右圖是一個藝人正在畫魯迅頭像,隨手幾筆,人物神韻便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 來到蔡元培故居,大門緊閉,告曰“維修閉館”。楹聯書曰:學界泰斗,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 在景區另一出口處,見到了這座“元培廣場”。市內還有一所“元培中學”。</p><p class="ql-block"> 當今社會,像蔡元培這樣完美而純粹的教育家,早已絕跡,不可復制。他在北洋時期,擔任了11年的北大校長,卓有成效,影響深遠,其辦學宗旨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p> <p class="ql-block"> 一座規模宏大、美輪美奐的建筑------“徐渭紀念館”,僅從外形規制上,你就能判斷,這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這天是周一,我明知所有展館均統一閉館,但該館距離很近,我仍來此只為一睹外觀。</p><p class="ql-block"> 徐渭,字文長,大才子,是明代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他詩文俱佳,能書善畫,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連齊白石都曾自稱:“愿為青藤門下走狗”,以表達他對徐渭的崇拜之情。</p><p class="ql-block"> 他的故居叫“青藤書屋”,也在附近,同樣閉館。</p> <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三點鐘,我坐公交到了紹興“東湖景區”,半價門票25元。圖為湖面一景。</p><p class="ql-block"> 東湖屬于浙江三大名湖之一,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齊名。又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p> <p class="ql-block"> 逛完東湖才知道,景區不算很大,但有一種別樣之美;奇怪的是,湖區呈狹長帶狀,依石山曲繞延伸,并不是通常的自然方圓形狀。</p><p class="ql-block"> 直到讀了郭沫若的園內題詩,才得知東湖原來是中國最早的一座人工湖,但妙就妙在,這是在不經意之間完成的。此地原是古代的大型采石場,經歷代的不斷采石挖掘,搬掉了半座青石山,形成了高達50米的懸崖峭壁,也因此積水成湖。</p><p class="ql-block"> 從清代起,有人花重金購得此地,筑堤修橋、設景造園、植樹栽花,逐漸形成今天的規模。</p> <p class="ql-block"> 東湖素以巖深、洞奇、石怪而著稱,我試著概括為“湖繞石山,山藏石洞,洞內有湖,湖圍如井,井中望天?!?lt;/p><p class="ql-block"> 逛東湖最好能坐船,但不必往返,單程即可,另一程則徒步岸邊觀景。不坐船很難體會觀景的妙趣,尤其是進入湖洞之內時(陶公洞,桃花洞),那種感覺新鮮而刺激。</p><p class="ql-block"> 圖為我坐的這條烏篷船(40元),每船規定四人乘坐,這三張照片都是船上所拍。</p>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早上,我乘坐公交車趕至“蘭亭景區”(國家4A級),車程一小時。此景點半價門票35元。這是一個重要景區,《蘭亭集序》的發源地,所以北京來的大批中學生趨之若鶩,人人手中攥著一本《XXX研學指南》。</p><p class="ql-block"> 圖為景區入口處的群雕與廣告。</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山川景物自相映發,文采風流今日尚存。景區內,自然風光與古人遺跡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如果請上一個優秀講解員,可以聽到許多精彩的歷史掌故和當地習俗。</p><p class="ql-block"> 如圖,這兩塊石碑是古代原物,彌足珍貴。 </p><p class="ql-block"> 左圖“蘭亭碑亭”之“蘭亭”二字,系乾隆皇帝書寫。細觀之,這二字缺頭少尾,原因是文革中紅衛兵砸碑毀壞所致,后來重修時,殘碑字跡拼湊不全,補描似也不妥,實在無法,只能如此示人,遺恨后世。</p><p class="ql-block"> 右圖“鵝池”二字,是書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兩人合書之作,晉代真跡,一人一字,上瘦下肥。</p> <p class="ql-block"> 碑亭旁邊便是“鵝池”,如圖。</p><p class="ql-block"> 相傳這里是書圣王羲之養鵝之處,他愛鵝成癖,常從鵝的形態和動作中汲取靈感,以助書法創作。為紀念王羲之與鵝的這段佳話,后人在此修建了這座鵝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便是著名的“曲水流觴”之地,蘭亭清溪。這個毫不起眼的蜿蜒小溪,竟意外地催生了中國文化史上的雙料巨作------《蘭亭集序》,至今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書家學者前來觀瞻憑吊。</p><p class="ql-block">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偕同謝安等42人,在這里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后,在此舉行了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p><p class="ql-block"> 這次文人雅集得詩37首,為了紀念此次雅集,眾人推舉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王羲之趁著酒興,欣然走筆,當場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寫下了驚世鴻文《蘭亭集序》,霞舒云卷,煙霏露結,把書法筆墨的神明變幻推向了極致。不打草稿,沒有修改,奇跡由此誕生:辭翰雙絕,既是千古名文,又是“天下第一行書”。</p><p class="ql-block"> 這次雅集,是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一次時空交錯,驚天地泣鬼神,一日千載,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 王右軍祠與墨華亭。</p><p class="ql-block"> 里面展示了一大批臨摹《蘭亭集序》的名家碑刻,介紹云,歷來公認的最佳摹本系由唐代的馮承素所書,世稱“神龍本”。其次才是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p><p class="ql-block"> 那《蘭亭序》的真跡呢?早已失傳,被唐太宗帶入棺材陪葬了。李世民生前獲得此真跡后,愛不釋手,視為至寶,叮囑死后必須將其陪葬于昭陵。在他駕崩之后,書法瑰寶遂絕跡于人世。</p> <p class="ql-block"> 長長的“蘭亭碑林”,整體設計宛如曲水,1983年重建,全是現代書法家作品,如沙孟海、啟功、舒同等人,共21位書家。有些人的作品,拙劣不堪,毫無美感,實在無法與古人書法比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是“御碑亭”,亭中巨形石碑的正反兩面,都是乾隆皇帝的書法碑刻。</p><p class="ql-block"> 右圖為正面碑刻,是乾隆手書《蘭亭序》全文真跡,盡管字體與王右軍的行書差距較大,但卻自成一格,功底不凡。</p> <p class="ql-block"> 此處叫“臨池十八缸”,是一處供游客參與書寫的景點,游人可執筆隨意書寫。此根據王獻之寫完十八缸墨水的傳說而建。 這里確有十八口水缸。</p><p class="ql-block"> 今日蘭亭,正以其自身的風雅與魅力,綿延不絕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藝術氣質和精神生活。</p> <p class="ql-block"> 蘭亭景區以書法文化為核心內容,古代遺跡甚多,但自然風光差強人意。</p><p class="ql-block"> 翰墨千年,無出其右?!短m亭集序》不僅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也是思逸神超、憂世離俗的君子之風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最后來到景區出口處,參觀了這座“蘭亭書法博物館”,前來研學的中小學生也很多。圖為展館大廳里的正面裝飾,巨大的“之”字,十分醒目,內涵豐蘊。</p><p class="ql-block"> 展館內容顯然是竭力展現書圣的書法成就和生平經歷,同時也有當代書法精品的展示,比如,從1985年始,“中國蘭亭書法節”每年三月三舉辦一次,館內集中展出了第1屆至31屆的許多珍貴作品。</p> <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特別推崇《蘭亭序》,視為至寶,經常把玩臨摹。這組雕像,表現了他與群臣共同觀賞原帖真跡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唐詩有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中的“王”姓,便是指誕生了王羲之的大家族------瑯琊王氏,當時的頂級門閥士族。</p> <p class="ql-block"> 這天中午時分,我乘公交車來到了紹興“安昌古鎮”,門票半價30元,游人較多,但沒有研學學生。圖為景區入口處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這里與其它江南古鎮大體相同:沿河而建,小橋流水,民居密集。</p> <p class="ql-block"> 我曾去過各地一些知名古鎮,安昌古鎮寂寂無名,卻絲毫不遜于它們。</p><p class="ql-block"> 如圖,街道民居原汁原味,新融入的建筑和諧共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鎮上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商鋪、博物館等,如“穗康錢莊”、“石雕館”、“紹興師爺博物館”,以及后面的“安昌民俗風情館”、“中國銀行展陳館”等,它們都不用另收門票。</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說的是“紹興師爺博物館”,這是紹興的“特產”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座青銅雕像,便是紹興師爺的典型形象,立于“紹興師爺博物館”的門廳處,他身后的背景文字,是紹興師爺的職業信仰、做人宗旨。</p><p class="ql-block"> “師爺”稱謂,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幕僚”或“館賓”、“幕友”等,類似于現代軍隊中的參謀長。</p><p class="ql-block"> 師爺,是一個隱于時代深處的特殊群體,現代少有人知。紹興師爺們往往飽讀詩書,見多識廣而又老謀深算,擅長處理衙門中的刑名、錢谷等事務。他們雖不為官,但所辦之事皆是官府的重要公事,實為“代官出治”。自清代以后,紹興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師爺群體,在歷史舞臺上活躍了二三百年,鼎盛時期在全國各地的衙門中達二三萬人之巨,影響巨大,統稱為“紹興師爺”。</p><p class="ql-block"> 當時,紹興本地盛產師爺,并向全國各地輻射輸送,幾乎壟斷了全國各地許多衙門的幕業,他們出謀劃策、參與機要、處理政務、撰寫公文,且口碑甚佳,他們的信仰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因各地爭相聘請紹興師爺,故有“無紹不成衙”之說。</p> <p class="ql-block"> 這種風雨長廊是古鎮特色,不止一處,富于人性化的設計。</p> <p class="ql-block"> 鎮上有家“仁昌醬園”(如圖),古老的醬油作坊,其傳統工藝生產的“母子醬油”質量上乘,遐邇聞名。</p><p class="ql-block"> 場院中排列著幾百口大瓦缸,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 古鎮上的人心態平和,所售物品價格公道實在,我在景區買了一袋茴香豆,價格非常便宜。</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點鐘,我乘坐“香林號專線公交”抵達另一個“柯橋古鎮”,車程一個多小時。這里全民免收門票。</p><p class="ql-block"> 景區很大,街道小巷四通八達,也有河道貫穿園區。打個比方,如果說“安昌古鎮”是“老態龍鐘的爺爺”,那么,“柯橋古鎮”便是“朝氣蓬勃的帥小伙”了。因為,這里雖保留了少量的老建筑,但已經翻修一新了,另外開發了大量新潮建筑設施,顯得時尚現代,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來這里休閑打卡。</p><p class="ql-block"> 有圖為證:新舊建筑和諧并存,中西風格混搭融合。</p> <p class="ql-block"> 街邊許多店家裝飾講究,刻意求新,比如這家小茶館內的裝潢,就讓我欣賞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來景區已晚,想看的兩處展館均已閉館,有些遺憾,一是“董希文展覽館”,二是“姚建偉視覺藝術館”。旅途中的不遂心之事時有發生。</p> <p class="ql-block"> “柯橋古鎮”更適合夜晚游覽,彩燈通明,游人如織,娛樂項目紛紛出場。所以,我先找好住宿,吃了晚飯,然后再去鎮上閑逛。</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處“皮影戲”投射處,可隨意參與,好玩。我見年輕人在此造型留影,我也擺了兩個動作請人拍下。</p> <p class="ql-block"> 入夜后,柯橋夜景的確迷人,上圖的河道拱橋與兩岸燈火,璀璨奪目。下圖的風雨廊橋,雄偉壯觀,十分罕見。</p> <p class="ql-block"> 這兩張照片,拍時的地點角度相同,拍攝對象也相同,僅是拍攝時間不同,一白天一黑夜。放在一起對照觀看,別具情趣。</p> <p class="ql-block"> 晚上的“柯橋古鎮”,還安排了各種文娛活動,有光影秀,音樂會,歌曲演唱,街頭短?。ㄒ龑в^眾互動),古裝穿越,越劇表演等。</p><p class="ql-block"> 圖為小劇場的越劇演唱,由票友們登臺表演,我聽了兩三曲。</p> <p class="ql-block"> 4月30日早晨,7點剛過我就出門了,我這次沒坐公交車,而是改坐共享電動摩托車,十多分鐘就順利抵達“柯巖風景區”大門,但還得走很長的一段路。(有個女作家也叫柯巖,與此地同名,就是寫《周總理,你在那里》的那位詩人,她是賀敬之的夫人。)</p><p class="ql-block"> 景區規定8點才開門迎客,此時還要坐等半個小時,于是我便決定先去看看旁邊的“魯鎮”主題公園,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魯鎮”不收門票,亦不受時間限制,我前后用時40分鐘就逛完了。</p><p class="ql-block"> 圖為“魯鎮”入口處的大牌坊,牌坊上的兩個字,顯然出自魯迅的手稿集字。</p> <p class="ql-block"> 魯迅許多作品中都寫到了“魯鎮”,大家很耳熟,其實它只是一個虛構的地名,魯迅的母親叫魯瑞,故作品中虛擬為“魯鎮”。</p><p class="ql-block"> 紹興當地為了旅游效應,便開發了這一個嶄新的主題公園,使之富有江南古鎮特色,里面的內容多與魯迅作品有關聯(但商業氣息很重)。許多不明就里的游人,還以為這真是孔乙己、祥林嫂生活過的地方,并非如此。</p><p class="ql-block"> 里面還建有“魯迅大劇院”、“民俗風情街”、“陳半丁紀念館”、“雙面戲臺”等。</p><p class="ql-block"> 這兩圖,可讓你大致感受里面的情況,下圖即是水鄉的“社戲舞臺”。</p> <p class="ql-block"> 從魯鎮出來,才8點多鐘,馬上購票進入“柯巖風景區”(國家4A級),我半票40元,另買“畫舫船票”15元。</p><p class="ql-block"> 紹興所有景點,規定年滿70歲才全免門票,60歲至70歲之間則享受半價;而全國許多地方,早已實行65周歲全免門票的政策。令人費解的是,紹興市財政并不差錢,卻還不如北方各地對老人優厚友好。(這正如魯迅《故鄉》中“豆腐西施”所說的,“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p><p class="ql-block"> 這是進入景區所見到的第一個景觀,迎面仰視,一尊巨大的佛像矗立于湖水中央,名曰“天工大佛”,高度二十多米。神奇的是,它是在一塊天然巨石中雕琢出來的,類似于敦煌石窟造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沿湖右行,很快又遇見這一柱垂立的天生巨石,叫“奇云石骨”,上寬下窄,高30多米。講解員問一群小學生們像什么?一男孩說像“冰激凌”,也有人說像“火炬”。</p><p class="ql-block"> 其實,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其形狀差別很大。</p> <p class="ql-block"> 景區內以巨石聞名,有所謂“柯巖八景”,此外,便是以大面積的鑒湖為中心,來設景造園、植樹種草、搭橋修路。</p><p class="ql-block"> 這兩圖都是鑒湖風光。鑒湖又叫“鏡湖”。</p> <p class="ql-block"> 我們去乘船的路上,必須要經過這條“湖中石堤”,又窄又長。遠處的綠洲,就是我們即將要上船的“酒島碼頭”。</p> <p class="ql-block"> 終于來到“湖中石堤”跟前,準確地說,應該叫“湖中石橋”才對,因為下面全是石橋墩。</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纖道”,唐朝始建,明代重修。纖道,當然是為了方便水上運輸而修建行船背纖的通道,紹興全境的纖道長達40余公里,大多是在沿岸陸地修建,但有一大段卻在湖中破水而筑,兩面臨水。眼前所見僅是其中的局部。</p><p class="ql-block"> 今天,古纖道早已失卻了原有的功能,卻為鑒湖風光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踏足觀賞。</p> <p class="ql-block"> 這天中午,我原本是準備從紹興坐高鐵去杭州的,然后轉公交再去游覽“西溪濕地公園”。卻沒想到,待我打開地圖導航后,竟發現可以直接坐地鐵一路直達景區大門處,簡直太好了!盡管全程有60多公里,還得轉乘3次地鐵線,但畢竟快捷了許多。另外,老年人地鐵車票打五折優惠,我只用了7元購地鐵票。</p><p class="ql-block"> 地鐵一路上用時2小時(包括3次轉乘),中午在杭州吃了一份快餐盒飯,再坐共享單車趕到景區入口。這時正好是下午2點半,游玩時間充足。門票半價40元。</p><p class="ql-block"> 圖為“西溪濕地公園”景區大門,位于周家村地段。該景區共設有7個進出口,周家村入口,特別適合初次游覽的人,因為便于游覽核心景點。</p> <p class="ql-block"> 正是人間四月天,我踏進了大都會里隱藏的這片“香格里拉”------杭州西溪濕地。這里儼然一片綠色世界,植被多樣,滿目蔥蘢,加上碧水蕩漾,小船石橋,讓人養眼怡心。</p> <p class="ql-block"> 美麗的林間小徑,行走其間,久之亦不覺累,因環境美好,賞心悅目。園內有船游、車行、徒步可供選擇,我更喜徒步,因為可以隨走時停。</p><p class="ql-block"> 游道的路線設計很合理,大多伴隨著水景曲繞行進,配以小橋棧道,使游客興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濕地公園”:河道湖泊交錯密布,大小池沼或連或散,林間游道穿梭其間,迂回環繞,常有水景相伴左右。</p><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舒淇主演的那一部)的外景地之一,我正是從電影中領略了它的魅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這是供游客們乘坐的游船,有幾條水路可供選擇。船上賞景當然與岸上徒步感覺不同,所以也可以坐船游一段,其余路線再徒步完成。</p><p class="ql-block"> 如果老人實在走不動,也可以坐電瓶車轉一大圈??傊?,視具體情況而定。</p> <p class="ql-block"> 密林深處,古代隱逸高士留下的幾處茅廬別業,也時時讓人意外驚喜。</p><p class="ql-block"> 這一處叫“梅竹山莊”,是清代某文人建造的別墅,小院環境極為幽雅別致,讓人不忍離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主人飽讀詩書,善琴棋書畫。室內陳設古雅精致,充滿文士氣息,游客可以隨意拍照,還可免費使用道具。</p> <p class="ql-block"> 這個地方叫“深潭口”,景色迷人。再往前走,就是“河渚街”了。</p>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面積很大,水網交錯密布,有“六河三堤十景”之稱。</p><p class="ql-block"> 導游圖為游客提供了五種游覽路線,單選其中的任一條,均須費時三四小時;如果綜合兩三條路線,最好是準備一天的時間為好,這樣可以從容輕松地游覽大部分景點,但事先要依圖做好攻略。</p><p class="ql-block"> 四幅圖一并展示,盡量還原濕地公園的真實形態。</p> <p class="ql-block"> 途中遇到這一處地方,充滿現代時尚氣息,不知道作何用場。</p> <p class="ql-block"> 越中紹興,靈秀所鐘?;酵π?,鏡水涵空。 </p><p class="ql-block"> 踏入此境,如沐古風。青石板街,蜿蜒如龍。 </p><p class="ql-block"> 白墻黑瓦,韻致無窮。深巷幽幽,酒肆香濃。</p><p class="ql-block"> 烏篷搖曳,波上從容。欸乃一聲,劃破蒼穹。</p><p class="ql-block"> 水鄉畫卷,入目心融。咸亨店內,賓客歡逢。</p><p class="ql-block"> 茴香豆脆,黃酒情濃。淺嘗細品,其樂沖沖。</p><p class="ql-block"> 魯迅舊居,探尋遺蹤。百草園里,憶趣無窮。</p><p class="ql-block"> 書屋三味,翰墨遺風。沈園漫步,思緒怔忪。</p><p class="ql-block"> 釵頭鳳怨,愛意深濃。壁間題字,歲月留蹤。</p><p class="ql-block"> 蘭亭勝跡,詩意蔥蘢。曲水流觴,雅士遺蹤。</p><p class="ql-block"> 墨韻書香,千載尊崇。紹興之旅,心醉情鐘。 </p><p class="ql-block"> 流連忘返,沉醉其中。(江南一葦圖文/2025051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临猗县|
光山县|
永吉县|
浮梁县|
会泽县|
扶沟县|
商水县|
乐安县|
册亨县|
灵丘县|
韶山市|
江津市|
乐都县|
建昌县|
博客|
康平县|
调兵山市|
开江县|
白水县|
灵武市|
信阳市|
米林县|
美姑县|
拉萨市|
临西县|
台东市|
卢氏县|
定南县|
昌图县|
神池县|
云安县|
安阳县|
盘山县|
大新县|
浦江县|
房山区|
贵定县|
铜鼓县|
景谷|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