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編者按 </b>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甚高,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愿率川軍供驅遣抗敵!”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聲明:“四川為國家后防要地,今后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作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勝利!……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后防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這年春天,他派張斯可為代表赴廣西,與中共代表及李宗仁、白崇禧簽訂了一個旨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川、桂、紅協定》。此時的劉湘,激于民族義憤和對蔣介石排斥異己的不滿,積極準備抗戰,要讓川中子弟為民族、為國家爭光。</p><p class="ql-block"> 此間,身處西南大后方的雷波人民也融入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之中,努力為前方輸送士兵、征募軍糧、捐錢捐物,可謂傾盡了所有而毫無怨言。他們為民族解放,為反法西斯戰爭所傾注的一腔熱血不會被時光遺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5年10月8日《新華日報》發表題為《感謝四川人民》的社論,稱:“四川人民對于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三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參軍抗日,38名雷波將士為國捐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民族存亡,匹夫有責。</span>在國難當頭的緊急關頭,1937年9月,四川省主席劉湘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30萬川軍出川抗日,拉開了340多萬川軍將士出川抗戰的序幕。為此,雷波縣每年征集壯丁不斷輸送到抗日前線,1938年11月,雷波縣第一次征集14名青年入伍參加抗日,至1945年雷波先后有700余人參加川軍出川抗戰(期間,縣立城廂中心國民學校還組織部分高小畢業學生周治國、蔡云禮等人分三批參加抗日遠征軍,在緬甸等地對日作戰),他們在愛國主義思想鼓舞下,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浴血奮戰,充分表現出了為國獻身的大無畏精神,他們大多以身殉國,犧牲在了前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8年11月4日,青壯年出征時,縣城各界民眾夾道歡送,還高呼“歡送壯丁救危扶傾,收復失地,直搗東京”等雄壯口號(張振常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雷波縣志·烈士名錄·雷波籍抗日陣亡將士名錄》中有姓名、有職級、有部隊番號、有陣亡日期、有陣亡地點的陣亡將士就有陳天佑、胡少清、丁立志、黃四全、徐樹清、張廷貴、黃健康等38人,他們分別在上海、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浙江、江蘇等11個省抗擊日軍的戰斗中陣亡。新編第一軍新30師90團一等兵蔡云禮,1944年隨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陣亡。</p> <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10日“雙十節”這天,雷波縣國民政府組織各界人士及部分民眾600余人,在西操場聚集,紀念抗日陣亡將士。隨后,民眾舉著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名抗日陣亡將士的牌位游行,并將其祭放于縣城東南(今糧食局內)忠烈祠內,供人們祭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戰爆發后,雷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涼爽的氣候條件,已被重慶國民政府有關機構選為戰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備用駐地。期間雷波縣四周各山口、路口均有駐軍設崗,對于前往雷波縣的一切人員,均以“嚴查鴉片”為名,施“嚴查漢奸”之實。圖為駐軍盤查過往商旅人員(孫明經1938年6月底拍攝于從屏山縣前往雷波縣途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籍抗日陣亡將士名錄</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两当县|
普洱|
临邑县|
前郭尔|
化州市|
勐海县|
兰州市|
怀化市|
辽宁省|
军事|
咸丰县|
合作市|
北宁市|
吉首市|
田东县|
红河县|
嘉黎县|
慈利县|
镇远县|
平罗县|
前郭尔|
佛冈县|
康平县|
哈密市|
贵南县|
葵青区|
娱乐|
武威市|
新绛县|
广宗县|
吴桥县|
双辽市|
新巴尔虎左旗|
澎湖县|
冕宁县|
凌源市|
碌曲县|
卓资县|
定安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