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導讀</p><p class="ql-block">父母并非無所不能的超人,童年時坦然說“做不到”能教會孩子識別危險;少年時承認“我不行”會激發孩子搬動人生床墊的驕傲;當背影開始蹣跚,示弱是遞給兒女的家族權杖——真正成功的教育,是把家庭責任化作柔軟力量,托舉起能當家立業的脊梁。</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p><p class="ql-block">可是父母如何當老師,還得從長計議,不是嘮叨幾句、給孩子一把錢就夠了。</p><p class="ql-block">也見了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后,變壞了,才捶胸頓足,反思自己的種種行為,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真的不要做“事后諸葛亮”,而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步一步引導其獨立,成為家庭的傳后人。</p><p class="ql-block">要明白,懂得大張旗鼓示弱的父母,往往才是最后的贏家。</p> <p class="ql-block"><b>01</b></p><p class="ql-block"><b>孩子在童年時,“父母示弱”就是告訴孩子,敢于不敢。</b></p><p class="ql-block">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父愛如山,母愛如水。</p><p class="ql-block">似乎父母是無所不能的。就是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只要孩子要,父母就會去摘取。</p><p class="ql-block">父母費盡心思,為孩子留下房子,存款,也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還給孩子吃好的,玩具也是最好的,反正不怕花錢、花精力。</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多少家庭,有了超人爸爸、超人媽媽。甚至還有超人爺爺、奶奶。</p><p class="ql-block">我的農民工表叔,說了這樣一件事。</p><p class="ql-block">他在工地上干活,三歲的兒子,遠遠地看著,喊:“爸爸好厲害。”</p><p class="ql-block">此刻,他在腳手架上,顯得很高。</p><p class="ql-block">為了給兒子更高大的形象,他居然不顧安全,把肩膀上的擔子,搖起來。還放開一只手,做出瀟灑的動作。</p><p class="ql-block">這一幕,被工頭看到,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你知道嗎,這多危險。要是你的兒子,也模仿你,有多糟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并且很天真,無法識別到潛在的危險。</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農村出生,會發現爬樹、河里戲水、懸崖找野果的孩子,這不是他們天生就會,多半是從父母那里學到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城里人,會發現孩子要飆車,騎車在到馬路沖鋒,爬到樓頂等。也多半是從大人、電視、手機劇情等模仿到的。</p><p class="ql-block">作家池田大作說過:“能夠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歸根結底,并不是教給孩子什么東西之類的教育技術問題,而是父母本身作為一個人,是否能有正確履行職責的生活方式問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保護家人,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父母要“敢于不敢”。</span></p><p class="ql-block">想一想,育兒的責任,包括了安全保障。</p><p class="ql-block">太多的行為,父母能做到,但是孩子做不到。一旦父母率先垂范了,孩子誤以為也能做到,麻煩就來了。</p><p class="ql-block">父母不是超人,是普通人,太多的地方,會膽小,可以大大方方說“做不到”。因此,孩子也會知道怕什么,從而遠離什么。</p> <p class="ql-block"><b>02</b></p><p class="ql-block"><b>孩子在少年時,“父母示弱”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成就感。</b></p><p class="ql-block">父母的認知,似乎永遠比孩子更多,因此一次次指出孩子的錯誤。</p><p class="ql-block">孩子拿出一張試卷,九十分沒有看到,但是十分的錯題,父母看到了,還來一句“都那么簡單,怎么不會呢”。是的,大人覺得簡單,孩子覺得難,甚至是沒有學過。</p><p class="ql-block">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不去加強并發展孩子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孩子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p><p class="ql-block">你的孩子變成了少年,就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就在向上成長。肯定多過否定,孩子就會更加積極向上。</p><p class="ql-block">作家湯馨敏,寫過這樣一件事。</p><p class="ql-block">一個女孩要搬動一個大床墊,準備請保潔阿姨幫忙。但是保潔阿姨沒有理會。</p><p class="ql-block">接著,女孩發現兩個瘦小的男孩,輕輕松松搬運床墊。</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女孩和室友,把床墊搬動,放到一個大袋子里,運走了。</p><p class="ql-block">說起搬床墊的事情,女孩很是驕傲,還告訴了媽媽。</p><p class="ql-block">媽媽頓時明白,女孩并不脆弱,而是對搬動床墊,有消極的態度。</p><p class="ql-block">是的,太多的父母,認為孩子不行,因此一次次越俎代庖。孩子也因此認為自己真的不行,而不知道,這是有了惰性。</p><p class="ql-block">在學習上,父母認為自己上了大學,孩子就得聽自己的,就得如何辦。因此孩子不再有主觀能動性,惰性也來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捫心自問,父母承認自己不行,就那么難嗎?</span></p><p class="ql-block">父母示弱,襯托孩子的優秀,讓他有學習、自律、超越的成就感;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滿足。</p> <p class="ql-block"><b>03</b></p><p class="ql-block"><b>孩子在成年時,“父母示弱”就是暗示父母老了,以后的路自己走。</b></p><p class="ql-block">我們都認為,朱自清寫的《背影》,是很感人的。</p><p class="ql-block">在這篇文章落筆之前,朱自清對父親是不滿的,關系也不太好。</p><p class="ql-block">但是文章寫成之后,父子關系變好了。</p><p class="ql-block">其根本,就是因為朱自清發現父親老了,真的需要關照了,有太多的無奈,不再是一座山。</p><p class="ql-block">文章中寫道:“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p><p class="ql-block">接著,就是“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p><p class="ql-block">曾經孔武有力的父親,居然變成一個爬上月臺,都很困難的人。</p><p class="ql-block">走路,都蹣跚,似乎搖搖晃晃,不穩定。</p><p class="ql-block">孩子成年了,父母就老了,不是嗎?為什么老父母,還得故作堅強,如蜘蛛俠,鋼鐵俠一樣呢?</p><p class="ql-block">父母老了,就得示弱,把家業交給孩子,讓孩子早一點成為當家人。</p><p class="ql-block">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p><p class="ql-block">孩子真正的長大,不是變成牛高馬大的人,不是二三十歲了,而是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接過了父母的擔子,成為了家庭的頂梁柱。</p> <p class="ql-block"><b>04</b></p><p class="ql-block">父母真正能給孩子做的,不是留下車子幾臺,房子幾套,存款幾百萬,而是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對家庭責任的擔當。</p><p class="ql-block">一個家庭,有幾代人,一代強一代弱,不可能都是強者。</p><p class="ql-block">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順理成章,一家不容兩個“當家人”。</p><p class="ql-block">要兒女成為強者,父母就要示弱,用柔軟的力量,托舉兒女的人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宿松县|
昭平县|
莱西市|
开封县|
广河县|
淅川县|
鄂尔多斯市|
都匀市|
新干县|
台州市|
鹿邑县|
白玉县|
手机|
高青县|
德安县|
巫溪县|
凤冈县|
马公市|
乐亭县|
额济纳旗|
烟台市|
南陵县|
江门市|
南岸区|
恩施市|
砀山县|
城市|
长沙县|
探索|
抚宁县|
灌南县|
木里|
康定县|
宣城市|
威宁|
巫溪县|
太原市|
达孜县|
饶河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