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洪皓弟洪皎丞福州,因兄洪皓使金被囚冷山,憂郁成疾,卒于任上。洪皎生2 子:長子洪進(jìn),遵父囑,徙居建寧府;次子洪道,于紹興中期(1140年)隱居同安縣(今翔安區(qū))小嶝嶼后頭保,創(chuàng)“嶝山”分堂號。</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洪道之次玄孫后裔居小嶝并分衍馬巷內(nèi)垵社區(qū)下莊村、南安石井岑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避倭患遷入)和金門等地。其三玄孫洪袞,于元末入贅同安(今翔安區(qū))馬巷窗東村(古屬翔風(fēng)里十二都),時為潮陽縣尹的林昌福家。后林氏遷長泰蕭宅,洪袞頂承祖業(yè),生4 子,分春夏秋冬4 房,為窗東開基祖。其裔孫分衍“下三洪”窗東、蔡浦、湖蓮(今后蓮)及金門烈?guī)Z。夏房遷漳浦、詔安及臺灣等。</p> <p class="ql-block">洪皎是宋代詞人洪皓之弟。洪皎字獲麟,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進(jìn)士,南宋建炎年間丞福州府,奉諫議大夫。因兄洪皓使金被囚冷山,憂郁成疾,卒于任上,墳在西山,并建洪山亭作為紀(jì)念。洪皎生二子:長子名洪進(jìn),遷徙建寧府;次子名洪道,在紹興中期(1140年)隱居小嶝島后堡村。洪道公隱居小嶝后,子孫昌熾,瓜瓞連綿,由于小嶝島小,土地有限,為求生存圖發(fā)展從第五世起開始向大陸同安、南安和對岸金門島等地播遷。史料記載,道公的次玄孫后代開始分衍馬巷內(nèi)安村、南安岑兜和金門等地;其三玄孫洪袞,字義興,曾任長樂承信郎,于元朝初年(約在十三世紀(jì)八十年代)入贅同安馬巷窗東村林昌福家,林其時任潮陽縣尹。后來林氏外遷長泰,洪袞頂承外祖業(yè),生四子,分春夏秋冬四房,為窗東村洪氏的開基祖。有祖祠楹聯(lián)為證:“道祖遵父命蕩舟嶝嶼首創(chuàng)百業(yè),袞公秉祖意巧贅窗東始傳四房。”袞公裔孫分衍金門烈?guī)Z、臺灣等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南岸区|
西峡县|
阜康市|
岳西县|
白沙|
阿鲁科尔沁旗|
蒲城县|
清镇市|
江华|
南和县|
莒南县|
崇左市|
望江县|
正定县|
房产|
额敏县|
延庆县|
湘西|
长顺县|
南雄市|
婺源县|
永清县|
湟源县|
东安县|
邳州市|
银川市|
剑阁县|
镇江市|
中卫市|
盱眙县|
宜兰市|
三台县|
武平县|
乌恰县|
桂阳县|
正镶白旗|
兖州市|
林口县|
玉门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