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 忘不了那一碗煮窩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燕秉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山西省翼城縣的廣袤土地上,晉南農村的質樸與醇厚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長卷,而煮窩窩(同一個縣也有的地方叫煮疙瘩),便是這幅畫卷中一抹最為溫暖且動人的色彩。它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這片土地上生活意義、人生哲理、生命真諦以及社會變遷的深刻承載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翼城縣的鄉村,破曉總是帶著一種靜謐而又充滿希望的氣息。當第一縷曙光還在山那邊徘徊,村子里的公雞尚未扯著嗓子宣告新一天的到來,母親便已輕手輕腳地起身,摸黑走進那間彌漫著柴草香氣的廚房。 廚房里,那口大鐵鍋已穩穩地蹲在灶臺上多年,鍋底被煙火熏得黑黢黢的,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見證著歲月的流轉。母親劃亮一根火柴,“噗”的一聲,灶火歡快地跳躍起來,映紅了她那帶著些許倦意卻又滿是堅毅的臉龐。 她從水缸里舀出幾瓢水倒進鍋里,放入少許小米,開始燒水。然后從甕中取出玉米面倒入陶盆內,開始和面。那玉米面是自家地里種的玉米,經石磨細細研磨而成,帶著陽光的溫度和土地的芬芳。母親說:“這玉米面,可是咱莊稼人的命根子,養活了咱一代又一代?!?這邊水漸漸升溫,發出“嘶嘶”的聲響。母親將玉米面用筷子攪拌活好,然后放到案板上,揉捏在一起,逐一掐成塊狀,再用手拍平壓圓,接著包入紅糖,做成窩狀,這便是煮窩窩。最后緩緩放入鍋內,一邊放一邊用勺子慢慢攪拌。 我睡眼惺忪地走進廚房,嘟囔著:“媽,咋這么早做飯呀?!蹦赣H笑著說:“好我的娃呢,早起干活才有勁,這煮窩窩吃了,一整天都踏實?!蔽铱粗伬锏闹蟾C窩,忍不住問:“媽,這煮窩窩配上炒漿水菜咋就這么好吃呢?”母親停下手中的動作,摸了摸我的頭說:“這煮窩窩,就像咱的日子,看著簡單,可都是實實在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常常跟著奶奶去推碾。天蒙蒙亮,奶奶就牽著我的手,走向那座位于村頭的石碾房。那石碾盤,靜靜地臥在那里,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承載著歲月的記憶。玉米粒在青石碾盤上翻滾,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漸漸褪去金甲,露出珍珠白的玉質。 奶奶一邊推著碾,一邊念叨:“機器磨的面白凈,可咱這老法子磨的,才能嘗出太陽曬過的甜?!蹦菚r的我,似懂非懂,只是覺得好玩,跟著奶奶一圈一圈地轉著。如今,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五谷雜糧,包裝精美,可我卻再也找不回那種沾著晨露的香甜。那是因為,最珍貴的從來不是食材本身,而是揉進面團里的時光,是奶奶那布滿老繭的手,是石碾房里那昏暗卻溫暖的燈光。 在晉南農村,這樣的石碾房曾經是每個村子的標配,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莊稼人的辛勤勞作和質樸生活。它就像一個時光的驛站,留住了那些簡單而又純粹的歲月。從石碾房走出的玉米面,帶著手工研磨的溫度,成為了煮窩窩獨特風味的重要來源。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制作過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承,一種對傳統農耕文化的堅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煮窩窩下鍋時,母親總是小心翼翼地順著鍋邊轉圈滑入,她說這樣才不會戳破凝結的湯皮,這叫“順湯”。母親攪動木勺的節奏,就像在哼著一首古老的歌謠,舒緩而又有韻律。她一邊攪一邊說:“生活啊,就像這煮窩窩,急火猛攻容易濺出苦水,慢慢熬煮才能讓五味沉淀出回甘。” 小時候,穿著補丁衣裳在田埂上瘋跑,不懂什么是“精致窮”,只知道田野里的螞蚱、河里的小魚,還有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煮窩窩,就是最美好的世界。那時候,雖然生活簡樸,甚至有時候會面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困境,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煮窩窩,卻覺得無比滿足。因為真正的富足,從來不在櫥窗里的標價牌上,而是在這一碗碗帶著親情溫度的食物里,在一家人相互扶持的歲月中。 舀一勺面湯含在嘴里,玉米的清甜混著柴火的熏香在舌尖化開。父親說這味道是土地寫的詩,我信。小時候總嫌粗糧扎嗓子,長大后才懂得,正是這些帶棱角的食物,把我們的筋骨磨得結實。就像老家院角的棗樹,越是經霜的果子,越能把甜沁到骨頭縫里。煮窩窩,這看似平凡的食物,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生活需要耐心和堅守,在平凡中孕育偉大,在苦難中收獲甘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社會的進步,翼城縣的鄉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低矮的土坯房換成了整齊的磚瓦房甚至樓房,現代化的電器走進了家家戶戶。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豐富。然而,在這一切變化中,煮窩窩依然是翼城人餐桌上的???,它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城里,吃慣了各地的美食,精致的西餐、美味的川菜、鮮香的粵菜……可每當夜深人靜,思念如潮時,腦海中浮現的總是母親那碗煮窩窩。母親那句:“人這一輩子,吃著五谷雜糧,也該咽得下酸甜苦辣?!?如同警鐘在耳邊長鳴。金黃的玉米面窩窩在記憶里浮沉,讓我忽然明白:所謂鄉愁,不過是把日子過成了一碗面湯??此破降瓱o奇,可只要嘗過用真心慢熬的滋味,余生便再容不下其他喧囂。 社會的進步讓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也讓我們在繁華喧囂中漸漸迷失了方向。煮窩窩,就像一位老友,在我們迷茫時,輕輕拍打著我們的肩膀,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來時的路。它讓我們思考,在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如何才能不丟失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對傳統的尊重,對親情的珍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煮窩窩,在晉南農村的灶臺上翻滾了一代又一代,它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興衰榮辱,承載了翼城人的喜怒哀樂。它是生活的饋贈,是人生的啟示,是生命的贊歌,是社會變遷的見證者。在未來的歲月里,愿這碗煮窩窩的香氣,能繼續在翼城的天空中彌漫,溫暖每一個游子的心,照亮他們前行的路。因為,在這碗煮窩窩里,藏著我們永遠無法割舍的根,和那一份對生活最質樸、最真摯的熱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马|
依兰县|
上饶市|
股票|
多伦县|
江门市|
准格尔旗|
泾源县|
古田县|
抚顺县|
伊川县|
中山市|
吴堡县|
甘南县|
金平|
陵川县|
南汇区|
济南市|
开江县|
商南县|
香港
|
连南|
凤山县|
拉萨市|
托克逊县|
广灵县|
抚远县|
云和县|
寿光市|
积石山|
武宣县|
方正县|
阿克|
远安县|
贵港市|
五指山市|
洞头县|
闻喜县|
朝阳区|
察雅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