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 毛毛(沈明華)</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11610052</p> <p class="ql-block">走進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魯鎮,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充滿故事的年代。</p><p class="ql-block">魯鎮的風,帶著江南水鄉特有的溫潤與柔情,輕輕拂過臉龐。河道中,烏篷船悠悠地搖曳著,船頭的船夫哼著古老的歌謠,那歌聲在水面上蕩漾開來,喚醒了沉睡的記憶。</p><p class="ql-block">街頭巷尾,彌漫著臭豆腐和黃酒的香氣。斑駁的墻壁,記錄著歲月的痕跡;陳舊的門窗,見證了無數的悲歡離合。</p><p class="ql-block">在魯鎮,每一塊石板,每一座石橋,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這里有孔乙己的窮酸與無奈,有祥林嫂的悲慘與堅韌,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魯鎮獨特的人文景觀。</p><p class="ql-block">魯鎮,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充滿情感與記憶的精神家園。這里,傳統與現代碰撞,愚昧與覺醒交織。封建禮教的束縛如同一把沉重的枷鎖,壓在人們的心頭。然而,在黑暗的角落里,總有那么一絲希望的曙光在閃爍。</p><p class="ql-block">魯鎮的街道狹窄而悠長,兩旁的建筑古樸而陳舊。那一片片黑瓦白墻,見證了時光的流轉,也見證了人們在命運的漩渦中奮力掙扎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但,正是這些悲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看到了社會變革的必要性。魯鎮,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也是我們反思過去、展望未來的一面鏡子。</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讀書時,經常讀魯迅寫的文章,魯迅筆下的魯鎮讓我印象深刻。江南古鎮,大同小異,要了解其中的人文才能知道不同之處。其實在紹興的歷史上并無魯鎮這個小鎮。魯鎮其實是魯迅對幾個水鄉小鎮兒時記憶的一個藝術的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于小說中的一個書面的水鄉小鎮。但這個小鎮,確實早就存在于魯迅的心中,也通過他的小說,存活于千百萬讀者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魯鎮是飄浮在鑒湖之上的,有一路一河、四街五弄十橋。魯鎮老街,是魯鎮最繁華的地方,自東而西,街河并行,街隨河走,橋連街衢,坊巷縱橫。店鋪沿街布局,疏密有致。街鋪一色的黛瓦粉墻,燈籠高懸,旗幡飄翻。老街上的橋、弄,連接著魯鎮的東西南北中,水鄉風情、百姓民俗盡在弄尾巷頭中。</p> <p class="ql-block">“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以筆為劍,劃破黑暗,他筆下的諸多故事,仿佛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展現著那個時代的風貌。而魯鎮,這座在魯迅小說中多次出現的小鎮,如今已成為現實,吸引著人們去探尋那段塵封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踏入魯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書“魯鎮”兩字,那是魯迅先生的手跡,蒼勁有力,仿佛在訴說著小鎮的故事。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世上本沒有魯鎮,說的人多了,便就有了魯鎮。這個魯鎮不是魯迅小時候的那個魯鎮,但是,這個魯鎮,的確又是魯迅筆下的魯鎮。</p> <p class="ql-block">走進大門,一尊魯迅先生的青銅雕像端坐在藤椅上,他眼神深邃,凝視著遠方,似乎在思考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未來。頗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神韻,也是魯鎮的標志。一旁的“民族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彰顯著先生偉大的精神內涵。</p> <p class="ql-block">沿著石板老街緩緩前行,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魯迅筆下的那個年代。街道兩旁,粉墻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屋檐下掛著一串串火紅的燈籠,洋溢著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河道縱橫交錯,河水清澈見底,烏篷船在河面上搖曳,船夫搖著櫓,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仿佛在吟唱著古老的歌謠。</p> <p class="ql-block">“魯鎮”,先生傾注了滿腔的熱情,自于他對故鄉山水、對童年生活夢幻一般的眷戀,是先生的心靈故鄉和精神家園。魯鎮,構成了一幅優美的江南水鄉畫卷,也是魯迅筆下的“活的魯鎮”。</p> <p class="ql-block">魯鎮黑瓦粉墻的臺門和店鋪,千姿百態的石橋和欄桿,縱橫交叉的小河與水卷,檐挑角的古戲臺和祠堂庵廟,依傍鑒湖子河兩街的傳統建筑風格,形成了“人家盡枕河,樓臺附舟楫”特有的水鄉風情。</p> <p class="ql-block">艷陽高照,天高云談,舟行河中,在櫓聲中遙望兩岸人家,一座人們既熟識又陌生、既歷史久遠又年輕活潑的江南水鄉小鎮。走進魯鎮,也就走近了先生。漫步魯鎮,把魯迅還給世人,還給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各類店鋪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有賣臭豆腐的小店,那獨特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引得游客紛紛駐足品嘗。有古色古香的當鋪,仿佛能看到當年人們在這里典當物品的場景。還有錫箔店、油燭店、茶漆店等,這些在現代都市中早已罕見的店鋪,在這里卻應有盡有,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變遷。</p> <p class="ql-block">繼續往前走,便來到了雙面戲臺廣場,這里是魯鎮的中心。戲臺構筑在河道上,水鄉社戲正在上演。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戲服,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唱腔婉轉悠揚,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臺下的觀眾,他們有的聚精會神地看著表演,有的跟著節奏輕輕哼唱,沉浸在這濃郁的藝術氛圍中。</p> <p class="ql-block">在魯鎮的街頭巷尾,還時不時能看到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己,正對著掌柜說著“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拖著長辮子、戴著烏氈帽的阿 Q ,晃悠著長煙桿,油腔滑調地裝著各種怪相。</p> <p class="ql-block">衣衫襤褸的祥林嫂,拄著棍子,嘴里喃喃自語地說著“我只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這些人物仿佛從書中走了出來,讓游客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魯迅小說中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酒店里,拖著長辮子、戴著烏氈帽的阿 Q 在柜臺邊研究著“茴”字的四種寫法。衣衫襤褸的祥林嫂拄著棍子,在自言自語:“我只知道東山的狼吃人,沒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小時候讀魯迅文章,《孔乙己》里曾提到“魯鎮的酒店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當年讀書的時候,就對孔乙己最愛的茴香豆很是好奇,到了魯鎮看到茴香豆豈有不吃的道理,這咸香的味道讓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過了石橋,就是魯鎮景區內最高的建筑奎文閣。奎文閣是魯鎮的最高建筑物,登高可以眺望魯鎮全景。“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歷代贊頌讀書人,遂多將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后又將藏書畫、石雕古董等珍品之樓也叫奎文閣。</p> <p class="ql-block">奎文閣下是陳半丁紀念館。陳半丁(1876~1970),即陳年,畫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陳半丁紀念館面積不大,分為上下兩層。一層主要以書畫的形式講述陳半丁先生早年的經歷,二層主要展示了陳半丁先生的書法繪畫和篆刻作品。陳半丁先生為“魯鎮”本地人,曾以柯巖西澤村“五畝涂“地名作為他在京的寓所之名,號“五畝之園”。</p> <p class="ql-block">魯鎮的街道狹窄而悠長,兩旁的建筑古樸而陳舊。那一片片黑瓦白墻,見證了時光的流轉,也見證了人們在命運的漩渦中奮力掙扎的身影。特別喜歡這樣的巷子,深深的,窄窄的。這種窄巷子,它的深邃,像是藏了很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院門兩邊的對聯:“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橫批:“仁里”。出至魯迅曾于1932年寫下一首題為《答客誚》的詩:“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這首詩生動地表達了魯迅熱愛孩子的深厚感情,不僅如此,他還理解孩子,重視教育孩子。他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這樣寫道:“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亮闊光明的地方去,以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兒童看作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孔乙己》開篇便是:“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魯迅筆下的魯鎮,是虛構的故鄉,卻在柯巖成為了現實。漫步魯鎮青石板鋪路的街巷,黛瓦粉墻、枕河臨街的店鋪,古樸高大的臺門宅院,千姿百態的石橋石坊,縱橫交錯的水巷小河,飛檐翹角的戲臺,無不是魯迅筆下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只見城四面,皆是水,水色與天色交波,晚晴云樹,搖曳清波,就仿佛融為一片的天地。”這是魯迅在《故鄉》中對于紹興的追憶。他筆下的故鄉,有三味書屋,有百草園,也有小橋流水,煙雨朦朧,水巷烏篷,巷子里彌漫著千年黃酒香……</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石橋是魯鎮凝固的詩,那么烏蓬船就是魯鎮流動的歌,它是水鄉的驕子。船夫撐著一支竹漿,劃過如鏡的水面,迢迢山水中,傳來搖櫓聲陣陣。</p> <p class="ql-block">魯鎮很漂亮,小橋流水、綠樹老房,褪了皮的白墻顯露出時代印記,一個虛擬的江南古鎮就這樣呈現出來。魯鎮之于紹興是特殊的,之于游客是虛幻的。如果你在紹興讀懂了江南水鄉,或許也可在魯鎮,讀懂整個封建中國。</p> <p class="ql-block">魯鎮挺大,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魯迅筆下提到建筑。在魯鎮,一組組形象夸張的群雕頗引人注目,幾十個故事人物的銅像講述著一個個魯迅小說中的故事。有橋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樹可蔭,有戲可聽,有藝可觀,有歷史,有現代,有故事,有游樂……</p> <p class="ql-block">魯鎮的名氣,飽含著歷史的印記,靜靜看著人們往來穿梭,白墻黑瓦,風雨林立。青石板,烏篷船,記下了煙火蒸騰,吞吐著悠悠過往。江南水鄉是婉轉的,明明兩三步就跨過的小流,也要架上一拱彎彎的石橋,于是,視線中盡是曲曲繞繞,千回百轉。</p> <p class="ql-block">魯鎮,是歷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瑰寶,是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紹興的清幽風雅,體驗到魯迅先生筆下的江南風情。今天,我以游客的心情游覽魯鎮,沒有魯迅筆下的殘破沒落、民生凋敝,有的是靜靜體會魯迅筆下的水邊人家的安逸,家在景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活在鬧市中難得的一片寧靜。</p> <p class="ql-block">踏入魯鎮,就像翻開了一本厚重的歷史畫卷。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歲月的琴鍵上,奏響著古往今來的樂章。魯鎮,是魯迅先生筆下的世界。沿著青石鋪就的小巷,阿 Q 的身影仿佛在拐角處一閃而過,祥林嫂的悲嘆似乎還在耳邊回蕩。這里的每一間店鋪、每一座橋梁,都充滿了故事。魯鎮的街巷,彌漫著舊時光的味道,仿佛每一塊石板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風過處,皆是歷史的低語,我沉醉在這如夢的畫卷里,不愿醒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龙川县|
拜泉县|
江油市|
天镇县|
永安市|
平远县|
韩城市|
南涧|
霍州市|
榆社县|
佳木斯市|
武宁县|
洛阳市|
鄄城县|
濉溪县|
珲春市|
万载县|
鱼台县|
汝州市|
拜泉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海丰县|
阿城市|
桃园县|
剑河县|
屯昌县|
松潘县|
武平县|
宿迁市|
卢龙县|
平罗县|
商城县|
浦东新区|
固原市|
连江县|
赤水市|
慈溪市|
凤冈县|
综艺|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