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圖:蔡家崖晉綏紅色文化景區。</p><p class="ql-block">蔡家崖晉綏紅色文化景區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晉綏邊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東大門,是黨中央與敵后抗日根據地聯系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共中央(昆侖部隊)和西北野戰軍轉戰陜北的大后方,素有"小延安"之稱。</p><p class="ql-block">,蔡家崖作為晉綏邊區首府所在地,賀龍、關向應、林楓、續范亭、呂正操等晉綏邊區黨政軍主要領導人曾長期生活戰斗在這里;中央"五大書記"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以及董必武、陸定一等曾先后路居這里。毛主席在此發表了《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和《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興縣隨之成為紅色熱土。</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新館)。</p><p class="ql-block">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新館于2011年落成,并重新布展。新館的展廳總面積為1050平方米,收藏有4300件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蔡家崖村是八路軍120師師部,晉綏軍區司令部,晉西北行政公署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興縣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前。</p> <p class="ql-block">上圖:興縣蔡家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廣場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晉綏根據地,是八路軍在華北敵后創建的四大抗日根據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戰爭年代,晉綏根據地是阻敵西犯,保衛延安的堅固屏障;是黨中央部署支援前線、統籌后方的戰略基地;是黨中央從延安到西柏坡實行戰略轉移的中轉站;是延安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聯系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晉綏根據地在十余載戰火洗禮中,軍民英勇奮斗,前仆后繼,參與鋪筑了共和國誕生之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一代開國元勛轉戰晉綏邊區;身處貧壤的根據地人民傾家捐物、出人出力,支援民族解放,晉綏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大廳賀龍元帥雕像。</p><p class="ql-block">晉綏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山西新軍依靠地方各級黨政組織、山西"犧盟會"、"戰動總會"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在晉西北創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p><p class="ql-block">晉綏抗日根據地在黃河以東的呂梁山脈,是保衛陜甘寧邊區和保衛黨中央的堅強屏障,同時又是抗戰時期黨中央與敵后根據地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轉戰陜北的堅強后方,對新中國成立做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歷史豐碑,是一部千古傳承的時代史詩!</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晉綏邊區紀念館賀龍元帥塑像前。</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保衛陜甘寧、保衛黨中央一直是八路軍一二 O 師、晉綏軍區部隊的重大軍事戰略任務。</p><p class="ql-block">在1946年11月,晉綏軍區協同太岳軍區舉行呂梁戰役,解放縣城和重鎮30余處,殲敵1萬余人,使晉綏解放區的晉西北和晉西南連成一片,也使晉西南和太岳區連成一片,還使陜甘寧東境與晉西南連接起來。戰役進行期間,中央軍委電示:"應使人人明白發展呂梁區是保衛延安、鞏固太岳的重要條件,目前是蔣軍與我軍爭奪呂梁時期,望全體努力取得勝利"。</p><p class="ql-block">呂梁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后,彭德懷和習仲勛,于12月16日在離石縣高家溝召開了陜甘寧、晉綏、太岳高級干部會議,研究打擊胡宗南、閻錫山部,保衛延安。1947年1月發起汾孝戰役,殲敵1.1萬余人,發展了晉綏呂梁區的晉西南、晉南區域,擴大了陜甘寧邊區和晉綏解放區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晉綏邊區誕生發展起來了的三個縱隊,圖為司令員張宗遜、王震、許光達。</p><p class="ql-block">以晉西呂梁山為發端創建晉綏抗日根據地,有著優越的山河地理形勢,也有較早的黨的組織工作和群眾基礎。1925年夏,呂梁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汾陽特別支部成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根據中共中央要求,中共陜北特委派遣閻紅彥、白錫林等干部于1931年5月創建了山西紅軍晉西游擊隊,在呂梁山區燃起星星之火。晉西游擊隊由晉入陜,與劉志丹領導的南梁游擊隊會合,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繼而改編為紅軍陜甘游擊隊、紅二十六軍,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領導下,創建了陜甘革命根據地。</p><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晉綏軍區組建了三個野戰軍縱隊。在國民黨胡宗南部準備襲擊延安時,晉綏分局致電毛澤東:"陜甘寧邊區是抗日戰爭的策源地,是民主中國的圣地,是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所在地。我們決心動員晉綏邊區軍民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p><p class="ql-block">張宗遜首先率晉綏野戰軍第一縱隊西渡黃河,馳援陜甘寧邊區。</p><p class="ql-block">當胡宗南部進攻延安進犯以后,王震率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渡河西征,參加保衛延安的戰斗。</p><p class="ql-block">到1947年8月,許光達率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也西渡黃河,參加以保衛延安為中心任務的大西北解放戰爭。</p> <p class="ql-block">上圖:臨縣沙垣村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指揮部舊址老照片,聯防軍司令賀龍政委習仲勛。</p><p class="ql-block">戰略轉移:</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在國民黨軍隊進攻延安,毛澤東率中央前委轉戰陜北,在西北戰場形勢非常緊急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在陜北靖邊縣小河村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說,這次會議主要是研究怎樣進一步組織和發展戰略進攻問題。原計劃陳賡縱隊西渡黃河,加強陜北軍事力量。現在,有另外一種考慮,陳賡不過黃河,直接到豫西去,這樣還可以對劉、鄧南下起重要的配合作用。這還要等陳賡來了,征求一下他的意見。毛澤東在會上說,陜甘寧邊區在軍事上和財政上主要依靠晉綏,今后更加如此。所以,中央考慮,把陜甘寧和晉綏這兩個地區統一起來,造成一個統一的后方,也好讓彭德懷放手去打仗。別小看了后方,沒有一個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會議決定組成以彭德懷為書記的西北野戰軍前委,使西北野戰軍進一步發揮吸引、牽制和逐步殲滅胡宗南集團的戰略作用;決定晉綏軍區重新并入陜甘寧晉綏聯防軍,賀龍任司令員,習仲勛任政治委員,配合西北野戰軍內線反攻,統一陜甘寧晉綏兩區的軍事和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12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致電彭德懷、賀龍、習仲勛:"我無定河、黃河間各后方機關必須迅速移至黃河以東,望賀、習立即部署移動"。賀龍、習仲勛即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率西北局、陜甘寧邊區政府和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機關于18日渡過黃河,駐扎在呂梁臨縣等地。習仲勛和賀龍率部東渡黃河的行動,迷惑并調動了胡宗南軍隊追擊到黃河西岸,為彭德懷創造了有利戰機,指揮西北野戰軍主力取得沙家店大捷。國民黨在陜北的重點進攻被徹底粉碎。</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晉綏邊區犧牲的著名烈士集成像。</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中央后委書記葉劍英 ,右,中央后委副書記、后方支隊司令員楊尚昆。</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后委在晉綏:</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晉西北呂梁解放區成為黨中央的戰略后方。1947年3月,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實施戰略大轉移,主動撤離延安,將中央和軍委兩大機關分為三個部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組成中央前方委員會繼續轉戰陜北,主持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工作;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赴河北省西柏坡,擔負中央委托的工作;葉劍英、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鄧穎超組成中央后方委員會,于1947年4月11日在晉西北臨縣成立,主要任務是統籌后方工作,全力配合和支援中央前委。</p><p class="ql-block">中央后委機關及轉移過來的有3200多人,在臨縣駐扎一年多,于1948年5月與中央前委、中央工委在河北省西柏坡會合,中央后委結束其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中央后委承擔中央"參謀部"、"后勤部"職責,負責中央機關后方保障。是中央指揮全國戰場的"耳目",溝通中央和全黨全軍的樞紐,整理、通報和交流解放軍各部作戰經驗的平臺,人員及物資的中轉站,黨中央對外宣傳的發布中心。</p><p class="ql-block">中央后委為毛澤東率中央前委轉戰陜北期間統籌后方工作,為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邊區紀念館開明紳士牛友蘭銅像,沒有生平事跡介紹。</p><p class="ql-block">開明紳士牛友蘭是晉綏邊區行署副主任牛蔭冠的父親。牛友蘭是當地的大地主開明紳士,對中國革命貢獻很大,為支持八路軍抗日,他幾乎捐出了全部家當。無償提供給經費奇缺的八路軍120師和地方政府大洋35000元和4萬多斤糧食,大宗棉花布匹等軍需物資。他將的五個院落一座花園無償提供給邊區政府和晉綏軍區使用七年多。他的四個兒子加入共產黨參加了革命。</p><p class="ql-block">但不幸的是,牛友蘭在土改時受到不公正對待被批斗侮辱,他年老體衰,導致他在63歲過早去世。1979年,興縣縣委給牛友蘭徹底平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19日,西北局書記習仲勛就陜甘寧邊區近期的工作特別是防止和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偏向問題,再次致電毛澤東。他在電報中提出邊區土改中九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即:</p><p class="ql-block">(一)土地革命地區的農民,實際上已都不是貧農,而是中農;邊區的勞動英雄,還是勤苦勞動、熱愛邊區的,但因有余糧往往被當成斗爭對象,這與勞動致富方針不符,對黨對人民是莫大損失。擬規定,凡勞動英雄與干部家庭在處理前必須經過超一級的批準。</p><p class="ql-block">(二)在土地革命地區中農占優勢,在抗日戰爭中經過減租減息地區,也發生了基本變化,這次所斗爭過的地、富,實際上其中三分之二都已自己連續勞動在7年以上。應按現在的情形妥善對待,既不脫離群眾,又不多樹敵人。</p><p class="ql-block">(三)老區有些鄉村貧雇農很少,有的是好吃懶做,抽賭浪蕩致貧的,如由這些人領導土改,就等于把領導權交給壞人。在老區就要不怕中農當道,真正的、基本的好群眾在中農階層及一部分貧農中。</p><p class="ql-block">(四)不要再算老帳,不管重大或輕微的舊帳,都一概不究既往,否則會引起社會上極大動蕩,對我不利。</p><p class="ql-block">(五)只要不是死心塌地的投敵分子,均采取感化爭取政策。</p><p class="ql-block">(六)對惡霸應有明確的定義,不能擴大化。特別不能株連其家人親屬。</p><p class="ql-block">(七)老區土地應以調劑為主。</p><p class="ql-block">(八)邊區土改要首先解決好人民生計,要同生產救災結合起來。</p><p class="ql-block">(九)救災中要形成一人一戶、一村一鄉去解決問題的新作風。</p> <p class="ql-block">上圖:蔡家崖晉西北行政公署舊址。</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晉綏革命根據地是支援西北戰場的重要戰略基地、黨中央的戰略后方。</p><p class="ql-block">1947年,在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由內線防御轉入內線反攻中,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再一次實現陜甘寧晉綏兩區軍事和后方工作的統一。中共中央西北局、陜甘寧邊區政府、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機關移駐晉綏呂梁,統籌軍事、后方任務。晉綏呂梁成為支援西北戰場的重要戰略基地,保證解放軍在西北戰場取得重大勝利。</p><p class="ql-block">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前委機關,在陜北艱苦轉戰一年多,指揮全國解放戰爭。期間,中央后方委員會在晉綏呂梁統籌黨中央的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晉綏呂梁在抗戰時期是保衛陜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堅固屏障,解放戰爭時期成為黨中央的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賀龍、習仲勛談晉綏區的作用與貢獻:</p><p class="ql-block">1947年小河會議結束不久,賀龍在綏德地區中共縣委書記聯席會上說:"兩個邊區1942年就統一過一次,這次是第二次統一。兩邊區的黨和軍隊早就統一了,就是財政和行政不統一,今后一定要統一。如果不統一,很難支持目前嚴重的戰爭。"</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賀龍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上報告說:"河東的抗勤,任務超過了抗日戰爭的總和。""在晉南也有數萬人運糧,運糧的牛車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習仲勛回憶晉陜聯防時說:"兵員補充,糧食彈藥都靠晉綏。沒有兩區統一,就不可能取得只經一年又一個月就收復延安的勝利。"</p><p class="ql-block">"在整個西北解放戰爭期間,有時候我隨彭總在前方打仗,有時候和賀龍元帥一道組織晉綏、陜甘寧邊區的人力、物力支援部隊,直到大西北全部解放,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p><p class="ql-block">"特別是晉綏軍區,在賀龍領導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里不僅陜甘寧的學校、機關、干部家屬和兵工廠等等都搬到了晉綏,而且在兵源、物資、糧食、彈藥方面,從晉綏源源不斷地向陜甘寧邊區輸送。可以說,當時沒有晉綏邊區的支援,就沒有西北戰場的勝利。"</p><p class="ql-block">習仲勛曾在1949年邊區參議會常駐議員、政府委員暨晉綏代表聯席會議上講話指出:"在過去兩年解放戰爭期間,陜甘寧晉綏和晉南,以無比的團結和英勇氣概,在最艱苦情況下,全力支持西北人民解放軍,打退蔣、胡進攻,并繼續向蔣管區進軍,這是偉大的成就……晉綏不但在過去兩年解放戰爭中曾經給陜甘寧最密切的兄弟般的支援。而且在抗戰以來我們這兩個地區便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四七年七月以后更是實際上完全成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牛蔭冠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牛蔭冠(1912-1992),出生于興縣蔡家崖地主書香之家。1962年任商業部副部長、供銷合作總社主任、中共八大、十一大代表、六屆全國人大常委。其父牛友蘭,是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p><p class="ql-block">1933年,牛蔭冠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加入共產黨,1936年到山西犧盟會工作,1939年任晉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黨組書記、晉中行署主任、1992年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陳漫遠、周士第也在這個窯洞里住過。</p> <p class="ql-block">上圖:毛主席聽取牛蔭冠匯報工作。</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毛主席來到沈陽飛機制造廠, 廠長牛蔭冠(中)向毛主席詳細介紹殲五噴氣式戰斗機的生產情況。</p> <p class="ql-block">上圖:華國鋒為牛蔭冠的題詞。</p><p class="ql-block">習仲勛在呂梁工作期間,耳聞目睹了晉綏土改"左"的做法及其造成的危害。1947年2月,康生、陳伯達帶領土改考察團,來到晉綏、晉西北考察指導工作。康生在土改試點中,提出了一個所謂"化形地主"的概念,在劃分階級成分時,采取"查三代"、"挖底財"的做法,擴大打擊面,損害中農利益。由于受康生、陳伯達在土改試點"左"的影響,晉綏土改發生了嚴重偏差。</p><p class="ql-block">早在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小河會議期間,習仲勛就注意到邊區土改中出現的損害中農和民族工商業利益、亂斗亂打的錯誤做法,指出此種偏向必須得到糾正。習仲勛在晉綏工作的兩個多月里,親歷親見晉綏土改"左"的錯誤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他堅持從實際出發,深人思考如何迅速制止和糾正的辦法,研究有關土改工作的方向目標、原則政策、劃分階級的區分界限等。帶著這些頗有見地的思想認識,10月,習仲勛率領西北局回到陜西,在領導土改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土改糾偏上。</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西北行政公署主任續范亭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續范亭(1893-1947),山西省崞縣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續范亭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晉西北行政公署主任。1947年9月,續范亭在臨縣病逝,中央根據他的遺愿追認他為正式黨員。</p><p class="ql-block">毛澤東為續范亭題寫挽聯:"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晉西北黨委副書記羅貴波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羅貴波(1907-1995)江西南康縣人,1927年1月加入共產黨,在家鄉開展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曾任安遠縣委書記、紅35軍長等職。長征中任中央紅軍干部團營政委,到陜北后,任抗日紅軍大學中央紅軍教導師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爆發后,羅貴波任晉西北區黨委副書記、八路軍第120師民運部部長。1938年春任120師358旅(新)政委,參與領導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擔任晉西北新軍政委、中央晉綏分局委員。</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任軍委辦公廳主任、駐越南大使,外交部副部長,1978年任山西省省長。</p> <p class="ql-block">上圖:1940年,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領導人在興縣蔡家崖牛王廟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自左2至右雷任民、龔逢春、趙林、關向應。</p><p class="ql-block">后排:左2劉俊秀、左4羅貴波、左5王達成、左6甘泗淇、左8張宗遜、左9周士第、左10林楓、左11賀龍、左12滕代遠。</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西北行政公署辦公窯洞。</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軍區舊址,一排六個窯洞。左1為賀龍居住,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途徑晉綏時,都在蔡家崖村這里的窯洞短暫居住過。</p> <p class="ql-block">上圖:蔡家崖牛家大院賀龍舊居。</p><p class="ql-block">賀龍在晉綏:</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賀龍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1937年9月,率師主力東渡黃河,挺進敵后,取得了雁門關伏擊戰的勝利。1938年3月,率部粉碎日軍對晉西北的進攻,開辟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同年秋,以主力一部,挺進綏遠,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940年初,率部從冀中返回晉西北。11月7日,在興縣李家灣成立了晉西北軍區,賀龍任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領導晉西北軍民粉碎了日軍多次"掃蕩”。使晉綏根據地不斷擴大鞏固和發展。</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賀龍擔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為保衛延安、保衛陜甘寧作出了杰出貢獻。1945年,日軍投降后,賀龍率領晉綏部隊主力揮師北上,解放了晉西北廣大地區,并與聶榮臻指揮的晉察冀部隊一起進行了綏遠戰役、晉北戰役,協同晉冀魯豫部隊發起了呂梁戰役、汾孝戰役,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進攻,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1947年,蔣介石進攻延安,賀龍、習仲勛協助彭德懷指揮西北戰場部隊,并主持后方根據地的建設,負責陜甘寧和晉綏的財經工作,集中邊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西北前線部隊作戰,為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1942年4月,120師師部、晉綏軍區司令部設在蔡家崖牛家大院,直到1949年4月25日,晉綏軍區撤離興縣。</p> <p class="ql-block">上圖:蔡家崖村賀龍居住窯洞內景。</p> <p class="ql-block">上圖:1947年,賀龍和夫人薛明,兒子賀鵬飛、女兒賀曉明在興縣蔡家崖。</p> <p class="ql-block">上圖:毛主席路居蔡家崖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毛澤東在蔡家崖:</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0日,黨中央作出了移至華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決定。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黨中央機關由陜西吳堡縣川口村園子塔渡口渡過黃河,向西柏坡轉移。</p><p class="ql-block">當天在山西省臨縣磧口鎮高家塔村登岸,夜宿寨子村。3月24日到達中央后委駐地山西臨縣雙塔村。3月25日,乘車來到興縣蔡家崖停留10天。4月4日,從蔡家崖出發,最后到達河北省平山縣的西柏坡村。</p><p class="ql-block">毛澤東在蔡家崖期間,聽取賀龍、李井泉匯報了晉綏解放區戰爭、整黨、土改、工農業生產、工商業政策和支前工作等情況,并分別召開了貧農團代表、土改工作團代表、地方干部代表等座談會。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發表了講話,全面總結概括了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土地改革工作的總路線和總政策:"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對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初步構架。</p><p class="ql-block">4月2日,毛澤東接見了《晉綏日報》社編輯人員,提出了"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思想,全面科學地闡述了無產階級新聞工作的理論、路線、方針、任務和戰斗風格,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制定了完整的戰斗綱領,并給《晉綏日報》親筆題詞。</p> <p class="ql-block">上圖:毛主席在蔡家崖村居住窯洞內景,一間會客室一間臥室。</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5日至4月4日,毛主席在興縣蔡家崖晉綏軍區駐地居住了十天。</p> <p class="ql-block">上圖:周恩來在蔡家崖村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周恩來曾三赴晉綏:</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下旬,周恩來赴山西,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與閻錫山商談八路軍入晉后有作戰事宜。太原失守前三天,周來率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參謀張震等向臨汾轉移路居汾陽栗家莊村。針對閻錫山妄圖削弱戰動總會的企圖,召集鄧小平、續范亭、程子華、南漢宸座談,對戰動總會工作做出指示。</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國民黨胡宗南部進攻延安,中央決定各機關轉移晉西北。3月28日,周恩來東渡黃河,到達臨縣三交鎮雙塔村。4月2日,周恩來和賀龍、葉劍英、楊尚昆等與前一天到達的劉少奇、董必武討論布置中央機關戰略轉移任務,之后返回陜北。</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5日,周恩來、毛澤東、任弼時一行,來到興縣蔡家崖。周恩來陪同毛澤東連續三天聽取了賀龍、李井泉等關于晉綏邊區軍隊建設、整黨、土改工作、工農業生產和支前工作匯報,參加干部群眾座談會,對晉綏邊區整黨和土改糾偏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4月1日,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出席晉綏邊區干部會議。</p> <p class="ql-block">上圖:周恩來居住窯洞內景。</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5日,周恩來、毛澤東、任弼時一行,來到興縣蔡家崖。周恩來陪同毛澤東連續三天聽取了賀龍、李井泉等關于晉綏邊區軍隊建設、整黨、土改工作、工農業生產和支前工作匯報,參加了干部群眾座談會,對晉綏邊區整黨和土改糾偏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4月1日,他陪同毛澤東出席晉綏邊區干部會議。</p> <p class="ql-block">上圖:任弼時在蔡家崖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任弼時隨同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中央機關轉戰華北途經晉綏,路居蔡家崖。他和毛澤東、周恩來聽取了晉綏分局負責人對整黨和土改工作的匯報,分別召集晉綏分局機關、蔡家崖村的干部和群眾,對晉綏土改進行了調研座談會。</p><p class="ql-block">任弼時幾次與分局領導談話,指出:"晉綏土改中所發生的'左'傾錯誤是十分嚴重的,首先要承擔責任,然后逐級進行檢查,及時糾正偏差。他就晉綏土改中"侵犯中農利益,不照顧中農、排斥中農的傾向,對地主富農斗爭的方法、工商業政策、知識分子、開明士紳問題和打人殺人問題"提出了糾正的辦法。</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帶領中央機關離開興縣前往西柏坡,一路上任弼時調查了解了土改工作情況。他與岢嵐、神池和二地委的負責同志座談時,發現晉綏邊區在配合土改運動進行的整黨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左"的傾向。到達西柏坡不久,他于5月8日和6月28日給晉綏分局寫了兩封信,對改進晉綏邊區的土改工作、"左"傾糾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上圖:劉少奇兩次路居蔡家崖居住的窯洞。</p><p class="ql-block">1942年,劉少奇帶領華中局100多名干部戰士從華中回延安,毛澤東于11月16日致電林楓、周士第、甘泗淇,作出具體指示保證劉少奇行程順利。劉少奇于12月9日、10日在興縣晉西北干部會議上作《關于群眾運動及其他問題》的報告。</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劉少奇擔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前往西柏坡,途經晉綏邊區,路居蔡家崖。在4月8日召開的晉綏邊區干部會議上,分析了全國和晉綏解放區的形勢,提出解決土地問題的意見。指出:晉綏邊區的具體任務在于堅持長期斗爭,盡可能消滅閻錫山和傅作義的有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軍區禮堂?。</p><p class="ql-block">禮堂即也是晉綏干部會議會址?,是八路軍120師在晉綏邊區的司令部所在地。位于山興縣蔡家崖村,是八路軍官兵自己動手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軍區禮堂內景,晉綏邊區和軍區很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p> <p class="ql-block">上圖: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室舊址。</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2日上午,毛澤東在此接見《晉綏日報》社20多位記者編輯,發表了《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精辟地闡述了黨的報紙的性質、任務和作用,辦報路線和新聞工作者的作風等有關黨的新聞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問題。</p> <p class="ql-block">上圖:毛主席對晉綏日報人員談話會場內景。</p> <p class="ql-block">上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綏邊區政府和軍區司令部舊址。晉綏邊區政府和晉綏軍區在此地駐扎七年多。</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賀龍元帥塑像。</p><p class="ql-block">舊址原為晉綏開明紳士牛友蘭家的宅院和花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東西兩個院落,東院為四合式小院,原晉西北行署正副主任續范亭、牛蔭冠曾居住和工作此處。西院原為牛友蘭家的后花園,1942年,八路軍120師、晉綏軍區司令部進駐此院,賀龍、李井泉、呂正操等曾居住此處。1948年春,毛澤東、任弼時等率中央機關遷往西柏坡時曾路居此處。</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邊區廣場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山西興縣蔡家崖村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1962年建館,館址即原晉綏邊區政府及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開放。</p><p class="ql-block">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老館)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賀龍、續范亭、牛蔭冠、羅貴波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路居、舊居,晉綏干部會議會址、六柳亭等;新館采用文版、文照、聲光電多媒體場景等展示方式陳列晉綏邊區革命斗爭史。</p><p class="ql-block">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創建以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興縣晉西北行政公署門前。</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晉綏革命根據地是支援西北戰場的重要戰略基地、黨中央的戰略后方。</p><p class="ql-block">1947年,在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由內線防御轉入內線反攻中,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再一次實現陜甘寧晉綏兩區軍事和后方工作的統一。中共中央西北局、陜甘寧邊區政府、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機關移駐晉綏呂梁,統籌軍事、后方任務。晉綏呂梁成為支援西北戰場的重要戰略基地,保證了人民解放軍西北戰場取得重大勝利。</p><p class="ql-block">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前委機關,在陜北艱苦轉戰一年多,指揮全國解放戰爭。期間,中央后委在晉綏呂梁統籌黨中央的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晉綏呂梁抗日戰爭時期是保衛陜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堅固屏障,解放戰爭時期成為黨中央可靠的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上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縣北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p><p class="ql-block">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正式成立,于1949年5月前駐北坡村,由關向應任書記,林楓任副書記(因關向應患病療養,林楓代理書記,1945年9月,林楓調往東北,李井泉接任),委員有賀龍、周士弟、甘泔琪等人。</p> <p class="ql-block">上圖:興縣北坡中共晉綏分局舊址。</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位于興縣蔡家崖鄉北坡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分設書記辦公室、宣傳部、秘書室、組織部、社會部、機要科、警衛連、招待所、經濟總局、小小合作社、民運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電臺室、總務處等,2019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上圖:興縣北坡晉綏分局舊址張子意舊居(左邊兩間)。</p><p class="ql-block">分局舊址共有四院,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興縣北坡村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機關駐地,晉綏分局于1942年8月成立,借用農民窯洞作為辦公場所。</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晉綏分局移駐臨汾,同年山西省委成立,晉綏分局撤銷。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路居、工作和生活過。</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分局副書記張子意居住的窯洞內景。</p><p class="ql-block">張子意(1904~1981),湖南醴陵人。曾任紅六軍團、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46年任晉綏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晉綏軍區政委。解放后任中宣部副部長,中紀委常委。</p> <p class="ql-block">劉俊秀(1904~1985.),江西永新縣人,1927年加入共產黨,曾任紅六軍團政治部科長,晉綏臨時省委組織部長,中共七大代表。解放后曾任江西省委書記,中顧委員。</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分局駐地北坡村蜿蜒石砌小道。</p> <p class="ql-block">上圖:晉綏分局北坡3號院。</p><p class="ql-block">北坡3號院為中共中央晉綏分局社會部科長彭華、 晉綏分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方正之、晉西北行署經濟總局局長段云曾經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上圖:北坡七號院。</p><p class="ql-block">北坡7號院為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青年工作委員會、婦女作委員會、民運工作委員會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晉綏分局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民運工作委員會書記張邦英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上圖:興縣北坡半山腰晉綏分局機關門樓。</p> <p class="ql-block">上圖:北坡8號院。</p><p class="ql-block">北坡8號院為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駐扎院,內設書記辦公室、宣傳部、機要科。晉綏分局常務委員、副書記、代理書記林楓和張稼夫曾在此居住及辦公。</p><p class="ql-block">這是北坡晉綏分局最主要的舊址,大門緊鎖,無奈門前拍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興縣北坡村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乐安县|
疏勒县|
湖北省|
安远县|
郴州市|
阿拉善左旗|
龙口市|
宁海县|
炉霍县|
安庆市|
武功县|
土默特右旗|
宁阳县|
岗巴县|
乐昌市|
顺平县|
木兰县|
福建省|
周口市|
曲松县|
麦盖提县|
兖州市|
安仁县|
无为县|
平原县|
大庆市|
南安市|
湖南省|
连州市|
东兴市|
德清县|
明溪县|
彩票|
西乡县|
禄丰县|
临洮县|
凭祥市|
荔浦县|
将乐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