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用生命影響生命

契丹后裔達斡爾族鄂梅

<p class="ql-block">  我叫鄂梅,是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巴彥鄂溫克民族鄉中心校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名資深騎行愛好者,擁有長達九年多的騎行經歷,堅持全年無休騎行,累計騎行里程已超十二萬六千公里。</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之余,我積極參與內蒙古各地的單車賽事,多次獲獎,并參加過2018年3月8日的《加林有約賽》、2022年8月13日的《中國-塔河“農商銀行杯”第五屆全國森林自行車賽》和2023年12月25日的《2023上合組織雪地自行車賽》等知名賽事。</p><p class="ql-block"> 2023年,我首次涉足半馬拉松比賽,便在半個月內連續參賽兩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年7月15日暑期,我單人單車從烏魯木齊出發,一路騎行至塔城,再到奎屯市獨山子,而后踏上最美獨庫公路,全程共1484公里,完成了對達斡爾族第二故鄉塔城的探訪。8月15日抵達海拉爾后,20日參加呼倫貝爾市半程馬拉松,在女子組237人中位列49名;8月26日參加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族自治旗半程馬拉松,在女子組227人中排名59名。</p><p class="ql-block"> 多年來,我始終在騎行中傳播正能量。2019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單人單車全程挑戰天路,歷經61天騎行,中途休息4天,完成了6466.46公里的征程,成為呼倫貝爾市唯一獲“獨闖天路”稱號的女車手。今年五一退休后,我有了更多精力投身騎行文化傳播。</p><p class="ql-block"> 為此,我制作了一面旗幟,主標題為“達族鄂梅騎九州、中華民族一家親”,副標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p><p class="ql-block"> 我規劃了新的騎行路線:從莫旗出發,途經鄂溫克自治旗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阿榮旗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民族鄉、扎蘭屯市達斡爾民族鄉、梅里斯區莽格吐達斡爾鄉、臥牛吐達斡爾族鎮、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達斡爾族鄉、塔哈滿族鄉、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鄉、黑河市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最后從丹東沿邊境騎行至東興,全程萬余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的騎行標語是“全程萬余公里,領略達斡爾風情,傳播騎行文化、共筑團結新篇”,期望通過此次騎行,讓更多人感受達斡爾文化,傳播騎行精神,增進民族團結。</p> <p class="ql-block">  我叫鄂梅,是一名退休教師,也是一名騎行了十年的追風人。</p><p class="ql-block">這十年來,我一人一車,走過十二萬公里的大好山河。從東北的白樺林到新疆的戈壁灘,車輪讓我明白:生命,永遠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運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想我也能通過騎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運動中來。</p><p class="ql-block"> 今年六月,我的家鄉莫旗將舉辦全國男子曲棍球錦標賽。所以今天,我將再一次出發,從莫旗啟程,騎行一萬公里。沿途宣傳我美麗的家鄉,邀請大家來到這里感受運動的魅力。讓充滿活力的莫力達瓦文化,點燃更多人運動的熱情。</p><p class="ql-block"> 雖然我們普通人的運動可能不會像專業運動員那樣擁有歡呼和舞臺,但是我們的心跳和耳邊掠過的風聲,就是給自己最好的喝彩!</p> <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要向莫旗電視臺、莫旗達斡爾族協會致以誠摯謝意,感謝一路同行的騎友們,感恩莫旗捷安特俱樂部及捷安特店的愛心贊助!</p><p class="ql-block"> 同時,也要衷心感謝各個社群、朋友圈及快手平臺上,所有相識與不相識的朋友們。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才能在騎行之路上穩步前行,始終保持昂揚熱情,積極傳播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所有人都能健康常伴、快樂相隨!愿我們始終牢記“民族團結一家親”,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攜手共創美好未來!</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氣不錯,雖然有點微風頂風,還時不時飄來小雨,但絲毫不影響心情。出發時,車友們一路騎行相送,直至“阿莫交界處”,其中兩位美女妹妹更是騎著摩托專程護送,這份情誼讓我倍感溫暖。</p><p class="ql-block"> 從莫旗到霍爾奇鎮,全程128.45公里。我騎行了7小時零6分鐘,平均時速18.08公里,累計爬升899米。順利完成了第一天的騎行計劃,感覺超棒!</p> <p class="ql-block">  騎行第二天,西北風二級,側頂風一路相伴。途經小興安嶺時,不僅坡度大,還有一段爛路。行至30公里左右,困意突然襲來,眼睛幾乎睜不開,我便在草垛旁鋪開墊子小憩。</p><p class="ql-block"> 睡夢中,一位騎摩托的男士停在我面前。簡單交談后得知,他是護林站工作人員,正值防火期,特意提醒我注意煙火。我告知他自己不抽煙不喝酒,隨后他便離開了。</p><p class="ql-block"> 等我醒來,又有一位騎摩托的人出現在眼前。我有些懵,還以為是之前那位,他連忙解釋說你認錯人了,之前來的是他同事,他已經來過兩次。第一次見我睡得香,就沒打擾。他注意到我騎行服上寫著“達斡爾族”,第二次見我醒了,便主動攀談起來。原來,他叫金春輝,是梅里斯達斡爾族人,從小搬到阿榮旗,在林場工作,連女兒的名字都是達斡爾族名。老鄉見老鄉,內心格外親切。他還熱情詢問我是否需要食物和水,說可以回護林站幫我拿,這份真誠的關懷,讓我感動不已。</p><p class="ql-block"> 從霍爾奇鎮到博克圖,全程142.25公里。我歷時8小時17分鐘,平均時速17.16公里,累計爬升577米,順利完成了第二天的騎行計劃。真心感謝達斡爾族老鄉金春輝,這一天的經歷,滿是溫暖與感動 。</p> <p class="ql-block">  騎行第三天,遇上三級西北風,整日都是側頂風“相伴”。從博克圖出發約15公里后,便開始攀爬興安嶺的坡道。這段路狀況極差,推著車步行都十分艱難,足足跋涉3公里,才終于熬過這段“魔鬼路段”。抵達興安嶺鎮后,路況好轉,可側頂風依舊持續,騎行速度大受影響。</p><p class="ql-block"> 行至烏奴耳鎮至免渡河路段,又碰上糟糕的上坡爛路,無奈之下,只能再次推著車徒步前行,好不容易才到坡頂。本想著能暢快享受下坡的輕松,結果卻事與愿違。下坡時全程都得緊捏車閘,不敢放松,因為路面布滿深坑和橫切面,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危險。</p><p class="ql-block"> 從博克圖到牙克石,全程124.13公里。我咬牙堅持,歷時9小時3分鐘,以平均時速13.73公里,累計爬升672米的成績,成功完成了第三天的騎行計劃。這一路艱辛滿滿,必須為自己點個贊!</p> <p class="ql-block">  騎行第四天,出發前天氣預報顯示微風,又因這段路我曾走過,心里滿是期待,想著能愜意地欣賞沿途風景,邊騎邊看,還能隨時停下拍照、錄視頻分享到快手。</p><p class="ql-block"> 可騎行不到兩小時,“風”突然像魔鬼般呼嘯而至。我停下查看,才發現天氣預報已變成西北風四級。路邊大樹被吹得劇烈搖晃,在單線路段,大掛車呼嘯而過時,即便我放慢速度,仍被氣流搖晃得不穩。對于騎行者來說,大風遠比爬坡更令人畏懼,這一路艱難前行,每一步都充滿挑戰。</p><p class="ql-block"> 從牙克石到海拉爾,全程87.99公里。我一路咬牙堅持,歷時5小時10分鐘,以平均時速17.04公里、累計爬升220米的成績,順利完成了第四天的騎行計劃。</p> <p class="ql-block">  叔叔早上好!很抱歉讓您擔心了。騎行一直是我退休后的心愿,這次我想借此機會好好宣傳自己民族的人文歷史與民俗文化。相比之前騎行西藏的經歷,這次我時間充裕,可以慢慢騎行,也積累了不少經驗。</p><p class="ql-block"> 說起騎行西藏,那對我而言是一場與生命的挑戰。當時所有人都不支持,我甚至寫好了遺書,放下一切牽掛毅然前行。如今能平安歸來,真是奇跡,我想這一定是我們的祖先“白那查”在保佑著我。西藏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高原反應是首要難關,而且我去的季節恰逢雨季,一路上要時刻警惕泥石流、巖石滾落,再加上單行線車流量大,尤其是大車多,危險重重。這段經歷我永生難忘,哪怕將來老到得了老年癡呆,也一定會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來自敖淑芳老師:</p><p class="ql-block"> 鄂梅妹妹再一次獨自一人單車訪族人的壯舉感動的我淚流滿面……我們倆都是與死擦肩而過(患過癌癥)并擁有深深達斡爾民族情的退休女教師,她十幾年來堅持騎著自行車萬里訪新疆塔城同胞的壯舉感天動地…還有挑戰自我極限的西藏騎行…2025年5月7日再一次萬里騎行訪族人時,我懷著對鄂梅妹妹崇敬的心情,背著我的雙肩包(自拍架\自拍桿、民族服裝等)8點半就乘3路公交車到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迎賓廣場(大轉盤道),遠遠的就看到穿著騎行服鄂梅妹妹的身影……我不由得流下眼淚…一個退休的55周歲小老太太怎么這樣有毅力和膽量?我想都不敢想…獨自一人單車-萬余里的路-狂風暴雨-沙塵暴-可能還有預想不到的突發事情…哎!鄂梅我敬佩你的勇氣!同時也特別擔心你…愿鄂梅妹妹一路順達目的地,并早日凱旋歸來??????想寫的文字很多…母親節前一天我們的背心群100多位達斡爾族老太太在伊蘭廣場舞臺臺階上合影留念,載歌載舞后到鄉廚子酒店聚會了,我主持的聯歡會。盡管很累但我還是滿滿的幸福感…愿我們達斡爾族人生活越來越好!!祝?福祖國母親永遠繁榮富強??????</p> <p class="ql-block">  一場滿載文化溫度的非遺探訪之旅</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懷著對達斡爾族文化的深切向往與敬意,我有幸前往呼倫貝爾市,拜訪達斡爾族協會會長蘇福榮前輩與秘書長月玲女士。兩位老師平日里事務繁多、日程緊湊,卻在百忙之中熱情接見了我,這份難得的機緣,讓我倍感溫暖與感激。</p><p class="ql-block"> 一見面,蘇福榮會長與月玲秘書長便以蒙古族最隆重的禮儀——獻上象征純潔、吉祥與尊重的哈達,這突如其來的禮遇,瞬間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也讓我感受到了達斡爾族人民的淳樸與好客。隨后,他們贈予我一本承載著珍貴非遺文化的書籍,此書外觀裝幀精美,扉頁上似乎還帶著淡淡的墨香,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達斡爾族文化傳承的結晶,是打開達斡爾族非遺世界大門的珍貴鑰匙。</p><p class="ql-block"> 在探訪過程中,蘇福榮會長和月玲秘書長毫無保留地分享著他們對達斡爾族非遺文化的研究與見解。從達斡爾族獨特的傳統服飾制作工藝,一針一線中勾勒出的民族審美與生活智慧;到悠揚婉轉的民歌,每一個音符里流淌著的民族歷史與情感;再到別具一格的傳統習俗,背后蘊含的古老哲學與價值觀……他們生動細致的講述,仿佛一幅幅鮮活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交流中,我不僅深入了解到達斡爾族非遺文化的豐富內涵,更被兩位老師對文化傳承事業的執著與熱愛所深深打動。他們多年如一日,致力于挖掘、保護和傳承達斡爾族非遺文化,克服重重困難,讓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得以留存并煥發生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探訪,對我而言是一次無比珍貴的學習之旅,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與使命。那本承載著非遺文化的書籍,將成為我不斷學習的良師,激勵我在未來深入探索和傳播達斡爾族文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達斡爾族非遺文化的傳承中來 ,讓這些璀璨的文化明珠永遠閃耀。</p> <p class="ql-block">  一場跨越行程的溫暖文化之約</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結束呼倫貝爾市達斡爾族協會的拜訪后,我即刻踏上騎行之旅,向著鄂溫克旗達斡爾族協會出發。車輪滾滾向前,帶著我滿心的期待,也夾雜著一絲路途奔波的疲憊。</p><p class="ql-block"> 抵達鄂溫克旗達斡爾族協會時,眼前的一幕讓我心頭一震——協會的兩位會長與秘書竟早早就在辦公室等候。他們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眼神中滿是關切,而我卻因行程耽擱來晚了,愧疚之情瞬間涌上心頭,我不停地向他們道歉:“真對不起,讓您們久等了!”本以為會得到些許埋怨,沒想到他們卻像長輩哄孩子般,用輕柔又親切的話語安撫我:“不著急,路上累壞了吧!”那語氣中自然流露的關愛,如春日暖陽,瞬間驅散了我滿心的不安與愧疚。</p><p class="ql-block"> 在稍作休息后,我們圍坐在一起,開啟了關于達斡爾族文化的深入交流。兩位會長和秘書耐心地為我講述達斡爾族獨特的戍邊文化。從先輩們響應國家號召,毅然踏上戍邊之路,在邊疆的土地上扎根堅守,用青春和熱血捍衛國土;到他們在艱苦環境中,如何將民族文化與戍邊生活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戍邊文化精神,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感受到達斡爾族人民的家國情懷與堅韌品格。</p><p class="ql-block"> 隨后,話題轉到達斡爾族服飾演變。他們拿出精心保存的服飾圖片和實物資料,細致地為我講解。從早期以獸皮、粗布為主要材料,為適應狩獵、游牧生活而設計的簡潔實用款式;到后來與周邊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服飾逐漸增添刺繡、配飾等精美裝飾,風格變得更加豐富多元。每一次演變背后,都藏著時代的變遷與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p><p class="ql-block"> 在交流過程中,他們不僅是在分享知識,更像是在與家人講述家族故事,那份真誠與熱情深深感染著我。臨別時,我內心滿是感恩,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分享與包容關愛,讓我有機會走進達斡爾族文化的深邃世界,領略其獨特魅力。這份溫暖的文化之約,我將永遠銘記于心,也希望能將從他們這里學到的文化故事傳遞給更多人。</p> <p class="ql-block">  鄂溫克旗巴彥塔拉核心亮點</p><p class="ql-block"> 一、名稱與區位</p><p class="ql-block"> “巴彥塔拉”源自達斡爾語,意為“富饒的平原”,又名輝阿木斯日,因輝河與伊敏河在此交匯得名。其地處鄂溫克族自治旗北部,東及東北毗鄰巴彥托海鎮,南、西接壤錫尼河西蘇木,西北與陳巴爾虎旗交界 。</p><p class="ql-block"> 二、人口與區劃</p><p class="ql-block"> 巴彥塔拉轄6個嘎查、1個居委會。2006年統計顯示,總人口2198人,757戶,其中達斡爾族人口占比66.3%,是當地主體民族。</p><p class="ql-block"> 三、旅游與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一)特色旅游</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旅游業蓬勃發展,晨光生態園、伊蘭達斡爾民俗風情園等景點備受青睞,將自然風光與濃郁的民族風情巧妙融合,吸引八方游客。</p><p class="ql-block"> (二)文化瑰寶</p><p class="ql-block"> 1. 民俗風情: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華美的達斡爾民族服飾、歡快靈動的民族歌舞極具辨識度;達斡爾民俗博物館珍藏大量與達斡爾族生產生活相關的物品與資料,是民族文化的珍貴寶庫。</p><p class="ql-block"> 2. 傳統體育:體育氛圍濃厚,組建有賽馬協會、摔跤協會,同時活躍著奪寶隊、曲棍球隊等達斡爾族傳統體育隊伍,運動員在各級賽事中屢創佳績。</p> <p class="ql-block"> 敖拉·昌興是清朝末期達斡爾族著名的文人、 詩人。 </p><p class="ql-block"> 生平經歷.早年經歷:敖拉.昌興生于1809年,索倫左 翼鑲黃旗雙寶佐(今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 人。15歲時隨父赴京城叩拜皇帝,沿途開闊 了視野,增長了社會知識。</p><p class="ql-block"> 仕途經歷:道光十二年,被推舉為嘎辛達, 任職期間整頓村屯秩序,解決糾紛。同治年 間,擔任佐領一職。</p><p class="ql-block"> 晚年生活: 晚年的敖拉·昌興向清廷提出的 建議未被采納,還遭到打擊,入獄后隱居在 海拉爾河畔,專門寫作。1885年,敖拉.昌 興病故,終年76歲。</p><p class="ql-block"> 文學貢獻·開創達斡爾書面文學:借用滿文字母拼寫達 斡爾語創作"烏欽",讓達斡爾族文學從口耳 相傳走向書面記錄,開創了達斡爾書面文 學。</p><p class="ql-block"> 豐富的作品類別:作品涵蓋愛情詩、巡邊 詩、人物詩、詠懷詩等,約六七十篇,還有 部分散文、碑文、游記等。</p><p class="ql-block"> 代表性作品:長篇敘事詩《巡察額爾古納、 格爾畢齊河》《巡邊即興》,詳細描寫了巡 邊過程;《趙云贊》《鶯鶯傳》《百年長 恨》等作品,展現了不同的主題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其他貢獻.發展教育:授意其弟松恒在春夏秋季節騰出 自家門房辦私塾,召集達斡爾族子弟教授 漢、滿兩種文字。</p><p class="ql-block"> 關注民生:向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建議開發 哈倫阿爾善,并于1853年建議重修,對牧區 人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 歷史地位敖拉.昌興在達斡爾族文學史上有著承上啟下 的重要作用,被稱為達斡爾族的"文學宗師", 他的作品為研究達斡爾族歷史、文化、文學等 方面提供了珍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  騎行第五日,天公作美,氣候宜人。我騎著心愛的小輪車,從住處出發,先后打卡呼倫貝爾市達斡爾族協會、鄂溫克旗達斡爾族協會,最終抵達巴彥塔拉民族鄉。一路上,我的“風火輪”性能出色,始終穩定給力。</p><p class="ql-block"> 此次從海拉爾到巴彥塔拉,全程53.18公里。我歷時2小時39分鐘,以20.09公里的平均時速、累計爬升34米的成績,順利完成當日騎行計劃,收獲滿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騎行第六日,天氣預報精準預示著微風相伴,果然一路暢行無阻。沿國道111、縣道、國道232的路線行進,途中雖偶有“旋風”神出鬼沒地掠過,但整體路況極佳。</p><p class="ql-block"> 這趟從阿榮旗到成吉思汗鎮的旅程,全程99.03公里。我歷時5小時50分鐘,以16.95公里的平均時速,完成累計爬升742米的挑戰,順利達成當日騎行目標。出乎意料的是,這竟成了我騎行六天來最輕松愜意的一天,實在暢快淋漓!</p> <p class="ql-block">  一場因單車結緣的暖心相助</p><p class="ql-block"> 5月13日,我騎行抵達阿榮旗捷安特店,懇請老板幫忙檢查單車狀況。一路上風雨兼程,這輛單車早已成為我最可靠的伙伴,我盼著它能繼續平穩伴我前行。</p><p class="ql-block"> 檢查間隙,我與老板閑聊,提及自己正在進行長達一萬公里的長途騎行。聽聞此程,老板眼中滿是好奇,主動提出看看我的路書。接過路書后,他仔細翻閱,隨即指出其中存在不少重復路線。為了幫我優化行程,他放下手頭工作,掏出手機認真查看地圖、規劃路線,反復比對不同方案的利弊。在他專注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他一心想為我找到最佳路徑的真誠。</p><p class="ql-block"> 經過一番精心規劃,他成功幫我刪減了冗余路線,讓后續行程更加順暢高效。想到他為我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我的內心涌起陣陣暖流,滿是感激。這份萍水相逢卻無比真摯的幫助,在旅途中顯得格外珍貴。臨別之際,我真誠地向他道謝,并衷心祝愿他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希望這份善意能在生活中不斷傳遞。</p> <p class="ql-block">  在探訪達斡爾族民族鄉的旅程中,我多次往返于相同路線:先是從巴彥塔拉乘坐客車前往阿榮旗,隨后折返;接著從阿榮旗騎行至塔哈滿族鄉、富裕民族鄉,又原路返回齊齊哈爾,繼續探訪臥牛吐和莽格吐。臨近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莫旗)時,因路線重復,我選擇回家休整兩日。之后,我從莫旗出發,途經訥河、龍鎮、團結等地,一路騎行至黑河,終于完成了此次探訪之旅。</p><p class="ql-block"> 盡管漫長的路途充滿艱辛,甚至一度讓我心生疲憊,但心中那份想要深入了解達斡爾族文化的執念,支撐著我一路堅持,誓要達成目標。此行能順利完成,離不開各民族同胞的熱情支持與鼓勵,尤其是呼倫貝爾市達斡爾族協會、鄂溫克族自治旗達斡爾族協會和梅里斯達斡爾族協會,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p><p class="ql-block"> 未來,我將繼續踏上旅途,積極宣傳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與特色文化。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向大家預告,今年六月,莫力達瓦旗將舉辦全國曲棍球男子錦標賽,歡迎大家前來感受曲棍球運動的魅力,領略達斡爾族的獨特風情!</p> <p class="ql-block">  哈拉新村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雅爾賽鎮,是一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達斡爾族聚居村,以下是關于它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歷史沿革:原哈拉村有300多年歷史,1998年毀于嫩江特大洪災,后經全國政協和中華慈善總會撥款救助,于1999年建成現代化的哈拉新村。</p><p class="ql-block"> 民族文化:這里70%的村民是達斡爾族,擁有達斡爾文化展覽館,展示達斡爾族傳統生產生活用具、歷史文物、民族服飾等,還有達斡爾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獨特,圓弧形屋脊、白泥墻、花朵窗,體現民族特色。此外,游客還可欣賞罕拜舞、烏欽等特色文藝表演,品嘗柳蒿芽湯、稷子米飯、手扒羊肉等傳統美食。</p><p class="ql-block"> 旅游發展:已成為國家3A級景區、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建有民族風情園、哈拉古城遺址、達族風情生態園等景點,還有大型生態酒店、多功能會議室、綠色無公害種養殖基地等配套設施,每年舉辦庫木勒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覽。</p> <p class="ql-block">  臥牛吐達斡爾族鎮的簡單介紹:</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況:臥牛吐達斡爾族鎮隸屬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位于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北部,行政區域面積47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西臥牛吐村,截至2018年末,有戶籍人口13530人。</p><p class="ql-block"> 歷史沿革:清末屬黑水廳和龍江府,民國屬龍江縣第三區,東北淪陷后設臥牛吐鄉保等。1946年改臥牛吐區,1948年并入龍江縣第八區。1952年屬龍江縣臥牛吐達斡爾族自治區,1954年劃歸齊齊哈爾市,1956年改臥牛吐達斡爾族鄉,1958年劃歸建華公社,1961年改臥牛吐公社,1984年改臥牛吐達斡爾族鄉,1989年改臥牛吐達斡爾族鎮。</p><p class="ql-block"> 民族文化:是達斡爾族聚居地之一,有著獨特的達斡爾族文化,如傳統的歌舞、服飾、飲食等。還與新疆、內蒙古等地民族文藝愛好者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共同創作了《心愿》等歌曲,編排《打冬網》等舞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莽格吐達斡爾族鄉的簡介:</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東北部,東與富裕縣友誼鄉隔江相望,南、西與臥牛吐達斡爾族鎮毗鄰,北與甘南縣巨寶鎮接壤。</p><p class="ql-block"> 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達斡爾族占比較大,還有蒙古、鄂溫克、滿、回、朝鮮、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p><p class="ql-block"> 歷史沿革:清朝時期,莽格吐屬齊齊哈爾副都統。民國初年屬黑水廳,后屬龍江縣。東北淪陷后,屬臥牛吐鄉保、臥牛吐村。1946年屬龍江縣臥牛吐區,1948年屬龍江縣第八區。1954年劃歸齊齊哈爾市臥牛吐達斡爾族自治區。1956年設莽格圖達斡爾族鄉。此后歷經多次變更,1984年改莽格吐達斡爾族鄉至今。</p><p class="ql-block"> 行政區劃:截至2019年10月,下轄3個行政村,分別是莽格吐達斡爾族村、三間房達斡爾族村、西地房子達斡爾族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經濟發展</p><p class="ql-block"> 畜牧業:較為發達,有“奶牛之鄉”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旅游業:依托嫩江、阿倫河以及達斡爾族文化,發展漁獵文化特色旅游,如舉辦開江節,吸引眾多游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广元市| 滨州市| 宣武区| 金川县| 武邑县| 江西省| 汶川县| 保靖县| 封开县| 永顺县| 永新县| 福鼎市| 收藏| 教育| 拜泉县| 响水县| 新昌县| 海安县| 洮南市| 稷山县| 牡丹江市| 郁南县| 镶黄旗| 辽宁省| 达尔| 闻喜县| 姚安县| 德清县| 库车县| 凤翔县| 涪陵区| 宣城市| 砚山县| 将乐县| 读书| 闽清县| 玉溪市| 绥棱县| 公安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