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早賓館出來,廬山就在仙氣里了,我見過許多霧,卻少有這般執拗的。它們不是薄薄地浮在表面,而是深鉆入石隙樹根,將整座山浸透。松針上凝了水珠,沉重地垂著頭;石階濕滑,顯出一種陰險的光澤。霧里行走的人,面目模糊,聲音也模糊,仿佛被什么不可見的東西隔開了。</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躺在山坳里,水色清冷,像一塊被遺忘的鏡子。四周的山影浸入水中,便暈開成深淺不一的墨色。游人丟下的石子激起漣漪,水紋便一圈圈漾開,將倒映的山形揉碎,又慢慢拼回原狀。</p> <p class="ql-block">花徑小徑深處,落英鋪地,踏之無聲。偶有山風穿林而過,花瓣便簌簌墜落,如雨,卻比雨更輕。游人過處,衣袖沾香,而花不言。</p> <p class="ql-block">山霧來了,從不知何處的山谷里爬出,先是幾縷,后來便成了群。它們游移于峰巒之間,吞沒了青翠,又吐出些許,如是者再三。</p> <p class="ql-block">有時霧散開一角,露出遠山的輪廓,但未及細看,霧又合攏了。它似乎有自己的主意,不以人的期待為轉移。</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石洞豁然張開,似巨獸之口,吐納千年云霧。洞頂水珠終年垂滴,在玄武巖上鑿出深淺不一的凹痕,如未完成的碑文。 </p> <p class="ql-block">電機大壩鋼筋混凝土的巨獸橫臥峽谷,將山澗活活掐斷。壩體滲出細密水珠,像在沁著冷汗。閘門鐵銹斑駁,卻仍死死咬著最后一口氣力。 </p> <p class="ql-block">列寧像</p> <p class="ql-block">烏龍潭幽谷里一汪墨綠的水,被三疊瀑布日夜捶打,卻始終咽不下。巖壁長滿青黑的苔衣,水霧彌漫時,真似有龍影在潭底游弋。 </p> <p class="ql-block">三寶樹三株古木拔地參天,銀杏與柳杉并立,根脈虬結如龍爪深陷土中。樹皮皸裂處滲出琥珀色的樹脂,似老僧垂淚,默記千年風雨。 </p> <p class="ql-block">青磚紅瓦的洋樓散落山間,屋頂泛著冷光,拱券回廊里藏著民國舊影。傳教士的十字架早已銹蝕,委員長的墨跡仍懸在廳堂,歷史在這里層層疊壓,卻無人認領。 </p> <p class="ql-block">美廬灰綠色別墅隱于牯嶺松濤之間,哥特式石券廊下曾踱過民國最有權勢的足音。蔣氏題刻"美廬"二字仍懸門</p> <p class="ql-block">廬山會議舊址灰白色建筑在山霧中若隱若現,羅馬柱廊撐起半個世紀的風云。1959年的爭辯聲早已滲入木地板縫隙,唯有窗欞投下的菱形光斑,仍在丈量歷史的明暗。 </p> <p class="ql-block">1937年的老建筑蜷縮在牯嶺街角,門廊的Art Deco紋飾已被風雨啃噬成模糊的齒痕。放映窗口仍突兀地睜著,只是再吐不出膠片的光流。 </p> <p class="ql-block">墻上的《廬山戀》海報褪成粉白影子,唯有那句"中國第一部吻戲"的簡介還頑強地紅著。座椅翻起生銹的鉸鏈,像一排永遠合不攏的嘴——它們的確沉默了太久。</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云霧繚繞,毛澤東曾在此極目遠眺。1959年、1961年、1970年,他三登廬山,在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晨曦中,他立于觀景臺,看鄱陽湖煙波浩渺,嘆"江山如此多嬌"。石階上猶存偉人足跡,松濤間似回響著《登廬山》的豪邁詩句。如今游人駐足,仍能感受到那個"亂云飛渡仍從容"的革命家氣度,這片山水因歷史瞬間而永恒。</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險峻雄奇,毛澤東1959年登臨時曾贊嘆"一山飛峙大江邊"。他踏過陡峭石徑,在第三峰駐足遠眺,長江如練,鄱陽似鏡,天地浩蕩盡收眼底。云霧繚繞間,偉人身影與蒼松奇石相映,留下"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千古絕唱。如今崖壁間似仍回蕩著他指點江山的豪邁笑聲,這座廬山第一高峰因領袖足跡更顯巍峨。</p> <p class="ql-block">大口瀑布飛瀉如練,1961年毛澤東曾踏訪此地。他駐足瀑前,看銀練垂空,聽雷聲震谷,水霧沾濕了灰色中山裝的衣角。當年領袖在此暢談"銀河倒掛三石梁"的李白詩意,笑稱"這才是真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如今潭邊青石上,仿佛還留著偉人沉思的剪影,瀑布轟鳴中依稀回蕩著那帶著湖南口音的吟誦聲,讓這方山水永遠鐫刻著歷史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蘆林湖碧波如鏡,毛澤東曾多次在此暢游。1961年盛夏,68歲的他揮臂破浪,在湖心迎風而立,笑談"萬里長江橫渡"的豪情。湖畔青松依舊,當年領袖休憩的蘆林一號別墅倒映水中,斑駁光影里仿佛還能看見他披著浴袍批閱文件的身影。如今游船劃過處,漣漪中仍蕩漾著那個"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傳奇年代。</p> <p class="ql-block">廬山博物館(蘆林一號)曾是毛澤東1970年廬山會議期間的居所。館內保留著領袖簡樸的生活陳設:寬大的辦公桌、藤編躺椅、老式收音機,玻璃柜里陳列著他翻閱過的書籍和手稿。墻上照片記錄著偉人憑窗遠眺的瞬間,窗外正是他詩中"亂云飛渡"的含鄱口景致。如今游客輕撫斑駁的門框,仿佛能觸摸到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聽見歷史在紅墻黛瓦間低語。 </p> <p class="ql-block">廬山,這座云霧繚繞的"人文圣山",以雄奇險秀的峰巒、飛瀉如練的瀑布和煙波浩渺的湖泊聞名于世。它不僅孕育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千古絕唱,更見證了毛澤東"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歷史瞬間。從含鄱口的旭日東升到五老峰的險峰奇觀,從蘆林湖的碧波蕩漾到博物館的紅色記憶,每一處景致都鐫刻著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傳奇。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地,以它獨有的方式訴說著"匡廬奇秀甲天下"的永恒魅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巩县|
湘潭县|
漳平市|
新竹县|
福州市|
宣化县|
阳西县|
庄河市|
龙口市|
织金县|
平度市|
兴义市|
宝鸡市|
怀柔区|
多伦县|
聊城市|
临武县|
西林县|
屏东县|
和田市|
东宁县|
祁连县|
郸城县|
余姚市|
廊坊市|
三门县|
南安市|
汉川市|
涟源市|
闻喜县|
永仁县|
榆树市|
师宗县|
龙川县|
班戈县|
灌南县|
西平县|
如东县|
铜川市|
佛山市|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