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迤沙拉坐落在攀枝花最南端,是一個建筑獨特、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南中之亂”平定后,少數民族首領信守對諸葛亮的承諾,派俚頗彝人亦兵亦農在此守關,村寨初成。千余年后,明朝經“洪武平滇”后的留兵軍屯,屯軍士兵與彝女婚配,入女方族籍,帶來江南文化,改變了彝村面貌,使蘇皖一帶的服飾、音樂和宗教習俗在這里都有完美的保存。這兩大歷史事件造就的迤沙拉古村歷史悠久并有著長期的文化融合。漫步在村中,可以看到山坡上的房屋密集排列,紅色瓦片覆蓋的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遠處風力發電機的輪廓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現代氣息。</p> <p class="ql-block">迤沙拉歷史上是古南絲綢之路拉鲊古渡的重要驛站,是蜀滇交匯要道,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也是漢族和彝族生活習俗高度融合的村落,享有“天下彝家第一村”的美譽。迤沙拉彝族屬彝族中的俚頗支系,俚頗彝族年代久遠、族系穩定、風俗獨特,建筑文化別具一格,民風淳樸,獨特的歌舞、飲食文化,艷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與涼山彝族迥然不同。現保留有完整的起、毛、納、張等巷道,村巷縱橫交錯,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特別是羊皮鼓舞、談經古樂、彝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魅力。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天府旅游名村”等美譽。在藍天白云映襯下,農田延伸至遠方,整齊排列著各種農作物田塊,構成一幅田園風光畫卷。</p> <p class="ql-block">迤沙拉村有600年歷史,居住著600余戶人家。村口兩座紅色牌坊并排矗立,左側牌坊上寫著“迤沙拉”,右側則標示著“中國彝族第一村”。背景中的山巒與風力發電機點綴其間,游客們或漫步交談,或駐足觀賞,享受寧靜時光。</p> <p class="ql-block">文化廣場是村中一處熱鬧的地方,中間有一座圓形建筑結構,周圍停有多輛汽車與自行車,背景可見建筑物及山丘。這里不僅是村民日常活動的場所,也是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在村中的一面墻上,一幅壁畫描繪了幾位穿著民族服飾的人圍著篝火跳舞,并配有文字“奏響民族團結和諧曲”。背景是一棵開滿紫色花朵的大樹,象征著民族團結與文化繁榮。</p> <p class="ql-block">踏入村寨,被眼前層層疊疊的紅色院落震撼——這便是迤沙拉獨有的“里頗紅”。這種用本地紅土與糯米漿混合夯筑的墻體,歷經百年風雨仍鮮艷如初,與江南水鄉風格的黛瓦飛檐形成強烈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一幅鄉村風光畫卷映入眼簾——一座座紅墻黛瓦的傳統建筑錯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它們依偎在一片清澈見底的小河旁,河水倒影出岸邊房屋與樹木的身影,形成美麗的鏡像效果。遠處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天空湛藍無云,風力發電機矗立于山頂之上,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古石板路是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兩面紅色墻壁夾著一條石板路延伸至遠方,路上沒有行人走過,顯得寧靜而古樸。這里的巷道暗藏玄機:寬不過三尺的“一人巷”能防匪患,青石板上的馬蹄印指引著通往金沙江的密道,而家家戶戶門楣上的“吞口”木雕(虎面獸首),則是彝族畢摩文化與中原門神的融合產物。</p> <p class="ql-block">一條狹窄的小巷兩旁墻壁上掛著許多木制花盆,里面種著綠色植物;小巷中間鋪滿了鵝卵石,旁邊有一條水泥路與之平行。這樣的設計既美觀又實用,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這條狹窄的老巷子兩旁都是紅墻黑瓦的傳統建筑風格房屋,墻上掛著介紹牌匾,地面鋪滿了石板路,一位行人正在走在這條古樸幽靜的路上。這樣的場景讓人仿佛穿越回了過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一條狹窄的小巷通向一座紅色建筑群落,“毛家巷”牌匾醒目地懸掛在入口上方;小巷兩側墻壁上繪有多彩圖案與文字介紹,地面略顯濕潤,似乎剛下過雨或被清潔過。這里不僅是村民的居住地,也是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一座傳統的中式建筑入口處,門楣上寫著“起家巷”,兩側墻壁呈橙紅色調;門口左側有一排綠色植物與紫色花朵點綴其間;右側墻上掛著一塊介紹牌匾,旁邊停放著一輛摩托車;遠處可見一位行人正在走動。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氣息與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迤沙拉村家家戶戶的紅色外墻整齊劃一,紅墻青瓦,遠觀之下,與色達佛學院漫山遍野的紅色僧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呈現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感。這種相似的色彩布局和建筑風格,使得迤沙拉村在視覺上與色達佛學院產生了共鳴,從而獲得了“小色達”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迤沙拉村天文臺(全稱迤沙拉星空觀測基地·川南天文臺)是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的一座現代化天文觀測設施,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集科普、科研、住宿、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天文場館。</p> <p class="ql-block">天文臺以迤沙拉村標志性的紅土夯筑工藝為靈感,整體采用圓形澆筑式建筑,外立面為赭紅色夯土色調,與千年古彝寨的紅墻灰瓦完美融合。從高空俯瞰,建筑猶如一顆墜落地面的紅色隕石;地面仰視時,其分隔式的結構又似隕石撞擊地面后形成的碎片,將宇宙的神秘感與彝族傳統建筑美學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在“野風味”露營基地,支起帳篷仰望星空。您會發現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迤沙拉,而銀河橫亙之處,恰是古驛道消失的方向。或許千年前的馬幫商賈,也曾在此仰望同一片星空,思索著“水漏下去的地方”(迤沙拉彝語本意)究竟通向何方。一個大型戶外標志牌上寫著“擁抱自然森林吧”以及“26°N星空營地”,背景是一片綠色植物區域,并有一塊石頭圍欄裝飾著一些小花壇。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與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紅椿古樹</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峽谷</p><p class="ql-block">在青藏高原與云貴高原的碰撞處,金沙江以億萬年的執著切割出一條縱深達2000米的巨型峽谷,攀枝花段的金沙江大峽谷全長約140公里,三分之二江段位于仁和區境內,其平均寬度不足500米,最窄處僅120米,形成“一線天”的震撼景觀。站在迤沙拉村海拔1650米的玻璃觀景臺上,腳下是垂直落差500米的絕壁,碧綠的江水如一條翡翠巨龍在赤色峽谷中蜿蜒,兩岸奇峰怪石林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钟祥市|
两当县|
博兴县|
固安县|
双鸭山市|
达州市|
托克逊县|
巴林右旗|
栖霞市|
林芝县|
南开区|
永定县|
德保县|
安多县|
晋城|
辉南县|
阳山县|
涞源县|
徐州市|
定远县|
沂水县|
荣昌县|
中江县|
青川县|
福州市|
河曲县|
扎囊县|
武功县|
库车县|
太白县|
岗巴县|
德兴市|
建德市|
乌兰察布市|
德格县|
北碚区|
和林格尔县|
开原市|
夹江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