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7日,星期三,天氣:晴間多云,溫度:8/24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晚上下火車,剛踏上革命圣地延安這片熱土,心頭就有一種莫名的激動,今天早餐后,開啟延安紅色文化騎游,興奮與激情油然而生,有點急不可耐的心情,想不到幾十年來心心念念的游延安,這不夢想中延安就在眼前。特別是來到延安寶塔山下,看見巍然屹立在寶塔山上的寶塔,中學時代語文課本賀敬之的《回延安》的描寫情景產生了共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抓黃土我不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緊緊兒貼在心窩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回回夢里回延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雙手摟定寶塔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站來到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參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于2014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陳展面積4000平方米,展線總長度1000多米。展覽通過文物、照片、圖表、場景、雕塑、油畫、國畫,應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展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壯大的戰斗歷程,全面展現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領導陜甘寧邊區人民創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奮斗歷史,及其在領導邊區人民支援解放戰爭中做出的歷史性貢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與西北局舊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延安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站來到寶塔山下,并登上寶塔山,在山上舉目四眺延安城的錦繡,延河水的幽然。途中知曉了日本農工學校的舊址,就座落在寶塔山的半山腰中的窯洞中。抗戰爆發后,為了從政治上瓦解日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人,十分重視對日軍開展政治宣傳和教育日軍戰俘工作,軍隊和各地政工部門都建立了對敵工作機構。1940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籌備創辦一所延安日本工農學校,辦學的目的是“給日本士兵以政治教育”,培養反戰、瓦解日軍士氣的政工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安寶塔(嶺山寺塔)始建于唐大歷年間(公元766年至779年),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至1048年)重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和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曾予以修暮。</p><p class="ql-block">寶塔高四十四米,塔基周長三十六點八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辟有南北二門,南、北門分別額書“高超碧落”“俯視紅塵”。從北門進入,沿階梯可登臨塔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寶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1956年8月6日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1984年,2014年先后進行全面維修保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安寶塔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站我們參觀了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舊址。簡稱“抗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創辦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的最高軍事學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軍事教育思想的成功實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1936年6月到1945年9月,抗大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立足中國國情與革命實際,贏得了美國記者斯諾稱贊為“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士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種“高等學府”。全世界恐舊就只有這么一家”。培養造就了十余萬名德才兼備的軍政干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站我們按順序參觀延安革命舊址,鳳凰山,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四個革命舊址,見證了革命舊址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壯大而規模也不斷擴大的現實。</p><p class="ql-block">鳳凰山革命舊址在延安市鳳凰山腳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起縣),又經瓦窯堡(今子長縣)、保安(今志丹縣),于1937年1月來到延安,就住在這里領導中國革命,指引全國開展抗日戰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鳳凰山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內鳳凰山下,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到達延安后的第一個駐地。對外開放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舊居和紅軍總部作戰研究室舊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家坪革命舊址,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駐地,是延安時期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全民族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軍事決策指揮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家坪依山傍水,當年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舊居和中央軍委機關舊址分散其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家坪革命舊址現保護管理區域占地面積3.96萬平方米,開放參觀面積2130平方米。其中,南院主要有中央軍委禮堂、毛澤東舊居和軍委總政治部辦公地等,北院主要有中央軍委會議室、朱德舊居、彭德懷舊居、軍委作戰機關辦公地等。1957年王家坪革命舊址開始修復,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楊家嶺革命舊址: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共中央由城內風凰山麓遷駐這里。黨中央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指揮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領導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一九四二年五月間,召開了文藝座談會。一九四五年,先后召開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四七年三月,國民黨軍進犯延安時,中央撒離,這里的建筑物遭到破壞。一九五四年后,依原樣陸續修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棗園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當年所書“延園”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棗園還有毛澤東同志舊居、朱德同志舊居、周恩來同志舊居、劉少奇同志舊居、任弼時同志舊居,都非常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另外,棗園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一行參觀了王家坪革命舊址后,再到一街之隔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最早建成的革命紀念館之一。有館藏文物3.5萬多件,歷史照片1萬余張,圖書1.3萬余冊,調查訪問資料百余卷。現對外開放有“延安革命史”基本陳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該館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先進集體”;2008年5月,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主體建筑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全國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2011年,“延安革命史”基本陳列入選“全國十大基本陳列特別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我館基本陳列“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p><p class="ql-block">今天騎行約20公里,累計騎行550公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天半天仍在延安騎游打卡,下午乘火車到寶雞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枝江市|
准格尔旗|
曲阜市|
光山县|
丹巴县|
措美县|
遵义县|
华容县|
瓮安县|
措美县|
科技|
鄂伦春自治旗|
宜良县|
胶南市|
林口县|
桦南县|
芜湖市|
长乐市|
天门市|
梁山县|
阜新|
徐汇区|
津市市|
乐业县|
兴宁市|
临湘市|
武穴市|
新田县|
禄丰县|
资兴市|
乾安县|
金溪县|
徐州市|
扶余县|
瑞丽市|
通海县|
安吉县|
开平市|
比如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