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學?,位于山西太原,是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前身是1902年創辦的山西大學堂,與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一起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新元?。山西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形成了“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良、自強報國”的光榮傳統,是三晉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鎮?。</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山西大學堂,初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標志著山西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1912年更名為山西大學校,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抗戰期間,學校歷經遷徙但仍堅持辦學。新中國成立后,山西大學經歷了多次院系調整和恢復重建,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2005年成為最早的一批省部共建大學,2018年成為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部省合建高校?。</p><p class="ql-block">學科設置與學術成就</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全部12個學科門類,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豐碩,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量子光學實驗室產出全球首臺量子傳感器,哲學專業團隊領銜“關學文獻整理”國家項目?。</p><p class="ql-block">現任領導</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學的現任領導包括黨委書記為楊軍,校長為黃桂田?。</p><p class="ql-block">未來展望</p><p class="ql-block">展望未來,山西大學將繼續秉承“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的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努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學(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太原,是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高校之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p><p class="ql-block">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前身是1902年5月創辦的山西大學堂;1912年改名山西大學校;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1931年改名山西大學;1953年更名山西師范學院;1959年恢復山西大學校名;抗戰期間,曾遷至晉南、陜西三原、秋林地,于1937年至1939年停辦;1949年,中國大學理學院并入山西大學;1953年院系調整后,取消山西大學建制;1959年,再度組建山西大學;1961年與山西師范學院合并,仍定名為山西大學;1962年,山西體育學院、山西藝術學院并入山西大學;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2005年,成為最早的一批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成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入選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躋身全國“雙一流”大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學校有塢城、東山、大東關3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955畝,建筑面積133.20萬平米;設有本科專業8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4個、碩士專業學位種類31個、博士后流動站17個;全日制本科生2459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9036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55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370人。</p> <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簡稱“內蒙古師大”,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在邊疆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之一。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建的內蒙古師范學院,1954年遷至呼和浩特市并與張家口師專和綏遠師專合并成為新的內蒙古師范學院。1982年,學校更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并被列為自治區重點高校?。</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建校時間?:1952年,學校在烏蘭浩特市建校并招生。</p><p class="ql-block">?遷址?:1954年遷至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研究生招生?: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p><p class="ql-block">?更名?:1982年更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合并?:2000年,內蒙古教育學院并入學校;2006年,學校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p><p class="ql-block">校區與設施</p><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擁有賽罕校區和盛樂校區,總面積222.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07萬平方米。學校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館藏圖書288萬余冊,電子圖書、電子期刊239萬余冊,中外文期刊1400余種,中外文數據庫80余個?。</p><p class="ql-block">學術研究與師資力量</p><p class="ql-block">學校設有25個教學機構,開設95個本科專業,涵蓋10大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現有教職工2056人,其中專任教師138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56.98%,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占54.45%。學校還擁有博士生導師154人、碩士生導師912人,以及多位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p><p class="ql-block">學術成就與排名</p><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在軟科排名中位列第238名,在武書連排名中位列第391名,在校友會排名中位列第175名。學校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并在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p> <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前身內蒙古師范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在邊疆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自治區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院校,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學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于1952年在烏蘭浩特市建設內蒙古師范學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學校遷至呼和浩特市。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被列為自治區重點高校。2000年,內蒙古教育學院并入學校。2006年,學校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實踐探索,現已成為自治區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中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有賽罕和盛樂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222.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8.9億余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億余元。館藏圖書294萬余冊,電子圖書、電子期刊241萬余冊,中外文期刊1400余種,中外文數據庫80余個。學校下設23個黨政管理機構,2個群團組織,6個教輔機構,33個教學機構,2個合作辦學學院,7所附屬學校(含5所合作辦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有教職工2056人(不含合作辦學),其中專任教師1381人,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78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6.98%,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75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4.45%;有博士生導師154人、碩士生導師912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3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9人。2002年至今,入選及引進國家“長江學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萬人計劃”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6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163人(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6人,獲自治區“草原英才”項目資助86人(次)、團隊15個。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先后聘請包括7位兩院院士和5位學部委員在內的近560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任學校學術顧問、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459人(不含合作辦學),碩士、博士研究生5212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490人,留學生251人,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開設95個本科專業(其中普通師范專業27個,職業教育師范專業21個,2024年招生專業80個),涵蓋10大學科門類。學校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3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自治區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32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4個。有自治區精品課程78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7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地區本科人才培養重點研究基地1個。建有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1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自治區級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擁有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種;有自治區“一流拔尖培育學科”4個,有自治區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18個;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入學資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擁有省部級科研平臺56個,其中,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3個,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含培育),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應用數學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自治區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自治區眾創空間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含培育)14個,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5個,自治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自治區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個,自治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3個,自治區社會科學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高校新型智庫1個,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工局等7部委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1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俄羅斯、蒙古、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白俄羅斯、英國、德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共計57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友好合作協議,與國內100余個知名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俄羅斯建有孔子學院1個、蒙古國建有孔子學院1個、孔子課堂1個。學校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校73年來,學校秉承“獻身、求實、團結、奮進”的校訓,已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31萬余人。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學校正以“興國必先強師”的使命擔當,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以赴推進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一流綜合性師范大學而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內蒙古師大,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在邊疆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自治區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院校,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學校。</p><p class="ql-block">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2年5月的內蒙古師范學院。1954年8月,學校西遷至呼和浩特市,與1953年8月由張家口師專和綏遠師專合并而成的內蒙古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成為新的內蒙古師范學院。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被列為自治區重點高校。2000年,內蒙古教育學院并入學校。2006年,學校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7年2月,學校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免費定向培養師資計劃”試點高校。</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1月,學校有賽罕和盛樂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222.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0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8.5億余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億余元,館藏圖書288萬余冊;設有25個教學機構,,開設95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種;有教職工2071人(不含合作辦學),其中專任教師1376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459人(不含合作辦學),碩士、博士研究生5212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490人,留學生251人。</p><p class="ql-block">文化理念</p><p class="ql-block">校訓</p><p class="ql-block">獻身、求實、團結、奮進</p><p class="ql-block">校歌</p><p class="ql-block">《內蒙古師范大學校歌》</p><p class="ql-block">獎項與榮譽</p> <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骨干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高校。學校起源于1902年創建于北京的順天府學堂和1906年創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師范學堂,具有120多年的發展歷史和光榮的辦學傳統。1996年6月,原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學院與創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學院、創建于1984年的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共建河北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校之初,河北師范大學就以革故鼎新、開啟民智為使命,奠定鮮亮紅色基因,積淀光榮革命傳統,篤行于民族復興偉大征程,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老一代革命家鄧穎超、劉清揚、郭隆真、楊秀峰、康世恩、榮高棠,著名愛國主義學者梁漱溟、張申府、湯用彤,兩院院士嚴陸光、郝柏林、李樹深、賀泓,體育界精英許紹發、蔡振華,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等都曾在師大工作學習。從創辦初期的“學堂”到今天譽滿燕趙的學術殿堂,誕生于“興教救國”時代大潮中的河北師范大學秉承“懷天下、求真知”的校訓精神,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培養了一大批致力于民族振興、愛國報國的棟梁之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學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層黨建紅旗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等稱號。1個學院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5個黨支部入選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辦學。新校區占地1829畝,館藏圖書330萬冊,中外文數據庫70余個。在校本科生24936人、碩士研究生5870人、博士研究生644人,成人教育學生11198人。設有23個學院(系),1個獨立學院(匯華學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現有本科專業86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學科專業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河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7個、省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項目1個、省高校強勢特色學科(群)4個、省高校重點學科14個。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學校共80個專業上榜,其中39個專業位居全國前50名,7個專業位居全國前10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國家發改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主體類項目等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項目。孫大業院士課題組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填補了河北省的空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大力推進科研創新平臺和智庫建設。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3個;河北省學科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基礎學科研究中心19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6個、國際合作基地2個、協同創新中心3個、新型智庫3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50余個,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14個專業通過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一流本科課程21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3個,中國專業學位案例中心案例庫收錄教學案例34篇;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8個、一流本科課程47門、本科教育創新高地7個、品牌特色專業8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項、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0項、課程思政示范課程9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學校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入選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實施院校。近年來,共獲得6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建立了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六教并重”的全學段、全學科教師教育體系。深入開展頂崗實習支教工程,有效服務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設有全國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河北省職業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學科教育研究所、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河北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中國教育科研網河北省主節點等機構。學校緊盯時代發展前沿,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獲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5G+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與應用中心”建設項目,助力我省教師教育模式變革和高質量發展。面向社會需求發展非師范專業,形成了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共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601人,其中專任教師1633人。在職教職工中,正高職人員382人,副高職人員91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青年人才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省級以上各類優秀專家213人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堅持高水平開放合作,和200多所國外大學開展交往,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項目接收單位,與40多個國家開展本、碩、博學歷教育和漢語語言教育。建有2所孔子學院、1所孔子課堂、1所葡中雙語高中、1所海外學院、2所海外預科學院。向20多個國家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積極參與漢語國際推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全校上下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守師范教育初心,賡續百廿辦學榮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向著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的目標穩步邁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簡稱“河北師大”,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辦、與教育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省屬重點骨干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學校、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實施院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起源于1902年創建于北京的順天府學堂和1906年創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師范學堂。經過數十年發展,這兩所學校分別發展為河北師范大學和原河北師范大學。1996年,兩校與河北教育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河北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建的順天府學堂和1906年創建的北洋女師范學堂。1996年,原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學院與河北教育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并,形成了今天的河北師范大學。這一過程標志著學校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術聲譽與影響力</p><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在師范類學科上具有較強的實力,其王牌學科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漢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超過20萬名專業人才,這些畢業生在教育、科研、文化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Hebe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河北師大”,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辦、與教育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省屬重點骨干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學校、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實施院校。</p><p class="ql-block">河北師范大學起源于1902年創建于北京的順天府學堂和1906年創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師范學堂,經過數十年發展,兩校分別發展為河北師范大學、原河北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p><p class="ql-block">1996年6月,兩校與創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學院、創建于1984年的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河北師范大學。</p><p class="ql-block">1998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各校區遷址集中辦學。</p><p class="ql-block">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0月,學校新校區占地1829畝,館藏圖書330萬冊;設有23個學院(系),1個獨立學院(匯華學院),開設本科專業86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有在職教職工2601人,其中專任教師1633人;在校本科生24936人、碩士研究生5870人、博士研究生644人,成人教育學生11198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甘泉县|
淮南市|
修水县|
巴彦淖尔市|
旬阳县|
舒兰市|
平南县|
巴林左旗|
安新县|
博乐市|
开阳县|
渝中区|
夹江县|
远安县|
当涂县|
巴青县|
武穴市|
靖宇县|
铜梁县|
进贤县|
澄城县|
新竹市|
隆安县|
彰武县|
遵义县|
阳城县|
贺州市|
乌拉特后旗|
建昌县|
商丘市|
花莲市|
梁山县|
阿合奇县|
广水市|
平安县|
铁力市|
江北区|
清水县|
宝山区|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