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及吾無身”—學道德經第13章</p><p class="ql-block">【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p><p class="ql-block">【譯文】受寵和受辱都令人擔驚受怕,重視大禍患如同重視生命。什么叫寵辱若驚?當得寵的人地位卑下時,受寵就會使他驚喜不安,失寵會令他恐懼害怕,這就是寵辱若驚。</p><p class="ql-block">什么叫作重視大患如同重視生命?之所以我怕這個大禍患,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如果我沒有此身體,我還怕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所以,像重視自身一樣重視天下的人,可把天下重任托付給他。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天下的人,可將天下重任交付給他。</p><p class="ql-block">本章重點集中在貴身與無身上,老子一方面講貴身,另一方面又講無身,二者是對立統一的,只有無身才能貴身,無身是貴身的條件。</p><p class="ql-block">“貴身”---所謂的貴身就是不以寵辱損其身,在老子看來寵和辱兩者都是對自身的損傷。一些人受寵亦驚,受辱亦驚,得寵者怕失去寵而驚,失寵者怕大禍臨頭而驚,受辱者怕新辱再來而驚。寵辱皆驚,此乃世俗人的普遍心態。為什么會得寵若驚、受辱亦驚呢?只因為有私心、私欲。一些人常以我為核心,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我,作為價值取向的依據,判斷是非的標準。心地狹窄,易喜易怒,遇寵則驚,遇辱則恐,心如大海波濤,永無寧日。古語說“無欲則剛”,淡泊寡欲的人,才會寵辱不驚,活得更從容堅強。</p><p class="ql-block">“無身”----所謂的無身就是無私無欲,這樣才能做到不患得患失、寵辱不驚、能做到由愛小我到愛天下,不拘泥于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人才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為萬民所托命,擔當大任。</p><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達到“寵辱不驚”、“無身”境界的人大有人在。我們敬仰政治家、軍事家、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是這樣的人。他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三次被撤消黨政職務。他在1969年至1972年,被下放到江西新建縣機修造廠勞動。鄧小平同志對起與落、上與下、名與利、得與失、榮與辱,都處之泰然,心靜如水,不怨天尤人,不氣餒,總是主動找機會重新為黨和人民工作,無私奉獻,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舉世矚目的貢獻。仁者壽,鄧小平同志最后以93歲高齡,離開他熱戀的中華大地和中國人民。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一個超越了個人榮辱,重視天下如同重視自己身體,愛護人民如同愛護自己一樣的人,不會被外界事物所誘惑,他心胸廣闊,愛滿天下,性格開朗、身體健康。知道自己的一切是天下的,性命就有了托予;能夠使自己無私為天下,性命就與天下同在。</p><p class="ql-block">(朱世岱寫于2025年5月7日)</p> <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18日,環華騎游第25天,共騎行3042公里,當日在浙江省嘉興,溫州一帶騎行。</p> <p class="ql-block">抄寫道德經第13章</p> <p class="ql-block">環華騎游記</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浙江段</p><p class="ql-block">第25天 2014年3月18日 住在福鼎市區?。`屬福建省寧德市)</p><p class="ql-block">2、自行車情結</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在騎游的路上,常常會睹物生情。今天下午3點,騎行在溫州市平陽縣――104國道1950公里處,由1950這個看似平常的數字,聯想到自己的一生,特別是那些有關騎游的故事,一幕幕在記憶的銀屏上聯播。</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8日是我出生的日子,時逢抗美援朝戰爭,戰火已燒到離我家幾百米的鴨綠江邊。在我只有幾個月大的一天,美國飛機在離我家只有幾百米的地方――丹東三馬路,扔下一顆重磅炸彈。強大的沖擊波將我家的門窗玻璃都震碎了,屋頂上的土直往炕上掉。奶奶將我護在她的身體之下。經過戰火洗禮的我健康地活下來,后來還與騎游結緣,這就是宿命。</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我讀小學和中學,那時,看到鄰居騎一臺新自行車,羨慕極了,心想,長大后,一定要買一臺。后來,下鄉插隊,讀師范,回城教書,掙工資沒幾個月,就迫不急待地買了一臺山東青島產的28型大金鹿自行車。騎上去,那感覺,就像英雄騎著駿馬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其滿足感不亞于今天的年輕人駕一輛高檔的轎車。當時,自行車是家庭消費的三大件(還有手表、縫紉機)之一,我的月工資是37元,三個多月的工資才能買一臺自行車,夠奢侈的了。其實我供職的商業技工學校,離家不足1公里,買自行車與其說是上班需要,不如說是我的炫耀和虛榮心理的需要。</p><p class="ql-block">1981年,騎游遼寧小環線。當時在丹東師專進修,暑假,和張震同學忽發奇想,要騎自行車到農村搞教育調查。這其間,我第一次體驗了在廣闊天地里騎車飛奔的痛快;感受了與素不相識的淳樸農民無拘無束交談的快樂。20多天,在省內,騎行1000多公里,臉曬黒了,身體結實了,精、氣、神也足了,不知不覺之中有了騎車的癮。</p><p class="ql-block">從1984年開始,在財貿職工中專教書。學校離家約9公里,有校車接送教職員工,我從不坐車,不是騎車就是跑步上班。騎著騎著,癮頭越來越大。</p><p class="ql-block">1987年暑假,騎著那臺28型山東大金鹿自行車,用25天的時間,騎行2400多公里,最后到達西安。一路上,飽覽泰山的雄偉、嵩山的博大、華山的奇險,品味曲阜的古雅、開封的深厚、洛陽的高貴。騎行中,以寧靜的淮河、綿長的運河、奔騰的黃河為師,與勤勞的農民、精細的商人、好學的教師為伍;風餐露宿、苦中得樂。</p><p class="ql-block">從1988年開始,調到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工作,家離單位太近了,無法滿足我騎車的欲望。在辦公室工作,有調動汽車的權力,只要不出遠門,在市區內辦公務很少用車,這倒不是為給公家省汽油,從心里覺得騎車比坐車自在、方便。凡遇幾十公里內的公干,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我盡量騎車去。有好幾次,連續一周多,騎行數百公里,到農村搞調研,得到農村基層干部的贊許和上級領導的肯定。將騎車健身與工作融為一體,使我保持了對騎行的愛好。</p><p class="ql-block">我還利用機關的年假,長途騎游。</p><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騎行近千公里,去北京看奧運比賽。</p><p class="ql-block">2009年5至6月,用16天的時間,騎行1600多公里,沿家鄉的母親河鴨綠江而上,拜謁天池。</p><p class="ql-block">2010年我退休了,有了大塊的時間,除了平日在家鄉騎行外,還開啟了更長距離的騎游。</p><p class="ql-block">2010年,騎行中央紅軍的長征路線,用79天,騎行了8000公里。近距離接觸紅軍走過的地方,直接了解發生在長征路上的悲壯故事,紅軍戰士不屈不撓的精神,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2012年,騎游大運河長江黃河。經遼寧北線到北京,沿大運河流域到長江入海口上海;又沿長江流域,經長沙、重慶、成都到拉薩;再沿黃河流域,經那曲、萬水之源可可西里、三江源、格爾木、西寧、銀川、呼和浩特、呂梁、焦作、到黃河入??跂|營,最后穿過天津、遼寧南線、返回丹東,全程1.5萬公里。環中華古老文明的核心地帶劃了一個圈。精神得到洗禮,身體和心理的耐受力增強。</p><p class="ql-block">2014年,環華騎游。計劃沿著中國大陸的22個邊境省、直轄市、自治區騎行,在中國大地上,從東向南,再向西向北畫了個近似公雞狀大圈,整個行程約220天(約7個多月)、約2.5萬公里。如果環華騎游成功,將實現自行車騎過中國大陸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宿愿,以健身為目的的騎游里程將達到10萬多公里,可以繞地球兩圈多。這要靠體力、毅力、運氣,上帝保佑。</p><p class="ql-block">自行車是我無法割舍的朋友,我們共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它使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和陽光,性格也更加頑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建昌县|
广宗县|
泸定县|
涿鹿县|
高唐县|
金堂县|
澎湖县|
青海省|
浑源县|
海林市|
盐山县|
辉南县|
太仆寺旗|
亳州市|
福州市|
兴宁市|
荔波县|
民和|
彰武县|
乐清市|
二连浩特市|
松溪县|
西昌市|
亳州市|
赞皇县|
同仁县|
茶陵县|
卢氏县|
余姚市|
凉城县|
靖州|
通海县|
定安县|
南丰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阳县|
寻乌县|
靖安县|
吉林市|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