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園,承載著多少兒時的童趣,引起了多少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人民公園,是當時成都有數的幾個公眾游覽場所,園內古樹參天,山石嶙峋,盆景秀麗,小路兩旁綠草婆娑,鮮花綻放,湖水清冽。是成都鬧市區內一個難得的園林。和它齊名的還有望江公園,杜甫草堂和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由于離我家和小時候就讀的小學很近,我經常來玩兒,學校也不時組織我們來這里上勞動課,就是拔草,把灌木叢中的雜草清除掉。而我們更期望的是勞動完之后的自由活動可以到兒童樂園盡情的撒歡。</p><p class="ql-block"> 公園里,有兩個露天游泳池,六分錢一場。那時的成都不像現在,很多大的綜合體內都有恒溫游泳池,除了猛追灣有個正規的泳池外,就是幾個大學里有,還不對外開放,故而,人民公園的游戲池剛開放,可以說立即吸引了方圓幾公里內的中小學生,一到夏天泳池開始開放,無論是天晴下雨,池內永遠是像下餃子一樣的人滿為患。我就在這兒學會了游泳。游泳場內,每天固定播放著同一首歌——著名歌唱家馬國光唱的長征組歌里面的“雪皚皚,野茫茫……”,以至于我這個沒音樂細胞的人也能很嫻熟的哼出來了。</p><p class="ql-block"> 那時,人民公園每年秋天還舉辦一次菊展,一般是在國慶節前后,那半個月左右,各色各樣的菊花,盆栽的,種植的,被心靈手巧的園藝工人扎成不同的造型,姹紫嫣紅,爭奇斗艷,蔚為壯觀。整個公園就是一個花的海洋。我們經常被老師要求以這個題材寫作文。把一個美好的景觀搞得來心理壓力極大。</p><p class="ql-block"> 公園里的一個去處是一座紀念碑,是為辛亥年四川人民為反抗洋鬼子,保護鐵路而建立的,碑的四個方向分別由四個當時四川有名的書法家寫的同樣的碑文“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其中一個叫趙熙的,是我一個朋友的爺爺。我這個朋友由于家學淵源吧,書法也很不錯。</p><p class="ql-block"> 在公園的一角,還有一座著名雕塑家劉開渠的作品——川軍出川抗戰紀念碑,一個穿草鞋,背斗笠,負大刀,打綁腿,拿著一桿漢陽造步槍的精瘦漢子,扎著馬步,目光炯炯有神的盯向前方。代表著四川人對侵略者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已經記不得這座雕像是從哪兒移到這個角落里的了。反正當時是覺得這是為國民黨歌功頌德的,不允許放在大庭廣眾之下吧。其實,當年川軍出川抗戰是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的,不應當由于政治原因而抹殺。</p><p class="ql-block"> 公園里的一個名為“鶴鳴”的老茶肆,幾十年來一直熱鬧非凡,為不少老茶客所追捧,幾塊錢一杯的蓋碗茶,價格很親民。旁邊的餐館里有著各種四川小吃,茶客們到了飯點就要上一些各自愛吃的,節儉些的就帶兩份鍋盔,可以在這兒悠哉悠哉地待上一天,這也是典型的成都慢生活。</p><p class="ql-block"> 還是十多年前,我還住在公園附近,晚飯后每天和一個鄰居約好一起散步,那時,按照成都市的要求,所有公共場所和機關單位都要拆除圍墻,人民公園也不收費了。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我們遛彎的好去處。彼時,群眾音樂活動方興未艾,白天的公園里不少愛好者自發組成了各種不同的聲樂和器樂演唱演奏團體,有管弦樂,民樂,水平也參差不齊,基本上屬于是自娛自樂,但參與者熱情極高。那種認真的態度完全不遜于國家級專業團體。他們彼此相互間離得很近,大都是靠音量來壓倒相鄰的樂隊。隔挺遠的就能聽見震耳欲聾的慷慨高歌。這種情況一直經久不衰,持續到現在。</p><p class="ql-block"> 在公園里,還有一個叫戀愛角的去處,一段小路上用竹子彎起一個漂亮的穹頂,掛著喜慶的紅燈籠,煞是浪漫,不少人把自身的條件和要求寫在一張紙上掛在橫牽著的繩子上,待價而沽。但往往當事者并不來,而是由父母來給孩子把關的。好像在全國范圍內還小有名氣,電視臺也播放過。</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園內的廣場就被跳舞的大媽占據了,也是分成多少攤,交誼舞,拉丁舞,廣場舞種類繁多,一個特點就是鮮見男士。不是流傳著那么一句調侃的話嗎,說女的在外面扳命,男的在家里等死。我們倆散步時都能見到這些跳舞的,那些跳交誼舞的使我這位鄰居心中也泛起了漣漪,為了不擔上個重色輕友的名聲,他開始忽悠我也改變活動方式,加入到跳舞的大媽中去。我評估了一下自己的條件,往上數三代都沒有這種細胞,走路都是邁左腿甩左手的,動作毫無美感,再加上一個肥肚腩,去跳舞豈不是得把舞伴頂出三米開外。還是有點自知之明吧。于是,我那個鄰居就單槍匹馬的殺將入內,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舞蹈圈里搶手的角色。幾年下來,居然頗有成就,還代表四川省參加了全國業余舞蹈比賽。有一回把他在貴陽參加比賽的視頻發給我看,蠻像那么回事的。</p><p class="ql-block">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時隔多年,今天和朋友一起來到這兒,既能找到昔時的久違感覺,又見到了公園內的各種變化,有不少與時俱進的各種體現四川特點的出非遺節目。做東的朋友見多識廣,把我們領到一個十分清靜的園中園茶館,進得月門,數桿修竹,小橋流水,幾處假山,曲徑通幽,少了幾分喧囂,多出幾分寧靜。身著唐裝的女服務員引領著我們來到一處古色古香的茶桌旁,小軒窗造型各異,白粉墻上覆墨瓦。幾幅精良的蜀繡掛著,為園內環境憑添了濃濃的文化氛圍。恍若世外桃源。茶桌上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斟茶續水,頗有點紅袖添香的感覺。拿出自己帶來的各色干果,擺放在桌上,一通閑聊胡侃。又叫了附近有名的老媽蹄花外賣。酒足飯飽后,開始了演出,地方不大,都是專業演員的單人表演,有琵芭獨奏,戲曲舞蹈,川劇變臉,藝術摻茶等精彩節目,還走下來和觀眾互動,別說座中的老外,就連我們也被蒙得一愣一愣的,也知道變臉是有根細繩一拽就扯下一層,但當演員和你近在咫尺時,那一瞬間的變化還是令人匪夷所思,更奇特的是,居然還能將已經露出本來面目的臉上再變回去,又戴上臉譜,這個我好像以前還沒見過。還有一個身著中式衣褂,挺精神的小伙兒來給各桌茶客表演摻茶,西瓜大的茶壺,有一米多長的壺嘴,極細。只見他騰挪身段,在難度極高的各種造型中給茶客摻茶,把個茶壺耍得滴流亂轉,同時還不斷地給我們往茶碗里摻茶,一根水線從離茶碗有一兩米遠處準確的沖入牛眼大的茶杯中而又能做到滴水不漏,可謂一絕。</p><p class="ql-block"> 緊臨公園旁邊,有座格調古樸的建筑,房頂上站著一只大公雞的塑像,很醒目,也很別致。那是成都一個有名的餐館,叫努力餐,從解放前就開始存在了。還是小說紅巖中一個真實人物,四川地下黨軍委書記羅世文用于工作接頭的地點。</p><p class="ql-block"> 總之,人民公園在這幾十年成都市容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時,還能以一個鬧市中的綠洲存在,也是不容易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安塞县|
绥滨县|
马山县|
崇州市|
泉州市|
尖扎县|
安庆市|
合山市|
勐海县|
营山县|
许昌市|
光泽县|
隆子县|
通辽市|
哈尔滨市|
疏勒县|
沙雅县|
宜都市|
乐平市|
冕宁县|
泰顺县|
洛扎县|
右玉县|
富宁县|
库尔勒市|
肇东市|
许昌县|
巴东县|
莎车县|
克东县|
嵩明县|
甘德县|
宁强县|
布尔津县|
禄丰县|
特克斯县|
临沭县|
东阿县|
舒城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