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志杰</p> <p class="ql-block">我無論在哪里,都不容易入睡,每天能睡著5個小時,其感覺已經非常爽了。年輕時在農場以及上大學直至以后,幾乎沒有賴床的記憶;迄今人老了,沒睡好,頭會痛,睡不著,就起來,沒習慣躺在床上。在巴林不用換酒店,天不亮已經在戶外散步,看出太陽。我于天南海北世界上許多地方看日出,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長江農場的北大荒——蘆葦蕩上冉冉升起的朝陽,這一幕已經刻入骨子里了。餐廳一開門,就去了,酒店早餐是西式的,老高總是以水果開吃,我以主食打底加兩個荷包蛋足矣。在家泡杯綠茶,出門在外取杯咖啡代之。今天行程的重頭戲即參觀巴林的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巴林國家博物館建在麥納麥的海邊,于1988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國家博物館是一個<b>保留國家記憶</b>的地方。我喜歡去博物館,但是每當進入一個未曾去過的博物館時總覺得很迷惘,不知道怎么看?看什么?結果總是匆匆忙忙地走一圈。后來,讀了北京大學考古系林梅村教授寫的書,心里踏實了點。林先生說:“有的人感覺自己已經很有學問了,實際上一進博物館就知道,你很渺小。這個世界上知識如此之多,你所了解的只是一個文明,或者一個很片面的東西。”原來我的迷惘是很正常的,抱著學習的態度可以漸漸精進。好在,如今可以把感興趣的東西先拍攝下來,以后再細細琢磨。</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外的廣場上有許多現代雕塑,他們不同于羅丹及其之前西方傳統的經典雕塑,具有現代表現主義和象征主義的藝術風格,一時沒有查到原創的作者來之哪里?走近看了一眼,尚能辨識題材是與巴林的歷史相關。無論看懂還是沒懂,那種藝術和歷史的氛圍已擺在那里并影響了參觀者。</p> <p class="ql-block">我沒有學過畫畫,更談不上雕塑,邊都不沾,但是很喜歡觀賞這些藝術作品,有段往事留下了心得。因工作上的原因,與英國文化協會以及英國(上海)領事館文化教育處打了十幾年的交道。他們視我為協作方,有時會邀請參加一些英國在華的文化活動。亨利·摩爾的雕塑展我去參觀了,聽了介紹,觀賞了作品,還帶回了參展資料。摩爾是20世紀現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人物。為了讀懂他的作品,花了時間和功夫,當有點感覺時像入了門似的。自那以后我改變了對前衛藝術的態度,愿意去關注,去接觸。認為,畫家、藝術家總是在創新,在別出心裁,異想天開,總在嘗試別人沒走過的路。在探索的路上,他們成了不是哲學家的哲學家。于我而言,讀前衛的藝術作品好像在把時代的脈搏,不再熱衷于一個穿老款衣服,吃傳統菜,習慣老一套生活的守舊之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前的青銅雕塑是另一種藝術的風格,講述了巴林歷史上曾經輝煌的主要謀生手段之一的<b>采珠業</b>。史上記載采珠業歷時久遠,近2000年,直至日本于1930年起人工養殖珍珠成功,使得海灣的傳統采珠業趨于沒落。海灣近海天然的寬闊淺灘是珍珠生長的良好場所,自古就有“珍珠海岸”的美名。巴林是最著名的珍珠產地,史上最興旺時,海灣4萬多采珠人中約半數是巴林人。這段不可忘記的歷史讓一組雕塑保存下來。在麥納麥最顯著的地方還建起了一座標志性的珍珠雕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近入口處,醒目地展示出十幾幅現代感的畫作。是什么重要的作品占據著國家博物館如此顯眼的地方?出于好奇走近觀之,沒看明白,順手拍攝下幾幅。之后,幾經周折才查到一點相關的資料,是<b>西班牙畫家蓋瑞扎博</b>的作品,他善于用繪畫來捕捉已流逝的時間和人的記憶。獲得幾句簡要的提示,重新觀賞了我所拍攝的畫作圖片,有點理解了。畫作表達的概念是無形的,繪畫不可能無形。觀賞者理解視覺藝術的畫作是否是一種<b>發現式認知</b>?畫家的畫作是引導觀者去發現呢?還是給人以直觀的美感?也許兩則兼有。</p> <p class="ql-block">此時此刻某些過往的經歷便浮現于眼前。我因愛好會參與攝影沙龍的一些活動,記得,曾有一位熟悉的攝友問,張老師!為什么獲攝影大獎的作品往往都很意外,且看上去不咋的?其實,我也有同感。后來慢慢明白,美是觸動了人的心靈,有時需要我們去理解和發現。記得有一年的國際攝影大賽,從許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的是一幅黑白照片,一個成人的手握著幼兒腳的特寫,取名“手足情深”,是一對父子的手足。自此之后這類照片流行起來了。給我的啟示是,讓人感動的作品是要有思想的,思想意識是無形的,在視覺藝術世界里像大自然中的風本無形,作用于樹枝搖動起來就知道風的存在。視覺藝術之美是需要我們去發現,發現什么?發現能懌慟心靈的外在世界。</p> <p class="ql-block">如此來看,蓋瑞扎博的作品陳列于此是合適的,他的畫作描繪出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建筑不復存在了,已經轉化為人們的記憶。畫作提示我們及其所有的參觀者,隨著時間流逝在此仍然保存著巴林國的歷史記憶。潛臺詞是:世界上所有輝煌的存在都將流逝,記憶將被傳承,惟有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永恒。</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巴林的導游是那里孔子學院的一位老師兼任的。她特別提到巴林島北端有個世界聞名的史前墓地群,現存近16萬座。經考證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比我國的夏朝還早。那是令人震驚的存在。博物館內陳列的古人類遺骸和墳冢揭示了巴林遠古時期的社會面貌。</p> <p class="ql-block">巴林古時稱為<b>迪爾蒙</b>。古墓葬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下是巴林古墓葬的分布圖。</p> <p class="ql-block">我只是象征性的拍攝了幾幀在墓地發掘出來的古人遺骸。在已知的古巴比倫時期史上最早的英雄詩《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可以得知,遠古時期的巴林被周邊地區(如今的科威特、沙特、卡塔爾等)認為,是迪爾蒙的天堂,死后向往埋葬于此。如果時間允許真想沉下去作進一步的探究,趣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迪爾蒙銅制公牛頭,經碳測定為公元前2000年的物件,由丹麥考古學家在巴爾巴爾神廟下發現。</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我喜歡并熟悉的古陶展區,看到這些東西眼睛會亮起來。陶器是土水火的結晶,它的出現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極大地改變了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世界上大多數考古學家趨同于一致的判斷,陶器的產生是多地多源頭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自己還沒有查到巴林什么時候起開始自制陶器的可靠資料,僅憑一些傳說是無法判斷的。博物館陳列的陶器,史前時期的不知在哪里?時間倉促沒見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下所攝的陶器表面裝飾都繪有水波紋。</p> <p class="ql-block">制胎使用轉輪的痕跡明顯。可以看出制陶用泥經過了精選。</p> <p class="ql-block">此器形采用泥條一圈一圈地盤上及手工捏制而成,陶器制胎的常用工藝都可見到。</p> <p class="ql-block">總覺得我們低估了古代社會各地域之間的交往,從陶器的文化來看,制作工藝像師出一門,普遍制成白陶、紅陶和黑陶,選泥與參和物也相似。用途反映地域特點是必然的,在巴林博物館里的陶器多數是飲食器、水器和儲存器等,還可見到模擬動物,從簡單到復雜。觀賞陶器上承載的大量信息勝過讀一部歷史書,甚至可以感知人類本身具有的強大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陳列的項圈等飾物款式不少,因拍攝后期的圖像處理頗費功夫,擇其優而展之。直觀可見有瑪瑙、綠松石、琥珀、水晶等寶石,涉及的產地較多。古人用以裝飾外是具有神佑意味的。</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關注并拍攝的文物是我感興趣的,不反映館藏的全貌。在那里發現大量的古代印章很意外,且好奇。自年輕時就被印章文化吸引過,多次去福州逛壽山石印章的一條街,聽資深的印章收藏家講過故事。曾經以為印章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后來去了印度,讀了有關的書籍了解了史前的印度河流域考古發現早于我國殷商時期的印章存在。敘利亞的考古發現了更早的印章約在公元前4000年。然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國的印章文化是外來的,其發展的路徑就是世界印章文化中獨樹一幟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巴林博物館陳列的印章是從巴林堡考古遺址中發現并挖掘出來的。經推測是隨著商貿活動由印度河流域傳入的。印章的材質多數為金屬。</p> <p class="ql-block">陳列的古印不似藝術品,而是古代貿易活動中的信物。《說文解字》對印的詮釋是“執政所持信也”即印則信也。在我國,自古以來印章是官民的重要信物,春秋戰國時已經流行,秦漢時普遍使用,從持政之物發展至今成了一種藝術門類。此時我有兩點心得:印章產生于社會需求,無須糾結于起源之地;象形的漢字與印章有著天然的切合,藝術化是天作之美,吸引那么多藝術家和鑒賞家有天然的因素,印章藝術乃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如下的石板浮雕是外來的文物,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沒聽說過巴林島上有獅子,類似的石雕多數出現在兩河流域的亞述。浮雕的藝術表現技法,是把上半身描繪成正面,雙腳是側面的意在行走中,不是靜態的。我喜歡古時的英雄形象,一手擒住蛇,一手挽著獅子(也許比喻獅子在英雄面前只是個玩物)。</p> <p class="ql-block">這幅浮雕的畫面是那時魚獵的場景,漁翁與魚鷹。制作成側面的形象主要是表達其動態。</p> <p class="ql-block">這幅畫很形象地描繪出迪爾蒙時期貿易中心的一處場景。畫得細致入微,人物的表情生動、逼真、有趣。觀賞,恰似穿越了幾千年。我將畫作放大,圖像語言足以使人明白,無須贅言。</p> <p class="ql-block">從博物館出來,重回海邊,望著麥納麥這座城市,覺得不再陌生。在海邊走幾步似乎已踩在巴林前行的步伐里,像一個舞者其腳步能夠踏在樂曲的節拍上了。</p> <p class="ql-block"> (待續)</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5月10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东光县|
麻栗坡县|
崇仁县|
慈利县|
晋中市|
且末县|
临颍县|
临澧县|
仁怀市|
永登县|
灵丘县|
竹溪县|
桂林市|
华坪县|
康马县|
甘泉县|
瓮安县|
铁岭县|
松原市|
卢湾区|
平邑县|
松阳县|
灯塔市|
正镶白旗|
如东县|
大连市|
盘山县|
富民县|
来宾市|
揭西县|
唐河县|
游戏|
丹凤县|
潍坊市|
左云县|
青神县|
台州市|
湘西|
泸溪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