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和二年(807),白居易從盩厔返回長安,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后又授為翰林學士。</p> <p class="ql-block">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江洲(今江西九江)潯陽江頭,被貶至此擔任江洲司馬的白居易,來到江頭送別友人。</p><p class="ql-block">所送何人,眾言紛紜。送誰不甚要緊,總之是離別,難免有不舍挽留之情,與江頭的瑟瑟秋色倒是契合應景。潯陽江頭的景色在白居易的眼中不僅是自然風光,更是寄托了他謫居的孤寂落寞之情。"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之句,就生動的描繪出了江頭瀟瑟凄涼的景象,烘托出了白司馬的離別愁緒和感懷傷感。</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被貶江洲的原因有二:一是上書要求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刑部侍郎裴度身受重傷,當時掌權的宦官和舊官僚集團,對此事并不急于處理。而白居易雖己不再擔任諫官,卻一直在關注時局,第一個帶頭上疏要求緝捕兇手,以雪國恥,結果被斥為"越位","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p><p class="ql-block">二是被誹謗母親看花墜井去世,而他卻寫"賞花"及"新井"詩,認為有傷孝道、有害名教。據記載:新井詩作于元和元年前后,且白居易在母親去世前早就有許多詠花之作,可見有傷孝道也屬莫須有之罪。被貶的主要原因還是他寫諷諭詩文而得罪當權者所致。</p> <p class="ql-block">那個深秋夜晚的潯陽江畔,楓葉飄零荻花瑟瑟,一艘小舟的孤燈之下自飲的白居易,忽然聽見從旁傳來幽咽的琵琶聲,如泣如訴的弦音劃破夜色,沉睡的江水也似乎被驚碎而泛起漣漪皺紋。</p><p class="ql-block">他循聲尋去,見一女子獨坐在殘破的畫舫之中,素手撥弄二十四弦。似將滿腹心事化作一道裂帛之聲。當問及其身世時,自訴是那"鈿頭銀篦擊節碎"的教坊歌伎,如今眼尾卻深深刻著"暮去朝來顏色故"的滿面滄桑。琵琶女曾紅極長安,年老色衰卻被迫淪落江湖,正如自己官場失意被貶謫居江洲。江心的月影搖碎了琵琶的余音,白司馬淚濕青衫,寫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絕唱。</p> <p class="ql-block">琵琶女自訴身世,言及"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從"妝成每被秋娘妒"可知當年的青春年少,風光無限。及至"門前冷落車馬稀",為了生存"老大嫁作商人婦",然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女的遭遇也勾起了白居易的情感共鳴。聯想自己被貶前與琵琶女昔日身世的相同,以及被貶后和琵琶女的處境也有類似之處,故而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p> <p class="ql-block">蒼茫的江上月光下,江洲司馬與琵琶歌女,彼此都是異鄉人的狀態,都有被迫離開繁華京城的巨大的落差,積蓄在心中的失意創傷感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兩個天涯淪落人的身世命運聯系在一起,道盡了被貶謫居的天涯游子,和色衰失意的過氣歌女的辛酸無奈,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引起了無數后世的共鳴,《琵琶行》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表達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的經典之作。</p><p class="ql-block">這兩個天涯淪落之人江頭相遇的軼事,也至今仍在江上月色里泛著悽冷的清波漣漪。</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泾源县|
阳城县|
崇义县|
遵化市|
颍上县|
开阳县|
福清市|
石棉县|
沙湾县|
遵化市|
葵青区|
乌审旗|
诸城市|
娄底市|
德昌县|
县级市|
通渭县|
屏东县|
福海县|
马龙县|
通海县|
新野县|
乳山市|
新建县|
孙吴县|
克山县|
奈曼旗|
察隅县|
高州市|
高淳县|
浪卡子县|
施甸县|
全南县|
霸州市|
城固县|
石渠县|
沂南县|
久治县|
连平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