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海經》中有關于“種玉”的相關記載,主要出現在《山海經·西山經》里:</p><p class="ql-block">“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有而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p><p class="ql-block"> 相關解讀</p><p class="ql-block">- 種玉地點:峚山和鐘山。峚山有玉榮,也就是玉的精華;鐘山位于峚山之南,黃帝將峚山的玉榮投到鐘山之陽。</p><p class="ql-block">- 所成之玉特點:種出的玉是瑾瑜之玉,這種玉質地優良,堅硬而細密,潤澤有光且呈現五色,具有“和柔剛”的特質。</p><p class="ql-block">- 用途:天地鬼神把它當作食物來享用;君子佩戴它,可以抵御不祥之事。 </p><p class="ql-block">此外,《山海經·海外北經》里還提到“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描繪了鐘山之神燭陰的形象,也從側面豐富了鐘山這一與“種玉”相關地點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明朝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玉屑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弊C明玉石有一定的療效。</p><p class="ql-block">按照東晉葛洪的說法,修仙之路,食玉的量很關鍵:“其道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爾”。也就是說,要堅持連續食玉一年以上,才能達到一定效果。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玉石的消耗量巨大,那些精良的美玉都被追求長生的人們放入杵臼之間搗碎,吃到肚子里去了??脊虐l現,魏晉時期一些王公貴族墓的墓主通常比較年輕,也可能跟他們生前大量服用仙丹、玉屑不無關系。</p> <p class="ql-block">食玉之風在南北朝后期迅速的消亡了,貴金屬金逐漸取代了玉石成為了裝飾的新寵。在唐朝的文獻中,食玉文化幾乎消失殆盡,玉石作藥也只是作為煉丹的一種藥引出現,逐漸地淡出了主流。唯有佩玉的傳統一直被傳承和延續下來,至今仍備受國人的喜愛和推崇。</p><p class="ql-block">雖然魏晉南北朝食玉歷史僅僅三百多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可是因為有了這番食玉的風云就變得與眾不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竹山县|
汝南县|
龙州县|
西平县|
湟源县|
汪清县|
阳城县|
芦山县|
宜黄县|
英超|
淮阳县|
鄂温|
瑞昌市|
台江县|
喀喇沁旗|
阿拉尔市|
同江市|
江陵县|
浦县|
华容县|
海原县|
鞍山市|
汉川市|
榕江县|
嘉禾县|
新干县|
合山市|
合阳县|
疏勒县|
武冈市|
安岳县|
通海县|
会泽县|
福贡县|
黄陵县|
醴陵市|
荥阳市|
宜城市|
临江市|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