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山北路的北端,臨近百井坊巷的南面,隱匿著一條名為見仁里的小弄堂。弄堂的入口極為狹窄,僅容一輛三輪車勉強通過。若是兩人撐傘迎面走來,必須側身避讓,否則兩把雨傘難免相互碰撞。穿過兩堵高墻之后,里面豁然開朗,映入眼簾的是兩排二層舊房。</p><p class="ql-block">弄堂進深不過幾十米,且是個閉塞的死胡同,若無要事,外人不會輕易往里走,所以一旦有陌生面孔出現,便會格外引人注目。這里住著二十幾戶人家,鄰里之間彼此熟稔,相處得極為和睦。然而,1978年的舊城改造,讓見仁里徹底消失了。鄰居們暫遷至別處,后來新建了樓房,多數人又回遷了回來,但是兒時的小伙伴們大多各奔東西,再難相見。</p> <p class="ql-block">這條閉塞的小弄堂,是我認知世界的起點,是我童年的快樂天堂,鄰居們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讓我久久難以忘懷,一戶戶人家緊密排列的場景,時常在我心頭浮現。</p><p class="ql-block"> 見仁里的舊房均為兩層磚木結構,樓上設有窗戶,樓下卻沒有。這種老式房子,由于沒有窗戶,清晨我們起床后,便會敞開木門,直到晚上睡覺才會關上。這扇門不僅供人進出,還承擔著通風透氣與采光的功能。鄰里們常常在家門口摘菜、洗衣、打毛衣,或是閑聊家常。鄰居們在家里做些什么,彼此都看得清清楚楚,幾乎沒有什么秘密可言。若是鄰居家來了客人,大家也都會知曉。要是主人不在家,隔壁鄰居便會熱情地代為招呼。</p> <p class="ql-block"> 大大的天井里,堆滿了每家每戶的雜物。靠近家門口的,大多是煤餅爐子、疊得高高的煤餅、引火柴,還有木頭腳盆、掃帚、拖把等,甚至把涮洗完的馬桶晾在門口天井里也是常見之事。那時候,家家戶戶從不上鎖,小孩子們玩捉迷藏,隨意躲進哪家就算哪家。</p><p class="ql-block"> 天氣稍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把晚飯端到路邊,就如同現在吃大排檔一般。晚飯后,沖個涼水澡,擦上些花露水,躺在竹榻上乘涼數星星,別提有多愜意了。隔壁的繼林叔拿出了二胡,開始拉起如泣如述《二泉映月》。有長輩講起前朝往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自來水還不普及,家里沒有自來水,要用飲用水就得去馬路上的自來水龍頭挑水。有專人負責管理這個水龍頭,負責開關、收費,還提供挑水用的水桶。平日里,我們洗刷都去井臺邊打水,收拾干凈后才回家。我十二三歲時開始挑水,由于個子不夠高,力氣也小,就把扁擔上的繩索收短,挑上半桶水。即便如此,有時后面的水桶底還是會磕到腳后跟。有時我也會和姐姐或弟弟搭檔,兩人抬一桶水,把水運回家倒進水缸里。隨著我慢慢長大,到中學時,已經能夠穩健地挑一擔水了。</p><p class="ql-block"> 在弄堂的日常生活中,我家的老房子是泥墻,且沒有粉刷,墻灰時不時地簌簌掉落。靠墻放腳盆的地方,常常有駝背蟑螂出沒。遇到下大雨的日子,雨水會從門板縫滲進家里,等雨停了,還得把雨水舀出去。那時老房子的屋頂是瓦片蓋的,下大雨時,雨水會從屋頂流進屋內,就得用盆桶接雨水,家里常常被弄得一片泥濘。</p> <p class="ql-block">夏天在家洗澡也頗為不便。我們男孩子直接穿著一條短褲去井邊洗澡,回家換掉濕短褲就行。而女人們洗澡則要準備一個大木盆,放好溫水,關起門來洗。洗完后,兩人把大盆抬出來,到窨井邊倒掉洗澡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家里洗大件的床單、被套時,我們會用兩個大竹籃,把床單、被套和衣服挑到小北門外的池塘或新開河去洗滌。因為這樣比在井邊洗要方便得多,省得一桶一桶地從井里打水,而且大件的床單、被套在池塘邊能攤得開,更容易洗干凈。雖然多跑了些路,但總體來說還是省時省力。住在老房子里的諸多不便,實在難以一一列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高雄县|
扬州市|
涿鹿县|
寿宁县|
六安市|
峨眉山市|
泰州市|
宁远县|
迁西县|
永州市|
双桥区|
洛浦县|
丹东市|
句容市|
洪泽县|
广饶县|
蕲春县|
阳山县|
盐边县|
措美县|
宁强县|
山丹县|
周至县|
改则县|
永昌县|
堆龙德庆县|
南安市|
双桥区|
南通市|
赤峰市|
秦安县|
新乡市|
句容市|
班玛县|
万盛区|
柳林县|
清涧县|
宁德市|
长白|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