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10</p><p class="ql-block">游學之——八</p><p class="ql-block">探尋崔橋: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游學之旅</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風裹挾著溫潤的草木香,常州老年大學文史語言系地方史游學團在張浩典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探秘崔橋的征程。這支由銀發學者組成的隊伍懷揣著對地方史的熱忱,從泛黃的典籍中抬起目光,將在這片南宋名士崔廷碩曾隱居的土地上,展開一場跨越古今的文化尋蹤。探尋崔橋: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游學之旅。</p><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將集體參觀安沁地板廠。從崔橋地板城公交站出發,步行約750米,便能抵達這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工廠。在這里,同學們將親眼目睹地板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過程,了解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塊塊精美的地板逐漸成型,仿佛在訴說著現代工業的智慧與力量。通過參觀,大家不僅能增長關于地板生產的知識,還能深刻體會到科技對傳統產業的革新與推動。</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地板廠,我們又去參訪,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劉家巷劉氏宗祠遺址</p> <p class="ql-block">參訪華佗庵:追尋歷史的足跡</p><p class="ql-block">崔橋華佗庵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建筑。相傳,華佗曾在此地行醫濟世,為當地百姓解除病痛。走進庵內,古樸的建筑風格、莊嚴的神像,仿佛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懸壺濟世的年代。在這里,我們可以聆聽關于華佗的傳說故事,了解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庵內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讓我們在參觀中感受古人的智慧與醫德。</p> <p class="ql-block">傳說翠萍造石橋 橋聯融入時空觀翠華橋位于常州市經開區橫林鎮江村村南,橫跨橫玉河,南北走向,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橋。傳說是由清末著名實業家盛宣懷家的幫傭翠萍捐資建造,故名。江村位于常州市經開區橫林鎮東,南鄰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城際高鐵、橫玉路、朝陽路貫穿東西,是由原來的江村、張村、捕撈村三村合并,境內文物古跡除翠華橋外,還有市文保單位周氏宗祠、省文保單位青城墩遺址也在附近。翠華橋建于民國,具體紀年不清。花崗巖石質橋身,橋長22米,寬2.1米,高4.8米,兩側實砌橋墩,各有石階8級。靠近橋面的一塊條石較其他石階為長,兩端鑿有柱洞,想必是裝置門框的,到時可以關閉,以保安全。橋面各由3塊長條石共計9塊組成,橋柱各有3塊條石組成排柱,上壓承重梁。護欄是民國時期典型的鑄鐵花柵,在常州老橋中極為少見,用生鐵澆注而成,圖案古樸典雅,形制獨特。1958年大煉鋼鐵時,鑄鐵欄桿曾被拆下煉鋼。2000年春,根據群眾要求,村委對翠華橋進行整修,重新用生鐵澆注欄桿,一是為了恢復原貌,二是為了保證行人安全。在修復過程中,得到祖籍橫林的臺灣同胞沈星耀、沈中耀的贊助,工程如期竣工。如今的翠華橋,風采依舊。翠華橋的石梁上,刻有“翠華橋”三個大字。東西兩側刻有橋聯,陽刻,楷書,作者未見文獻記載。東側橋聯云:“勢如春夏,群物向榮,時屆秋冬,萬民咸樂。”西側橋聯云:“吾道南行,文光北曲,大江西至,紫氣東來。”作者在僅僅32個字的橋聯中,既鑲嵌了時間概念——春夏秋冬,又鑲嵌了空間概念——東南西北,時間與空間圓融一體,極為巧妙,讀來給人以富有哲理的享受。翠華橋之橋聯,融會時空觀念,或有文人過往,停船品讀,便能領其中奧妙。說起翠華橋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中國實業之父常州人盛宣懷家里,有許多傭人,能在盛宣懷家里當傭人的,個個了得。說是有一位叫翠萍的姑娘,自小就在盛家幫傭,她平時做事很是認真,又懂得勤儉節約,很得盛宣懷家人的賞識。盛宣懷是有名的慈善家,日子長了,翠萍姑娘深受影響,感到做人要以慈善為本,平時出門辦事,碰到窮人行乞,總是盡力救濟。后來,翠萍年紀大了,回到老家江村,她發現原本村里直達橫林的老路,走到橫林只有一里多路,非常方便,如今卻被一條新開的橫玉河擋住了去路,村上人要想上一趟橫林,必須繞行三四里路,許多村民都想在橫玉河上架一座橋,哪怕是一座小橋也好。可是,當地的老百姓都很窮,根本不可能拿出錢來修橋。翠萍知道后,決定將自己多年幫傭的積蓄全部捐獻出來修橋。可是,修橋是項大工程,翠萍的那點積蓄根本不夠。為了完成心愿,她就到附近村上勸募,希望大家都來捐資修橋。村民為翠萍的義舉所感動,紛紛解囊相助。經過大家努力,一座簡樸的梁架橋就造好了,而欄桿,沒有按照傳統使用石料,而別出心裁地使用了鑄鐵欄桿,頗有民國的風貌。為了感恩翠萍,取名“翠華橋”。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翠華橋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翠華橋橋聯:</p><p class="ql-block">勢如春夏,群物向榮;時屆秋冬,萬民咸樂。</p><p class="ql-block">吾道南行,文光北曲;大江西至,紫氣東來。</p> <p class="ql-block">尋訪文保單位:觸摸文化的脈絡</p><p class="ql-block">此次游學,我們還將尋訪崔橋的市級文保單位——吳氏宗祠遺址和劉家巷劉氏宗祠。宗祠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站在吳氏宗祠遺址前,雖然昔日的輝煌已不再,但殘垣斷壁間仍能感受到當年的莊重與威嚴。劉家巷劉氏宗祠則保存得相對完好,精美的雕刻、古樸的裝飾,展現了古代建筑工藝的精湛。通過尋訪這些文保單位,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崔橋的家族文化、姓氏文化,觸摸到崔橋歷史文化的脈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崔橋吳氏宗祠遺址</p> <p class="ql-block">周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延陵吳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橫林江村周氏宗祠</p><p class="ql-block">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次崔橋游學之旅,不僅能讓我們領略現代工業的魅力,感受市井生活的煙火氣,還能帶領我們穿越歷史的長河,追尋古人的足跡,觸摸文化的脈絡。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開啟這場意義非凡的游學之旅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东港市|
淅川县|
杨浦区|
南涧|
台东县|
朝阳市|
潼关县|
南溪县|
历史|
永新县|
定日县|
页游|
肇源县|
淮滨县|
普定县|
灵武市|
民权县|
冷水江市|
永靖县|
酉阳|
巴楚县|
灵武市|
兴安县|
合山市|
中江县|
乡城县|
贵定县|
日土县|
丽江市|
曲水县|
海原县|
中卫市|
竹溪县|
太康县|
张家口市|
手游|
古交市|
渝北区|
汕头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