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天之內,杖策三山,“攻略”做的有點瘋狂。好在不少路段總有纜車可坐,從廬山、三清山一路下來,杖藜得得,彳亍危岑,這身老骨頭感覺還可以。</p><p class="ql-block"> 雖初訪黃山,但以往所聞頗多,并不生疏。古人贊美黃山“有泰岳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云,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黃山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崢嶸秀麗。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三座主峰,更是巍峨挺拔、雄奇瑰麗。徐霞客曾二次游覽黃山,贊嘆道:“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可能就是“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一說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為了能充分游覽黃山,特地安排了兩天時間,夜宿光明頂。也想碰碰運氣,奢望能見到云海日出。</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天氣晴朗,登黃山的人很多,在玉屏索道下口排了好長時間,臨近中午十一時才來到玉屏樓。玉屏樓的后面即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布滿了摩崖石刻,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幾個大字刻在最上邊。玉屏景區,古稱文殊院,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第一處”之稱。“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手可擎。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站在徐霞客曾經站過的地方,環顧四周景色,頗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玉屏樓前遙望蓮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但卓立地表, 雄偉壯觀,最為奇險, 堪稱“黃山第一峰”。從千米之外遙望兩座山峰,令人不禁嘖嘖稱奇,只可惜蓮花峰正在封山期,天都峰從去年入冬以來也尚未開放,只能遠觀而無緣登攀。好在一路走下去,它們又從不角度以不同面貌不時出現在我的視線里。</p> <p class="ql-block"> 來到玉屏,當然要看迎客松。原以為迎客松是在一個開闊的大場面,沒想到是如此辟靜之處,如無人指點,很容易錯過。迎客松倚青獅石破石而生,樹高10米,樹圍2米有余,壽近千年。只見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樹冠如幡似蓋,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接八方來客。在此拍照者甚多,我當然不會錯過,從不同角度留下“天下第一松”的英姿,查看照片無誤后,才依依不舍地離去。</p> <p class="ql-block"> 從玉屏景區經百步云梯、鰲魚洞到達鰲魚峰,算是好走的路線,但是連接蓮花亭與鰲魚洞的百步云梯,也是黃山著名的險峻步道之一。百步云梯位于蓮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石階陡峭,共218級,部分路段傾斜度可達70度。 兩側懸崖深壑,云霧繚繞時如懸于空中,故名“云梯”。行至此處,只能一手拉著欄桿,一手撐著手杖,全力前行,時而停下喘息,抬頭看一眼風景。</p><p class="ql-block"> 終于到了鰲魚峰。鰲魚峰為黃山36小峰之首,高1773米。峰以形名,如巨大高昂的鯨首,活靈活現,鯨嘴大張,有種“任你云濤起伏,我自昂首而立”的磅礴氣勢。在這里左可見高聳云霄的蓮花峰,右可眺望西海,前面是南海,后面是天海、光明頂遙遙在望。鰲魚峰是前山到后山的必經之路,在此小憩后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 西海大峽谷是行前就規劃好必去的地方。步行游覽至少要5~6個小時,幸好現在有了可以往返的地軌纜車,票價小貴,但極其省力、快捷。坐上纜車,4分鐘直沖谷底,然后再拾階而上。峽谷內植物繁茂, 溪水清澈,奇石嶙峋,石林密集。 步道貼著絕壁陡峭向上 ,走了一天山路了,每向上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但放眼四周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步移景換、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峽谷是由多個山峰圍成的空間,但見山挨山、山套山,層次分明,輪廓清晰,壯闊奇特。這里的山體有別于前山那樣群峰峭拔、以雄偉見長,而是刀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壘積木似地堆積而成,形成破碎狀的峰林,既有壁立千仞、萬壑崢嶸的磅礴氣勢,又有群峰競秀、巧石如林的畫意詩情。深深地被大峽谷的景色震撼了,但還是感覺缺點什么,總不如所聞。缺什么呢?噢,缺云!沒有云海,西海也就沒了“海”的感覺。可那需要緣份,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 急急地回到光明頂,已是下午五時。矗立在峰頂的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成為光明頂的重要標識。光明頂海拔1860米,只比最高的蓮花峰低4米。頂部高曠平坦,站其上統觀東、南、西、北海和天海,真可謂五海煙云盡收眼底!真是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行程相比之下要輕松的多,既然如此,也就不遺余力了,早早起來去看日出。山上有點冷,幸好酒店的房間給備了羽絨服。一群人氣喘吁吁爬到山頂,搶占好機位期待著紅日東升,眼見著云層變幻,希望卻越來越渺茫,最后,太陽從云隙間露出一抹紅光,又很快地鉆進上邊更厚的云層。草草地拍了幾張照結束了,萬事遂緣,盡人力順天意吧。</p> <p class="ql-block"> 黃山“前山雄偉,后山秀麗”。北海景區即黃山的后山,是黃山景區的腹地,處于光明頂與始信峰、獅子峰、白鵝峰之間,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開闊地帶,景區邊部可見秀麗俊俏的奇峰和形姿巧妙的怪石。獅子峰頭東腳西橫臥在景區里,是景點比較集中的地方。爬到半山腰,見一狹長的觀景臺,并排僅能容下二人拍照,站在臺上望去景色極佳。查了一下,果然有名,曰“清涼臺”,有“黃山第一臺”之稱。站在清涼臺能看到眾多的巧石,如“豬八戒吃西瓜”,“十八羅漢朝南海”、“觀音飄海”等,我來不及一一辨識,又繼續向上攀登。來到山頂的觀景臺,見獅子峰北側一座平頂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靜觀云海起伏,這就是黃山著名的怪石景觀“猴子觀海”。云霧消散后,石猴又如在遠眺太平縣境的綠野平疇,所以,當地居民習慣稱為“猴子望太平”。</p> <p class="ql-block"> 看過“猴子觀海”,南行不遠便是散花塢,黃山勝景“夢筆生花(筆峰)”就在這里。只見一石挺起,平空聳立,下圓上尖,像一枝斗筆。峰尖石縫中,長有一株奇巧古松,盤旋曲折,綠蔭一團,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傳說大詩人李白與獅子林禪院的長老在此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誠懇相待,便草書自已的詩作以作答謝之禮:“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書罷,乘著三分醉意,將毛筆順手一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夢筆生花”的由來。不遠處,又有一峰突起,頂分五岔,酷似筆架,故名“筆架峰”,恰好又與筆峰相對。一塢之中,有“筆”有“架”,妙趣天成。今人有詩贊曰:“斗毫孤聳架更奇,天公方設是何時?誰能借此生化筆。填盡黃山萬景詞?”</p> <p class="ql-block"> 黃山“四絕”以奇松居首。有黃山“十大”名松一說,但實際知名古松超過20棵,如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望客松、盼客松……過始信峰到白鵝嶺,一路又見識了更多黃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臥龍松、豎琴松、 探海松……各具形態,寓意深遠。黑虎松,生長已700余年,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探海松樹齡也有500年,又名小迎客松,立于臥云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 側枝前伸,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云。</p> <p class="ql-block"> 黃山景區樹齡百年以上的松樹約有一萬棵, 我更喜愛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仔細觀之,黃山松的獨特之美在于其與怪石、云海相映成趣的整體景觀。</p> <p class="ql-block"> 到了白鵝嶺,前面就是下山索道。再次遙望蓮花峰,揮手與黃山告別!</p><p class="ql-block"> 杖策三山到此結束,三山攬勝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拍攝— HUAWEl Pura 70 Ultra)</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册亨县|
柘荣县|
肥西县|
宣汉县|
武义县|
长葛市|
嘉荫县|
新和县|
静乐县|
中江县|
福建省|
小金县|
大庆市|
伽师县|
庆城县|
共和县|
葫芦岛市|
伊川县|
乌什县|
襄樊市|
稻城县|
泗水县|
温泉县|
永州市|
二连浩特市|
祥云县|
保定市|
巨鹿县|
工布江达县|
乐山市|
醴陵市|
永顺县|
余庆县|
莫力|
千阳县|
呼玛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长宁县|
思南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