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濟讀廟,全稱濟讀北海廟,位于濟源市濟讀大街,始建于隋開皇二年(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 讀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 </p><p class="ql-block"> 濟讀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布局上呈“甲”字形,又稱為“龜”形,前為濟讀廟,后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形成了以濟讀為主、遷延北海、天人合一、四讀同祭的格局,是歷代朝廷祭祀水神的地方;總面積86255平方米,現存古建筑72間,占地面積為10萬余平方米,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5.5日我和四位老友驅車到河南濟源探訪了濟源市旅游打卡地濟水之源——濟讀廟,踏入濟水廟的瞬間,仿佛穿越了時空的屏障。雕梁畫棟間,斑駁的青磚訴說著千年歲月,香火氤氳中,縈繞的是亙古未變的信仰與哲思。這座供奉濟水之神的廟宇,看似是祭祀水神的場所,實則是打開中國文化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p><p class="ql-block"> 濟水,曾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四瀆”,它雖不如黃河雄渾、長江壯闊,卻以“三隱三現”的獨特流淌方式,在華夏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廟中石碑記載,濟水發源于王屋山,潛行地下數十里后涌出,至溫縣復出地面,一路蜿蜒東行,最終“入于海”。這種“伏流千里,不改其志”的品性,恰似中國人骨子里“君子慎獨”的精神追求——即便無人看見,也要堅守本心,朝著目標篤定前行。廟內古柏參天,枝葉間漏下的陽光在地面投下細碎的光斑,恍惚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為信念默默堅守的身影,與濟水的精神特質重疊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漫步廟宇,最引人注目的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匾額楹聯。“瀆尊四表,德配乾坤”的贊譽,道出濟水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水,在中國文化里向來是智慧與德行的象征,而濟水的“清濁自分”更賦予它獨特的人格化魅力。傳說濟水與黃河交匯時,始終保持清澈,不與濁流相融,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正是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想的具象化的表達。</p><p class="ql-block"> 離開濟水廟時,暮色漸濃。回望廟宇,這泓清泉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精神對話,提醒著我們:在追逐遠方的路上,莫忘初心,永葆清澈。</p> <p class="ql-block">濟讀廟內唐代用糯米水筑的圍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攝影//淵源</p><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淵源</p><p class="ql-block">拍攝地河南省濟源市</p><p class="ql-block">時間2025.5.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尉犁县|
永平县|
海城市|
芮城县|
贵定县|
津市市|
汤阴县|
阳信县|
绥德县|
延寿县|
武冈市|
罗甸县|
雷波县|
卓尼县|
河津市|
静安区|
绩溪县|
沾化县|
泗洪县|
崇义县|
绥宁县|
汶上县|
石狮市|
肥城市|
伊金霍洛旗|
普兰县|
铜川市|
绥江县|
荔波县|
建始县|
五莲县|
永昌县|
富源县|
县级市|
左云县|
太原市|
陕西省|
枣庄市|
海伦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