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楊紹西,原名楊紹康,祖籍樂山馬邊,1907年出生于犍為縣孝姑鄉(今孝姑鎮),后遷居至安樂鄉紅旗村(今犍為縣玉津鎮瑞雪村9組)。作為“楊氏太極拳”的第四代傳人,以及“天府太極三老”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楊紹西先生</p> <p class="ql-block">楊紹康自幼體弱多病,為了強身健體,8歲那年便拜青神縣的胡倫達理為師,學習自然門武術。1924年,他考入四川省峨眉軍事傳習所,1927年進入武漢工人糾察隊一大隊擔任秘書。</p><p class="ql-block">1928年,他在犍為屯殖軍部技術隊擔任武術教官,并拜羅城鎮的郭久皋為師,深入學習中樁、九門錘等武術技藝。1929年,他在樂山老公園的打擂比武中榮獲銀章獎,同年又在樂山關爺廟拜劉慶云為師,學習一路棍、一路春秋刀。他的武藝日益精進,1931年代表樂山屯殖軍參加在成都的打擂比武,榮獲金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隨后,楊紹康考入了南京“中央國術館”,學習多種拳術,并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同館的李雅軒(名椿年,楊澄甫之徒),開始接觸并練習楊式太極拳。在李雅軒的推薦下,他正式拜楊澄甫為師,從此窮畢生精力致力于太極拳功夫的研究,專攻楊式太極拳、劍、刀、槍、推手、散手等技藝,最終成為楊澄甫得意弟子。</p><p class="ql-block">此后,他離開南京前往上海,得到20軍中將軍長郭汝棟(將軍郭汝瑰之兄)的資助,并改名為楊紹西。在上海,他考入上海法政大學,后因資助者經濟困難,轉而就讀公費中央政治大學。</p><p class="ql-block">畢業后,楊紹西被委任為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太極拳班助教、中國日報社太極拳教練。之后,他與師兄李雅軒共同發起創辦了“首都太極拳社”,李雅軒任社長,他則擔任副社長兼教務長、教練。期間,全國各派名家常到拳社交流拳藝,他總是代師兄迎戰,被譽為李雅軒師兄的“抵門杠”,聲名遠揚。</p><p class="ql-block">新中國建立前夕,楊紹西回到家鄉四川樂山犍為縣。1951年至1973年,因歷史上的身份問題,他被送到新疆接受勞動改造。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他也從未放棄對太極拳的熱愛和傳承。1973年回到四川犍為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太極拳的傳授和推廣中。他兼任樂山市(縣級)武協顧問兼常委、樂山地區武協籌備組成員等職,在樂山、宜賓、自貢、成都、犍為等地廣授拳藝,把太極拳化繁為簡、化簡為易、化易成趣、化趣成道,一路留下傳承太極拳和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足跡。</p><p class="ql-block">楊紹西的教授風格嚴謹、拳術正宗、武功精湛。他授徒不分尊卑、不嫌貧富,強調“入拳道先要過人道”,德藝同修。因此,他的學員眾多,名揚省內外。他與重慶的周子能、成都的栗子宜并稱為“天府太極三老”。</p><p class="ql-block">楊紹西的一生為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獨女楊山玉從小受父親影響練習太極拳,成為楊氏太極拳的“第五代傳人”。他的弟子們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延續著楊氏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p> <p class="ql-block">轉載魅力樂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娱乐|
泸溪县|
鹤峰县|
会理县|
临海市|
乌审旗|
含山县|
平远县|
丁青县|
西乌|
璧山县|
寻甸|
静海县|
阳泉市|
奉贤区|
马鞍山市|
修武县|
万盛区|
丘北县|
柞水县|
玉门市|
府谷县|
杂多县|
密山市|
巨鹿县|
卢龙县|
大埔区|
永平县|
龙南县|
珲春市|
洱源县|
会泽县|
米泉市|
水富县|
泸州市|
崇州市|
尤溪县|
拜泉县|
玉门市|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