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學生時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五百里徒步赴太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個老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是南開大學數學系1964級本科生,1969年國慶節后,國際形勢驟然緊張。10月17日上級發布了“關于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緊急指示”,要求加強戰備,疏散機關團體單位。南開大學于11月6日開始向太行山區轉移,校部機關轉移地點是河北完縣(現順平縣)腰山公社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地處太行山區的腰山腳下,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地主莊園,被當地居民戲稱為“民間故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津到王家大院,全程約500里,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我們背著行李,徒步負重行進,吃住在路上,足足走了七天時間。這次長途“行軍”被同學們戲稱為“南開學子小長征”。當年的“行軍”路線是:從天津南開大學出發,經王慶坨——霸縣(霸州)——白溝——容城——徐水——保定——完縣(現順平)王家大院。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當時,工宣隊和軍宣隊任命我為南開大學數學系學生二連連長,由我負責帶領本連學生向山區轉移。100多人的男女生混合連隊,自帶行李,徒步行進,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又不一樣,路上的困難可想而知。我這個連長每天都是跑前跑后的照顧大家,恐怕有人生病掉隊。盡管后面有收容車跟著,但大家都不愿意坐。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為了鼓舞士氣,我們組織了“行軍”宣傳隊,一路上唱歌呼口號,進行宣傳鼓動。“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條毛主席語錄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決心。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途每到一個宿營點(宿營點是學校提前安排好的),都是集體吃飯(學校提前派人在中途做飯)分散居住(向當地老鄉家借宿),這家住幾個、那家住幾個,每次都住得比較分散。由于人地兩生,有的同學找不到自己住房的位置,我就找一些當地的小孩子給學生領路做向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長途“行軍”,上廁所是一件大事。“行軍”第一天,途中休息的時候,有人提出要小便,可路邊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沒有廁所,怎么辦?我找幾個排長商量了一下,最后決定:男左女右,就地解決。就是在路兩旁由男女生分別組成兩道“人墻”,擋住大家的視線,解手的人就在“人墻”后面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很受歡迎,以后每次中途休息的時候,都是采取這個辦法解決“上廁所”問題的。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徒步“行軍”,腳上打泡是常事。每天晚上到達宿營地后,都要用一根針放在煤油燈上燒一下(消毒),然后把腳上的泡挑破、擠出泡里的液體。為了保證第二天的行軍,我們規定宿營后必須挑泡,并作為“行軍”紀律,每個人必須執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當時北方天氣已冷,農村都是生煤爐取暖。學生們分散住在老鄉家里,怕晚上煤氣中毒,我每天夜里都要巡查各個宿營點。男同學的宿舍就直接進去檢查,女同學的宿舍就從外面喊幾聲或者用手電對著她們睡覺房間的窗戶照幾下,只要里面有人答應就說明沒事,如果沒人答應就可能煤氣中毒了,就要沖進去救人。我每天夜里都要查鋪查哨,由于學生住的比較分散,查一次鋪需要很長時間,一晚上我只能睡很少一會兒。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特別是“行軍”第六天,我們途經保定住在保定師范(紅二師),由于當時保定文革兩派武斗還沒有最后停止,夜里經常聽到零星的槍聲。我心里怕出事,整夜都睡不踏實。直到第七天來到腰山基地的王家大院,我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我們組織的好,路上徒步負重走了七天七夜,沒有一個煤氣中毒的,也沒有一個掉隊的,沒發生一點事故,最后全部安全抵達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當時只有24歲,又是一個沒出校門的學生,沒有社會生活經驗,能帶領100多名男女學生,步行七天七夜出色地完成這次長途轉移任務,實屬不易。這一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到達腰山后,先在王家大院集合,然后我們被分配到腰山公社東北浦大隊。在這里,我除了要安排這100多人的吃住外(集中起伙做飯,分散住在老伯姓家里),還要組織大家深入群眾了解社情,訪貧問苦,和當地的貧下中農一起,開展“抓革命,促生產”活動。由于腰山離狼牙山不遠,在疏散期間,我們還通過校部要來了兩輛大巴車(學校自己的車),組織同學們到狼牙山去了一趟,搞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大家反映很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69年12月份,空軍到南開大學招人,我就被特招入伍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疏散期間,我們組織學生到狼牙山五壯士紀念碑參觀,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圖片是后來補拍的)</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南开区|
宁夏|
涞水县|
丹江口市|
高雄县|
玉山县|
古交市|
禄丰县|
鸡西市|
资中县|
彰化市|
永春县|
周口市|
安仁县|
丰都县|
中江县|
江口县|
大理市|
南汇区|
江山市|
衢州市|
循化|
奉新县|
新密市|
咸丰县|
封丘县|
洞口县|
灵宝市|
赤峰市|
田东县|
怀集县|
濮阳县|
关岭|
图木舒克市|
乐山市|
明水县|
育儿|
平凉市|
安仁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