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長篇報告文學《太行門衛》連載(37)</p><p class="ql-block"> 孔令賢 著</p><p class="ql-block"> 第二篇 搖籃曲</p><p class="ql-block"> (昔陽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誰主沉浮 </p><p class="ql-block"> 第四節 石榴籽般抱團御敵</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上旬,遠在200多里外的遼縣西河頭,晉冀豫省委召開黨的活動分子會議。這是頭年11月省委成立后,首次召開大型會議。省委所轄晉中特委、晉東南特委、晉豫特委、冀晉特委、冀豫特委書記,以及各縣縣委書記均出席會議。</p><p class="ql-block"> 這次會議,以及這期間129師與晉冀豫省委召開的一系列相關會議,對開創太行山根據地做出全局性決策部署。按照總體規劃,早在1月間,李箐玉隨陳再道率隊開赴冀南開辟工作,省委書記由李雪峰擔任。</p><p class="ql-block"> 代表昔陽縣委出席黨的活動分子會議的縣委組織部長趙邦漢和二區區委書記趙文斌,同與會人員一起,聽取中共北方局代表彭真傳達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北方局洪洞會議精神,和李雪峰代表省委所做工作報告,總結兩個月來的工作,討論當前形勢、取得抗戰勝利的方針和黨的工作。兩人頗感新鮮而神圣,趙邦漢還認真記了筆記。</p><p class="ql-block"> 從西河頭遠程歸來,趙邦漢、趙文斌尚未抖落風塵,便迫不及待向縣委匯報傳達會議精神,主要是今后黨在全區的工作任務——在敵人部分主力南移的情況下,加速動員并領導這一區域的各階級、各階層群眾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立擴大游擊自衛隊,組織各抗日團體,肅清漢奸,積極組織廣大群眾的抗日游擊戰爭,配合主力部隊粉碎敵人的進攻;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和偽軍偽政權,建立鞏固的抗日堡壘。健全黨的領導機關,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吸收大批積極抗日又夠條件的工人及貧農入黨。做好群眾工作、黨的工作,特別是組織基干隊、縣干隊及游擊小組工作,提出“建立抗日根據地”的任務,成為以后工作的發展方針。</p> <p class="ql-block"> 縣委貫徹省委黨的活動分子會議精神,結合昔陽實際,決定首先從籌建各群眾團體做起,加速動員并領導各階級、各階層群眾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p><p class="ql-block"> 趙武成在縣委會上強調,統一戰線是我們黨戰勝敵人、壯大自己的重要法寶。貫徹這一方針政策,不僅要有上層規劃,舊瓶裝新酒,掌握好政權,更要有基層設計,把各階級、各階層群眾團結在抗日旗幟下。人的出身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不同,也不管經濟狀況如何,文化程度怎樣,宗教信仰什么,只要愛國,不愿做亡國奴,我們都要團結,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只有全中國民眾動員起來,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力出力,前方打仗,后方支援,鑄成銅墻鐵壁,才能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p><p class="ql-block"> 聽過講話的不少人都記得,趙武成書記曾經風趣地引用成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詮釋統一戰線。他說,兄弟之間,或因財產,或因家務,可能產生隔閡,甚至唇槍舌劍,拳腳相加。但當家族利益受到外來侵犯,就會擱置分歧,一致對外。“統一戰線,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啊!”</p> <p class="ql-block">上圖:1938年,中共晉冀豫省委組成人員,左起:省委書記李雪峰,民運部長彭濤,宣傳部長徐子榮,組織部長何英才,以及黃鎮,張璽。</p> <p class="ql-block"> 籌建群眾團體,首先需要搭架子,確定主要領導人選。其時,黨組織初創,群眾發動尚不充分,怎么才能選準選好人呢?趙武成絞盡腦汁,反復琢磨,慎重權衡。好在人熟地熟,一張張面孔猶如演電影般在腦子里閃現,切回,轉換。聞杏書院的時空,承載著他的深沉思考和大膽實踐。</p><p class="ql-block"> 書院南房住著的趙家四媳婦李桂賓,出身于車寺村富戶,從小讀書,有文化,也很關心當前的時局。丈夫趙邦彥1935年離開家鄉,在黃埔陸軍士官學校任教官,她多年寡居,獨自一人,很是苦悶。趙武成有意引導她參加抗日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天,趙武成找到李桂賓,說,“全縣抗戰工作正搞得轟轟烈烈,你每天閑在家里,有什么想法?”</p><p class="ql-block"> “臭妮哥,你說我該咋?”</p><p class="ql-block"> “出來參加工作吧,抗日是當前最緊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行嗎?”李桂賓眨眨雙眼,一臉疑惑。</p><p class="ql-block"> “抗日不分階級階層,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年齡籍貫,只要愿意,我們都歡迎。”</p><p class="ql-block"> 李桂賓想想,心一橫,“行,我就跟著臭妮哥干抗日!”</p><p class="ql-block"> 一天,趙武成領來三個年輕婦女。</p><p class="ql-block"> 走在頭前,矮小、俊俏的王維貞,是李桂賓娘家弟媳,娘家在黃巖村。丈夫李宜賓已在宣傳隊入黨。李桂賓當然認識。</p> <p class="ql-block"> 另一個,高挑個子,眉清目秀,舉止大方,一見面,叫了一聲“嫂子!”趙武成介紹說,“這是宋乃瑞,李一清同志的侄女。”</p><p class="ql-block"> 說完,指著另一個,“這是眭秀英,黃巖村人,剛從昔陽抗日軍政學校畢業。”</p><p class="ql-block"> 趙武成安排,“你們四個就住在這里,商量一下成立婦救會的事。”</p><p class="ql-block"> 在書院南房搭起的婦救會架子,成為昔陽縣最早建立的抗日群眾團體雛形。</p><p class="ql-block"> 接著,趙武成找到趙邦漢,說,“西峪村的王運德在車寺扛長工,已經入黨,又是你的連襟,叫他出面組織農救會,不知行不行?”</p><p class="ql-block"> 趙邦漢受命來到車寺,快人快語一番話說動長工漢,憨厚的王運德當即表示,抗日是當前大事,參加農救會工作,義不容辭。</p><p class="ql-block"> 東冶頭村人趙順義,其時擔任設在皋落的昔陽抗日軍政學校校務委員。有文化,有覺悟,趙武成動員他出面籌建文教救國會,趙順義欣然同意。</p><p class="ql-block"> 皋落青年趙允福是趙邦漢本家叔,樂觀向上,熱心公益,經說服,表示愿意參與青年救國會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最缺乏的是工救會人選。昔陽產業工人幾近于零,只有為數不多的手工業工人,再就是農民出身的長工、短工。</p><p class="ql-block"> 二區自衛隊的靜陽人馬興元當過木匠,趙武成和趙邦漢商量,決定由他出面組織工救會,主要聯系長工、短工。馬興元是犧盟會員,當時尚未入黨。趙邦漢說,“我考察過他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只是沒來得及履行手續,我可以擔任他的入黨保證人。”</p><p class="ql-block"> 群眾團體架子迅速搭就,也就有了心河的擺渡船,來往于黨組織與百姓間。</p><p class="ql-block"> 2月中旬,召開全縣群眾代表會議,100余人參加,趙武成以三區區長身份和縣犧盟會特派員趙光寅共同主持,縣長閻聚寶出席。會上,領導提名,大會舉手表決,產生出各抗日群眾團體代表名單。</p> <p class="ql-block"> 七八月間,各群眾團體分別召開代表大會。經過近半年多方面協商,廣泛聽取意見,反復考慮整體布局和長遠發展,最終由代表大會正式選舉產生出領導機構。農救會主席耿連玉,成員王運德、翟萬昌等;工救會主席耿萬慶,成員馬興元、耿起昌等;婦救會主席王維貞,成員眭秀英、宋乃瑞等;青救會主席王國義,成員趙允福、尹興正、馬崗等;文救會主席趙順義。兒童團由青救會出面組織、領導。</p><p class="ql-block"> 各抗日群眾團體集中在聞杏書院辦公。趙武成搬到區公所后,騰出來的北屋住趙順義、王運德,南屋王維貞,趙允福住上頭院,分別為文救會、農救會、婦救會、青救會駐會人員。</p><p class="ql-block"> 中共昔陽縣委貫徹晉冀豫省委黨的活動分子會議精神,在昔陽境內組織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各方力量凝聚起來,如石榴籽一樣抱成團,自此邁出建設抗日根據地重要一步。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抗日骨干力量在昔陽縣初步形成。</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太行門衛》連載(38):黨旗在叢林中高高矗立)</p> <p class="ql-block">作者:孔令賢,山西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大寨滄桑》《超越昨天的輝煌》《回望昨夜星》《漫話大寨文化》《孔令賢散文選集》《守望樹》《難民村的時代腳印》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房产|
右玉县|
安远县|
同心县|
和林格尔县|
诸暨市|
龙里县|
布拖县|
杭州市|
农安县|
新绛县|
合山市|
鞍山市|
志丹县|
刚察县|
正镶白旗|
堆龙德庆县|
蕉岭县|
嘉定区|
保山市|
屯留县|
通州市|
莲花县|
凤凰县|
佛坪县|
治县。|
建始县|
平山县|
磴口县|
湖州市|
舞阳县|
金溪县|
涪陵区|
夏邑县|
中卫市|
潜江市|
玉山县|
洪湖市|
曲靖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