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菏澤作家魯西新區采風行——走進丹陽街道姬莊社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美麗姬莊社區【總第695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2025年(第026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編輯/指導:馬西泉</span></p> <p class="ql-block">為深入挖掘基層民俗、紅色文化資源、記錄新時代社區發展風貌,為文學創作積累鮮活素材,5月9日上午,菏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魯西新區采風行主題活動走進丹陽街道辦事處姬莊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菏澤魯西新區黃河民俗博物館,菏澤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耀亮,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主席趙統斌等一行30余人參加活動,菏澤魯西新區辦公室副主任姜玉鵬、辦公室新聞宣傳部主任趙忠宇,丹陽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昝瑩陪同活動。</p> <p class="ql-block">在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菏澤作家采風團一行走進“菏澤魯西新區黃河民俗博物館”,在社區工作人員陪同下近距離感受社區地方的民俗文化底蘊,了解感受社區豐富的民俗、紅色文化內涵。博物館內陳列的5000余件生活用品、農耕器具、老照片、民俗工藝品等展品以及村志館內詳實的村莊文獻資料、圖片等生動地還原了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變化和社區從傳統村落向現代化社區轉型的歷程。作家們駐足于“黨建館”渡船展區,認真聆聽劉鄧大軍渡黃河的革命事跡,回憶那段英勇戰斗故事,并圍繞博物館建設、非遺傳承、鄉土文化保護等話題展開討論,大家對社區的三館建設與民俗文化傳承給予高度評價。</p> <p class="ql-block">此次作協深入基層社區開展系列采風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和體驗生活,挖掘地域文化內涵,激發創作靈感,丹陽街道姬莊社區“黃河民俗博物館”作為記錄鄉村歷史變遷、保存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已成為作家們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感受鄉音鄉愁的重要窗口,也為今后的創作提供更好的素材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魯西新區黃河民俗博物館簡介</p><p class="ql-block">魯西新區黃河文化博物館位于市區巢湖路199號,總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館建面積116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博物館以黃河文化為主題,設有農耕文化、生產生活、衣食住行、武術、萬家燈火等10多個展廳60多個展臺(柜),院內復原建設黃河古村落磨、碾、石磙、牛槽、旱井等民俗文化廣場。陳列各類老物件5000多件,有豫劇大師馬金鳳劇團曾經使用的油燈,武術大師楊士文生前使用的大刀。</p><p class="ql-block">其中,從漢代到上個世紀60、70年代鐵質、銅質、木質、陶質、玻璃等各種燈具、燭臺300多個,堪稱全市乃至全省第一,留住了黃河鄉音鄉愁,保存了黃河村落記憶、保留了黃河鄉土風情,是新區乃至全市一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本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圖文/編輯:呂建安*制作/編審:王福聚、閆瑞麗、黨飛、都高建*丹陽街道姬莊社區*二0二五年五月九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佳木斯市|
鹿泉市|
石楼县|
西青区|
松滋市|
木兰县|
谷城县|
正宁县|
井研县|
通辽市|
金山区|
梅州市|
金堂县|
左贡县|
巩留县|
靖州|
太保市|
曲阳县|
长岭县|
图们市|
凤山县|
乐业县|
天等县|
虞城县|
万载县|
图们市|
军事|
桂林市|
河池市|
瓦房店市|
同心县|
武定县|
武鸣县|
江源县|
江口县|
江油市|
海阳市|
曲沃县|
玉溪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