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網絡和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日,經過本市最大的書店,該書店由于所處的位置人流多。每天店前都是門庭若市,人頭攢動。但是,今天卻變得冷冷清清。定睛一看,門上四個“XX書店”的紅色大字竟被拆除了,周圍已用柵欄圍了起來。我趕忙前去詢問緊靠旁邊商店的老板,才得知書店已撤去,此處即將改成一個商城。我不由得聯想到前幾日曾去過市內一個偌大的售書市場,原本熱鬧非凡的現象也是蕩然無存了。原來幾條路面上的書店攤上的書都堆積如山,而前來買書人乃寥寥無幾,顯得十分蕭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到小區來設臨時書攤的攤主不按書價出售書籍,嶄新的各類書籍則是按斤來銷售,十元錢可買到好幾本書呢。其間還不乏有些名家的著作,即便如此也似乎招攬不來生意。大超市里倒還設有書柜,街面口也有少數個人開的書店,但都無人問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輕軌地鐵上捧書人幾乎不見,都是低著頭在擺弄著手機。聽音樂者,看視頻者,也有少許人在看網上小說或聽書者,就是不見捧書的人。難道紙質版的書真是沒有市場了嗎?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與我家的老夫子討論此問題,他是從年輕直到年老都是省市圖書館的常客。他說,前來借書的人也是減少許多,但閱覽室里還是有少許人在看書,節假日時還座無虛席呢。我想,紙質書的方向在何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還向老夫子提了一個幼稚的問題,倘若那些文學界的前輩中一些大咖們現在倘若還活在世上,他(她)們如何對待寫書這件事呢?還會嘔心瀝血去寫書出書嗎?他笑著說我這是杞人憂天,A1的時代來到了,書也會永遠存在的,豈會消失呢?何況現在寫書的新人不斷地涌現,只不過閱讀的渠道更多罷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自所以心中會產生種種疑惑,是因為從認識文字以來就對書籍產生濃厚興趣。從看小人書到閱讀各類文藝刊物、文學書籍。書,就是我真正的摯友。幾乎一日也離不開書,與書打了一輩子交道,百看不厭,受益匪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為什么那么對書籍那么興趣盎然呢?正如英國散文家、哲學家培根所言: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增添情趣,也可以增長才識。書,它伴隨著我渡過了漫長的人生之路。特別正值青春年華時,我分配到遠郊教書,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惑,遠離家人舉目無親。在我徬徨無助時書給予我信心和力量;在我奮進時它又給予我前進動力;在我遇到困難時它指予我指明了方向;書成了我閑暇之余小憩的圣地,因為書永遠回贈是公正溫存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英國的巜簡·愛》中女主人翁的頑強,蘇聯的長篇小說《毀滅》中一種道德情操克服艱難險阻都激勵著我。更有那本當時在青年中廣泛傳閱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被青少年讀者譽成自己的“生活綱領”,更是激勵了一代人。而國內的名著更是信手拈來,四大名著輪番去拜讀,《暴風驟雨》、巜山鄉巨變》、《創業史》、《女神》、《荷塘月色》……一系列好書數不勝數。那時看書的渠道又多,即便生活拮據然而書是從不缺乏的。讀書時學校有圖書室,市里有圖書館。所以我的青年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書籍,可以說我的精神食糧從來都沒有斷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龐大的書籍寶庫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從少年時看民間故事到青年時看國內外小說。讀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小記流暢生動,想象豐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的記敘,從此又讓我對散文產生一種濃厚興趣。在浩瀚無垠的文學海洋里遨游著,豐富著。讓自己的青春努力拼搏,有滋有味,明明白白,干干凈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就是書的力量!</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宾川县|
东莞市|
化德县|
上虞市|
工布江达县|
清远市|
察雅县|
正镶白旗|
桃江县|
洛川县|
高邑县|
铁岭市|
普陀区|
赣州市|
洪湖市|
兴业县|
永昌县|
高雄市|
吉木乃县|
太保市|
洛浦县|
富川|
秀山|
长宁县|
甘孜县|
开封县|
高唐县|
垦利县|
临邑县|
望都县|
乌什县|
古丈县|
上高县|
虎林市|
佛学|
博湖县|
平顶山市|
桓台县|
治多县|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