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蓄辮十分血腥。</p><p class="ql-block"> 滿人入關后不久,清政府強推其蓄辮之俗,下達了臭名昭著的“剃發令”,要求漢人一律剃發留辮,否則格殺勿論。</p><p class="ql-block"> 以儒學為源的漢人,延續幾千年的漢儒束發習俗,一夜之間“變了天”。</p><p class="ql-block">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留著丑陋無比的豬尾辮子,以“夷狄”形象示人,何以面對列祖列宗?這彎子,一下子怎拗得過來!</p><p class="ql-block"> 要大明漢人蓄辮易俗,簡直就是踐踏尊嚴、侮辱人格、閹割精神。</p><p class="ql-block"> 清兵既是剃頭匠,又是砍頭匠。他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遇見漢人便抓來剃頭,違者立斬,將首級懸掛在剃頭挑子上,“問天下頭顱有幾,看老夫手段如何?”</p><p class="ql-block">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無數抗命的漢人成了刀下亡魂。</p> <p class="ql-block"> 剃發令一下,仿佛以水潑油,華夏鼎沸,引發漢人的強烈反抗。在江南地區,常熟、太倉、嘉定、昆山、江陰、嘉興、松江,義軍四起,血雨腥風。</p><p class="ql-block">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富庶江南,成了人間地獄;清軍在江陰城連殺兩日,殺到找不到活人,“提起江陰城破日,石人也要淚千行。”</p><p class="ql-block"> 盡管戕殺人命無數,但滿清剃發令卻達成了。在血腥的高壓下,漢人漸漸剃發易俗了。</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人的故國之悲、雪恥之愿,也淡化消釋了,“留辮”之俗,漸漸與滿人同調同行,沿襲成為慣習,一留就是260多年。</p><p class="ql-block"> 風水總是輪流轉,滿清要男人留辮,民國卻要男人剪辮。</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之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強令天下男人限期剪辮。</p> <p class="ql-block"> 強行剪辮,成為當時最激烈的革命行動。跟清初剃發一樣,民國剪辮也十分艱難,阻力重重。</p><p class="ql-block"> 民國政府甚至動用武力,強行剪辮,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剪辮“并非單純的命令,后面大約還有刀。否則,恐怕現在滿城還拖著(辮子)。”</p><p class="ql-block"> 民國政府剪辮措施,激進強硬,雖然粗暴卻沒有流血,還軟硬兩手抓。</p><p class="ql-block"> 在記錄片《共和之路》里,有一組畫面:路邊告示牌,醒目寫著“剪辮者免費供肉面一碗,以示獎勵。”</p><p class="ql-block"> 跟不得人心的滿清一樣,辮發陋習,被不流血地給革掉了。</p><p class="ql-block"> 有些遺老遺少,舍不得了,剪辮之后,簡直要了他們的命,個個如喪考妣,好像剪辮成了辱沒祖宗、無臉見先人的大事,有的甚至自尋短見。</p><p class="ql-block"> 他們似乎忘記了,我們的老祖宗原本就沒有辮子。</p> <p class="ql-block"> 漢人束發,是千年習俗;滿清暴力剃發,漢人浴血抗爭之后,留辮也成了習俗;民國強行剪辮后,短發就成了今天的習俗。</p><p class="ql-block"> 習俗這東西,最主觀,最固執;習俗一旦形成,其無形的約束力量,任何人都難以與之相對抗;習俗這東西,從來就不講道理,跟陋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多情況下都是徒勞的,唯有施以強制。</p><p class="ql-block"> 陋習頑癥,只有強力才能治愈。</p><p class="ql-block"> 至死蓄辮的北大教授辜鴻銘,這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拖著“油光可鑒”的長辮講演時,面對哄堂大笑,他說了一番話:</p><p class="ql-block"> “你們腦袋上的辮子是剪掉了,腦袋里面的辮子則不一定都剪得掉。”</p><p class="ql-block"> 豈止剪不掉!哪怕砍掉腦袋,里面的辮子猶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毕节市|
盐城市|
台江县|
葵青区|
江都市|
马龙县|
临猗县|
扶风县|
乐至县|
鹤山市|
禹城市|
南丹县|
SHOW|
长宁县|
丹寨县|
东乌珠穆沁旗|
盱眙县|
德阳市|
望奎县|
仲巴县|
潢川县|
报价|
乐昌市|
城市|
徐汇区|
英德市|
石首市|
都安|
高邮市|
许昌县|
太白县|
汶川县|
隆德县|
灵寿县|
翁牛特旗|
余江县|
沙河市|
盖州市|
海晏县|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