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6日早上七點多,華夏三號長江游輪停靠到了巫山縣的龍門旅游碼頭。</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點多換乘小游輪小三峽6號去游覽小三峽。</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巫山縣小三峽片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p> <p class="ql-block"> 小三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寧江路。巫山小三峽由大寧河下游流經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與長江大三峽毗鄰。</p> <p class="ql-block"> 龍門峽是小三峽的第一峽,從大寧河口至東坪壩,全長8千米。絕壁高聳,兩山對峙,形若大門。由于山勢雄偉,有“不是夔門勝似夔門”之譽。峽內主要景點有古棧道遺跡、青獅守門、九龍柱、熊貓洞、琵琶洲等。</p> <p class="ql-block"> 九龍柱。據說圓柱形的山體有九龍盤繞。</p> <p class="ql-block"> 大寧河高速公路大橋。通行滬蓉高速。</p> <p class="ql-block"> 龍門大橋位于小三峽龍門峽峽口,在三峽水庫最終蓄水后,老龍門大橋主拱圈有三分之二以上部位被淹沒,橋下凈空不能滿足通航要求,因此拆舊橋建新橋。新龍門大橋與巫山長江公路大橋形成姊妹橋,遙相呼應。巫山新龍門大橋位于巫山縣城旁,舊龍門大橋下游90米處的龍門峽峽口。大橋主跨采用240米鋼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橋一跨跨過,路線全長855.911米。其主要工程量為鋼材2900噸和混凝土1.39立方米。全橋共兩拱肋,每肋13節段,11道橫撐,采用纜索無支架吊裝成拱。</p> <p class="ql-block"> 當水位高時,這座江中小島只有樹梢露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 一村一戶的枇杷村。當年建大壩時,住的下面的村民都搬遷走了,只留下住在高處的這一戶。</p> <p class="ql-block"> 巴霧峽是小三峽的第二峽,從東坪壩至雙龍鎮,全長15千米,主峽區從烏龜灘至太平灘,長10千米。峽內奇峰突起,怪石嶙峋,碧流靜淌,似人、似物、似獸的鐘乳石造型生動,是峽中天然雕塑,被譽為“奇哉,巴霧峽”。</p> <p class="ql-block"> 倒睡美人峰。</p> <p class="ql-block"> 觀音坐蓮臺。</p> <p class="ql-block"> 巫山長江公路大橋,龍門大橋的姊妹橋。</p> <p class="ql-block"> 懸棺。</p><p class="ql-block"> 懸棺位于巴霧峽東岸黃褐色絕壁上的長方形洞穴中。洞內擱放著一具漆黑棺木,離河面四五百米高。千百年來,風吹雨蝕,依然保存完好。根據棺中主葬者和殉葬品銅帶鉤、銅手鐲等判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經考古工作人員研究發現,懸棺是戰國時代居住在這一帶的濮族人的葬棺。古人實行懸棺葬主要有三種解釋:借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孫后代富貴;為保護先人的尸體不讓人獸侵犯;濮人子孫為了盡孝,在父母亡故后,“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p> <p class="ql-block"> 滴翠峽是小三峽的第三峽,從雙龍至涂家壩,全長20千米。主峽區從滴翠峽口至飛云洞,長15千米,是小三峽中最長、最幽深、最秀麗的一個峽谷。峽內絕壁連綿,群峰競秀,竹木蔥蔥;凌空瀑布,一江碧流,鴛鴦戲水,群猴攀緣,饒有野趣。</p> <p class="ql-block"> 羅家寨位于滴翠峽東岸天泉飛雨下方,距河面50米高處有一石墻,附巖危立,殘垣斷壁,獨路上下,地形險峻。據傳為羅氏財主給子孫修建的讀書場所,故名羅家寨。20世紀80年代初,修復道路和圍墻,游船停靠,游人步行十余分鐘便可進寨。</p> <p class="ql-block"> 仿古棧道。</p> <p class="ql-block"> 小貓釣魚。</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6日,編輯于華夏三號長江游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谷城县|
卢湾区|
西乌|
潍坊市|
甘谷县|
股票|
岳池县|
无锡市|
锦州市|
怀仁县|
天峻县|
桐梓县|
广宁县|
德化县|
冀州市|
玉溪市|
开封县|
桓仁|
漳浦县|
安龙县|
南康市|
吐鲁番市|
满城县|
中江县|
定远县|
育儿|
广宁县|
永仁县|
嫩江县|
陇西县|
信阳市|
石林|
六盘水市|
博乐市|
城口县|
罗源县|
古交市|
边坝县|
永和县|
湛江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