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下午3點,我們告別了紹興沈園,驅車前往安昌古鎮。約莫一個小時后,我們抵達了位于古鎮旁的安昌大酒店。稍作休整后,下午5點半,我們踏入古鎮,漫步于黃昏與夜色交織的古街,感受那份獨特的寧靜與韻味。</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鎮,坐落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西北端,與杭州市蕭山區接壤。古鎮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時期,雖歷經戰亂多次焚毀,卻在明清時期得以重建。最初名為長樂邨,后改稱安滄。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錢镠奉命駐軍此地平定董昌之亂,使此地重歸安寧,遂更名為安昌。古鎮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傳承了江南水鄉的特色,被譽為“中國師爺的故鄉”。</p> <p class="ql-block">步入古鎮,映入眼簾的是入口處的牌坊,上書“安昌古鎮”四個大字,氣勢恢宏。牌坊兩側柱子上的對聯尤為引人注目:“碧水倚長街看古鎮風情似詩似畫,涂山仰圣德頌先貿業績安國昌民”。上聯描繪了安昌綺麗的自然風光,下聯則追溯了古鎮深厚的人文歷史。</p> <p class="ql-block">古鎮的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兩岸建筑多為明清遺風。南岸民居錯落有致,北岸商市繁華熱鬧,古橋橫跨兩岸,連接著兩岸的繁華與寧靜。古鎮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其中,福祿、萬安、如意三座古橋尤為獨特,至今仍保留著嫁女時需走過這三座橋的傳統。河中還有手搖腳劃的烏篷船,為游客提供別樣的水鄉體驗。</p> <p class="ql-block">走過清風廊、陽明橋和水閣橋,便可見繪有“安昌”二字的石墻,門楣上書“商澤遺國”四字,穿過此門,便進入了北岸古商業街。街邊店鋪林立,售賣著各種古鎮特產,如醬鴨、醬肉、筍干、梅干菜、酒釀饅頭、紹興香糕、址白糖等,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南岸古商業街則以深宅大院為主,尤以“臺門”建筑聞名。“臺門”因建于石砌高臺上而得名,高大的門樓成為宅院的標志,多為豪門貴族所建。</p> <p class="ql-block">何公盛臺門,建于清道光年間,是何氏家族經營鹽業致富后所建,見證了何氏家族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仁昌醬園位于南岸,由徐仁昌先生于1892年創立。起初僅為前店后作坊的小醬園,卻擁有近百只醬缸。其名“仁昌”既取自創始人姓名,也寓意“以仁立業、以信立世”的經營理念。其知名產品母子醬油堅持自然釀造,從每一個三伏天開始,每日攪拌,暴曬整整180天,方能成就其獨特風味。</p> <p class="ql-block">夜晚,醬園已關門。翌日清晨,我們得以進入醬園,目睹了壯觀的曬醬缸,并購買了一箱母子醬油帶回家中。</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余暉灑滿運河兩岸的民居與古橋,景色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古鎮不收門票,但參觀師爺館等六處場館需購票。夜晚,這些場館均已關門,因此我們沒有走完全程,便在華燈初上的夜色中返回酒店。此時,陽明橋與水閣橋的燈光亮起,色彩變幻,美輪美奐。</p> <p class="ql-block">晚上7點,略感疲憊的我們回到酒店休息,準備第二天再次細細游覽。</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早餐后,8點鐘我們就再次來到古鎮。橋頭幾處雕塑點明了紹興食物與師爺故鄉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進入古鎮,時間尚早,游客稀少,古鎮寧靜祥和。</p> <p class="ql-block">“清風第一廊”廊橋是進入古鎮街市的必經之路,橋身古樸,橋下流水潺潺,為古鎮增添了幾分詩意。</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一座木牌坊映入眼簾,上書“觀古覽今”四個大字,仿佛在訴說著古鎮的悠久歷史。</p> <p class="ql-block">木牌坊后是一座雙孔石拱廊“涂山廊”,又名陽明橋。此橋為紀念明代大儒王陽明在此講學而命名,彰顯了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水閣橋,最初為宋代木橋,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由僧人悟澈籌資重建,更名為“永安橋”,但民間仍沿用“水閣橋”之稱。這是一座三孔石拱廊橋,橋上建有樓閣,供奉大禹塑像,以紀念其治水功績。</p> <p class="ql-block">白墻黑瓦的墻面,是進入北商業街的門戶,古樸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城隍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后于清代晚期擴建,供奉因治水有功被敕封為“永鎮候”的明代工部侍郎李颙。因時間尚早,沒有開門,未能進入參觀。</p> <p class="ql-block">穗康錢莊,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營業百年,直至1949年。作為紹興重要的金融機構,見證了紹興紡織業的繁榮,現為原錢莊風貌展示廳。</p> <p class="ql-block">安昌河上的橋各具特色,有些橋未能找到其名,卻同樣承載著古鎮的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寺橋,建于元代,橋身古樸,橋下流水潺潺,為古鎮增添了幾分詩意。</p> <p class="ql-block">三板橋,始建于明代中葉,位于商市街段,故名利市橋,俗稱三板橋,清嘉慶四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慶安橋,建于明代,橋身古樸。</p> <p class="ql-block">海鹽碼頭,見證了古鎮曾經的繁華與輝煌。</p> <p class="ql-block">我們重點參觀了師爺館,這是全國唯一的師爺博物館,其前身是師爺婁心田的故居。師爺館臨河而建,門斗簡樸,庭院幽深,前后分四進,前廳名為“斯干堂”,堂前立有一尊2米多高的紹興師爺青銅像。</p> <p class="ql-block">婁心田師爺,原名同書,幼年喪父,家境清貧,靠祠堂義米接濟度日。他聰穎好學,善書法,弱冠舉秀才,隨堂兄學幕,后薦至東北奉天府為幕賓。民國初年,任馬占山督軍府秘書,“九·一八”事變后,竭力為馬出謀劃策,在嫩江鐵橋抗擊日軍。后隨軍至西北,轉入西北特貨公棧任經理,曾為東北軍和紅軍充任聯絡,為陜北革命根據地軍需提供方便。1938年,赴綿陽銀行任職,直至病故。婁心田為人樂善好施,珍愛書畫,收藏線裝古籍三千余冊。</p> <p class="ql-block">幕道精神“盡心盡言、立品潔身、仁恕求生、格物守志”,短短十六字,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道德修養。</p> <p class="ql-block">手搖腳踏的烏篷船在河中穿梭,為水鄉風情增添了濃墨重彩。</p> <p class="ql-block">平家弄,一條古老的小巷子,巷內古宅林立,訴說著古鎮的悠久歷史。</p> <p class="ql-block">民俗風情館位于安昌鎮老街的盡頭,依托于“走馬樓”式的寶樹堂,內部共設有15個展覽室,陳列著清乾隆時期的御題錦織圖12幅,圖文并茂,非常精美。館內展示了安昌古鎮人民的生產、生活、禮儀、歲時、社會等習俗,向游客展示了全面的、地道的、豐富多彩的安昌風情舊俗。</p> <p class="ql-block">中國銀行舊址,進入銀行是一個大大的柜臺,柜臺內幾張桌子上擺放著一些帳簿、臺燈、算盤、電風扇之類;在靠墻而立的舊櫥旁,是一只掛鐘和掛鐘下的老電話,仿佛將人帶回了那個年代。</p> <p class="ql-block">用了一個半小時,我們走完了古鎮,它的寧靜、古樸、美麗的獨特韻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醬鴨的美味也在口腔中回味。上午10點,我們離開安昌古鎮,前往下一站---湖洲南潯古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瑞金市|
云龙县|
托里县|
林州市|
溧水县|
涞源县|
迁西县|
响水县|
微山县|
邵阳市|
济阳县|
米林县|
大港区|
旬邑县|
桐乡市|
利津县|
泸水县|
庆安县|
连州市|
宜兰市|
乌兰浩特市|
金乡县|
林州市|
孙吴县|
昌黎县|
江川县|
宣化县|
右玉县|
庄河市|
霍林郭勒市|
虹口区|
邵武市|
库车县|
丽水市|
大兴区|
遂溪县|
德格县|
沅江市|
手游|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