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歷史人物</p><p class="ql-block">鎮遠,乃湘黔咽喉要道和水路交通要沖,成為一些重要歷史人物通向大西南的必經之地。鎮遠,也是古代中原溝通東南亞國家的水路關卡,物埠地豐,人杰地靈,歷史上涌出了不少在黔東、貴州乃至全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這里所發生的諸多歷史事件也頗具影響,不乏世人嘆為觀止的壯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應己</p><p class="ql-block">思州田氏二十世祖,田應庚兄,生卒年不詳。南宋湖廣思州軍將領,兼任思州駐扎御前忠勝軍副都統制職。田應己驍勇善戰,多次率領思州軍入川抗蒙,戰功顯赫。寶佑五年(1257年),受命與田應庚修筑思州三隘。寶佑六年(1258年)四月,"詔田應己思州駐扎御前忠勝軍副都統制,往搖州共筑關隘防御"。即前往四川福州幫助修筑關隘。田應己作為思州軍將領,長期屯軍十萬駐守西郊衙溪,是"十萬屯"得名的由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應庚</p><p class="ql-block">思州田氏二十世祖,生卒年不詳。南宋湖廣思州守御使,兼任思州駐扎御前忠勝軍都統制職。寶佑四年(1256年),在蒙古大汗蒙哥率軍進攻四川時,曾多次派遣思州軍入川與福州軍協同作戰,并取得輝煌戰果。繼后,為了防御蒙古鐵騎由四川重慶入福州黃平,經湖廣思州安夷縣地,直搗潭州(長沙)。寶佑五年(1257年)二月,田應庚受命修筑思州三隘,將思州軍十萬屯于安夷縣西郊,同時率領數十萬軍民修筑關隘。寶六年(1258年)十一月三隘修成,偏安一隅的理宗皇帝趙昀大喜,將安夷縣賜名"鎮遠州"。鎮遠之名始于此,十萬屯遺址尚存。</p><p class="ql-block">開慶元年(1259年)秋七月,"以知福州楊文、知思州田應庚守御勤勞,詔各官一轉(見《宋史理宗本紀》)"。</p> <p class="ql-block">宮素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遠人,生卒年不詳,南宋高宗時女畫家,代表作品是人物長卷《明妃出塞圖》,此圖于清咸同年間流入日本,現為東京博物館珍藏。解放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曾根據原作照片印刷刊行。其繪畫繼承北宋李公麟白描畫法,又表現出自己鮮明特點。水墨淡彩表現的《明妃出塞圖》,長179厘米,高45厘米。寥寥十數人,人物形象與內心活動刻畫得生動感人,描繪人馬在北風怒吼,驚沙撲面的塞外,忍著砭人肌骨的嚴寒艱難向北行進。畫中寄托了憂國憂民情思,立意和構圖,展現了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較深的文學修養,奠定了宮素然作為古代第一女畫家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王陽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72-1529)</p><p class="ql-block">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公元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下獄,后謫貶至貴州龍場做驛丞。在生死艱難中,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提出"心即理"命題,史稱"龍場悟道",并創辦龍岡書院講學傳道。王陽明兩次過鎮遠:</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赴龍場途中,經過鎮遠,寫下"山城寥落閉黃昏,燈火人家隔水村。清世獨便吾職易,窮途還賴此心存"和"景多奇絕非吾土"等詩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兩年后,他赴任江西廬陵知縣,再次來到鎮遠,登舟遠行,為貴州弟子留下著名的《鎮遠旅邸書札》:"別時不勝凄惘,夢寐中尚在西麓,醒來卻在百里外也。相見未期,努力進修,以俟后會。即日已抵鎮遠,須臾舟行矣,相去益遠,言之慘然……"諄諄叮囑,情意深長,并提到了20多位門生姓名,為后世研究陽明心學,并明確"黔中王門"歷史地位提供了重要文獻依據。</p><p class="ql-block">同時,還留下了一首詩《醉后歌用燕思亭韻》(王陽明步宋朝馬存《燕思亭》詩韻):萬峰攢簇高連天,貴陽久客經祖年。思親謾想斑衣舞,寄友空歌伐木篇。短鬢蕭疏夜中老,急管哀絲為誰好。斂翼樊籠恨已遲,奮翩云霄苦不早。緬懷冥寂巖中人,蘿衣范佩芙蓉巾。黃精紫芝滿山谷,採石不愁倉菌貧。清溪常伴明月夜,小洞自報梅花春。高間豈說商山皓,綽約真如藐姑神。封書遠寄貴陽客,胡不來歸浪相憶?記取青松澗底枝,莫學楊花滿阡陌。</p> <p class="ql-block">林則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85-1850)</p><p class="ql-block">福建侯官縣人,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曾任云貴總督。幾次路過鎮遠,文獻公開記載有兩次:</p><p class="ql-block">第一次,1819年,35歲,赴任云南鄉試正考官。夏歷七月初二,他一早從青溪出發,夜宿鎮遠。黃昏時漫步古城,游覽了香爐巖和青龍洞,把見聞寫進《滇軺紀程》書中,又寫《鎮遠道中》一詩: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盤陟崩石來無端,山前突兀復有山。肩與十步九扶掖,不爾傾蹶膚難完。忽聞雨后更險絕,時有崩泉摯山裂。此行辜值晴明來,峻坂馳驅已九折。不敢俯睨千丈淵,昂頭但見山插天。健兒撒手忽鳴炮,驚起群山向天叫。</p><p class="ql-block">第二次,1849年秋,65歲,在云貴總督任上告病還鄉,路過鎮遠,距第一次恰好三十年。過城西十四公里的相見坡,見山程之險,有感于仕途艱難,寫下《相見坡》一詩,留下了"誰鑿三重岡,亙此一長線""中坡妙結束,屹立石如煉"等詩句。到鎮遠城換舟東下之前,又寫下《已酉年九月自滇歸閩,同人贈言惜別,途中賦此答之》七言律詩四首。</p> <p class="ql-block">文化和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鎮遠,沉積了眾多歷史文明痕跡。"武陵源中歌舞地",多元文化與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兩千多年以來,漢文化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在這里接觸碰撞、和諧交融;中原、江南、江西、兩湖、巴蜀、閩粵等諸種地域文化"盆景式"移植這里;西方傳教人士接踵而來,儒學大師、禪宗諸子、云游道人、神甫牧師,競相在鎮遠營造殿堂,各路"神仙"匯聚于此,儒、釋、道、俗四教共生共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包容</p><p class="ql-block">在僅有3.1平方公里的古城,有令人驚奇的東西方歷史文化遺存。儒學興盛,有孔廟、文筆塔、書院、學堂等,科舉考試在鎮遠設立考場;道教景觀紛呈,有青龍洞、中元洞、忠烈宮、魁星閣、龍王廟、城隍廟、四官殿、雪神殿等,是道教余脈;佛教寺廟眾多,有東山寺、吉祥寺、鎮江寺、西天寺、壽佛寺、會原寺、元明寺等。清代同治年間,天主教、基督教傳到鎮遠,現存有天主堂、福音堂等。</p> <p class="ql-block">文物名勝</p><p class="ql-block">悠久歷史成就了千年古城,輝煌文化塑造了多彩鎮遠。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將鎮遠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迄今為止,全縣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即青龍洞古建筑群、和平村舊址、鎮遠城墻、天后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即吳王洞摩崖、中共鎮遠支部舊址、譚公館、鄒泗鐘祠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p> <p class="ql-block">建筑古雅</p><p class="ql-block">鎮遠的古巷民宅,依山就勢,因地制宜,逐層遞升,錯落有致,富有韻律。俯瞰鎮遠,民居大多建有各式封火墻。這些用青磚壘砌的高高的封火墻,白灰粉邊,并用彩色或水墨繪上寬幅裝飾圖案。而在這高墻夾峙中,縱橫著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幽深小巷。</p> <p class="ql-block">民族多彩</p><p class="ql-block">漢、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回、壯、水、瑤、仫佬等20多個民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少數民族習俗逐步漢化,但侗、苗、土家族等聚居地方,仍體現出歷史延續的生產習慣和生活風俗,呈現出獨特的地域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苗族</p><p class="ql-block">苗族先民從中原徙居至鎮遠已有五千年歷史,積累了獨特而濃厚的文化底蘊。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的愛和苗寨,是第四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所稱的"歌舞地"發源地之一,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海水蠻樂舞隊在宮廷演出,引起轟動,載入宋史。現為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村寨之一,是"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苗族踩鼓舞"的所在地,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侗族</p><p class="ql-block">侗族約于明末清初遷入。鎮遠侗族尤以報京大寨民族文化濃厚,其歷史悠久,依山而建,融吊腳樓、美人靠為一體,系穿斗式、青瓦頂木結構。傳說明永樂年間,這里產黃金,侗族將黃金報送朝廷,得名報金。1949年改名為報京。侗族在此繁衍生)息,繡品做工精細,圖案古樸,靈秀典雅。姑娘出嫁時穿草鞋,不戴銀飾品,只穿舊衣服。刺繡圍腰,1985年獲國家輕工部、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優秀產品"稱號。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八月八等。有"歌舞海洋"美譽,聲樂有口頭傳唱的山歌、酒歌,樂器主要是蘆笙。</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家族多數集中在尚寨土家族鄉。尚寨土家族多以同姓聚居,木質結構,依山傍水,避風向陽。尚寨人喜食辣味,多有腌菜酸菜。服飾衣大袖大褲腳大,男女頭上纏包頭帕,多為青藍二色。崇拜土司,祭祠土王。傳承保留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攤文化、嗩吶等,攤祭中的高難度環節"煞鏵、上刀山、下油鍋"至今有人能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遠非遺</p><p class="ql-block">鎮遠縣現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賽龍舟》《報京三月三》2項,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14項、州級20項、縣級123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賽龍舟</p><p class="ql-block">鎮遠賽龍舟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p><p class="ql-block">古代鎮遠屬于楚國,楚風盛行。自古鎮遠民間便有以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習俗。早在明代,鎮遠就有"龍舟之鄉"的美譽。明代《貴州通志》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拽船爭先得渡者,是歲做事俱利焉。"各族民眾通過端陽競渡,以求清吉平安的習俗,世代相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賽龍舟活動更為活躍,90年代中期,"鎮遠端陽龍舟節"正式命名。今天,在每年端陽之際,鎮遠縣舉辦以劃龍舟比賽為主,包括傳統的祭龍儀式、舞龍舞獅游街、彩船游江、水中搶鴨子、放河燈、燃禮花和文藝表演為一體的賽龍舟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報京三月三</p><p class="ql-block">報京三月三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p><p class="ql-block">報京三月三時間為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鎮遠報京侗族獨有的傳統播種節。相傳三月三,地要種來花要攀,一來種地得養老,二來攀花少年玩。又說三月三這天,當地一對男女戀人洗蔥討蔥后,不得成雙對,雙雙跳崖殉情以表忠貞愛情。由此當地人稱報京三月三為報京侗族的"播種節"和"討蔥節",地方文獻《鎮遠縣志》民族卷記載報京三月三活動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報京三月三常見節目有撈魚蝦、對情歌、討色簍、洗蔥蒜、討籃子以及踩蘆笙5個項目。</p> <p class="ql-block">紅色鎮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遠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獨特而豐富。1934年9月至1935年末,紅六軍團,中央紅軍右路縱隊,紅二、六軍團,三支紅軍隊伍三進三出鎮遠,建立蘇維埃政權,鐵血硝煙銘刻中國共產黨黨史冊;1936年12月,《神靈之手》一書在倫敦出版,這是瑞士傳教士勃沙特在鎮遠傳教時,與紅軍共同經歷了18個月長征的親身經歷回憶錄,是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紹紅軍長征的著作(早于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抗戰期間,鎮遠誕生了黔東南第一個中共黨支,形成了以鎮遠為中心的抗日救亡熱潮,在黨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長征文化和一系列的革命活動,為鎮遠注入了紅色基因,播撒了革命火種,形成了革命傳統,鑄就了鎮遠蓬勃發展的血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軍三進三出鎮遠</p><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在任弼時、肖克、王震的領導下轉戰鎮遠。</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25日,中央紅軍右路縱隊九軍團和一軍團十五師之四十三團加一個迫擊炮排,攻克了鼓樓坡和鎮遠古城,并進行戰略阻擊。26日至28日,九軍團在兩路口、箱子巖、五里牌、祝圣橋、文德關等地,有效地阻擊了薛岳、吳奇偉縱隊追剿軍之韓漢英五十九師和歐震九十師組成的先遣隊,以及歐震九十師的五三五、五四零、五三七團的進攻。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囂張氣焰,成功掩護中央縱隊順利突破烏江到達川黔邊區域。為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作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紅軍九軍團和四十三團占領鎮遠古城后,繳獲了大量戰略物資、購買了生活用品。事后不久,時任軍委縱隊政委的陳云,在其《隨軍西行見聞錄》中寫道:"……赤軍由湖南轉入貴州,此時確繳獲不少。候之擔部至少一師人被繳械,并連失黎平、黃平、鎮遠三府城。尤其是鎮遠,為通湘西之商業重鎮,赤軍將各城市所存布匹購買一空。連戰連進,此時赤軍士氣極旺,服裝整潔。部隊中都穿上了新軍裝。在湘南之疲勞狀態,已一掃而空矣。"</p><p class="ql-block">紅二、六軍團在湘西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主力長征任務后,于1935年11月從湘西進入貴州,并經鎮遠羊坪、都坪、大地一線繼續西移。</p><p class="ql-block">工農紅軍先后三次征戰于鎮遠,廣泛宣傳抗日主張,極大地激起了鎮遠人民的革命熱情,使一些有志青年加入到紅軍長征的行列,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p> <p class="ql-block">中共鎮遠支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鎮遠地下黨支部舊址,即周達文故居西廂房,為抗日戰爭期間,鎮遠地下黨支部的秘密活動據點。1938年秋,中共貴州省工委派田伯萍同志到鎮遠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宣傳運動,與謝速航、陳法軾同志秘密成立了省工委直屬鎮遠支部,發展黨員12名,并創了黨的油印小報《海燕》。支部以此為活動聯絡點,領導黔東革命運動,震憾了國民黨反動派。鎮遠地下黨支部在當時起到了一個中心縣委的作用,黨的組織活動輻射到銅仁、石阡、玉屏、思南、黃平、三穗、臺江、施秉等縣,形成了黔東抗日救亡熱潮。</p> <p class="ql-block">抗戰和平村</p><p class="ql-block">鎮遠和平村舊址,位于衛城和平街,是二戰反法西斯戰場的產物,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結晶。1938年2月,國民政府于湖南常德成立"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冠名"和平村",主要關押中國南方戰場上俘獲的日軍俘虜,同年12月遷至鎮遠。1938年12月至1944年11月,先后關押日軍俘虜600多人,在管理上實行優待俘虜政策。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偉大仁慈胸懷,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成功地改造了戰爭罪犯,讓放下武器的日本戰俘覺醒,覺悟了的日軍俘虜自愿組織成立"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開展反戰運動。和平村的管理方式,曾得到了國際紅十字官員的高度贊揚。</p> <p class="ql-block">鎮遠解放,進軍大西南</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兵團向大西南進軍,十六軍前衛部隊先期由三穗到達鎮遠。繼后,十七軍五十師與之會合,兵不血刃進占黔東地級城市鎮遠,當天鎮遠解放..</p><p class="ql-block">鎮遠解放前一天,國民黨鎮遠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任盛濂率文武官員向施秉方向逃跑。同時,駐扎在鎮遠城中的國民黨四十九軍三二七師前哨司令部,見大勢所趨也向施秉、黃平一帶潰逃。潰逃前,曾企圖炸毀祝圣橋,其陰謀未得逞。</p> <p class="ql-block">革命人物</p> <p class="ql-block">山水福地</p><p class="ql-block">鎮遠,人文景觀嘆為觀止,是黔東文化重鎮;自然風光令人稱絕,潺水清、山峰秀、峽谷幽、溶洞奇、瀑布美。有人說"鎮遠是一幅畫",是一幅"樸素中見珍奇,淡雅中顯神韻"的水墨畫。古人稱鎮遠"有勝水名山,令人盤桓而不忍離去。"這個深藏于云貴高原上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為一體,旅游資源豐富,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人。</p> <p class="ql-block">今日鎮遠</p><p class="ql-block">鎮遠位于貴州東部,地處湘黔兩省三地(湖南懷化,貴州省黔東南、銅仁)交界地區,與湖南新晃,銅仁石阡、玉屏,黔東南州岑鞏、三穗、劍河、施秉七縣接壤,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全縣總面積1889.84平方公里,轄8鎮4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27.74萬人,少數民族占49.5%。鎮遠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縣境內有湘黔鐵路、株六復線鐵路,滬昆高速、沿榕高速、天黃高速,G211、G320、G551國道等交通干線。鎮遠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年最高氣溫40度、最低氣溫零下5.3度,年平均氣溫16.5度。境內有濤陽河、龍江河、絞巴河等大小河流122條,總長806千米,水資源總量11.83億立方米。2000年,鎮遠以青溪鎮、羊坪鎮為核心,建立了黔東工業園區。2006年4月,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批準設立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2012年1月,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釀酒、電力、建材、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9.45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同比分別增長3.6%、9.1%、0.4%。</p> <p class="ql-block">鎮遠品牌</p> <p class="ql-block">?陽勝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陽河,流經黔東南北部的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等縣,風景區內自然風光優美迷人,人文景觀出神入化。景觀主要集中在"?陽三峽",即諸葛峽、龍王峽、西峽。由喀斯特巖溶地貌奇觀、平湖瀑泉、山岳云岫、幽壑深澗、古剎人文、天象生物等景觀構成,景致以峽谷奇峰、云景水色為韻,以"雄、奇、秀、幽"為特色而名揚天下。1988年,國務院將?陽河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國家水利部將?陽河列為國家水利旅游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古城記憶</p><p class="ql-block">鎮遠,兩千多年久遠歷史的積淀,承載著文明的腳印、民族的進步和文化的記憶。在這些古韻悠然的老照片里,鎮遠豐厚的文化遺產、斑斕的文物古跡,依然散發著歷史的余溫、人文的情愫,好似一頁頁泛黃的史籍,深遠悠長;又如一杯杯陳年的老酒,甘冽醇香,仿佛引領著我們又回到那些樸實無華的街頭巷尾,走進那些曲曲折折的幽幽小巷。</p> <p class="ql-block">高過河秘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過河,位于羊場鎮,有"休閑避暑勝地,度假漂流天堂"之稱。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三跳灘、雙龍泉、無底瀑布、黑巷、珍珠崖、仙鶴下蛋、獅虎觀瀑、獅王面、三仙居、古道石門等50處。景區內山勢險峻,河谷深徹,森林密布,人跡罕至,保存著大量的原生態常綠闊葉林,有"森林王國"和"天然植物園"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鐵溪神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鐵溪,又名鐵山溪,距縣城北僅1公里,為?陽風景名勝區景區之一。景區主要景點有龍潭、獨柱峰(彩筆出天)、珍珠落玉盤、觀音巖、一線天等30余處。鐵溪有著悠久的歷史典故、優美的神話傳說、原始的森林植被、眾多的野生動物、誘人的山水田園風光、奇特的鐘乳溶洞,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奧秘。</p><p class="ql-block">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在他的曠世名著《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以"野羊塘將軍大戰,歌舞地酋長劫營"為題描寫了鎮遠苗民風俗、鐵溪龍神嫁妹傳說和征蠻平叛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從博物館出來</p><p class="ql-block">經過四方井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遠古鎮的“歪門斜道”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符號,體現了古代商賈的智慧與地域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一、建筑特色:斜門與曲巷的獨特布局</p><p class="ql-block">1. “歪門”設計</p><p class="ql-block"> 鎮遠古巷中的宅院大門普遍不與巷道平行或垂直,而是斜開一定角度。例如,四方井巷內的宅門多位于巷道拐彎處或地勢特殊的位置,刻意避開正對街道,形成“斜門”。這種設計既避免外人直視宅內,也與正堂錯位,體現了隱蔽性。</p><p class="ql-block">2. “斜道”結構</p><p class="ql-block"> 巷道依山勢蜿蜒曲折,青石板路高低錯落,形成迷宮般的格局。例如復興巷、仁壽巷等,巷道交叉互通,既適應山地地形,又增強了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形成原因:風水文化與商人智慧</p><p class="ql-block">1. 風水講究</p><p class="ql-block"> 根據風水學說,“以南為尊”象征富貴,而斜門設計能“藏風聚氣”,同時避免“財氣外泄”(即“財不露白”)。這種布局被認為可保家族平安、生意興隆。</p><p class="ql-block">2. 實用考量</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鎮遠作為商貿重鎮,商人建高墻深院以避戰亂,斜門斜道可減少盜匪侵擾。此外,山間巷道布局利于通風防潮,保護貨物不發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1. 商貿重鎮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鎮遠自秦代設縣,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江浙商賈云集,形成“六大商行,十八商號”的繁榮景象。古巷道與宅院見證了明清時期“西南都會”的輝煌。</p><p class="ql-block">2. 多元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 鎮遠建筑融合了江南庭院風格與山地特色,如吊腳樓、四合院變體等。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域外文化在此交融,形成“傳統文化迷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旅游推薦:必游景點與體驗</p><p class="ql-block">1. **四方井巷** </p><p class="ql-block"> 因明代方形古井得名,是“歪門斜道”的集中展示區。巷道內保留大量明清老宅,現多改造為客棧、餐館,適合拍照和體驗歷史氛圍。</p><p class="ql-block">2. 古巷探秘</p><p class="ql-block"> 推薦游覽復興巷、仁壽巷等,感受青石板路與斑駁磚墻的滄桑感。巷道深處的老宅、會館及豆制品作坊,可窺見市井生活的原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名稱爭議與當代價值</p><p class="ql-block">“歪門斜道”原為近年旅游宣傳的諧音梗(“歪門邪道”),但因貼合建筑特色而被廣泛接受。如今,這一設計不僅是鎮遠歷史文化的縮影,更成為吸引游客的獨特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所謂歪門斜道就是一個吸引眼球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四方井</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宋元時期,因井口呈四方形而得名。源出石屏山深處巖層,為天然活態清冽潔凈山泉水。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為興隆街區居民飲用水源。井壁被繩索勒凹,可見年代的久遠,歷代有井中養魚傳統,名"投魚看信",即防止投毒事件的發生。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28日,鎮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明代,位于府城四方井巷中段,井口呈四方形而得名。井口用細鏨長條青石鑲砌,邊長1.2米。井壁和井底用細鏨大塊青石鑲砌,形成井口、井座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井深2.2米。北面離井口0.6米處有一石穴,泉水流入井中。水質極佳。井臺地面以及井的東、西、北三面的墻均用細鑿青石鋪砌和築墻,墻高1米。東南方向1.5米出口,出口奧四方井巷相接。井北面有高出井口1.5米的磚砌小廟,井臺總占地7.1平方米。年代久遠,井壁、井臺、圍墻青石磨得光潔圓滑。清乾隆《鎮遠府志·山川》載:"四方井,在府治西,源出石屏山"。四方井建成後,很少進行維修,是巷內居民生活的主要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個展板的說法竟然不一樣</p><p class="ql-block">一個說始建于宋元一個說始建于明</p> <p class="ql-block">果然另外有一個舞陽河景區</p><p class="ql-block">從梵凈山帶我們來鎮遠的師傅給我們介紹過</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是一個釀酒坊</p> <p class="ql-block">沿著四方井巷繼續前行</p><p class="ql-block">發現了這家姚家豆花</p><p class="ql-block">想起來有人推薦過</p><p class="ql-block">決定在這兒吃點兒東西</p> <p class="ql-block">居然有這么多桌</p> <p class="ql-block">點了豆花、土豆丸子和米豆腐</p><p class="ql-block">都好好吃</p><p class="ql-block">其中米豆腐</p><p class="ql-block">徹底扭轉了在懷化南站那家給我留下的不良印象</p><p class="ql-block">果然吃小吃必須到正宗的地兒</p> <p class="ql-block">離開</p><p class="ql-block">其實可以沿著巷子繼續向前</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坡</p><p class="ql-block">繼續走應該就是上了石屏山了</p><p class="ql-block">是說看過一個攻略說的是從石屏山下山就能到歪門斜道</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繼續沿著興隆街走</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禹門</p> <p class="ql-block">經過復興巷</p> <p class="ql-block">這家鄒記油炸粑看上去不錯</p><p class="ql-block">來一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鄒記油炸粑</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鄒家先輩就在舞陽河畔,以做油炸粑為生,鄒四姐作為鄒記油炸粑的傳承人,她于八十年代初,就開始經營《鄒記老店》。</p><p class="ql-block">鄒記油炸粑,制作過程必須選用優質黃豆,以及本地每年新大米,加上特殊工藝浸泡后,再用祖輩遺留下來的石磨,手工磨成米漿。配上特制辣椒醬放入鍋炸。鄒記油炸粑個個色澤金黃飽滿,入口外脆內軟。特制辣椒醬,讓鄒記油炸粑更味香醇厚。三十幾年的良心經營,鄒記油炸粑一至深受人們的喜愛。</p><p class="ql-block">鎮遠古謠</p><p class="ql-block">頭牌一枝花二牌賽過他三牌金果鋪四牌油炸粑五牌駐馬店六牌豆腐渣</p> <p class="ql-block">剛剛吃了豆花肚子飽飽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倆就買了一個嘗嘗味</p><p class="ql-block">老人也不嫌棄</p><p class="ql-block">還主動多給一個袋子方便我們吃</p> <p class="ql-block">好啦</p><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新大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橋上拍河壩街</p><p class="ql-block">我們始終就是沿著河壩街—祝圣橋—興隆街—新大橋這個圈在走</p><p class="ql-block">昨晚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今天又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河壩街食堂</p><p class="ql-block">本來打算去另一家的</p><p class="ql-block">估計淡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中午壓根兒就沒開門</p><p class="ql-block">當然昨晚都是開門了的</p><p class="ql-block">而且開到很晚</p> <p class="ql-block">點的豆花魚和折耳根</p><p class="ql-block">到了貴州必須嘗嘗折耳根</p><p class="ql-block">對我而言也沒那么難以接受啦</p><p class="ql-block">當然也沒多愛吃</p><p class="ql-block">Lisa作為四川人卻是很愛</p><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她作為一個已婚的孩子媽</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出來玩卻天天都在給她父親打電話報備</p><p class="ql-block">誰還不是個孩子呢</p> <p class="ql-block">有個員工捧著白飯吃了一碗又一碗</p><p class="ql-block">搞得我們盡管撐的不行</p><p class="ql-block">還是來了一碗嘗嘗</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位員工</p><p class="ql-block">說她每天睡到自然醒</p><p class="ql-block">醒了出門打打太極拳</p><p class="ql-block">如果中午開張呢就再去買買菜</p><p class="ql-block">如果中午不開張呢下午就去打打麻將</p><p class="ql-block">我天</p><p class="ql-block">配上這風景</p><p class="ql-block">簡直就是夢想中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行李民宿老板已經幫忙送過來了</p><p class="ql-block">房間鑰匙也交給食堂老板就行</p><p class="ql-block">吃完乘公交去火車站</p><p class="ql-block">看 那就是風雨橋</p> <p class="ql-block">鎮遠站</p><p class="ql-block">小站 沒有電梯</p><p class="ql-block">我跟同伴都是一個背包</p><p class="ql-block">Lisa則拖著一個大箱子</p><p class="ql-block">準備給她搭把手她拒絕了</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哼哧哼哧把箱子拎上來</p><p class="ql-block">但是要求我幫忙錄視頻</p> <p class="ql-block">好啦</p><p class="ql-block">今晚就正式參加徒步團</p><p class="ql-block">后面幾天跟著隊伍走就行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兰西县|
怀柔区|
潼南县|
体育|
平阴县|
芦溪县|
三原县|
朔州市|
宁远县|
大港区|
尼木县|
集安市|
通道|
吉林市|
张掖市|
综艺|
那曲县|
响水县|
铁岭县|
马尔康县|
元谋县|
丘北县|
磐安县|
惠东县|
涿州市|
通渭县|
故城县|
涪陵区|
平江县|
盐池县|
青冈县|
桃江县|
闸北区|
城市|
涟源市|
依兰县|
云林县|
邵东县|
唐山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