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在讀《海軍往事》

春華秋實

<p class="ql-block">曾幾何時,新生的人民海軍還過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緊日子。現如今,成長壯大的人民海軍已經成為一支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鋼鐵長城。</p><p class="ql-block">讓我們一起走進老海軍,聽聽他講述乘風破浪的《海軍往事》</p> <p class="ql-block">1864年,湘軍攻克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這一勝利為晚清歷史上的“同光中興”拉開了帷幕,直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在這一時期,清廷為了鞏固海防,精心籌劃了三支海軍艦隊,分別是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粵洋水師。其中,李鴻章主導的北洋水師以其強大的實力和廣泛的知名度脫穎而出,成為三支艦隊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1875年5月30日,慈禧太后下令北洋大臣李鴻章創建水師。在得到上諭后,李鴻章通過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購了四艘鐵甲艦,這標志著北洋水師籌建的序幕正式拉開。1879年,李鴻章再次向英國訂購了撞擊巡洋艦揚威和超勇。次年,他又派遣清末著名外交家李鳳苞出使德國,以三百萬兩白銀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了鐵甲艦定遠和鎮遠。這兩艘艦艇排水量超過70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艦之一。與此同時,福州船政局參考英國進口的“超勇”和“濟遠”號,首次自行設計建造了全鋼甲軍艦“平遠”號。這艘軍艦造價白銀524000兩,標準排水量2150噸,吃水4.4米,航速10.5節,堪稱十九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巔峰之作。“平遠”號在1894年參加了黃海海戰,次年隨著北洋水師的投降被日軍接收,最終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于旅順海域觸雷沉沒。</p> <p class="ql-block">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麾下擁有兩艘7000噸級的鐵甲艦和六艘2000噸級的巡洋艦,以及兩艘1500噸級的巡洋艦。然而,1891年,光緒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上奏建議停止購買海軍軍械兩年,導致北洋水師在開戰前未能新增一炮一艦。在十九世紀這個帝國主義瘋狂擴張的時代,海軍技術日新月異。至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因多年未添新艦,舊艦改造工程也未能實施,整體實力已落后于日本。</p> <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清廷并非對日本的擴軍行為毫無察覺。李鴻章曾上書光緒帝,直言不諱地指出日本鐵艦的性能已超越中國。然而,清廷并未重視李鴻章的奏折。從北洋海軍成軍至甲午戰前,清廷將主要開銷投入到了修建頤和園和光緒皇帝的大婚典禮上,這兩項花費足以購買十艘“定遠”級鐵甲艦。</p> <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相遇。經過五個小時的激戰,北洋水師損失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等五艘軍艦,來遠受重傷;而日本聯合艦隊的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等五艘軍艦受重傷,卻無一沉沒。戰后,北洋水師退回旅順、威海,采取“避戰保船”的策略,不再出戰,日本海軍因此完全掌握了黃海的制海權。</p> <p class="ql-block">《馬關條約》簽署不久,光緒皇帝下旨撤銷海軍衙門,撤銷北洋海軍編制,撤銷各地海軍學堂,解散戰后幸存的海軍人員。1899年,面對列強的海上挑釁,慈禧太后召見前北洋海軍副將葉祖珪和參將薩鎮冰,命令他們重新整理殘破的海軍。同年,意大利派遣六艘軍艦來華施壓,企圖強索三門灣為租界。面對意大利的威脅,“海天”艦管帶劉冠雄向葉祖珪建議,憑借中國海軍的實力,尚可一戰。葉祖珪贊同此建議,上書朝廷要求退回意方文書,愿率軍出海迎戰。意大利見中國態度強硬,最終悻悻而歸。</p> <p class="ql-block">1895年2月,威海衛軍港遭到日軍海陸圍攻,2月12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丁汝昌去世后,威海衛水陸營務處候選道牛昶眪將丁汝昌的大印交給美籍洋員浩威,假借丁汝昌的名義投降。14日,牛昶昞簽訂《威海降約》。北洋水師的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等十艘艦船被編入日本海軍,僅練習艦康濟號載著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張文宣等人的靈柩返回煙臺。至此,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威海衛之戰結束。</p> <p class="ql-block">清末的海軍官兵大多接受過現代教育,思想開放。辛亥革命爆發后,海軍大多支持革命政府,無意保衛清廷。北洋政府成立后,將原清朝的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和廣東水師重新編為中華民國海軍第一艦隊、中華民國海軍第二艦隊和中華民國海軍練習艦隊。然而,這一時期的民國海軍在政治動蕩中不斷易手。</p> <p class="ql-block">1918年,張作霖統一東北,奉系的力量逐漸強盛,并在一段時間里掌控著北洋政府的主導權。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張作霖著手籌建自己的東北海軍,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民國時期的海軍名將沈鴻烈。沈鴻烈1905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日本海軍學校,在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歸國后在黎元洪部下從軍,武昌首義中曾策動長江里的清朝艦只成功起事。1910年代末,沈鴻烈轉到張作霖旗下擔任奉系海軍將領,1923年成為東北海軍中將海軍司令。</p> <p class="ql-block">東北海軍最初是一支黑龍江上的“江防艦隊”,主要假想敵為沙俄。1920年,北洋政府決定壯大江防艦隊的實力,從長江流域調“江亨”“利捷”“利綏”三艘炮艦及武裝拖輪“利川”號開往東北。同年秋,北上艦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到達哈爾濱,與“江平”“江安”“江通”“利濟”四艦組成東北第一支常駐海軍艦隊,命名為吉黑江防艦隊,編有艦船八艘。東北江防艦隊組建初期,蘇聯尚處于紅軍和白軍內戰的狀態,列寧政府四處對外妥協以穩固局面。為拉攏北洋政府,經協商后蘇聯恢復了沙俄時期中方被剝奪的黑龍江出海權。于是東北海軍一度十分威風,沿著黑龍江深入蘇聯領土腹地,直接開到了距離出海口的廟街,遠眺庫頁島。</p> <p class="ql-block">隨著三江口防線被突破,蘇軍順著松花江一路向東北內地進攻,占領同江。原本在哈爾濱坐鎮指揮的沈鴻烈迅速趕到同江的上游防線富錦,指揮東北軍以拖船和剩下的兩艘軍艦封鎖航道,同時布置攔江鐵索和水雷。然而,由于松花江已進入枯水期,蘇聯掃雷艇很容易就排除了水雷。10月31日,在蘇軍的水陸強攻之下,富錦陷落。此時張學良積極展開外交斡旋,再加上11月即將進入冰封期,松花江江面未來半年間無法再通行,因此蘇聯艦隊便迅速退回了位于哈巴羅夫斯克的基地。戰事由此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從清末開始,以長江口為界,海軍分“北洋”和“南洋”。</p><p class="ql-block">前面講述的東北海軍是“北洋”的繼承者,而“南洋”一脈也同樣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1928年廣州國民政府北伐勝利,在軍政部下設立海軍署,任命陳紹寬為署長,轄總務處和軍衡、軍務、艦械、教育、海政五司。</p><p class="ql-block">次年,南京國民政府將海軍署擴建為海軍部,下設總務廳及軍衡、軍務、艦政、軍械、海政、軍學等六司,著手擴建海軍。</p><p class="ql-block">民國歷史上,1927~1937年被稱作“黃金十年”,這一時期陳紹寬拿著爭取來的經費四處求購軍艦,曾先后接洽過英、美、德等國,尋求建造一款噸位適宜的巡洋艦。</p><p class="ql-block">可礙于囊中羞澀,陳紹寬四處碰壁,多次空手而回。</p><p class="ql-block">正巧當時日本播磨造船廠因世界大蕭條而陷入經營困難,主動向中國政府拋出了一份價格頗為低廉的訂單,并同意進行相關的技術轉讓,雙方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其實當時中日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但依然簽訂了相關合同——首艦“寧海號”造價432萬日元(約合146萬美元),以東北大豆折價支付。</p><p class="ql-block">經過近十年的籌建,亂世之中的南京國民政府在抗戰前夕勉強拼湊出一支總排水量約3萬噸的艦隊,尚不及日本一艘戰列艦的噸位。</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在艦隊尚未籌建完畢之際,等待它的歷史使命就已匆忙趕到。 </p> <p class="ql-block">淞滬會戰期間,日軍試圖順長江西進,從戰場后方登陸,對前線國軍形成夾擊態勢;鑒于此,國軍籌劃了著名的“江陰封鎖線”。</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2日,國軍艦隊主力在江陰一帶集合完畢,試圖在岸基炮臺的配合下與日寇決一死戰。</p><p class="ql-block">可悲的是,日軍根本沒有派戰艦過來炮戰,而是直接出動包括“加賀號”在內的三艘航空母艦,通過空中優勢轟炸國軍軍艦。</p><p class="ql-block">9月25日夜,四艘殘存的國軍艦艇進行了最后一次航行。</p><p class="ql-block">待封鎖線附近集結完畢,四艘軍艦在凄涼的汽笛聲中打開海底門,靜靜地沉入長江。</p><p class="ql-block">自劉公島之后,中國海軍又一次全軍覆沒。</p> <p class="ql-block">時間來到1949年初。</p><p class="ql-block">面對渡江戰役和解放東南沿海諸島的迫切需求,解放軍籌辦海軍的事宜被提上日程,想法剛剛產生不久,國民黨就送來了一份“大禮”——“重慶”艦。</p><p class="ql-block">重慶艦曾經是英國海軍的功勛戰艦,二戰中擊沉過數艘德意艦只;二戰結束后,為補償戰時在香港被英軍征用的中華民國海關緝私船,英國人慷慨的把該艦送給了中國。</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19日,中英雙方在樸次茅斯港舉行軍艦交接儀式,接收前,蔣介石親自從“金陵”“大同”“重慶”三名中圈選出艦名“重慶”。 三個月后,“重慶”號回國,成為當時中華民國海軍最大的戰艦。</p><p class="ql-block">說巧不巧,“重慶”號歸國不久,國軍便兵敗如山倒。</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25日,“重慶”艦官兵發動起義,艦長鄧兆祥率領574名官兵在上海吳淞口宣布加入人民解放軍海軍,并迅速向北駛向山東煙臺。</p><p class="ql-block">聽聞起義的消息后,蔣介石震怒,令空軍不惜一切代價擊沉該艦。</p><p class="ql-block">由于當時的軍艦防空火力較弱,在國軍空軍輪番轟炸下,“重慶”艦最終自沉于葫蘆島港內。</p><p class="ql-block">1951年,該艦在蘇聯的幫助下被打撈起來,但已失去修復的價值。</p><p class="ql-block">“重慶”艦的報廢讓中國海軍傷心不已,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解放軍海軍主力都是千噸上下的小船,直到1999年引進現代級驅逐艦,解放軍海軍才獲得比重慶艦更大的作戰軍艦。</p> <p class="ql-block">建國初期,解放軍手里只有接收自國民黨海軍的少量舊船,難堪大任。</p><p class="ql-block">由于缺乏制海權,我軍在金門戰役、海南島戰役中只能采取偷渡的形式,危險系數極高。</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恰逢戰后大裁軍,各國急于廉價拋售二戰舊船,于是海軍便通過香港的渠道,和英國達成了購買退役舊艦船的初步協議。</p><p class="ql-block">怎料朝鮮戰爭爆發讓海軍的接洽成了泡影,西方世界從此開啟長達數十年的對華禁運。</p><p class="ql-block">不得已,中國只能轉向蘇聯購買舊艦。</p><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22日,時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率團赴莫斯科,談判購買驅逐艦等海軍裝備,蘇方態度猶豫;不久,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又先后兩次率團赴蘇聯商購,經過幾番艱難的談判,羅舜初電告蕭勁光,蘇方同意出售的都是“廢銅爛鐵”,而且價格奇高。</p><p class="ql-block">當時我軍正籌劃解放東南諸島的作戰,急需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激烈的渴望下,有總比沒有強。</p><p class="ql-block">于是蕭勁光回電稱:“廢銅爛鐵也要!”</p><p class="ql-block">作為海軍司令,蕭勁光對軍艦有著切膚之痛。</p><p class="ql-block">1950年,剛剛上任的他赴海防重鎮威海視察,想要登陸劉公島;但海軍剛建立不久,一條像樣的船也沒有,只能到附近的漁民家里去借船。</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中蘇簽訂關于海軍技術援助的協定,中國向蘇聯購買了四艘即將退役的07型驅逐艦和其他若干艘輔助艦艇。</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13號上午,一支蘇聯海軍艦隊從海參崴啟航,穿過對馬海峽駛入青島港。</p><p class="ql-block">經過為期兩周的培訓與驗收,在確定各項功能都正常后,中蘇雙方辦理了交接儀式。</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海軍第一次獲得排水量2000噸級的中型水面艦艇,四條船分別授予銜號101~104,地位崇高。</p><p class="ql-block">作為整個海軍的圖騰式裝備,“四大金剛”極大地提高了北海艦隊的整體實力,成為拱衛京畿地區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據相關統計,十大元帥中有九位登上過“鞍山號”。</p><p class="ql-block">不過稍顯可惜的是,這四條軍艦終其一生都沒有參與過海上實戰;六七十年代對臺灣和越南的海戰中,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挑了大梁。</p><p class="ql-block">1990年前后,“四大金剛”集中退役,算上在蘇聯海軍中服役的年歲,幾條船總服役壽命超過了半個世紀。</p> <p class="ql-block">人民海軍成立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因裝備落后、強敵環伺,只能在岸基火力的范圍內活動,不但對于南海諸島鞭長莫及,甚至連臺灣海峽的航行權都沒有。</p><p class="ql-block">就在這種形勢下,海軍迎來了第一個遠海作戰對手——南越海軍。</p><p class="ql-block">1973年,深陷戰爭泥潭的美國開始從越南撤退,美國撤軍有個特點,一般會把大量難以帶走的武器裝備移交給當地的“代理人”。</p><p class="ql-block">于是南越政府接收了大量美軍裝備,其中包括若干艘美軍近海戰艦。</p><p class="ql-block">雖然在美軍中這些艦只只是近海作戰用的小船,但動輒一兩千噸的排水量已足以傲視南海。</p><p class="ql-block">巔峰時期,南越海軍一度以官兵42000名、兩棲艦船672艘、反水雷艦20艘、巡邏艦450艘、勤務船56艘和戎克船242艘的規模,成為世界最龐大的海軍之一。</p> <p class="ql-block">翅膀漸硬的南越開始打起了西沙群島的主意。</p><p class="ql-block">當時南越不僅占據著幾乎整個南沙群島,而且牢牢控制著西沙群島最西邊的數個島嶼,在珊瑚島上有常駐部隊,與我永興島駐軍針鋒相對。</p><p class="ql-block">從1973年8月份開始,南越軍艦在西沙海域不斷地驅趕抓捕中國漁民,企圖占領島嶼。</p><p class="ql-block">我方則采用邊防斗爭中一貫的策略,派出武裝漁民堅持在永樂群島從事傳統漁業生產、登島避風,與南越軍隊針鋒相對。</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正值中蘇交惡最緊張的時期,中國的國防力量高度向北傾斜,南海艦隊面臨很多困難。</p><p class="ql-block">在這種形勢下,南越海軍驟然升級對抗,開始炮轟我西沙群島上的設施和國旗,并于1974年1月17日派陸戰隊占領了金銀島和甘泉島。</p><p class="ql-block">越軍打響第一槍的次日,中央軍委授權南海艦隊自衛還擊,西沙海戰爆發。</p><p class="ql-block">1月19日,中越海軍在永樂群島激烈對峙后交火。</p><p class="ql-block">解放軍前期參戰的只有下圖中的前4艘艦艇,與南越海軍展開“二對二”的PK。</p><p class="ql-block">經數小時激戰,我海軍在281、282編隊的增援下成功擊退南越海軍,擊沉其10號艦“怒濤”號(前美軍掃雷艦)。 次日,我步兵分隊在海軍艦艇和漁輪輸送下,向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發起攻擊,收復三島并全殲了駐島的南越軍隊。</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來,解放軍在南海打過兩場規模化海戰——1974年的西沙海戰和1988年南沙海戰(《南海風云》)。</p><p class="ql-block">如果說西沙海戰屬于以弱勝強,那么到南沙海戰時就已經從實力層面壓制越南了。</p> <p class="ql-block">時間來到八十年代。</p><p class="ql-block">隨著“四大金剛”和051式驅逐艦(仿蘇制56型驅逐艦)的日漸老邁,海軍主力水面艦艇升級換代的問題擺上桌面。</p><p class="ql-block">恰逢中西方蜜月期,海軍派人去歐美考察了一圈,目光鎖定在了英國42型導彈驅逐艦身上。</p><p class="ql-block">42型驅逐艦是英國海軍的主力艦,滿載排水量約5000噸,賬面性能指標十分出色,尤其是配套的“海標槍”防空導彈,羨煞海軍同志們。</p><p class="ql-block">正當英國人準備獅子大開口時,1982年馬島戰爭打響了。</p><p class="ql-block">阿根廷空軍用戰機低空掠海飛行配合飛魚導彈的攻擊方法,干脆利落的擊沉了“謝菲爾德號”與“考文垂號”兩艘42型驅逐艦,英軍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p><p class="ql-block">事后,中國方面以費用遠超預算為由放棄了采購英國驅逐艦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隨著臺灣地區和周邊國家紛紛升級海軍裝備,至九十年代初,中國的危機感已十分強烈。</p><p class="ql-block">當時中國的主力驅逐艦仍是六七十年代參照蘇聯圖紙設計建造的051型,為了適應作戰需求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升級。</p><p class="ql-block">先進一點的是兩艘帶有探索性質的052型驅逐艦,分別是1994年和1996年服役的112艦“哈爾濱號”和113艦“青島號”。</p><p class="ql-block">112艦建造時采用了大量西方裝備——美國的燃氣輪機、德國的柴油機、法國的武器系統、意大利/英國的電子系統等;怎料風云突變,第二艘113艦還沒完工,許多設備就被美西方禁運了。</p><p class="ql-block">不過即便是112和113艦,相對同期日本海上自衛隊建造服役的村雨級驅逐艦和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也無法取得優勢,而驅逐艦的研發周期十分漫長,涉及系統和技術眾多,短期內想實現突破難度很大。</p><p class="ql-block">不得已,海軍方面再次萌生直接購買軍艦的想法。</p><p class="ql-block">考慮到此時中國與西方關系已嚴重惡化,海軍只能將目光投向新建國的俄羅斯。</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的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百廢待興,正是中國策動技術轉移的黃金時期,像蘇-27戰機、基洛級潛艇、現代級驅逐艦、S-300防空導彈等大型裝備,都是這一時期引進的。</p><p class="ql-block">通過對俄羅斯現役多型驅逐艦進行研究和分析,中國最終提出了采購現代級的要求。</p><p class="ql-block">現代級是蘇聯七十年代著手設計建造的遠洋艦隊標配驅逐艦,首艦于1981年入列,滿載排水量7900噸,計劃共建造二十艘,由于蘇聯解體,排位靠后的幾艘艦沒能完工。</p><p class="ql-block">1997年,中俄簽署兩艘現代級驅逐艦采購協議。</p><p class="ql-block">為了加快交船進度,雙方經協商同意將其中的18、19號艦在原建造基礎上完工,此即今天東海艦隊的“杭州號”和“福州號”。</p><p class="ql-block">這兩艘艦于1999年交船,相比從頭新造提前了約兩年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啊!</p><p class="ql-block">或許因為用著不錯,亦或許是出于編隊作戰的緊急需要,2001年中方又追加了兩艘現代級改進型的合同,單價也由4億美元提升為7億美元。</p><p class="ql-block">至2006年,東海艦隊終于擁有了四艘火力強大的現代級驅逐艦,一度被國內軍迷朋友們譽為“新四大金剛”。</p><p class="ql-block">(近海軍發展態勢,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俄羅斯海軍中的現代級驅逐艦只剩下三艘,還沒有中國手里的多。</p><p class="ql-block">或許未來某一天,中國也會將退役的舊艦再賣回俄羅斯,從而上演一幕歷史的輪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同江市| 朝阳县| 昌江| 墨江| 镇沅| 茌平县| 阿克| 香河县| 固阳县| 临高县| 崇仁县| 遵义市| 青岛市| 云安县| 浪卡子县| 石泉县| 社旗县| 武平县| 洪湖市| 华安县| 宣城市| 和龙市| 宁城县| 松江区| 科技| 罗源县| 玉环县| 林周县| 汪清县| 河曲县| 洛宁县| 玉溪市| 嘉禾县| 沧州市| 报价| 揭西县| 洛川县| 大理市| 县级市|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