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菏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團走進定陶和魯西新區

全景曹州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菏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團走進定陶和魯西新區</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5月8-9日,菏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團到菏澤市定陶區和菏澤魯西新區開展主題創作采風活動,用實際行動、用文藝方式,踐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span></h1> <h1><br></h1><h1>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菏澤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耀亮,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主席趙統斌帶隊,來自市直及各縣區作協會員30余人參加活動。</span></h1><h1>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菏澤市定陶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艷玲,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區社科聯主席賈海明,區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董攀峰,區文化館館長潘東升;菏澤魯西新區黨工委委員苑濤,魯西新區辦公室主任、岳程街道黨工委書記劉自坤,辦公室副主任姜玉鵬,區新聞宣傳部部長趙忠宇等陪同或參加相關活動。</span></h1><h1><br></h1> <h1><font color="#39b54a">  采風團一行先后到定陶區黃店玫瑰園、漢墓、法源寺、馬集鎮史館、官堌堆、仿山、戚姬寺、范蠡墓、梁王臺、博文實驗學校,到魯西新區凝香園、魯西新區黃河民俗博物館、冉仲弓祠、菏澤現代醫藥港、菏澤牡丹園、楊湖酒業等參觀學習。見證“玫瑰情緣 執手相約”定陶區第三屆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觀看2025年菏澤市移風易俗小戲小劇和曲藝作品巡演;在漢墓、法源寺、官堌堆、戚姬寺、范蠡墓、梁王臺、冉仲弓祠等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時代的變遷;到菏澤現代醫藥港了解新區產業布局、發展動態、智慧園區、藥物大數據中心建設、物聯網應用推廣、科研成果和未來規劃;到黃河民俗博物館近距離感受魯西南地方民俗文化的豐厚底蘊和內涵。通過聽取介紹、實地參觀、交流溝通等方式領略定陶區和魯西新區風光之美、精神之美,親身感受鄉村振興,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了解兩區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等獨特的文化的魅力,探尋堌堆、古寺和遺址遺跡,參觀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瞻仰紅色教育基地,體驗新時代文明實踐,看經濟翻天覆地的發展與變化,這些都將成為采風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創作源泉。</font><br><br></h1> <h1><font color="#ed2308">  參加活動的作家紛紛表示這次采風收獲滿滿,一定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時代主題,堅守人民立場,秉持家國情懷,堅持守正創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轉化采風成果,講好菏澤故事,精心創作出反映時代變化的優秀文藝作品,為菏澤精神文明建設貢獻文藝力量。</font><br> <font color="#167efb"> 活動旨在通過組織現場采風,深入了解菏澤市的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創作一批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將兩區優秀文化資源和發展成果廣泛傳播,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文旅產業提升,推動菏澤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font></h1> 第一站:黃店玫瑰園 <font color="#39b54a">黃店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東10公里,素來具有種植玫瑰的傳統,并已形成富有特色、底蘊豐厚的玫瑰文化。傳統黃店玫瑰栽培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范蠡為西施建造的花園即栽植有黃店玫瑰。而有史料考證的資料記載黃店玫瑰栽培始于公元前一年即西漢平帝元始5年,后開始形成規模于明清,清末已達上千畝,并享有盛名。采收加工遠銷到江南、日本京都、南洋等地,朱莊村還保留有同治年間的玫瑰園。2003年,全國鹽堿地綠化開發協作組對全國玫瑰資源曾作全面調查,確認黃店鎮玫瑰種植面積居全國各鄉鎮之首。國家有關部門把黃店鎮命名為“中國玫瑰第一鎮”。2021年7月8日通過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fon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黃店鎮從事玫瑰產業者30000余人,從業農戶9000多戶,玫瑰種植面積達2萬畝,已經形成了朱莊、吳莊、何莊等多個集約化、產業化生產基地,生產的玫瑰系列產品享譽全國,年產值達6億元。</span></p> 第二站:定陶王漢墓 <font color="#ed2308">定陶王墓地(王陵),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是漢朝時期的古遺址。</font><br> <font color="#167efb">定陶王墓地(王陵)至少包括3座大型漢墓,其中最大的是一座大型積沙“黃腸題湊”墓葬。 墓葬現存封土分兩部分。核心部分位于墓室上部,呈三層臺基式,逐級上收,平面基本呈方形;外圍鋪以斜坡式堆筑夯土封護。從夯窩判斷,所用工具為平頭夯具,有的是集束棍夯,有的成排成列夯筑。2010年秋,對定陶王墓地(王陵)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竹笥一個,竹笥用絲織品包裹纏繞,里面疊放著一件深色的漢代絲質女性長袍,長袍背部縫有一塊玉璧,長袍和玉璧保存基本完好。定陶王墓地(王陵)黃腸題湊墓葬是中國考古已發現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葬,是黃腸題湊葬制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西漢帝陵的唯一實體標本。其復雜的墓葬結構、建筑的考究都反映墓主身份至少屬于王一級的墓葬,又明顯高于以往發現的同時期漢代諸侯王墓的規格,這對于推斷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價值,對研究漢代“黃腸題湊”葬制葬俗更是寶貴的實物資料。</font> <h1>  <br></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13年3月5日,定陶王墓地(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第三站:法源寺 <h1>  <font color="#167efb">法源寺,位于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遺址呈堌堆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高3米。采集標本有盆、罐等陶器殘片,文飾為粗細繩紋,陶質為夾砂和泥砂兩大類,文化性質和年代初定為商周、春秋、戰國至漢代。</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法源寺,據《山東通志》載:“山南即舊州治(左城),崗阜連屬,林木交映。”當年寺院高大宏偉,古樹參天,林木成蔭,風景宜人。春秋左丘明父葬于左山。后人有“前賢磊落在春秋,爽氣蔥蘢曜帝邱。太史已隨山木古,殘陽猶照左山頭”的詩句。“左崗林樾”成為定陶古八景之一。<br>  </font></h1><font color="#ed2308"> </font><br> <h1>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據載,古剎歷史可追溯之隋代,時稱法源寺,至唐改龍興寺,北宋時稱興化禪院,因其位置位于春秋大家左思明所葬之地左山,亦被稱為左山寺。法源寺歷史有名原因有二,一是寺內藏有佛教圣物定光佛舍利,源于隋文帝楊堅時期;二是唐代高僧趙州和尚從諗在此落發出家,成為了臨濟禪宗奠基之人。最為興盛當數北宋,仁宗皇帝親自下詔,擴建興化禪寺,重建定光佛舍利塔,并御書塔名“寶乘”。</span></h1> 第四站:馬集鎮史館 <h1>  馬集鎮史館,包括馬集記憶館和鄉村記憶館,是定陶區馬集鎮的重要文化設施,主要用于黨員教育和紅色文化宣傳。</h1> 馬集記憶館于2022年11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是黨員教育、紅色文化宣傳和廉政教育的主要陣地,馬集記憶館通過聲、光、影等形式,記錄了馬集人民在黨領導下的奮斗史,展示了人文馬集、紅色馬集、改革馬集、振興馬集和未來馬集等內容。展館還著重詮釋了新時代偉大變革、黨和國家事業新部署以及農業現代化歷程1。此外,展館還通過“口述歷史”和影像再現的形式,回顧了馬集的歷史事件,如1977年推行的“五定一獎”責任制和1980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五站:官堌堆 <h1>  <font color="#167efb">官堌堆遺址位于定陶城區西北6.3公里,仿山鎮姜樓村南400米處。《史記?高祖本紀》:“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劉邦當年正是在今定陶區仿山鎮姜樓村一個土丘之上舉行的開國大典。這座曾見證過歷史那一偉大時刻的土丘,至今依然高高聳立在魯西南的大地上,當地的史料一般都稱它為“受命壇”,魯西南當地的百姓認為,劉邦在此登基做了大官,所以千百年來又風趣地一直叫它為“官堌堆”。官堌堆高6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是當年大禹治水之前,先民為躲避洪水居住的地方。</font></h1> 公元前203年,劉邦戰勝項羽,平定西楚,回師定陶,曾在此召開八王會議。公元前202年正月,梁王彭越、楚王韓信等七王聯名請求漢王劉邦登基稱帝。是年二月初三,劉邦在此堌堆上,舉行了登基大典,故此堌堆名官堌堆,又名受命壇或即位壇。<br>  這里不但是漢代的發祥地,同時還是一處珍貴的堌堆型古聚落遺址時代跨度大,文化發展脈絡清晰,文化堆積保存較完整,豐富了魯西南地區史前文化發展序列。1992年6月12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br> 第六站:仿山 <h1>  <font color="#167efb">仿山,系周代諸侯國曹國歷代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稱仿山。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西北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定陶縣志》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并祠焉”。</font></h1> <font color="#167efb">曹國歷代國君為顯示其經濟實力和政治權勢,將其墓地不斷地封土加高加大,逐漸形成了“崇三十丈,延環百里”的高阜。仿山由東、西兩山組成。東山是曹國首位國君曹叔振鐸至末代國君伯陽的墓地,西山是曹叔振鐸的次子卞和(卞城王)及其后代的墓地。兩山占地面積3.82公頃,兩山之間有一寬50米的峽谷,俗稱阿谷,在定陶有“阿谷停云”的美麗傳說。仿山東側是仿山湖。</font> 據載,秦漢開始建祠,唐宋陸續建廟,連續40余座,至晚清時尚在,原山勢陡峭,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臺殿閣隱于其間,方圓800余畝,南有仿山河,東有仿山湖,景色宜人,后來由于歷史等眾多原因,常年失修,廟宇傾廢。80年代末,來自附近幾省的信眾,在家居仿山附近的朱慎明老人帶領下,又集結仿山,化緣募捐,先后修復了百神殿、玉皇閣、大王廟、泰山廟、祖師廟等,占地58畝,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95年被縣列為仿山旅游開發區,97年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通過治理整頓,仿山廟宇正式被省政府批準為道教活動場所。 第七站:戚姬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戚姬寺位于山東菏澤市定陶區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高帝劉邦的愛妃,劉邦死后戚氏母子被呂后所害。相傳漢文帝即位后建祠廟紀念戚夫人,后世稱之為“戚姬寺”,占地面積五十畝。戚姬寺遺址于2006年12月7日入選“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span></p> 第八站:范蠡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范蠡墓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2013年被列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后, 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后人尊為商祖,死后葬于陶。即定陶區往東北走5華里一個叫崔莊的小村落。穿過一片田地,往村北再走200米,有一土冢,即為范蠡墓。</span></p> 第九站:梁王臺 <br>  彭越修筑土臺,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濱河街道。2013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末,彭越曾在定陶招兵買馬,聚眾納士,修筑土臺于此。后伐楚扶漢,受封梁王,故曰“梁王點將臺”,簡稱梁王臺。今臺高五米,長五十米,寬三十五米,面積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br> 第十站:博文實驗學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陶博文中學創建于2001年,是菏澤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全封閉寄宿制民辦普通完全中學,也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我市唯一的實驗學校。學校位于定陶區城東豐路北,占地140余畝,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總投資7.2億元,可容納120個教學班,6000名學生。學校硬件設備一流,環境優美,辦公設施先進。教室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一體機,教師公寓、學生宿舍全部配備了中央空調;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心理咨詢室、多功能報告廳、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形體訓練室、鋼琴室、書法室、錄播室等各種功能用房齊全;學校建有400米標準化塑膠運動場,高檔游泳館、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等,為師生提供了高品質的學習和生活環境</p> <h1>  <font color="#ed2308"><b>第十一站:何家花園(凝香園)</b></font><b></b></h1> 凝香園是菏澤四大牡丹園(曹州牡丹園、中國牡丹園、古今園、百花園)之外的另一個比較著名的牡丹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又名何家花園。位于菏澤魯西新區岳程街道岳樓社區,座西朝東,正門口內側不遠處,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矗立在牡丹園中,原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何魯麗手寫的“凝香園”被刻在石碑上。據考證,隋唐時代就有此園,正式建于宋代,宋代此園名叫“東皋園”,是曹州府第一游覽名勝。元朝時蒙古族袁姓占據此園,取名“正春園”;后來袁家敗落,明萬歷年間,御使何爾健將“凝香園”買下,成為此園的第一任主人,又稱“何園”。這期間,何爾健四處為官,幾乎無暇顧及這個園子。作為家中長子的何應瑞就擔負起管理園子的重任。此時的凝香園內也是奇花異草美不勝收,但惟獨牡丹品種較少,而何應瑞對牡丹卻情有獨鐘,他就四處收集牡丹品種,并親自栽植在園內。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該園有鐵拐李變驢毀花缸、神蟾燒井、呂洞賓送友人留仙足石、臥虎石、仙藥坑等神話傳說。 明代御史何爾健,即何家花園的園主。為官清正、剛阿,被譽為“鐵面御史”,韓國境內至今還留碑紀念。何爾健之子何應瑞,任明代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何應瑞辭官司回鄉后,在此園寫下七律《牡丹》。中國著名教育家何思源先生常自稱“曹州府人”,何思源祖上曾出過多位進士,到何思源父親一代,家道中落,但仍書香不絕。何思源先生長子何方華,成都大學教授。生于何莊,因自幼在此長大,對花園感情濃厚,在世時曾多次到花園作畫。何思源先生女兒何魯麗,民革成員,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何家花園歷經歲月的滄桑嬗變,由于歷史的、自然的、人為的等多方面的因素,使這座千年古園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仍然保存著諸多有價值的東西:何家花園現存留40余畝,其景觀大致分三大部分:何家祠堂、何家碑林、名貴牡丹、奇花異草。何家祠堂內陳列擺放著何氏自明朝以來在朝為官者的靈位及畫像,何家碑林為何氏墓地。何家花園內現存留臘梅、檜柏等名貴花草樹木,園內曲徑通幽的石板小道仍依稀可見。<br><br> 近年來,通過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何家花園以家族文化為切入點,將傳統廉潔文化融入現代社會治理,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園內的廉潔文化景觀小品、家族實物展示等方式,為黨員干部提供了生動的廉政教育素材,強化了廉潔自律意識,這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做法,不僅提升了廉潔文化的傳播效果,也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供了有力支持。 <h1><font color="#ed2308"><b>第十二站:菏澤魯西新區黃河民俗博物館</b></font></h1> 位于魯西新區巢湖路199號丹陽街道原姬莊社區院內,總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館建面積1160多平方米。2024年5月由市文旅局核名,魯西新區文化衛生中心主管,2024年10月已申報省級博物館備案。 博物館以黃河文化為主題,設有農耕文化、生產生活、衣食住行、武術、萬家燈火等10多個展廳60多個展臺(柜),院內復原建設黃河古村落磨、碾、石磙、牛槽、旱井等民俗文化廣場。陳列各類老物件5000多件,有1947年劉鄧大軍度渡黃河挺進大別山使用的渡船,有豫劇大師馬金鳳劇團曾經使用的油燈,有武術大師楊士文生前使用的大刀。其中,從漢代到上個世紀60、70年代鐵質、銅質、木質、陶質、玻璃等各種燈具、燭臺300多個,堪稱全市乃至全省第一,留住了黃河鄉音鄉愁,保存了黃河村落記憶、保留了黃河鄉土風情。 姬莊社區下轄區黨莊新村、花城小區、橡樹灣、領將帥府、星月綠城、江南里等6個小區,人口2萬多人。2017年以來,隨著城市化和棚戶區改造加快,丹陽街道已消失了18個整建制村莊,為留得住鄉音鄉愁、保存村落記憶、保留鄉土風情,丹陽街道黨工委在姬莊社區老院內建村志館、黨建館各一處。目前,姬莊社區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大廳、“嵌入式居民健康素養”活動中心、“婦女兒童之家”“ 花城巧姐手工課堂”、黨員活動室、科普館、社區文化廣場等。 第十三站:冉仲弓祠 冉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與其兄長冉耕、弟弟冉求同列于孔門十哲,并譽為“一門三賢”。孔子對冉雍的評價極高,戰國時期的荀子對他也極為推崇,把他與孔子相提并論,贊其為“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的大儒,足見其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崇高地位。先賢冉子仲弓廟始建于漢高祖時期至明代曾多次重修維修,是供奉孔子弟子冉仲弓的廟宇,原有廣連門、二道山門,東西兩廡大殿,啟賢殿等建筑,現僅存有大殿一座。 <br>  碑記:祠內的碑記由萬歷年間曹州知府周鼎書寫,“先賢冉仲弓故里”七個大字字跡工整,展現了書法藝術的高超水平,其中賢字、弓字書寫寫法只有明朝期間才會這樣寫。在文革年代,碑記曾被損壞,冉氏家族分塊保存,在1984年得以重新堆砌,歷經滄桑卻依舊矗立,見證著歷史的變遷。<br>  楷樹:大殿東南方有一株象征著尊師重道的大楷樹(又名黃連木),相傳為冉仲弓五十五代孫冉瞻由曲阜孔林移來手植,落葉喬木,木質黃色,堅硬細致。其干高5米,圍3米、直徑1米多,地面至樹頂高27米,冠幅14米,樹齡已有800余年,樹齡如此長的楷樹,北方僅此一顆。現仍枝茂葉繁,形如巨傘,楷樹有癭,可以為器。這棵楷樹象征著尊師重道的精神,成為祠內一道獨特的景觀。<br><br> 大殿:始建于漢武帝年后,其面闊,進深三間五架梁帶前廊,黃綠琉璃瓦,歇山頂,坐北朝南,大殿正中神龕供奉冉雍(字仲弓)、冉耕(字伯牛)、冉求(字子有)三冉塑像,東西暖閣供奉冉孺(字子魯,冉求長子)、冉季(字子產,冉雍次子),牌位世謂孔子弟子一門五冉三賢,該廟系菏澤市較早的一處古代建筑,史稱濟陰(菏澤)儒風甲天下,冉廟就是這一成語的最好注釋,它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對研究我市儒學的淵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h1><b><font color="#ed2308">第十四站:菏澤現代醫藥港項目</font></b></h1> 該項目位于菏澤魯西新區起步區,是2020年山東省重大項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280億元。項目是菏澤集全市之力打造的專業化服務、集群化發展、開放共享的生物醫藥產業大平臺,重點布局醫藥研發孵化、知識產權交易、藥物制劑、藥物合同研發生產、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總部等業態。 項目于2020年8月份開工建設,目前醫藥港(上海)離岸創新中心、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產權交易中心、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總部基地等服務平臺已建成投用,與山東大學共建的藥物研究和安全性評價中心已完成主體工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交易中心已登記入住交易主體500余家,擬交易品種8000余個,是全國首個藥品生產文號專門交易中心。平臺已簽約北京科信必成、北京康辰、華藥華坤、近岸蛋白等項目54個,合同總投資過160億元,引進藥品文號200個。累計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12個,占全省同期核發許可證數量的五分之一。備案創業投資公司17個,基金總額超20億元。近岸蛋白、簡道制藥、知和大藥廠、鴻泰制藥、澤宇生物、步長啟航藥業等10個項目陸續建成投產,累計入庫稅收6億元。簽約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第十五站:菏澤牡丹園 位于菏澤魯西新區長江東路陳集鎮境內,德商高速菏澤新東出口東臨,菏澤牡丹機場西4公里處。園區始建于2019年,由中科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級林業鄉土專家、菏澤市牡丹種植協會會長、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王志偉先生主導建設。項目占地400畝,總投資1.6億元,是一座集牡丹科研、種植、旅游、文化推廣于一體的現代化花卉基地。 園區所屬的中科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實力雄厚,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榮譽,擁有國家級和省級牡丹種質資源庫,是菏澤市牡丹種植協會會長單位,并有成熟的牡丹、芍藥景區規劃建設、養護、宣傳、運營的豐富經驗。 <font color="#167efb">菏澤牡丹園以“科技引領,國際視野”為經營理念,依托中科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優勢,與中國科學院、北京林大、山東農大等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組建專家科研團隊,致力于牡丹基因重組、雜交育種等前沿技術研發,打造了百年牡丹園、牡丹種質資源庫、牡丹科研中心、芍藥觀賞基地等核心板塊。園內種植牡丹品種368個、芍藥品種156個,現有中原牡丹古樹涵蓋30余個稀有品種,保有量位居全國首位,天竺牡丹(進口大麗花)及新品種培育技術和面積全國領先,同時園內種有歐洲木繡球、紫藤、雪蘿、歐洲月季等花卉,形成了四季有花的生態景觀。</font> <br>  為提升游客體驗,園區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增設“愛心”、紫藤長廊、夫妻牡丹等拍照打卡點,投資80萬元建設全免費親子樂園,配備網紅秋千等20余項游樂設施,營造了亦趣亦樂的親子互動空間。菏澤牡丹園不僅是旅游勝地,更是中科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始終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努力傳播牡丹文化的重要載體。園區推出70歲以上老人和現役軍人等群體免費入園政策,年安置接納就業7000多人次,連續多年參與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活動,為推動行業技術交流與創新、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br><br> <font color="#ed2308">菏澤牡丹園項目的落成,為菏澤增添了一處新的牡丹主題觀光景點,年可接待游客200萬人次,為助力菏澤牡丹產業發展、完善牡丹觀光布局、深度開發牡丹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站在新起點,菏澤牡丹園將以“國際花卉基地”為目標,深化產學研合作,拓展海外市場,推動牡丹產業全球化,為菏澤“中國牡丹之都”品牌注入持久活力。</font> <h1><font color="#ed2308"><b>第十六站:山東楊湖酒業有限公司</b></font><b></b></h1> <p class="ql-block">  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占地80畝,窖池500余口,年生產優質純糧固態白酒700余噸。公司是菏澤一家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純糧釀酒企業。公司的理念是:堅守老傳統、只做純糧酒、產品絕不添加香精香料及酒精,以還原一杯真實的中國白酒為己任,打造小而美專而精的純糧固態白酒基地,公司的目標是把楊湖酒打造成中國白酒中的拉菲。</p> 目前楊湖酒業生產有芝麻香型和濃香型兩大系列白酒。楊湖酒以優質高粱、大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采汲地下550米深層水作釀漿。從產品研發到推介、從原糧篩選、入池發酵、匠釀陳貯至成品罐裝,楊湖人都始終以近乎苛刻的標準進行生產操作。正是楊湖人秉持對酒品的嚴格要求,成就了楊湖美酒的品質高雅的品位。 <br><br>  楊湖芝麻香系列白酒,工藝凝聚釀酒大師智慧,集傳統醬香、濃香、清香三大工藝精髓于一身。采用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蒸餾、分級摘酒、長期貯藏、精心釀制而成。具“芳香馥郁、幽雅細膩、醇厚豐滿、芝麻香突出”之風格,兼醬香之細膩,濃香之芬芳,清香之典雅。飲用舒適、幽雅、高貴,別有一番神韻,真可謂“博采眾長釀玉液,自成楊湖芝麻香”。楊湖濃香型系列白酒,秉承傳統濃香型白酒老五甑工藝,應用先進生物技術匠釀陳貯而成。此酒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凈、回味悠長,不上頭、不干喉”等典型風格。<br><br> 楊湖酒業通過20年的發展,先后獲得“菏澤市市長質量獎”、“山東老字號”、“中國白酒酒體設計獎”、“食安山東食品安全示范企業”、“山東省工業旅游企業” 、“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黨建百強品牌”、“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市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示范點”、“菏澤市黨史教育基地”“菏澤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菏澤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菏澤市基層黨建紅色品牌創建工作示范點”,被菏澤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牡丹區委黨校、菏澤市社會主義學院授予“教學調研基地”、 “北方醬酒11765”和“創新芝麻香”榮獲中國食品工業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白酒大師工作室”等榮譽稱號,連續八年上繳稅收超1000萬元,累計1.1億余元。 文圖:馬學民 吉文選 <div> (部分照片來自會員)</div> <font color="#167efb">  <br>  </font><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松潘县| 酒泉市| 裕民县| 德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大港区| 荆州市| 金溪县| 江津市| 如皋市| 梧州市| 中方县| 霍山县| 庐江县| 灵山县| 鄢陵县| 永川市| 桃源县| 永城市| 闻喜县| 康马县| 万盛区| 三明市| 新余市| 南和县| 甘肃省| 南漳县| 大连市| 郑州市| 景泰县| 崇州市| 海伦市| 昆明市| 宜黄县| 湘潭县| 襄汾县| 县级市| 黑龙江省| 剑河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