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醫心理學根植于《黃帝內經》等經典,以“形神合一”為核心,強調心理與生理的整體關聯。其理論體系融合陰陽五行、氣血經絡學說,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極會損傷臟腑,如“怒傷肝、喜傷心”,而臟腑失調也會影響情緒,形成身心互動的閉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實踐層面,中醫心理學注重情志調理與養生防治。例如,通過“以情勝情法”(如悲勝怒、恐勝喜)調節過度情緒,或運用針灸、中藥調和氣血以改善焦慮、抑郁等狀態。同時,強調“治未病”,主張通過冥想(如導引吐納)、生活方式調整(如順應四時作息)提升心理韌性,預防情志疾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現代視角下,中醫心理學與西方心理學形成互補。其整體觀、辨證思維為當代心身醫學提供新思路,尤其在壓力管理、慢性病心理干預等領域展現獨特價值,正逐漸成為跨學科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資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朝阳市|
界首市|
屯门区|
山东省|
个旧市|
修武县|
苏尼特左旗|
五峰|
集贤县|
石首市|
梁平县|
九寨沟县|
平罗县|
西平县|
贡山|
蛟河市|
星子县|
临潭县|
和田县|
淳化县|
紫阳县|
息烽县|
瑞昌市|
宁晋县|
子洲县|
垫江县|
公主岭市|
偏关县|
芷江|
蕉岭县|
寻乌县|
广西|
沂水县|
大同市|
宽甸|
广宁县|
黑山县|
咸阳市|
威海市|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