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在洛陽老城走街串巷鉆胡同

孟令武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是從原美篇“洛陽老城五花八門的店招宣傳”分解出來的,將文不對題的內容匯聚于此。</p> <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老城是金興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以宋“河南府”為主體建城,至1948年洛陽解放前城池基本不變,故稱“老城”,是洛陽最后一座城池。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無數歷代名流、文人雅士。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在北邙翠云峰上隱居煉丹,并著成《道德經》;東漢張陵在此修道,創立天師道;帛家道祖的帛和在這里創立了帛家道;北邙翠云峰上清宮遂成為道家和道教的發源地,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蔡倫造紙、張衡制儀、司馬氏治典、許慎作《說文解字》,杜甫、白居易、歐陽修、曹植、左思等都在洛陽留下了千古詩篇。</p><p class="ql-block">老城區文物古跡眾多,現存文物古跡64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比較著名的有東漢的董公祠、妥靈宮,隋朝的周公廟,唐朝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廟,明清的鼓樓、山峽會館、洛八辦等。</p><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區由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分成四個城隅,如今只剩下半拉子了。東北隅和西北隅被拆遷改造成了現代商業區和居民區,古味兒喪失殆盡。作為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洛陽,唯有剩下的東南隅和西南隅保留著老城的格局和風味,洛陽千年古都風貌或成絕響。</p> <p class="ql-block">首先,說一下老城的概況。</p><p class="ql-block">這座樓閣,叫做“八角樓”,處于十字街的東北角。</p><p class="ql-block">2023.1.28</p> <p class="ql-block">八角樓起始只是有些工藝美術品陳展,改革開放后商業化了,私有化了,不倫不類了。</p><p class="ql-block">2020.5.20</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是步行街,不允許汽車??通行。</p><p class="ql-block">這兩尊街頭賣藝雕塑已經殘缺不全了,過段時間你一定看不到了,歷史的進步,人類的文明?!</p><p class="ql-block">2020.9.3</p> <p class="ql-block">顧名思義,十字街就是東南西北西條街的交叉點。</p><p class="ql-block">東大街東到新街截止,十字街到鼓樓段主要是戲裝、樂器、字畫、牌匾店鋪,原來國營的“老城商場”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鼓樓南面是存放關公首級的“妥靈宮”、“四眼井”和“河南府文廟”遺址,圍檔圈了幾年,不修繕,不開通,亦不作為!</p><p class="ql-block">鼓樓再往東百米就是民主街,民主街南頭就是“洛邑古城”,至今還在塔吊林立,大動土木,力爭一個偉大的“現代古城”。</p><p class="ql-block">2021.2.21</p> <p class="ql-block">清晨十字街 2019.8.17</p><p class="ql-block">民主街往東是夾馬營路,是宋太祖趙醫胤、宋太宗趙光義的老家。再往東是新街,過新街,過大石橋就是是瀍河區了 (50年代老城東關、北關劃出設立瀍河區),洛陽八大景之一“銅駝暮雨”就在這里,這的東北面,過中州路還有一座“老子故宅”。從這再往東是東關大街,再下一個路口(華林路),有“孔子入周問禮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本篇結尾處有“孔子入周問禮”美篇鏈接)</p> <p class="ql-block">本圖片是傍晚5點56分由南往北拍的,看樣子冬天天黑的早,進場要比夏天早,夜市嗎!</p><p class="ql-block">穿過這茫茫人海,再穿過中州路,就是北大街,北大街通汽車,北頭是安喜門,也是新建的,安喜門內半站路有“洛陽老子紀念館”(原祖師廟),安喜門門前的東西路原來叫道南路或環城路,現在成了玄武門大街。</p><p class="ql-block">南大街南頭與九都路交匯,在其路口東北角有“莊家大院”,現為“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洛八辦對面是“山陜會館”,隔路相望。若穿過九都路繼續南行就是鳳化街,這里有南宋朱熹牌坊,這里的“南大街小碗牛肉湯”很正宗,再往南依次相鄰的就是濱河北路、洛浦公園、洛河。在濱河北路和鳳化街路口西幾十米,有座現在看著很不起眼的碼頭關隘——“洛汭嚴關”,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清代建筑在當年洛河航運和出入城管理可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歷史作用。</p><p class="ql-block">洛陽是座"鳳凰城"。相傳遠古時期,洛陽上空飛來一只巨大而神秘的鳳凰,其羽毛油亮鮮艷,兩只眼睛清澈明亮。它在洛河北岸歇息飲水,從此再也不愿起飛,于是將自己的身軀化作美麗的城市,鳳頭化作鳳化街,鳳脖化作南大街,左右鳳翅分別化作東大街和西大街,長長的鳳尾就成了熱熱鬧鬧的北大街。</p><p class="ql-block">西大街到“麗景門”為止,本篇圖片除標注外,全部取自西大街。</p><p class="ql-block">2023.1.28</p> <p class="ql-block">小吃一條街被攤販和吃貨鋪滿了,全國各地的名特小吃,都會讓你找到。</p><p class="ql-block">牌子:“洛陽十字街——小吃一條街”。</p><p class="ql-block">美食薈萃十字街,這里是吃貨們的天堂。很多老洛陽人對老城十字街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有人在這里長大,有人在這里喝過不翻湯,這里代表著老洛陽的風情。2015年《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評選出全國十大美食街,洛陽老城十字街夜市上榜。</p><p class="ql-block">2017.11.10</p> <p class="ql-block">一年十二月,月月有美景 。不用四處奔波,就能給你不同的精彩 。</p><p class="ql-block">洛陽,時刻準備著……</p><p class="ql-block">(十字街網圖)</p><p class="ql-block">2022.12.9</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各街成排整裝待發的小吃車開始有序進入十字街,水泄不通,穿空游走方可通過,吃貨們沒有坐的位置,全是站著吭吃吭吃地在享受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同學如煙攝錄/學長大平編輯)</p> <p class="ql-block">現在時間是下午5點55分35秒,南大街等待進入十字街夜市的小吃攤車已經排成了一條長龍,他們嚴陣以待,他們訓練有素,一旦時間一到,他們就會魚貫而入,無論干到夜里幾點,第二天早上你看到的小吃街一定是寬敞清靜、清潔無攤、完全不一樣的衛生達標的現代化步行街道。</p><p class="ql-block">2019.8.18</p> <p class="ql-block">一個傳統的節日雖然還像往年如期到來了,但是年味的熱鬧卻都關上了門。 疫情期間的“十字街” 柱子上的牌子原顯示:“洛陽十字街——小吃一條街”,現在這個牌子被“老城區消防宣傳示范街”蓋上了。</p><p class="ql-block">2020.2.2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東大街鼓樓</span></p><p class="ql-block">若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p><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又稱老洛陽、鳳凰城。</p><p class="ql-block">隋唐至北宋時期,這里是隋唐洛陽域的東城。金朝時期,這里是中京金昌府城。元明清時期,這里是河南府城。</p><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是洛陽作為絲路起點、千年帝都和世界圣城的集中載體。</p><p class="ql-block">這里承裁著太多的情感與記憶,也有著數不盡、道不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鼓樓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鼓樓正名樵樓,為古代用以報時之樓。鼓樓拱券樓臺通體用大青磚砌成。門洞寬4.2米、高5.3米。拱券東西兩端門額備鑲石匾一方,東刻“<b>就日</b>”、西刻“<b>瞻云</b>”,為斗大楷書陰文,向上正中建12米見方兩層鐘樓一座,高8米。一樓正中架大鼓一面,二樓正中吊鑄鐵大鐘一口。</p><p class="ql-block">1960年8月20日被洛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洛陽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鼓樓門洞的東西兩端上部均鑲有石匾,東端刻“就日”二字,西端刻“瞻云”二字。</p> <p class="ql-block">鼓樓旁,緊貼鼓樓南側的這個院門一直鎖著,門上石匾很奇特。那天老城義務講解員“湘豫紅紅”讓我讀,她說我只說對了一個字,人家告訴我了,沒記住。疑似“福祿禎祥”,含祝福之意,是否正確一直沒把握。</p><p class="ql-block">前天,“圖說洛陽攝影群”“行走老城,讀懂洛陽”時,又聽到了紅紅老師的再次解讀,看來記性不錯。</p><p class="ql-block">這四個字全是左右結構,全是“礻”字旁,只是“祿”和“祥”兩字在這里顯示的是上下結構。</p><p class="ql-block">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大街麗景門</span></p><p class="ql-block">"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到古都洛陽,除了看雍容華貴的牡丹之外,還可登一登號稱"中原第一門"的麗景門。</p><p class="ql-block">麗景門始建于隋代?,F在的麗景門是金元明清洛陽城的仿造建筑,已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登上城樓俯瞰,周邊美景盡收眼底。向西南遠眺,您可以看到距離麗景門不遠的雷鋒廣場綠化帶里,牡丹花含苞待放,靜待中外游客。</p><p class="ql-block">走在麗景門的文化古街上,隨處可見牡丹瓷、牡丹石等跟牡丹有關的藝術品,就連一些扇面、丅恤衫、帽子、絲巾也融入了牡丹元素。在售賣洛陽美食的店鋪里,您還可以品嘗到跟牡丹有關的味道,比如牡丹銀絲酥、牡丹花茶、牡丹餅、牡丹蜂蜜桂花糖等,您不妨一邊品嘗特色小吃,一邊欣賞手工藝人的現場制作過程。</p> <p class="ql-block">現榨果汁</p> <p class="ql-block">是“麗景門”還是“麗京門”,是“中原第一門”還是“洛陽第一門”,“磚家們”說了算 。</p><p class="ql-block">一層有"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牡丹瓷創始人李學武的“李學武牡丹瓷藝術館”,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的“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麗景門西北角、中州路與金業路 (更名為承福門大街) 交叉的西關九龍鼎,建成于1992年9月,是一個33米高的花崗巖雕塑。</p><p class="ql-block">一般城池都有東南西北關,九龍鼎身處西關,西關是老城的最西邊界,現在的老城區以定鼎路為界,再西是西工區、澗西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大街安喜門</span>是金元洛陽城北城門,遺址位于今洛陽老城北大街。安喜門在洛陽建城史上有著重要影響,史料記載,金元兩代的洛陽城原是3里345步的土城墻,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 ,明威將軍陸齡督眾將其筑成磚墻,歷時10年左右而成。城墻上開有4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城門上建重樓,外筑月城自明至清,洛陽城墻歲有修葺(xiū qì )。</p> <p class="ql-block">明威將軍陸齡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隋唐洛陽城遺址 </span></p><p class="ql-block">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p class="ql-block">(這塊碑志在西大街靠近十字街的“天中市場”處短期存在過)</p><p class="ql-block">宣仁門是隋唐洛陽城東城的東門,文獻記載,宣仁門東通上東門,橫穿洛北里坊區,西通東城里的十數個衙署。宣仁門址西側即宣仁門街,街北為尚書省 。</p><p class="ql-block">宣仁門現存遺址在今<b>洛陽老城十字街西40米</b>,由于宣仁門外有寫口渠,是通往含嘉倉的一條運河,河道較寬,應不窄于80米。因此,都亭驛的確切位置應在今老城十字街東北角。 宣仁門遺址坐西朝東,是隋唐洛陽城東城東垣上唯一的一座城門,共有 3 個門道 。由于中門道現在大部分壓在<b>西大街</b>下,北門道則壓在一座 5 層住宅樓下,未能進行全部發掘。</p> <p class="ql-block">應該是修中州路,將城隍廟一分為二,此塊牌子,在六中和西大街各一塊,分析是百年名校六中使用城隍廟原址。</p> <p class="ql-block">六中門口的“城隍廟” </p><p class="ql-block">職列天曹庇民護國赫乎其靈十四屬封疆咸籍玄功保障, </p><p class="ql-block">權司冥政福善禍淫昭然不爽百萬家煙火盡憑神力生成。</p><p class="ql-block"><u>一般是不開門的,拍照這一天大門趟開,里面空空如也,古文化愛好者在聚會。</u></p> <p class="ql-block">河南府城隍廟 </p><p class="ql-block">西大街三十中大門曾在這里,后改為六中南院,現在此門封閉,在北面大門中州路方向掛牌“停車場”。</p><p class="ql-block"> 河洛古齋 </p><p class="ql-block">閑觀洛城文墨趣 略知此處亙古賢</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大街,從明朝開始到現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老城每一家店鋪、每一條街道都是一個故事,都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麗景門上拍)</p> <p class="ql-block">老城夜市 游人如織 (網圖)</p> <p class="ql-block">洛陽,一個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部洛陽城,半部中國史。</p><p class="ql-block">我與洛陽歷史的距離</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p><p class="ql-block">←3Km 李商隱的初戀</p><p class="ql-block">←1Km 文峰塔</p><p class="ql-block">←12Km 狄仁杰</p><p class="ql-block">九龍鼎 0.2Km→</p><p class="ql-block">←2Km 孔子入周問禮</p><p class="ql-block">←1Km 鐘鼓樓</p><p class="ql-block">白居易與關盼盼 12Km→</p><p class="ql-block">←0.5Km 安國寺</p><p class="ql-block">←1Km 杜牧與張好好</p><p class="ql-block">←0.9Km 府文廟</p><p class="ql-block">周公廟 1.7Km→</p><p class="ql-block"><i>西大街西頭起</i></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魏家街口拆舊蓋新,毫無生氣,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嘗試“不翻湯”是九十年代初,是在現在那個“小吃一條街”的位置吃的,4元錢一碗,帶一張薄餅。那時,還沒有步行街和小吃一條街之說。</p><p class="ql-block">漿面條的酸爽可口、胡辣湯的香辣誘惑、油茶的余味醇香,都讓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41小巷</span></p><p class="ql-block">感受古街的寧靜,品嘗寧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當這個世界越來越復雜時,只希望你能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失戀是一枚勛章</p><p class="ql-block">記錄里程</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想說的是</p><p class="ql-block">辦這個失戀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是我們對于我們所有的遺憾終該畫上一枚句號</p> <p class="ql-block">洛陽33天失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原來在解放路“新都會”開的比這個要大,收費30元,后來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館主是30多歲女性,曾經失戀30多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旮旯 </span>休閑吧 胡同</p><p class="ql-block">剪紙老店 非遺</p> <p class="ql-block">音為有你 青春老城 老城厲害了 </p><p class="ql-block">在我的BGM里我最無敵!</p><p class="ql-block">bgm(背景音樂)</p> <p class="ql-block">從你的全世界路過</p><p class="ql-block">然后陪你路過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拂曉 老集過街天橋</p> <p class="ql-block">拂曉 中州東路</p> <p class="ql-block">南大街51號這幅新年對聯很新穎,每一個字都是由四個字的成語、俗語或祝福語組成。</p><p class="ql-block">橫幅:右起第一字“出門見喜”,第二字“七星高照”,第三字“招財進寶”,第四字“五福臨門”。</p><p class="ql-block">右聯:①歲歲平安,②五谷半登,③春海人間,④八方來財,⑤紫氣東來,⑥日進斗金,⑦歡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左聯:①年年有余,②四季安康,③春月秋景,④七星高照,⑤吉祥如意,⑥恭喜發財,⑦金玉滿堂</p> <p class="ql-block">蓮市胡同六號“阮籍故居”</p><p class="ql-block">一、名士二脈,家傳千載</p><p class="ql-block">二、無字史書,鮮活歷史</p><p class="ql-block">三、古典建筑,絕版宅邸</p><p class="ql-block">四、圣賢文化,可觸可品</p> <p class="ql-block">東大街“<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古屋</span>”,聯想到日本。</p><p class="ql-block">石匾:崇禧福庽 </p><p class="ql-block">古洛收藏互流會 鼓樓居士</p><p class="ql-block">增大空間的窗戶設計</p> <p class="ql-block">于家大院位于洛陽市老城區義勇前街69號。該院座東朝西,為四進式四合院,清朝私人宅院。該院臨街為二層過街樓,未出嫁女子居住,平時不下樓,逢年過節只在此樓觀街景,看熱鬧。進大門有迎壁墻,繪五蝠獻壽圖。該院原主人家財雄厚,據傳過去每逢繳租子的時候,來繳租的人能從家門口排到麗景門。</p><p class="ql-block">2007年11月13 日被洛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洛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u>上傳一圖代表一下。老城有很多類似大院,絕大部分在老城改造期間收為國有,例“莊家大院” (這個“莊”不是洛八辦那個莊家大院) 等等。但是都只是封了、鎖上或砌上大門了事,形同危房,撂在那任其損壞,沒有采取一丟丟保護措施。</u></p> <p class="ql-block">東大街古城歷史建筑保護</p> <p class="ql-block">狀元及第 欽點翰林 (東大街墻雕)</p> <p class="ql-block">60年老店------工農兵照相館</p><p class="ql-block">中州路上,緊鄰小吃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原來由西往東進西大街,過一座小橋,沒聽說過麗景門,橋東第一條街只能右拐,走到頭就到了這里。這是我七一年只有六平方的新房,老城大扒沒有損害到它,它可憐的樣子另人心酸。</p><p class="ql-block">現在,那座小橋更新為漢白玉麗景橋,過橋進麗景門,走過麗景雙門緊貼的是書畫街,只距約6米,就是這條我走了無數遍的這條路,現在叫“安樂北街”。</p><p class="ql-block">2019.8.15</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屋改造了,門牌為22號,里面沒有人,當年我們的床、桌子的擺放位置在腦海浮現。</p><p class="ql-block">“天賜我一雙翅膀,就應該展翅翱翔。”</p><p class="ql-block">2023.1.28</p> <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破舊的大門上,獅子門環 (鋪首)顯示著主人的威嚴和不可侵犯。</p><p class="ql-block">洛陽千年古都風貌或成絕響,讓我們再看一看最后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洛陽老城屋頂上的神獸,似乎向眾人訴說著這房子的所經歷的世事變遷和風雨歷程。</p> <p class="ql-block">最新的洛陽市歷史建筑保護牌</p> <p class="ql-block">西南隅農校街的 “洛陽市衛生防疫站”(早期是察院街)早就歇菜了。</p><p class="ql-block">據傳,這個董家大院始建于清初,是一位董姓官宦的宅院。當時,該院為一座四進式院落,占地2000平方米,院內房屋臨街5間、過廳10間、對廈36間、上房5間,大院大門在臨街房正中,圍墻內兩側設便道,院內還建有花園,頗為壯觀。</p><p class="ql-block">董家大院簡介:</p><p class="ql-block">董家大院,又名張祥發大院,位于洛陽市老城區農校街32號。該院座北朝南,為面闊五間四進式大院,是清初督察院左副督御史董老官家的宅地,清末成了洛陽富商張祥發的宅院。據史料記載,董老官原名董篤行,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副督御史。張祥發是清代由陜西來洛經商,靠經營五金發家。1953年張家老宅被洛陽市衛生防疫站買下,作為辦公地點,后遷出。2007年11月13日被洛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洛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敦志街15號的張記漿坊還是百年老店呢,原來只在門口墻上涂了一個大大的“<b style="font-size:20px;">漿</b>”字。</p> <p class="ql-block">從敦志街19號這個小胡同進去,就能看到武則天做禮拜的安國寺,磚墻圍著。</p> <p class="ql-block">安國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間,是唐武宗滅佛運動中洛陽保留的兩佛寺之一。清乾隆年間進行過重修,民國被馮玉祥手下兵士所破壞。如今僅存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建筑,其中大雄寶殿于2000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u>通過鎖門方孔拍了這張照片。</u></p> <p class="ql-block">這是安國寺天王殿,在已敗落的一中校辦“洛陽市燈具廠”院內,看門的不讓拍照,有那么神秘嗎?</p><p class="ql-block">修舊如舊,早點發揮它的作用吧!</p> <p class="ql-block">南大街旁支西和巷西頭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圣堂</span>”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重修,始建何年不詳。該堂座西向東,面對西和巷。堂址長13米,寬4米,木板樓房建筑,后殿一間,卷棚一間,門樓半間,樓上供奉財神、火神、關帝、瘟神,樓下供白衣大士。</p><p class="ql-block">在老城區東南隅,有三條街巷“丅”字形相交,它們分別是東和巷、西和巷、中和巷。三巷并稱為人和巷,是傳統的文化街區。我市首批掛牌的歷史建筑西和巷36號、38號和中和巷10號就位于此。</p><p class="ql-block"><u>就目前房屋狀態已無修繕可能,若需必須仿建。</u></p> <p class="ql-block">資料顯示,相傳中和巷10號曾是孟氏書畫世家的宅院。清代洛陽有名的才子孟習歐和他的弟弟孟習蘇便是孟氏書畫世家的代表人物。民國時期高佑著作的《嵩洛草堂遺編》中記載:"孟習歐,字廬陵,與弟習蘇字眉山者,俱監生,事孀母能孝。兄弟同居三十載,自相師友,并工詩文書畫。案:廬陵去今,百余年矣。至今中州言才子者,必曰孟廬陵。</p> <p class="ql-block">看到“國營”二字還是那么親切</p><p class="ql-block">這條街在麗景門往東的第一個只能右轉的路口,位于西大街西端,走到南頭(約50米)就是廢品公司,我們6平方的新房已經破爛不堪,還默默地矗在那里,也列在艱難的古城改造之內。</p> <p class="ql-block"><b>林家大院簡介</b></p><p class="ql-block">林家大院位于洛陽市老城區仙果市街36號。該院座西朝東,為面闊三間二進式小四合院,硬山式建筑,無過廳,只有臨街房、對廈和上房,是一座中等人家的私人住宅。房檐下方可見精雕細刻的磚、木結構件,對研究清代時期的建筑建筑結構、建筑藝術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2007年11月13日被洛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洛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① <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鞋??</span> (廁所對面 兼賣手紙)</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不來修怨你</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不來修怨我</p><p class="ql-block">修不修由您選擇</p><p class="ql-block">修不好由我負責</p><p class="ql-block">不是最好但求最好</p><p class="ql-block">② 不要打架 打贏坐牢 打輸住院</p><p class="ql-block"><u>太隨意了吧!</u></p><p class="ql-block">③ 洛陽老城“九龍壁”</p><p class="ql-block"><u>不雅</u></p> <p class="ql-block">磨與井 (東大街)</p> <p class="ql-block">蜂窩煤也跟啤酒一樣,有了近似的包裝。</p><p class="ql-block">一個塑料布包裝好像是18塊,塑料布的二次污染還是要解決。</p> <p class="ql-block">二缺一 (民主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span> (東大街)</p> <p class="ql-block">李占標故居</p> <p class="ql-block">李占標與濟世堂</p> <p class="ql-block">東大街恫樹傷痕累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無法抗拒的老城拆遷</span></p><p class="ql-block">人去樓空的老城,墻上寫著大大的“拆”字,胡同口掛著拆遷宣傳語的橫幅。老城正在消失中…… </p><p class="ql-block">洛陽將失去傳承歷史記憶和傳統文化的唯一物質空間載體。當所有的居民遷出后,原有的社會關系和情感、地域性的風俗文化都隨之煙消云散。這將是對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的最大傷害。 洛陽老城已經很老了。長久以來,它以一種堅韌的方式與時間相處。</p><p class="ql-block">2014.3.23</p> <p class="ql-block">錯了,改了,還是好孩子,</p><p class="ql-block">錯了,改了,也是好政府。</p><p class="ql-block">老城不成功、半途而廢的改造</p> <p class="ql-block">其實民主街與東大街交叉處,北面是民主街,南邊是明新街,都很短,明新街南頭就是洛邑古城北門。</p> <p class="ql-block">洛陽東大街——拆拆停停的古城</p><p class="ql-block">一說到洛陽,首先想到古都古城,在洛陽4000多年建城史上,先后有105位帝王建都于此,被稱為“千年帝都”。古城街道里,行人稀少,落魄不堪。</p><p class="ql-block">(站在350多年的明朝鼓樓下拍)</p> <p class="ql-block">東大街路面又掀了,又搞什么名堂?</p> <p class="ql-block">東關清真寺是絲綢之路東起點</p> <p class="ql-block">翻垃圾箱的老婆婆 (東大街)</p> <p class="ql-block">壽春前街的漿賣的很快,想吃漿面條看過來。</p> 歷史印記: <p class="ql-block">老城的變遷痕跡</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 (網圖) 也許會給你帶來隱隱地痛。</p><p class="ql-block">2000年,中國人搞什么“圣誕節”,那么多鮮活的生命在狂歡中葬身火海。東都商廈災難窒息致死官方報道就有300多人。</p><p class="ql-block">現在原址變成了“八角樓金街”。</p> <p class="ql-block">東都商廈家屬院</p><p class="ql-block">唐宮東路與蓮花寺街間</p> <p class="ql-block">1948年,人民解放軍曾兩度攻克洛陽,切斷了國民黨軍潼關至鄭州的鐵路聯系,使豫西、太岳解放區連成了一片。在解放洛陽的兩次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有6379名指戰員傷亡。</p> <p class="ql-block">老城大街的曾經</p> <p class="ql-block">72年前,洛陽市公安局的全體交通民警在老城十字街崗亭前合影留念,那時的交警配槍,那時的十字街是洛陽最繁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老街舊貌</p> <p class="ql-block">洛陽九府門,現在老集所在地,80年代后期城門舊址被拆除?,F在看,眼光短淺,或就是個敗家子。</p><p class="ql-block">這個門洞穿行過幾次,還到城墻上看了看,門洞里、門洞口偶爾有些小攤販,回想起來好像在舊社會。</p><p class="ql-block">注:這個“門”,應該是“門”字框,里面一個“外”字,年輕時候還在用,現在電腦手機打不出這個字了。洛陽方言讀(mer),意思是門口的街上。</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洛陽城。</p><p class="ql-block">早在四千年前的夏商時代,已有洛陽,“十三朝古都”,代代延續;即便是眼下的老城,也有近800年歷史。宋金年間建起后,人就在綿延起伏的灰色屋頂下繁衍,而故事,就在日起日落的古街上生生滅滅。</p> 洛陽吃的特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漿面條的傳說</b></p><p class="ql-block">相傳,東漢年間,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追殺,日夜奔走,數日水米未進。</p><p class="ql-block">一日深夜行至洛陽附近,見到一戶人家。便想討些飯食,可主人貧窮,只有幾把干面條,一些已經放酸的綠豆磨的漿水。劉秀饑餓難耐也顧不了許多,主人就用酸漿,把面條,菜葉、雜豆下入鍋內燒熟。劉秀狼吞虎咽,竟然覺得香氣撲面而來,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劉秀當了皇帝,雖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卻依然對當年落難中的漿面條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漿面條這道菜。</p><p class="ql-block">從東漢到現在有多少年啦,從公元25年他稱帝計算,有1984年了。所以這個漿面條的歷史也就更長了,能流傳至今,可見它有其獨到之處啊。目前,洛陽水席(一道名吃)與洛陽牡丹和洛陽龍門齊名被稱為洛陽的三絕,在洛陽水席中就有漿面條這道面。</p><p class="ql-block">九府水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燕菜的傳說</b></p><p class="ql-block">相傳在唐朝武則天執政時期,洛陽東關的菜地里長出一個數十斤重的大蘿卜。農民視為神奇之物,送進宮去獻給女皇,女皇命御膳師將它做成一道素菜,并且要鮮而不膩。御膳廚師經過苦思冥想,將蘿卜切成細絲,拌上粉芡,經過九蒸九曬之后,配上鮮美湯料獻給女皇,女皇品罷,贊不絕口,她觀其形似燕窩,并有燕窩風味,便賜名為"燕菜"。</p><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周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游覽洛陽,市委、市政府設水席招待。為了把水席做得更好,洛陽賓館的名廚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放于"燕菜"上。周總理看著盛開的"牡丹花",風趣地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開出牡丹花",于是,燕菜家族又增添了一個"牡丹燕菜"。</p><p class="ql-block">九府水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焦炸丸的傳說</b></p><p class="ql-block">相傳清朝乾隆年間,中原大地遭到百年不遇的荒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乾隆聞奏,傳旨將明朝萬歷年間從國外引進的紅薯在中原大量種植,以便讓百姓度過荒年。</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五年,皇帝南巡來到洛陽,看到百姓種植的紅薯大獲豐收,不禁龍顏大悅,興游龍門。香山寺的住持想好好招待乾隆皇帝一番,他知道乾隆愛吃又酸又甜的櫻桃肉,怎奈出家人不能動葷,沒法做這道菜。</p><p class="ql-block">廚師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用當地盛產的紅薯粉條來做“櫻桃肉”。他把粉條煮熟撈出瀝水,用刀剁成碎末,拌以面粉,攪成餡狀,用小勺圓成櫻桃大小的丸子,放入素油中炸。丸子炸成紅色后撈出,放入調成又酸又甜的湯中。</p><p class="ql-block">乾隆品嘗罷這種外焦、內嫩、味香、形似櫻桃的食品后,連連稱贊,當他詢問了配料及制作方法后,當場賜名"洛陽焦炸丸"。</p><p class="ql-block">從此,洛陽焦炸丸便在民間廣泛流傳,逢年過節,大多數人家都要做這道菜。</p><p class="ql-block">九府水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水席的傳說</b></p><p class="ql-block">相傳是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泄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九府水席</p> 西南隅部分街巷胡同: <p class="ql-block">安樂東街,位于舊馬王廟之東,舊時每年春秋兩季在此搭臺唱戲數日,煙火不斷,故被群眾慣稱為搭臺子口街,1927年至1948年曾名安樂街。東起魏家街,西至井胡同,與營林街以魏家街為界,全長173米,寬約4.5米。</p> <p class="ql-block">安樂北街,位于舊馬王廟西北,曾名安樂后街、利廢街,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安樂北街。北起西大街,南通公園巷、安樂南街,全長547米,寬3.5米~7.6米。</p> <p class="ql-block">馬胡同,全長150米,寬3米到6米,北起里仁巷,南至營林街,是清“河南營”拴馬的地方,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志仁里,北接魏家街,南至順城西街,與連生街、阜安街相連,全長210米,寬4米。原為魏家街南段,民國時期改為志仁里。</p> <p class="ql-block">營林街,西接魏家街,東至敦志街,北通馬胡同,南連阜安街,全長約220米,寬約4米。據《老城區志》載,營林街原名“無量廟街”。清“河南營”駐兵洛陽城,分南、北兩個大營。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 ,馮玉祥因清“河南營”駐兵處被稱為“柳林”而將其改為現名。</p> <p class="ql-block">鄉范南街</p><p class="ql-block">鄉范街,北接義勇東街,南連西大街,以中州東路為界分為鄉范街和鄉范南街。鄉范街原為兩條街,原幸福東街以北稱為幸福西街,以而因舊時香坊多在此稱為香坊胡同,1927年更名為鄉范胡同,解放后兩街合并稱為鄉范街。鄉范街歷史積淀深厚,是宋代的衙署(東至集市街,南至西大街,北至中州東路,西至鄉范街)所在地,明代權力很大的通判署也設在此街。</p> <p class="ql-block">仙果市街是洛陽富有詩意的路名之一,北起老城西大街,南至敦志街,長不足270米,寬5.5米,柏油路面。這條街因為古時處于明河南府署的外墻南,便被人們稱為舊府下坡,后來因靠近西大街,販賣各種時令水果的攤販云集于此,1927年被改名為鮮果市街,新中國成立后則根據其諧音改為仙果市街。</p> <p class="ql-block">順城東街,因依南城墻東段而得名,明清時,“分防營”南營設置于此。民國時期,西段(志仁里至敦志街)為順城中街,解放后,統稱為順城東街。全長250米,寬4米~6.6米。由安樂南街通南大街,以阜安街為界分為順城東街和順城西街。</p> <p class="ql-block">農校街,原名察院街,東起面大街,西與仙果市街相接,全長約221米,寬約6米,因明、清察院而得名。據《老城區志》載,明、清察院,位于今農校街中間編東街北,是選用人才,通過科舉考試的機關和試場。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詔停科舉,主學堂,邑紳官玉柱等借用該院,沒法政蠶桑學校,民國八年(1919年),河南省第三甲種農業學校設于舊察院原址,此街道改名農校東、西街,解政后統稱農校街。</p><p class="ql-block">1948年,農校改為洛陽市市立第三完小,1956年改為老城區農校街小學。</p><p class="ql-block">以前,察院原大門東西兩側有石獅一對?!拔母铩敝校鼈儽恢笧椤八呐f”,遭到破壞,埋于地下,20世紀90年代,農校街小學新建教學樓時被挖出,如今仍忠實地守衛在小學大門兩側。</p><p class="ql-block">(又說,王城公園大門口那一對石獅子就是從這里搬去的。)</p> <p class="ql-block">連生街,原名連升街,1927年更名。街呈“丁”字形,西起安樂南街,至井胡同后分為兩路,一路向南拐通往順城西街,一路繼續向東到志仁里,全長275米,寬4米~6米。</p> <p class="ql-block">里仁巷</p><p class="ql-block">該街取名于“里仁為美”一詞,它東起仙果市街,西至魏家街,街中與馬胡同相通,全長221米,寬約5米。里仁巷向西至42號,路北是一座三間頭二進式四合院,郭家大院。里仁巷人才輩出,還今仍流傳著飛行英雄李煜榮痛擊敵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井胡同,原名舊府東街,北連西大街,南接連生街,全長341米,寬4米。胡同北端原是河南府地,因有一口大井,1927年改名為井胡同。南端(安樂東街至連生街)解放前曾名太平街。</p><p class="ql-block">路長責任牌上顯示路長396米</p> <p class="ql-block">亨通街,1927年命名,“萬事亨通”之意。街呈“丁”字形,東起南大街,西接順城東街,向北通句居x庭院,全長262米,寬3.6~6.7米。</p> <p class="ql-block">敦志街,原名墩子街,北接仙果市街,西通營林街,東通農校街,南連順域東街,全長約380米,寬約5米。舊時該街有一大青石墩子,如有大官視察工作,小官們當跪在墩子上迎接,故名“墩子街"。新中國成立后,墩子街改為“敦志街”,寓意“為人敦厚,志在千里”。以前農校街口到營林街口這段叫木牌坊街,改名時一并名為“敦志街”。</p> <p class="ql-block">阜安街,原名炮坊街,清河南府炮營庫房所在地,民國時庫房改電影院,1927季更名為阜安街,有物阜民安之意,呈“丁”字形,西起志仁里,東至洛陽市實驗中學文峰校區,北拐營林街,南通順城東街,全長236米,寬3.9米~7.1米。</p> <p class="ql-block">東后道,由西大街至中州東路,全長156米,寬約2米。</p> <p class="ql-block">公園巷有長326米一說</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3dtg60l?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590907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入周問禮</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點擊上紅色文字即可觀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城記憶</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临夏县| 靖宇县| 拜泉县| 溧水县| 郁南县| 枣阳市| 刚察县| 土默特左旗| 喜德县| 绥中县| 志丹县| 富阳市| 青田县| 龙门县| 商都县| 老河口市| 荔浦县| 孟村| 宁海县| 嘉定区| 肇庆市| 河间市| 合肥市| 平潭县| 大新县| 镇远县| 白银市| 从化市| 甘泉县| 澄迈县| 云梦县| 新营市| 麻阳| 涞源县| 海晏县| 旺苍县| 中宁县| 彰化市| 隆林|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