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開封鐵塔位于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建于公元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h5> <h5>據《汴京遺跡志》記載,北齊天保十年(559年),此處創建佛教寺院,名獨居寺。</h5> <h5>唐開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李隆基東封泰山歸來,途經汴州,改名為封禪寺。后晉天福年間(936-943年),又改寺名為等覺禪寺。</h5> <h5>北宋開寶三年(970年)重建起繚廊朵殿,凡280區,內設有福勝、等覺、上方、永安等24個禪院,又易名開寶寺。 開寶寺是當時東京四大寺院之一。 </h5> <h5>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太宗為表虔誠, 特命浙江著名木工巧匠喻浩在開寶寺福圣院中設計修建一座八角十三層的木塔,在塔下地宮內奉藏釋巡舍利小塔。</h5> <h5>北宋端拱二年(989年),歷時八年木塔建成,高360尺,被譽為“京師之冠”。因該塔建在開寶寺福勝院內,賜名"福勝塔"。</h5> <h5>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傳說塔有金光出相輪,宋真宗趙恒臨幸舍利乃見,故賜名“靈感塔”。此塔雄偉壯觀,金碧輝煌。 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靈感塔遭雷擊被火燒毀。</h5> <h5>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據《佛祖統紀》第四十六卷記載,宋仁宗趙禎下詔重建開寶寺塔。建造時,針對木塔易于失火和不耐風雨侵蝕的缺陷,集思廣益地設計出各種仿木塔結構的琉璃構件,這種琉璃件具有優良的防水隔熱性能,又耐風雨侵蝕而且色澤鮮艷,既保持了木塔精巧秀麗的造型,又避免了易燃易腐的不足。重建時塔址從福勝院移到上方院內,塔名仍稱"靈感塔",亦稱"上方寺塔"、“開寶寺塔”。</h5> <h5>琉璃塔乃照靈感塔式樣,塔高55.88米,八角13層樓閣式,是中國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磚塔。通體全是琉璃磚砌成,每塊磚上都有圖形,有的是佛像,有的是羅漢,有的是飛禽,有的是走獸,奇形異狀,精巧美觀。</h5> <h5>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底層每面闊為 4.16 米,向上逐層遞減。塔外壁采用 28 種仿木結構的模制琉璃雕磚砌成,磚上有飛天、五僧、菩薩、麒麟、降龍、伎樂、寶相花等圖案 50 余種。</h5> <h5>塔身的窗子設計有明窗和盲窗兩種,明窗每層一只,一層在北,二層在南,三層在西,四層在東,依次類推,直至最高層,明窗具有透光、通風、瞭望、減輕強風對塔身的沖擊力等多種功能 。</h5> <h5>開寶寺塔自建成以來歷經宋、金、元、明、清 5 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見證了古都開封的歷史興衰和文化變遷,是開封市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標志性建筑之一 。</h5> <h5>開寶寺塔因遍體通砌褐色琉璃磚,渾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h5> <h5>1938年,日軍攻占開封城時,用大炮向塔身轟擊數百發炮彈,從第四層至第十層各級檐角及塔壁均有損壞,第八、九層尤為嚴重,留下了2個2米大的深洞,塔頂寶瓶遭飛機轟炸60余發炮彈。開封解放前夕,鐵塔滿身創傷。</h5> <h5>1957年6月11日,鐵塔修復工程動工,修復了全部損壞部分,配齊了104個風鈴,塔頂新設了避雷針,每層洞門加設護欄。 塔頂寶瓶內有凈嚴法師安放的舍利及刺舌血抄寫的《法華經》一部,作為鎮塔之寶。整個工程于1957年10月30日竣工,并將附近原森林公園連在一起,開辟為鐵塔公園。</h5> <h5>“鐵塔”東側有湖名“鐵塔湖”。</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龙泉市|
墨竹工卡县|
阿瓦提县|
玉环县|
台东县|
阳江市|
肥城市|
乐亭县|
潜江市|
河源市|
华宁县|
安康市|
三原县|
长治市|
东宁县|
安吉县|
民权县|
海阳市|
扶沟县|
逊克县|
泰兴市|
义乌市|
喀喇|
庄浪县|
新津县|
六枝特区|
万源市|
揭阳市|
泰和县|
常山县|
万载县|
南投县|
米脂县|
顺昌县|
浮山县|
墨玉县|
雅江县|
铁力市|
陇川县|
嵊泗县|