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青巖古鎮在歷史上,是交通之道,又是兵爭要地,歷經了數百年歷史滄桑,由土城而漸成街巷縱橫錯綜的石城。古鎮歷史文化、軍事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底蘊深厚,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寺廟、閣樓、祠堂、民居、石牌坊、城墻等明清古建筑群保留完整,古韻悠悠,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古鎮之一。</p> <p class="ql-block">定廣門</p> <p class="ql-block">背街是一條以石頭砌筑的老巷子,東接財神廟西抵慈云寺,將青巖古鎮內南街、西街連接在一起。巷道起伏變化,蜿蜒曲折,既不失鄉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點,是貴州古城鎮街巷構成的典范。以條石、塊石、團石和不規則石塊用糯米漿、桐油、石灰粘合砌筑,其石材運用和砌筑方法多變,砌筑方法的多變,使石巷的細部紋理顯得十分豐富,兼具自由與規則的特點,顯得靜謐悠長。抗戰時期,李克農家屬和孟慶樹家屬等就居住在這條街道的院落內,電影《尋槍》也為背街留下了無數精彩鏡頭。</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之父曾居地——日本占領武漢以后,1939年,八路軍貴陽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經桂林轉移到貴陽的抗日革命家屬,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被安排在青巖丁氏民宅居住。丁宅始建于清末(1890-1911年)。坐北向南。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面闊三間,通面闊12米,進深7米。周父居住于西次間。今仍為丁氏私宅,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周貽能,字懋臣,后改名周劭綱。戰亂中的周貽能老先生,生活十分艱辛。這位年近七旬,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被迫四處輾轉,居無定所。在青巖居住期間,周貽能老先生經常利用一些醫學小單方,幫助群眾緩解病痛并贈藥給周圍群眾。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經常穿件陰丹布衫,天冷時再加件黑色馬褂,戴“瓜皮小帽”,給青巖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皖南事變”前夕,國共兩黨關系逆轉,八路軍貴陽交通站處在反革命勢力包圍之中。1941年,居住青巖的革命家屬陸續離開青巖轉移重慶,1942年7月,周老先生在重慶紅巖不幸病故,葬于重慶小龍坎福元寺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公墓。</p> <p class="ql-block">趙公專祠祀貴州團務總理趙國澍(又名趙慰三),建于同治年間(1863-1865),系懸山頂磚木結構,二進院。坐南向北,建筑面積923平方米,整個房屋由門牌坊、門廳、東、西廂房、大殿、配房、后殿組成,有木雕"龍"、"鳳"百壽字等圖案。趙國澍咸豐十一年(1861)時任貴州團務總理,在貴州提督田興恕的支持下,發動了青巖教案,殺死教徒陳昌品等四人,火燒天主大教堂。青巖教案發生后,清朝庭迫于法國的壓力降罪于田興恕、趙國澍二人:田興恕發往新疆效力,趙國澍帶罪出征戰死沙場。趙國澍戰死后清庭追贈太常寺卿,準許建立專祠,并令國史館為之立傳。</p> <p class="ql-block">狀元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恩平市|
法库县|
唐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定州市|
马尔康县|
舒城县|
寿宁县|
竹溪县|
武川县|
米林县|
疏勒县|
巴青县|
新源县|
吕梁市|
读书|
右玉县|
特克斯县|
宜君县|
都匀市|
鲁甸县|
钟祥市|
尼木县|
凭祥市|
高密市|
彰武县|
鄂温|
水富县|
柘荣县|
紫阳县|
资兴市|
睢宁县|
泾阳县|
黑河市|
噶尔县|
济南市|
五家渠市|
东明县|
饶阳县|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