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杜鵑(學名:Cacomantis sonneratii)為杜鵑科八聲杜鵑屬的鳥類,俗名波斑杜鵑。 前額和頭頂前部綴有白色斑點和橫斑,其余上體紅褐色,具黑褐色橫斑。頭側、頸側和下體白色或棕白色,滿布以波狀褐色橫斑。 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鱗翅目幼蟲和白蟻。 <br> 主要分布于中國、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會東,云南西南部耿馬,南部西雙版納和廣西。 雌雄外貌相似,雄性略大,大約25厘米長,體重30克左右。與普通的喜鵲大小差不多。 棲息于開闊的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區,有時也活動于耕地附近的樹叢內。 常長時間的站在樹頂禿枝上鳴叫。鳴聲特異,帶有顫音,其聲似“bo-kota-ko”聲。 說起栗斑杜鵑的繁殖方式實在有點特別,它們從來不自己筑巢,也不自己親自孵卵,通常將卵產于鵯科、畫鹛亞科和短翅鶯的巢中,由別的鳥替它代孵代育。不知道這個習慣是怎樣形成的,但不勞而獲的思想在它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在我國栗斑杜鵑的數量并不多,能看到并拍到它,也算幸運。 <p class="ql-block">盡管栗斑杜鵑的繁衍方式不那么光彩,但它們萌萌的樣子還是挺可愛的。</p> 我在云南一共見過三次栗斑杜鵑,第一次它在我們眼前一晃而過,根本沒來得及拍照,大家頗感遺憾,唯一一位老師拍到了,大家紛紛向他索取圖片留作紀念。聽鳥導說,栗斑杜鵑不經常出現,看到了就趕緊拍。第二次見到也是偶遇。當時我們正在拍攝其他鳥類,忽然飛過來一只栗斑杜鵑在水槽那里喝水,這一次沒有錯過機會,終于如愿以償。第三次是在西雙版納植物園里,栗斑杜鵑落在高高的樹枝頂端,樹太高,距離太遠,我們只好對它行了個“注目禮”,最后再欣賞一下栗斑杜鵑的風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石河子市|
三原县|
阳城县|
襄樊市|
沈丘县|
吉水县|
泌阳县|
阿拉善右旗|
靖宇县|
英山县|
青铜峡市|
华蓥市|
旌德县|
晋宁县|
东港市|
柳江县|
合阳县|
宣威市|
丹巴县|
和硕县|
措美县|
融水|
开鲁县|
马鞍山市|
柳河县|
五峰|
卓资县|
东山县|
衡东县|
乐业县|
云阳县|
锦屏县|
汉中市|
武威市|
扎囊县|
天等县|
洛扎县|
许昌市|
江永县|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