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5日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p> <p class="ql-block"> 在日照海濱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乘著雨后的清爽,我們來到了五蓮山。五蓮山不高,卻承載了足夠的奇、險、怪、仙;五蓮山不大,卻裝滿了秀、幽、奧、曠。</p><p class="ql-block"> 廣義的五蓮山風景區包括五蓮山、九仙山及龍潭大峽谷三景區,他們同屬嶗山余脈。時間有限,這次我們只游狹義的五蓮山,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領略五蓮山的神奇與雄秀。五蓮山主峰五朵蓮花峰海拔僅有515.7米,主景區僅有13平方公里。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五蓮山將她的奇、險、怪、秀、幽、奧、曠一股腦的揉進這片“矮小”的區域,堪稱山東小雁蕩,置身其中,猶如走入了世外仙境。</p><p class="ql-block"> 十七年前,在日照的那些日子里,我忽略了海濱森林公園,但沒有忽略五蓮山,我曾只身一人登上五蓮山,但是今天,我們從西門上山,面對五蓮山的如此美景,我竟覺得如此陌生。那時我沒有相機,智能手機尚未流行,也沒有像徐霞客那樣留下文字描述,甚至連記憶也僅限于山的名字,關于她的美,或被曾經年輕的我忽略,或被浮沉的人生丟棄在了生活的死海。</p> <p class="ql-block">水簾煙雨牌坊</p><p class="ql-block"> 水簾煙雨位于光明寺東北,有試劍石、一線天、仙人洞、養目潭、獅子窟、壽龜巖、鐵胡同、水簾洞等景點。以水簾洞為中心,上有奇峰異石,下有深澗幽洞,景色怡人,身臨其境,奧秘無窮。依水簾煙雨牌坊拾級而上,共有999級臺階,意味著九九長遠,奔向光明。</p> 穿過水簾煙雨牌坊,便正式登山。今天是夏天的第一天,昨晚——春天的最后一晚——下了一場春夏交杯雨,沐浴了夜雨的五蓮山,掩映在茂密的綠樹之下,枝葉鮮脆純凈,空氣清新怡人。 <div>滴水觀音</div> 行不久處,有一淺洞,洞內有一池,名曰仙人池,池內立一佛像,為觀音菩薩。菩薩慈祥溫柔,恰如此時的五蓮和日照。 遙望九仙山<div> 西門登山不久,向西眺望,可見九仙山,時間充足的話,五蓮山、九仙山可以一起游玩,美麗加倍。</div> 石門<div> 像這樣的石門在五蓮山隨處可見,寬可成石“胡同”,窄可到人無法通過的“一線天”。</div> <p class="ql-block">白石亭</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亭子叫什么,一身白石,就叫白石亭吧,這里是第一個遠眺九仙山的觀景臺。</p> <p></p> <p class="ql-block">東坡醉酒</p><p class="ql-block"> 過一白石亭,游道東側平臺上有一石像半躺于地,斜倚著酒葫蘆,仿佛醉酒在此小憩。人們至此,多半想到是"太白醉酒",其實這是"東坡醉酒"。蘇軾在宋熙寧年間任密州太守時,多次登臨此地,留下了"九仙今已壓京東"等詩句,贊美五蓮山、 九仙山"奇秀不減雁蕩"。</p><p class="ql-block"> 酒葫蘆旁有一背包,不知道是誰無意遺落,還是故意放在那的,仿佛蘇軾也化身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以神來之手給五蓮山創造了許多的洞天福地,并且賦予了一個個帶有傳奇色彩的美名。水簾洞上下落差60余米、深80余米,洞口和洞內有多處水潭,雨季水流奔瀉而下形成水簾,故曰"水簾洞”。</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p class="ql-block"> 水簾洞為斷裂構造發育形成的狹縫,堆積了上部崩落的大石塊,參差相疊形成了孔洞連通的石洞。</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p class="ql-block"> 只是當下降水較少,未見水簾。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內曲徑通幽,五折而出,終年滴水成簾,春夏之交,入此洞冷氣森森,如若盛夏入此,暑氣頓消,可謂神仙洞府。</span></p> <p class="ql-block"> 五蓮山遍布奇巖巧石,堪稱奇石博物館,諸如五老迎賓石、翁背婆石、試劍石、荷葉棚、石筍、石鏡、蛤蟆石、鸚鵡石、水晶屏、清涼榻等,無不狀如其名,形貌逼真。山光石景相輝映,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眺望馬耳山</p><p class="ql-block"> 五蓮山西側向西北眺望,遠方一山體猶如俯臥的駿馬,馬首位置雙石并舉、狀如馬耳,故稱馬耳山。它比五蓮山還要高,位于五蓮縣與濰坊市諸城交界處,海拔717.8米,為魯東南第一高山。</p> <p class="ql-block">鯉魚躍龍門</p><p class="ql-block"> 一巨石形似鯉魚高高躍起,見首不見尾, 其眼、嘴、腮、鱗歷歷可辨,動感十足。魚眼為一原生晶洞風化而成,魚腮由風化節理構成,石上細粒花崗巖脈中縱橫交錯的節理構成了其逼真的鱗片形象。</p> <p class="ql-block">獅子窟</p><p class="ql-block"> 水簾洞上行不遠處,又開一洞,洞口高10余米,進深40余米,因山風吹入洞內如同獅吼而得名。原為"五蓮山十勝"之一,清本升和尚作《五蓮十勝歌》云:"此山秀氣佳全發,何以空傳獅子窟"。為沿南北走向的斷裂發育而成的洞穴。</p> 獅子窟 鐵胡同 <p class="ql-block">鐵胡同</p><p class="ql-block"> 兩石壁相對,壁立如削,宛若鐵壁銅墻,長達百米,寬不足3米,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故名"鐵胡同"。相傳鐵拐李為和關公比試,用鐵拐擊打所致。為楞伽峰南側斷裂構造經風化侵蝕而形成。</p> 鐵胡同 <p class="ql-block"> 鐵胡同上有一巨石,從不同的側面看有不同的形狀,靠近山體這一側看狀如蝴蝶。</p> <p class="ql-block"> 石體被“劈”出好幾道交叉縱橫的一線天,上窄下寬。</p> 試劍石 <p class="ql-block">試劍石</p><p class="ql-block"> 從外側面看,似利劍將巨石從中間一劈兩半,截面如刀削一樣平整光滑,故名曰“試劍石”。海拔367米, 由中生代(~1.2億年)中粒二長花崗巖沿節理劈開形成。</p> 試劍石 <p class="ql-block">風動石</p><p class="ql-block"> 石呈圓球狀,徑約2米,重逾10噸,舉手推之便若不倒翁般搖擺不定因而得名。傳說山中頑石積年累月地沉浸在佛音之中,終于劣根去除,能上下晃動也稱作“頑石點頭”。為花崗巖巨石經過上百萬年球狀風化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 五蓮山與九仙山之間,青山錯落連綿,陽光普照群山,層層嶂巒清新如洗。</p> 一頓攀登之后,是一段長長的山脊平路,路兩側松柏纏繞、懸崖絕壁,于山林中輕松而行,準備迎接更精彩的遇見。 觀瀾亭<div> 觀瀾亭1982年初建,于五蓮山大悲峰前、光明寺東北方向的一塊名曰菩提樓的巨石上,為觀看群峰玉立、幽谷斑斕之意。此亭四柱四角木結構,飛翹角灰瓦建筑,亭周圍置以欄桿。2001年重新修建成全花巖質四角涼亭。內置有青州市宗立成先生捐贈的青石料石桌、石凳一套。</div> 觀瀾亭上望日照大地。 松風徑<div> 在山脊小道的盡頭,有一三叉路,左側通往望海峰,右側可通過松風徑繞道光明寺前往望海峰。我們選擇走松風徑。</div><div> 松風徑環繞光明寺西、北、東三面直至望海峰下,由光明寺第五代主持泰雨和尚所辟,為五蓮山前山主游覽路徑。松風徑南為光明寺學屋舊址,一處為蓮峰書院,又稱第二學屋,是小和尚的啟蒙學校,時間4年;另一處為雨花深處,又稱第一學屋,學生從第二學屋選拔,是和尚接受較高等教育的場所,學習時間10年以上。</div> 望海峰<div> 松風徑上遙望望海峰</div> 光明寺最高處 光明寺寺前全景圖<div> 光明寺全稱護國萬壽光明寺,位于大悲峰前,左為望海峰,右為天竺峰,面對五蓮峰,位置優越,鐘靈毓秀。五蓮山全山28峰,層巒疊嶂,山勢峭拔、風光旖旎,猶如仙境。</div> 光明寺左側望海峰 光明寺前方五蓮峰<div> 五蓮峰,全稱五朵蓮花峰,為五蓮山的主峰,海拔515.7米。五峰并峙,一絡相連,遠望宛如蓮花初放,明代萬歷皇帝將全山賜名“五蓮山”。1947年成立的“五蓮縣”縣名源出于此。遺憾的是從五蓮山東、西兩個大門入均無法抵達五蓮峰,那里比較驚險,不是一般游客能到達的地方。</div> 大悲峰下佛龕 大悲峰下佛龕 大悲峰<div> 大悲峰在光明寺背后,從南面抬眼望去,峰雖陡峭峻秀而似不高,但其西、北兩面壁立千仞峻拔險絕,不可登攀;清文學家曾評其“前為寺屏障,后為山藩籬”。</div> 大悲峰 大悲峰石刻字<div> 1989年,在五蓮山實施了摩崖石刻工程,先后鐫刻臧克家、武中奇等17位名人的題字。其中有“海右奇峰”、“五蓮山”、“齊魯奇觀”、“天竺峰”、“五老迎賓”、“海右獨秀”、“織女洞”、“云海”、“蓮葉舟”等,為古老的五蓮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div> <p class="ql-block">云海石刻</p><p class="ql-block"> 大悲峰觀云海處,斗大石刻“云海”二字,出處有究,示意人們去流云峽,駕馭濤濤祥云,體味仙人的飄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海,可遇不可求。登山那么多,從未遇見。</span></p> 大悲峰遙望九仙山 光明寺 <div> 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賜金千兩,遣御馬監太監張思忠督工,興建護國萬壽光明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落成。明崇禎及清順治、康熙年間又多次復修和擴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寺院建筑群。</div> 光明寺大雄寶殿 鼎盛時期,全寺擁有樓、臺、亭、閣150余間,僧眾300余人,進香禮佛者絡繹不絕。在清代,已成為與長清靈巖寺、青州法慶寺齊名的山東四大禪院之一(據 《山東通志》)。1947年毀圯,1985年前后修復。 光明寺正門 天竺峰<div> 光明殿正西的天竺峰,也稱天柱峰,因狀如頂天之柱,凌空矗立,陡峭如削;峰上有復有山,飛梁石;底部東側,有如掌巨石覆其上,掌上五指分明,指甲隱約可辨,昂首望去,天竺峰似賴此掌擎托,蔚為壯觀。天竺峰也不是一般游客可到達的地方,只有攀巖高手方可借助繩索而上。</div> <p class="ql-block">望海峰</p><p class="ql-block"> 望海峰與天竺峰遙相對峙,險奇陡峻,氣勢巍峨。<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五蓮山志載:"望海峰,突兀霄漢間。東南去海百里,望之若在膝前"。峰上石刻頗豐。</span></p> 步步生蓮 觀音殿觀景臺看光明寺和天竺峰 觀音殿觀景臺看天竺峰、大悲峰和光明寺 天竺峰和五蓮峰<div><br></div> 天竺峰和五蓮峰之間有一巨石,從觀音殿觀景臺可以看見石上站了好幾個人,他們應該都是攀登五蓮峰的人。有機會,我也要去。 望海峰登峰路 望海峰下看光明寺及周圍山峰 <p></p> <p></p> 望海峰“齊魯奇觀”石刻 望海峰 望海峰 望海峰上看光明寺 <p></p> <p></p> 望海峰 望海峰上看天竺峰和五蓮峰 <p class="ql-block">望海峰</p><p class="ql-block"> 望海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峰頂有巨石相拱成棚,壯若洪波涌起,因名石浪棚,棚內可容多人,夏日登臨者于此小憩,但覺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猶如置身瑤臺瓊閣。上有古人大字題刻“石浪飛空”。</span></p> <p class="ql-block"> 望海峰峰頂觀群山環繞光明寺是五蓮山最極致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望海樓</p><p class="ql-block"> 峰上有清代建筑望海樓,三層八角,青磚灰瓦,登高可遙望黃海,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望海峰觀群峰</p><p class="ql-block"> 五蓮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其他如掛月峰、劍槊峰、玉燭峰、吐日峰、虎頭峰等二十余峰,或形奇,或勢偉,別具風采,各有千秋。</span></p> 望海峰石刻 <p class="ql-block">海蝕洞穴</p><p class="ql-block"> 五蓮山望海樓中生代(~1.2億年)中粒二長花崗巖發育海蝕洞穴,說明這里曾經位于海平面遭受海浪侵蝕,后經構造抬升到現在的位置。</p> 望海峰是普通游客登山的終點,離開望海峰,便可以沿東面山道下山,由于東坡山勢較緩,且游客落客區(山門)建在半山腰位置,很快便可以下山,然后乘坐景交車快速駛出景區。 <p class="ql-block">立雪亭</p><p class="ql-block"> 五蓮山立雪亭也是一處絕佳的觀景平臺。</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p> 海右奇峰石刻<div> 五蓮山遍山峰石,或雄偉,或形奇,或秀美,各具風格,儀表萬千。<br></div> 杜鵑花園<div> 此峰密林深處有杜鵑花園,我本以為這個季節還能看到杜鵑花,剛要進去,被熟知此處的一位大哥攔住,說此時杜鵑花已敗,于是沒有再上去。</div> 五蓮仙境<div> 清朝侍讀大學士翁正春將五蓮山與泰山、嶗山相提并論:“岱以崇隆顯,嶗以幽窅顯,蓮以峭削海”。如果讓我給山東名山排個名,我會排:泰山、嶗山、蒙山、五蓮山、沂山。五蓮山景色不輸泰、嶗、蒙,唯一的不足是海拔不夠高、面積不夠大。<br></div> 風車 五老迎賓<div> 五老峰下的五老石,仿佛五位老者,從林間走出,喜迎貴賓,居前一位,身著長衫,挺身背手,不僅五官俱全,須眉可辨,且笑容可掬,風度翩翩,惟妙惟肖。</div> 蘇軾題刻<div>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于熙寧年間(1074-1076 )知密州時、多次登游五蓮、九仙二山,留下"奇秀不減雁蕩"的贊譽,曾賦詩《次韻周邠寄雁落山圖》: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唱雪風。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臺落手中。</div> 此次五蓮山之行,盡情領略了山之雄奇與靈秀,填補了我自17年前游覽此處的記憶空白。這里離家并不遠,在不久的將來,我還會來到這里,因為在山的對面,還有一座九仙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双桥区|
西林县|
连山|
兴城市|
增城市|
固原市|
霞浦县|
海盐县|
临汾市|
沅江市|
淄博市|
崇礼县|
长治县|
湖州市|
常熟市|
桐庐县|
松溪县|
惠安县|
莱西市|
龙江县|
肇源县|
肃南|
专栏|
庄浪县|
丹寨县|
云梦县|
南昌市|
深泽县|
陇西县|
屯昌县|
屏南县|
财经|
古浪县|
泸州市|
丹凤县|
天全县|
曲阜市|
东辽县|
修水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