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鎮國寺,位于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時改稱“鎮國寺”,延用至今。寺廟經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現存寺院共有兩進院落,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 鎮國寺的建筑,以萬佛殿為最早,雖經歷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時的風貌,是中國佛教寺院中現存的三處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國寺廟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p><p class="ql-block"> 鎮國寺的創建,無疑對研究五代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這個時期,北漢僅僅擁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領土,無力同后周王朝政權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轄境內大修佛寺。</p><p class="ql-block"> 鎮國寺內有不少文物提供了寶貴的研究史料。如東西碑亭五代時期的半截碑,殘缺不全的文字中,記載了北漢小朝廷的宮廷斗爭,對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有著重大的參考價值。</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鎮國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和球友曉紅婉兒玲玲在鎮國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雙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橋頭村,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為“一城兩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林寺則以彩塑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p><p class="ql-block"> 雙林寺占地面積約為一萬五千平方米。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認。“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齊年號,既是重修,其創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從北齊算起,中都寺也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個春秋了。</p><p class="ql-block"> 雙林寺坐北朝南,寺的外圍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磚墻。寺內分東西兩大部分。西部為廟院,有十座殿堂、三進院落。釋迦殿、羅漢殿、武圣殿、土地殿、閻羅殿、天王殿組成前院;大雄寶殿和兩廂的千佛殿、菩薩殿組成中院;娘娘殿、貞義祠組成后院。東部主要是禪院和經房。</p><p class="ql-block"> 雙林寺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和球友曉紅婉兒玲玲在雙林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平遙雙林寺的韋陀像?是該寺的一件重要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韋陀像位于千佛殿,高1.6米,立于殿內醒目之處。韋陀身披甲胄,左手拿著一個金剛杵,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顯得威風凜凜?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韋陀(又作韋陀)是佛教的大菩薩之一,同時也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長天王身邊的八位大將之一,是一位重要的護法神?。</p><p class="ql-block">雙林寺的韋陀像以精湛的工藝展現了護法神的威猛英姿,是中國古代雕塑的名作之一。其造型夸張,全身呈S形,眼睛與頭部方向相反,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外張,表現出威武勇猛,力大無比,在視覺上有明顯的動勢感?。</p> <p class="ql-block">雙林寺彩塑 </p><p class="ql-block">唐碑宋槐立雙林, </p><p class="ql-block">彩塑精絕天下聞。 </p><p class="ql-block">武中蘊文韋馱像, </p><p class="ql-block">剛里含柔護法神。 </p><p class="ql-block">飄帶縈繞張曲線, </p><p class="ql-block">神情凝動懾靈魂。 </p><p class="ql-block">悵嘆大師無名姓, </p><p class="ql-block">美院紛沓有傳人。</p><p class="ql-block"> 1990年6月隨安泰公司董事長李安民到平遙雙林寺游覽。時遇中國美院師生在寺內寫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荃湾区|
德格县|
南阳市|
东乡|
磐安县|
商丘市|
灵寿县|
越西县|
红安县|
墨竹工卡县|
夹江县|
汨罗市|
壤塘县|
吉木萨尔县|
金华市|
遵化市|
桐梓县|
福清市|
罗源县|
大厂|
沙河市|
靖边县|
罗源县|
洛隆县|
宜丰县|
额济纳旗|
介休市|
吉首市|
安新县|
壤塘县|
泽州县|
昆明市|
育儿|
丽水市|
射洪县|
乡宁县|
泌阳县|
尉犁县|
巴林右旗|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