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歡迎方家臨賞【拙作雅評】第八集,誠請方家不吝賜教!</p> <p class="ql-block">西江月.鳴七友.嚶鳴七友結社三年感賦</p><p class="ql-block">七友分居南北,千篇備述西東。時人莫笑老來瘋。分享襟懷與共。</p><p class="ql-block">世界尊崇立德,蒼生鄙視平庸。文心自古可雕龍。惜取光陰盡用。 </p><p class="ql-block">王治平先生評曰:</p><p class="ql-block">《西江月·嚶鳴七友結社三年感賦》以“嚶鳴七友”三年結社情誼為軸,融合了文學追求與人生哲思。上闋“七友分居南北,千篇備述西東”以地理空間與創作體量的對比,凸顯志同道合者跨越地域的默契;一句“老來瘋”自嘲中飽含對文學熱忱的堅守,道出詩友間“襟懷與共”的精神共鳴。下闋轉入深沉境界,“立德”與“平庸”的對舉直指文人使命,呼應劉勰“文心雕龍”的經典文論,賦予結社活動以傳承文化血脈的厚重感。末句“惜取光陰盡用”如金石擲地,將詩酒唱和的雅趣升華為對生命價值的珍視,使全詞在友情抒懷中迸發出激蕩時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江月·次韻金光吟兄《孟夏雜感》</p><p class="ql-block">雨浥芳林滴翠,風搖秀竹婆娑。子規聲竭把春拖。未肯心旌閉鎖。</p><p class="ql-block">鬢雪常懷鐵馬,衾寒怕夢金戈。身閑柳下釣煙波。魚獲有無皆可。</p><p class="ql-block">王治平先生評曰:</p><p class="ql-block">老師的這首《西江月》以孟夏之景為引,以人生之境為核,在有限的篇幅內構建了一個既具古典韻味又富現代哲思的審美空間。您通過對自然意象的精心擇取、歷史記憶的隱微投射,以及生命態度的終極叩問,完成了一次從現實觀照到精神超越的深邃表達。</p><p class="ql-block">上闋以“雨浥芳林滴翠,風搖秀竹婆娑”起筆,以動態意象群構建孟夏畫卷:“雨浥芳林”的“滴翠”顯草木之潤,“風搖秀竹”的“婆娑”現風姿之雅,視聽結合中形成水墨般的氤氳效果。表面寫孟夏之景,實則暗含生命流動的深層意蘊。</p><p class="ql-block">“雨浥”與“風搖”形成動態平衡,既表現自然的潤澤與搖曳,又隱喻人生的滋養與動蕩。“滴翠”之“滴”字尤為精妙,既狀雨露之晶瑩,又暗示時光流逝的不可逆性,與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異曲同工。</p><p class="ql-block">“子規聲竭把春拖”一句,以杜鵑啼血的典故(典出《華陽國志·蜀志》)為底色,賦予“拖”字以擬人化的執拗。子規的“聲竭”不僅是自然現象的描摹,更是您對逝去時光的挽留與抗爭。而“未肯心旌閉鎖”則以否定式表達,揭示了一種開放的生命姿態——即便春去,心仍向世界敞開,拒絕被時間禁錮。</p><p class="ql-block">子規(杜鵑)意象的運用尤具匠心,“聲竭把春拖”以擬人手法,將鳥鳴轉化為執拗的留春使者,與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形成互文,暗示詞人未隨春逝而消沉的心境。“心旌閉鎖”的否定式表達,更強化了精神世界的開放性。</p><p class="ql-block">下闋“鬢雪常懷鐵馬,衾寒怕夢金戈”是整首詞的情感樞紐,也是歷史記憶與個體經驗的深刻交織。</p><p class="ql-block">“鬢雪”指向衰老的現實,而“鐵馬金戈”則指向曾經的壯懷激烈。“鐵馬金戈”與"柳下煙波”的強烈對比,展現壯懷與淡泊的矛盾統一。“鬢雪常懷”與“衾寒怕夢”的對仗工穩而意蘊深遠:前者以“鐵馬”意象延續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士情懷;后者“怕夢”二字卻透露出對往昔崢嶸的復雜心緒。最終以漁釣閑適收束,“有無皆可”的禪意表達,既承續了張志和“青箬笠,綠蓑衣”的隱逸傳統,又賦予現代人“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生命智慧。</p><p class="ql-block">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情在此被微妙解構——您并非不愿回憶,而是“怕夢”,因為夢境中的金戈鐵馬會加劇現實的“衾寒”(孤獨與衰老的隱喻)。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豪放中的悲涼,而此詞則更進一步,以“怕夢”二字,直指歷史記憶對當代心靈的壓迫性。</p><p class="ql-block">結句“身閑柳下釣煙波。魚獲有無皆可”是您給出的答案——從歷史記憶的糾纏中抽身,回歸自然,以漁父形象(典出《楚辭·漁父》)完成精神的自我救贖。“煙波”既是實景,又是象征,暗含“江湖之遠”的隱逸傳統,與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形成互文。</p><p class="ql-block">然而,您并未止步于隱逸,而是以“魚獲有無皆可”遞進一層,抵達禪宗“隨緣任運”的境界。與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異曲同工,展現物我兩忘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此詞的藝術價值更在于它超越了傳統田園詞的閑適框架,將個人記憶、歷史反思與終極關懷熔于一爐。在“子規拖春”與“怕夢金戈”的張力中,您完成了對時間、記憶與自由的哲學叩問,最終以“有無皆可”的禪意,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對抗虛無的精神范式。</p><p class="ql-block">此詞在尺幅之間完成從細膩寫景到人生哲思的跨越,既得宋詞婉約派煉字之精工,又具豪放派胸襟之曠達。?這不是一首簡單的隱逸詞,而是一曲關于如何與時間和解、與記憶共處、與自我對話的深邃詩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谢通门县|
尼玛县|
大竹县|
丽水市|
麻栗坡县|
繁峙县|
监利县|
清原|
南京市|
垫江县|
安庆市|
和平县|
华池县|
泽州县|
永安市|
宁乡县|
栾川县|
成都市|
荆门市|
海丰县|
博兴县|
神农架林区|
恭城|
蛟河市|
台东市|
崇文区|
彩票|
枣强县|
井陉县|
琼中|
眉山市|
金沙县|
宁津县|
江门市|
固始县|
孟津县|
启东市|
大宁县|
三台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