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后改稱第二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發動解放襄陽戰役。此役攻克了襄陽、樊城,標志著國民黨在鄂西北統治的瓦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戰役發起時間</p><p class="ql-block">襄樊戰役(又稱襄陽戰役)于1948年7月2日正式發起,至7月16日結束,歷時14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戰斗規模</p><p class="ql-block">解放軍兵力: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桐柏軍區第28旅、陜南軍區第12旅等部隊,總兵力約2萬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兵力:駐守襄陽、樊城的國民黨第15綏靖區部隊(司令康澤),包括第104、164、163旅及地方保安團,總兵力約2.1萬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戰役時長</p><p class="ql-block">從7月2日外圍戰斗開始,到7月16日襄陽城破、守軍覆滅,歷時14天。其中,主攻襄陽城的戰斗集中在7月9日至16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參與指揮的高級將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軍: 劉伯承、鄧小平(中原野戰軍司令員、政委,全局指揮)。 陳賡(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參與戰略部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近山(第6縱隊司令員,前線總指揮,直接指揮襄陽攻堅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宏坤(桐柏軍區司令員,負責協同作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宏坤司令員在襄陽戰役前做戰前動員報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康澤 第15綏靖區司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郭勛祺(副司令,被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關鍵攻堅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琵琶山、真武山爭奪戰:解放軍以“刀劈三關”戰術奪取兩山,掃清外圍屏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門突破戰:第6縱隊17旅49團1營以炸藥炸開城墻,突入城內(“刀劈三關”最后一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內巷戰:肅清楊家祠堂、十字街等據點,最終攻占康澤司令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軍戰斗英雄茍在和團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軍活捉國民黨軍第十五綏靖區司令康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攻破襄陽城突破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戰役傷亡情況</p><p class="ql-block">解放軍:傷亡約3700人(含犧牲約700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被斃傷3500余人,被俘1.7萬余人(含康澤、郭勛祺),基本全軍覆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 戰役的重大意義</p><p class="ql-block">軍事層面: 切斷國民黨華中、西北戰場的聯系,孤立武漢、西安。 打通漢水通道,為后續淮海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政治層面: 標志國民黨在鄂西北統治瓦解,加速中原地區解放進程。 首次生擒國民黨中央常委級高官(康澤),沉重打擊蔣軍士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 慶祝解放的社會活動</p><p class="ql-block">群眾集會:襄陽解放次日,數萬市民舉行慶祝大會,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p><p class="ql-block">軍民聯歡:文藝團體演出《白毛女》等劇目,宣傳政策。 </p><p class="ql-block">支援前線:民眾自發組織擔架隊、運輸隊,協助解放軍南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 社會安定狀態。秩序恢復: 成立襄樊軍事管制委員會,鎮壓特務、土匪活動。 恢復工商業,穩定物價,發放救濟糧。 政權建設: 建立基層人民政府,推行土地改革試點。 組織民兵維護治安,社會秩序迅速穩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23日,中央軍委收到中原野戰軍的電報,得知了生俘康澤的消息后,更是高興異常。周恩來親自起草了給劉鄧的賀電,交由毛主席修改后,下發給中原局、中原軍區:“慶祝你們在襄樊戰役中殲敵兩萬余人、解放襄陽、樊城、老河口等七座城市,并活捉蔣匪法西斯特務頭子康澤的偉大勝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16日16時,襄樊宣告解放。襄樊戰役是當年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軍“十大城市攻堅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述</p><p class="ql-block">襄樊戰役是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之一,劉伯承評價其為“小型模范戰役”。此役以少勝多、戰術靈活(如“刀劈三關”),不僅奠定中原戰局勝勢,更通過戰后迅速穩定社會。此役攻克了襄陽、樊城,標志著國民黨在鄂西北統治的瓦解。展現了中共政權建設能力,為后續解放全國提供了重要經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墻上的炮火遺跡,炮彈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香格里拉县|
深水埗区|
海晏县|
凤山县|
平陆县|
中方县|
错那县|
汾西县|
盐边县|
临夏县|
平山县|
麻城市|
潮安县|
遂宁市|
阿坝县|
剑河县|
焦作市|
偃师市|
新干县|
丰镇市|
武安市|
阿荣旗|
甘肃省|
保山市|
莱州市|
乐安县|
烟台市|
柯坪县|
洛扎县|
三亚市|
竹溪县|
亳州市|
三门峡市|
宁晋县|
青龙|
平度市|
沙洋县|
西盟|
江津市|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