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0日</p><p class="ql-block">方孝孺衣冠冢</p><p class="ql-block">方孝孺衣冠冢,位于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內,是明朝名臣方孝孺的衣冠冢。方孝孺死后,其遺骸由廖氏兄弟收葬于南京聚寶門外的山上。</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傷感?中國風</p> <p class="ql-block">明朝萬歷年間,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湯顯祖任南京太常寺博士時,重修方孝孺之墓,并為方孝孺建祠。</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五年(1866年)、民國十三年(1924年)、1998年,方孝孺之墓又先后重修了三次。1998年重修時,墓中僅殘存方孝孺的少量衣冠。198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方孝孺</p><p class="ql-block">(1357年—1402年7月25日)號遜志,浙江寧海人,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官員、學者、文學家、思想家。</p> <p class="ql-block">到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升調他做侍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詢問。朱允炆喜歡讀書,每當碰上疑難,就召見他讓他講解。</p> <p class="ql-block">當朱棣率軍從北平出發時,姚廣孝把方孝孺托付給朱棣,說;“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朱棣點頭應承。</p> <p class="ql-block">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說道:“詔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來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筆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詔書我絕不能起草。”朱棣發怒,命令將方孝孺車裂于街市。</p> <p class="ql-block">時年四十六歲。他的門生、德慶侯廖永忠的孫子廖鏞與其弟廖銘收拾他的遺骨,掩埋在聚寶門外的山上。</p> <p class="ql-block">因拒絕為朱棣擬詔被滅十族</p><p class="ql-block">方孝孺被滅十族的直接原因是他拒絕為明成祖朱棣撰寫即位詔書,并以“便十族奈我何”的激烈言辭激怒朱棣,導致其親友、門生共十族873人被株連處死。事件背景涉及靖難之役的政治斗爭,深層原因則與朱棣鞏固統治合法性的需求相關。</p> <p class="ql-block">?方孝孺被滅十族并非史實,多為后世傳言。?根據歷史研究,方孝孺因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而被處死并牽連親屬,但“誅十族”的說法缺乏可靠證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卓尼县|
曲松县|
壶关县|
六盘水市|
双柏县|
吴忠市|
措美县|
乃东县|
大冶市|
孟村|
涞水县|
于田县|
兴文县|
祁阳县|
时尚|
商水县|
东城区|
崇信县|
久治县|
东丰县|
马鞍山市|
南安市|
乳源|
肇庆市|
河间市|
广南县|
卢氏县|
佳木斯市|
香格里拉县|
华容县|
汤原县|
剑阁县|
右玉县|
黄山市|
资阳市|
翁牛特旗|
全州县|
唐山市|
栾川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