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大鄭</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472689</p>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26日,冬季長途旅行,騎游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旅居第31天,逗留云南大理第8天。</p><p class="ql-block">環洱海東線路騎行,游小普陀島、中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環海東路理想邦旅游度假小鎮、羅荃半島及羅荃寺。</p> 小普陀島 <p class="ql-block">小普陀島,是在云南省大理市的洱海東部,小普陀島在洱海里,小普陀島可以說是“袖珍小島”小普陀島雖然小,但名氣很大。在介紹大理的畫冊中少不了有它。</p><p class="ql-block">小普陀島周長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巖構成。面積約100平方米。高出水面12米。因島形若一棵金印浮于水面,相傳是當年觀音大士辟大理留下的鎮海之印。因此又叫海印。又因島形和樓閣頗似我國神話中傳說的南海普陀山,故名。島上閣樓建于明代,兩層歇山式。第一層塑有如來,第二層塑有觀音。樓閣小巧玲瓏,神霧繚繞,仙風徐徐。島雖不高,但怪石林立,在石縫中長出一棵棵樹木,枝葉繁茂,樹閣相映,猶如天然盆景。</p> 普陀島的來歷 <p class="ql-block">普陀來歷</p><p class="ql-block">這里為什么叫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縮寫,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樹山,傳說是觀音在印度修行的地方。因此,凡是傳說中觀音顯圣地大都稱為普陀山,比如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就是。大理佛教與中原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親近菩薩甚過親近佛陀。佛陀指的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觀音則是民眾崇拜的菩薩。大理白族在寺廟中供奉的也大多數是觀音,觀音有男相也有女相,洱海小普陀里供的是女相觀音。這是大理與西雙版納和德宏一帶信奉的小乘佛教明顯的不同之點。小普陀島是洱海里風光明媚的景點,小普陀島也是佛教文化濃郁的地方。</p> 小普陀文化象征 <p class="ql-block">文化象征?——作為洱海古八景之一,小普陀承載了大理白族的信仰與航海文化,島上的海印村至今保留著漁民對觀音的敬仰傳統?。</p> 佛教的淵源 <p class="ql-block">佛教淵源?——明代崇禎年間,當地漁民為紀念觀音鎮海之功,集資修建兩層歇山式樓閣“觀音閣”,一層供奉如來,二層供奉觀音,因形似南海普陀山而得名“小普陀”?。</p><p class="ql-block">?觀音閣?為明代建筑,1982年重修,紅墻黛瓦掩映于綠樹怪石間,云霧繚繞如仙境?。</p> 騎行東線體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還洱海東線騎行,近距離感受“蒼洱畫卷”的靜謐與神圣?。島上</span>自然風光?旖旎,巖石嶙峋,石縫中生長樹木,形成天然景觀,遠眺蒼山云海,近觀洱海波光,冬季更是紅嘴鷗棲息地,夕陽下海鷗飛舞,景色絕美?。</p><p class="ql-block">小普陀島以其“小而精”的獨特魅力,成為大理旅游必打卡之地,既是自然奇觀,也是歷史與信仰的活態見證?。</p> 大理洱海圣托里尼小鎮(理想邦) <p class="ql-block">核心特色與景觀??——</p><p class="ql-block">藍白建筑與地中海風情?:小鎮以白色、淺褐色為主色調,融合歐式拱門、藍色穹頂等元素,錯落有致的建筑群與蒼山洱海相映成趣,被稱為“東方圣托里尼”。</p> <p class="ql-block">這里以“純凈藍白+山海景觀”為核心,適合追求浪漫與異域風情的游客,最佳游覽時間為晴天清晨或黃昏。</p> <p class="ql-block">絕佳觀景視角?——從高處俯瞰可同時欣賞蒼山連綿與洱海波光,尤其是無邊泳池區域,池水與洱海視覺相連,形成“天空之鏡”效果。</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大理海東,臨近機場和挖色小普陀、雙廊古鎮,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旅拍打卡點?,包括仿希臘的藍頂教堂、網紅S灣(適合攝影)、蜿蜒的白色階梯(被稱為“天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化與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多元文化融合?,結合云南白族傳統與地中海風格,廣場常有民族歌舞表演,特色小店售賣手工藝品。</p> <p class="ql-block">慢生活氛圍?,咖啡館、鮮花綠植環繞的街道,以及夜晚燈光點綴的石板路,營造浪漫休閑氛圍。</p> 羅荃半島 <p class="ql-block">國家AAA級旅游區“羅荃半島”位于大理洱海東岸,半島三面環水,風光秀麗,與大理古城隔海相望,是觀賞蒼山洱海美景的絕佳地理位置,大理重要的風景名勝區。羅荃半島自漢唐以來就留下了不少的人文勝跡。唐天寶之戰中南詔兩次大破唐軍,羅荃法師功不可沒,詔王閣羅鳳將東崖之地封賜給羅荃法師,自此之后,半島暨島上的寺、塔等俱以“羅荃”冠名,且一直沿用,千年不變,可見其底蘊之深。</p><p class="ql-block">羅荃半島旅游區內建有600多米長的滇西第一條水滑道娛樂設施“高山漂流”;高42.9米,可乘電梯登頂觀蒼洱全景的“羅荃塔”;占地2700多平米,內含700平米綜合會議室的多功能海景廣場“玉案大觀園”;洱海四大名閣之首“天鏡閣”;一線海景客棧“愛琴海浪漫海景客棧”;主打大理白族特色佳肴的“羅荃五味食府”;生態修養場所“五道攝生院”;還有羅荃寺、觀音閣、太子閣、八仙樓、洱崖題、墨池等諸多景點。是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商務會議、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這個半島是玉案山向南延伸的余脈。南詔晚期,這里曾經是洱海邊莊嚴肅穆的佛教勝地。是洱海中最大最典型的半島,古稱羅荃山。銀蒼玉洱、古城大理、三塔寺盡收眼底,是觀賞蒼洱風光的最佳位置。</p><p class="ql-block">其位于洱海東岸玉案山南端象鼻嶺向南延伸的余脈,南距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約20公里,西與大理古城隔海相望,過海西僅3公里水路,東距海東鎮政府駐地向陽街3公里,北去挖色鎮16公里。羅荃半島山勢自北向南直插海心,三面環水,風光秀麗而地勢險峻。</p><p class="ql-block">羅荃半島景區是原天鏡閣景區發展而來的,包括觀音閣、太子閣八仙樓天鏡閣羅荃塔羅荃寺石騾子等景點。據史志記載,羅荃半島上在南詔時就修建了成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閣和一塔。寺就是羅荃寺,寺址在半島東面臨海的坡谷里;閣就是觀音閣;塔叫羅荃塔,曾聳立在觀音閣北面的山脊上。</p> 千年古羅荃寺 <p class="ql-block">羅荃寺位于大理海東羅荃半島,山門臨洱海,背靠玉案山。寺院始建于唐,初名“觀音院”,唐天寶中,南詔王閣羅鳳賜神僧羅荃法師“東崖地”,為之建寺,寺因人名,故為“羅荃”,島名亦同。羅荃法師到九十六歲圓寂,其徒建舍利塔于玉案山,即羅荃塔。羅荃半島鼎盛時期有八大寺宇,僧徒達八百之眾,訖建寺至今,1200余年來,高僧輩出,曾有大理國圣德帝段素貞在寺八年之久,更有近代高僧虛云老和尚曾經在羅荃寺宣講《妙法蓮華經》,弘法佛法。其間,雖歷經興衰,然代有大德中興。</p> <p class="ql-block">鼎盛時期——南詔至大理國時期,羅荃半島曾有八大寺宇,僧眾達八百人,與崇圣寺、無為寺等并稱“四大寺”,是密宗重要道場。大理國圣德帝段素貞曾在此修行八年,近代虛云老和尚也曾在此講經?。</p><p class="ql-block">?興衰與重建?——明永樂年間毀于火災,康熙年間和20世紀30年代兩次重修,但規模縮小。1992年當地村民集資修復大殿,現僅存大殿供奉三世佛、迦南菩薩及羅荃祖師?。</p> <p class="ql-block">羅荃寺融合了南詔佛教密宗歷史、蒼洱地理景觀與白族文化傳說,雖規模不及鼎盛時期,仍是研究大理宗教史與建筑藝術的重要載體。</p> <p class="ql-block">大理羅荃寺(羅荃半島)?求什么最靈驗?</p><p class="ql-block">作為南詔國佛教圣地,歷史上以軍事庇佑和法事秘法著稱。因羅荃法師曾助南詔破唐軍,寺內供奉其舍利塔,信徒多求國家安定、個人避災或修行加持。</p> 文化傳說 <p class="ql-block">白族民間傳說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望夫云》</span>羅荃法師將盜袈裟的獵人打入海底化為石騾子(現為航標礁石),公主精氣化作望夫云。礁石“石騾子”為獵人化身,羅荃法師施法拆散公主與獵人的愛情。</p><p class="ql-block"><br></p> 羅荃塔與天鏡閣 <p class="ql-block">羅荃塔?,原塔為羅荃法師舍利塔,毀于文革,1996年重建為42.8米高的四方密檐塔,無頂設計保留古貌,夜間燈光璀璨,與崇圣寺三塔隔海相望,成為洱海東岸地標?。</p><p class="ql-block">?天鏡閣?,位于半島上,曾為洱海四大名閣之一(另三閣為浩然閣、珠海閣、水月閣),元代李京曾題詩贊其景色。現觀音閣為后世重建,供奉觀音菩薩?。</p> 羅荃寺最經典的傳說故事 <p class="ql-block">降服巨蟒?——</p><p class="ql-block">相傳羅荃法師在修建寺廟時,遭遇數千條蟒蛇侵襲。其中一條如水桶粗的巨蟒試圖吞噬西域梵僧高什,法師用佛珠束縛蟒蛇七寸,最終將其縮小至黃鱔大小并鎮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降伏鱷魚頭鯰魚身的妖獸?——</p><p class="ql-block">寺廟開光之日,洱海中出現一條身長10米、鱷魚頭鯰魚身的妖獸,襲擊船只并吞噬游客。羅荃法師祭出木魚將其吞入腹中,隨后敲擊木魚使其吐出血水和碎骨,最終用蟻群搬運碎骨清理現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壓海東水神?——</p><p class="ql-block">一位自稱海東水神的巨漢出現,質疑法師建寺鎮壓群蟒的行為。法師以法力震懾對方,最終使其臣服并承認羅荃寺的鎮守地位。</p> <p class="ql-block">?《望夫云》?——白族民間傳說中,羅荃法師將盜袈裟的獵人打入海底化為“石騾子”(現為航標礁石),公主精氣化作蒼山“望夫云”,故事與寺、塔緊密關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称多县|
汝城县|
旺苍县|
株洲市|
上思县|
名山县|
昌都县|
偏关县|
黄石市|
尼玛县|
西宁市|
黔西|
武宣县|
怀宁县|
瓮安县|
高雄县|
日照市|
青海省|
印江|
北碚区|
平罗县|
彰化县|
高清|
新晃|
应用必备|
东乡|
玛多县|
略阳县|
定西市|
昂仁县|
曲水县|
裕民县|
乾安县|
育儿|
内丘县|
西贡区|
庆城县|
合江县|
谷城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