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于看電影,我談不上喜歡,也不能說不喜歡,就是很平淡吧,看可以,不看也可以。曾給朋友說:“我看電影一般都是突發性的,有兩個契合點,一是有閑,二是有緣。就是有閑情逸致,剛好又遇上了合口味的電影——合口味就是點開了能吸引我看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去電影院得有時間呀機會呀安排呀什么的,很難“突發”。所以,我所說的看電影就是用手機在網上看,主打隨機、自由、愜意,一直很享受這種“突發性”心血來潮式看電影——也算是一種怪癖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已經不記得多久沒有看電影了,這幾天卻連續性“突發”。這種狀況,于我也很正常。先是前天晚上九點半左右,看了韓國的《殺人回憶》,看完又看了一些相關文章,睡的時候已快凌晨一點了。昨晚七點多看了國產片《追兇十九年》,雖然從頭看到尾了,但我是奔著有案件原型看完的。看的時候就覺得“追兇”總有“回憶”的影子,不說是抄襲吧至少是模仿,心里就嘀咕——導演就這水平?又想起了《誤殺》中李維杰說:“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后,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離奇的事情。”拉韞說:“當你破過一千個案子后,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離奇的事情。”要我說,稍微多看幾部電影就會看電影了,就會發現好電影有,不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又“突發”了,晚上七點多看了韓劇《信號》。我向來不追劇的,所以只看了一集——這個看法于別人大概是不可思議吧,但確實存在——比如我。看到車秀妍稱呼李材韓為“前輩”的時候心頭一震:這是多么高級的稱呼呀!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者某個方面有造詣才堪稱“前輩”,對一個人特別尊重尊敬才會稱“前輩”,“前輩”是一個極其有分量的稱呼。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至始至終這么正式的稱呼另一個人為“前輩”,內心狠狠羨慕了一把。以前看武俠小說電影之類對這個稱呼也沒在意過,大概是因為劇情時代背景原因吧。今天就是對這個稱呼突然很敏感,羨慕之余又想到了自己,年齡上足可以被人叫爺爺了,也正兒八經成“長輩”了,但這一輩子是不可能成為“前輩”了。這么一思量竟然愧疚了起來,虛慌慌度過了大半生呀,何有所成?!慚愧呀慚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慚愧會讓人心情不好。我是個自洽的人,經常講幸福,不想讓自己心情不好,就想自己是不是誤會劇中“前輩”這個詞語了,畢竟文化有差異嘛。網上一搜,嘿,果然不一樣,韓國人把比自己進入某一領域早的人都叫“前輩”。這不類似咱們師門中的“師兄”么,只說進門早晚,不論年齡大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韓國的“前輩”不是我理解的“前輩”,我更喜歡中國文化中的“前輩”,有分量。看了三晚電影被深深刺激了的竟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個稱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輩”,多么美好的一個稱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不能只是簡簡單單隨著歲月流逝變老變成長輩吧?哪怕功成名就光彩照人的長輩,堪稱一聲“前輩”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成“前輩”,應該是一種人生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此打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文只作碎片記憶,<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算是看電影的收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短期內估計不會再“突發”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安,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05.0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兴安盟|
蓝山县|
朝阳市|
闽清县|
阳江市|
元朗区|
嘉兴市|
芷江|
会泽县|
锦屏县|
稷山县|
泰宁县|
道孚县|
黑山县|
瓮安县|
五原县|
米易县|
唐海县|
崇明县|
阳谷县|
景谷|
炎陵县|
香河县|
建昌县|
武清区|
左权县|
巴林右旗|
和平区|
昌平区|
贡嘎县|
孝感市|
铜鼓县|
望江县|
讷河市|
辽阳县|
碌曲县|
呈贡县|
永春县|
东乌|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